871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优秀的地方,宋朝自然需要借鉴,古建筑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发展之道,与之同理的还有古代中国的一些习俗,自然也需要更改,比如说跪礼,在古代不仅仅是平民要对官员行跪拜礼便是下官对上官也是需要行礼的,而这些自然都太过于封建礼教,自然是不需要,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要存在这些十分复杂的礼节,并不是因为什么优雅之类的原因,在现代人看来,礼节好似变成了一种礼貌,但在古代,礼节是一种阶级的象征,什么样的礼节代表什么样的阶级。
士大夫阶级的礼与平民们不同,王室的礼节又与平民和士大夫们不同,其中的等级十分森严,且有规矩,但这种东西,无疑会桎梏工业化的发展,看看欧洲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才能有后来的工业革命就知道了,当这一套宗教礼仪套在你的头上后,你的生活就几乎是被礼节所支配的。
基督教在还没有进行教改之前,每天都必须要祈祷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然后在礼拜天的时候还要去教堂里面进行参拜,十分的复杂,自然也就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的发展,看看现代的中东,几乎所有的国家,除了伊朗之外,工业化都不是特别的好,唯一比较好的土耳其也是世俗化的国家,所有的宗教国家都会沉溺于礼节之中,导致工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下。
中国的礼节也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便是出一趟远门,都必须要请人进行占卜,然后看黄历,确定这一天适合出门才能出门,这无疑也是礼的一种,然后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妻子之间的礼节,都是十分繁琐的,所以在徐清当政之后,取消了平民之间的礼节,简化了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礼节。
平民之间互相见面,握手问好就可以了,上官与下官见面,下官只需要鞠躬就好,唯有平民与士大夫见面,需要行单膝跪地礼,与皇室见面行跪礼,而士大夫见皇帝则行单膝跪地,之所以依旧保留这一套礼节,是因为如今的宋朝依旧存在着阶级,因此礼节自然有保存的必要。
不然皇室的尊贵如何凸显,士大夫们的荣耀又如何让世人明白呢,这中间自然就要通过礼节来彰显,但其他的繁文缛节则尽量免去,同时父子之间的礼节,上下级之间的礼节也是尽量简化,以避免太过于麻烦。
而同时礼节的改变也意味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无疑是脱胎与农业文明而来的思想,其目的就是把人禁锢在土地上,从而专心发展农业,而工业化无疑需要打破这一套传统的制度,而礼节的改变,就是第一步。
原本礼节的繁琐,人们常年使用这一套礼节,你就自然会对自己的父亲存在敬畏的感情,因为你见到他就要下跪,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也必须父亲先动筷子,你才能动筷子,父亲可以打你骂你,但你不能还嘴,不然就是忤逆,在古代,如果父亲状告自己的儿子忤逆,便是亲手打死,也是无罪释放的,在法律的偏颇之下,自然无人胆敢反抗自己的父亲。
而这些陋习都是要改的,我爱我父,但我更爱真理,这才是新时代的人需要接受的思想,而礼节就是第一步,把那些复杂的礼节舍弃,从而让人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开始接受平等的礼节,然后在思想上自然就容易接受新的法度。
在新的法律中,朝廷明令禁止父亲不能随意打骂孩子,不然就等同于故意伤害罪,极有可能入邢,甚至被剥夺孩子的养育权,还会被衙门监督,以防止他打骂其他的孩子,通过这些法令,原来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在中国,父母打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做的不好,自然是要打的。
对此,其实徐清也并不反对,但在古代,直接打死这实在是有些违背人性了,而更加让人心寒的是,大多数认为父亲打死自己的孩子并不算是个事,许多人心中觉得孩子是父母生的,那父母打死孩子,就相当于是打死自己的东西一样,与朝廷又有什么关系,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面的事,就得让家里人自己处理,朝廷是不应该插手的。
这种思想,无疑是把人给物化了,在古代社会,不仅仅女人被物化,男性也是如此,一个家庭所有的东西都是男主人的,不仅仅他的妻子是他的东西,他的孩子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必须以父亲作为唯一的主人进行效忠,而到国家层面,所有人都必须向皇帝效忠,这种思想,在古代,对于稳定社会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在工业时代,这种思想显然会限制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尊皇思想,对于徐清等一众士大夫来说,简直就是头号大敌,所以对于他们这些新的政治家来说,改革民众的思想,让皇室的地位下降,就是最重要的,而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东西,自然要改革掉,让民众拥有独立的思维,这才是对朝廷有利的。
毕竟知识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若是民众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中走出来,说是思想独立了,但他们看的报,,读的文章,几乎都是这一群读书人写的,里面镌刻的都是这些读书人的思想,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被洗脑,从而接受士大夫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那当这两批人思想价值观都趋近的时候,士大夫们的许多政策自然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而不会反对了。
在许多所谓的民主国家,人民标榜自己思想独立,但其实这些独立很多都是假的,要想做到思想独立,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因为要想思想独立,你首先得做到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这一点简直困难到没边了。
因为在现代社会,事情的解说权往往不在政府,人们总是会天然怀疑政府信息的可靠性,而更多的去相信媒体,但事实证明,媒体很不可靠,西方那些自诩公正的媒体,报道的假新闻,最近几年也是频繁被爆出丑闻,而通过这些假新闻,即便一个思想再独立的人,也必然会被带到沟里去,因此所谓的思想独立,前提就是知道真相,而真正能够知道真相的人必定是少数,因此大部分人都是随着媒体而起舞的。
在现代社会,除了政府所掌握的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媒体往往具有监督权这第四权,这四种权利之间,媒体所握有的权利,在很多国家是与前四者相互持平的,由此可见这种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也是政客们操控政坛的法宝,因此只要让人们脱离的儒家原始的教条,所谓的思想独立,就是士大夫对他们直接进行洗脑,从而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将自己的思想变成他们的思想,从而让他们支持新的国家政策,这就是新的官僚阶级所打的主意,毕竟要想让士族制度永远,压制住皇室是不行的,必须要让民众从心里认同才行,所以士族们就必须要给老百姓灌输强者就应该得到比普通人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尊敬这种思想,然后将这种思想转换为,士族这个阶级的诞生,就是给予强者的称号,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取得更多的权利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从而让士族阶级在民众的心中合理化,然后将国家的兴衰与士族阶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工业化的成功与士族的不可取代性画上等号,让所有人都默认为没有士族就没有工业化,从而让民众在内心中将士族的存在合法化。
这就是所谓思想独立之后,士族洗脑所产生的结果,而这也是宋朝的新贵族们想要的,如今宋朝的百姓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对于士族的存在并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认为正是因为这一制度才能让宋朝脱颖而出的人,多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不得不说这样的洗脑十分的成功。
当然也有人会说,给予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士族称号并不过分,但给予他的家族特权,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从而反对士族制度的世袭,不过这样的声浪很快就被士族们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所掩盖了。
比如说士族家的孩子七岁就会拉二胡,八岁就会写诗之类的,甚至有的十岁就会五国语言,通过这种宣传,从而让老百姓慢慢把士族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让他们以为士族的基因就是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从而让人民慢慢的接受,为什么士族的孩子可以也是士族。
另外士族的几乎所有孩子读的都是大学,最次的也是普通大学,几乎没有白丁的,而如今在宋朝唯知识至上的时代,这自然更是士族就是比普通人强的有力证明,但到底是因为他们聪明而考上了大学,还是因为士族的身份从而上的大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可否认士族的孩子在很大比率上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聪明一些,毕竟他们的父母本身就很聪明,不然也当不了士族,同时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与普通人家也不一样,在良好的教育之下,再加上本就不笨的脑袋,自然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不会太差,就算有差的,也不会报道,媒体都是士族们养的,自然只会报导那些养的好的,至于那些坏的,自然是藏起来,不让人民知道的,久而久之,人民自然只会记得士族们的孩子都是知礼守礼的人,又哪里会想到还有那么些龌龊腌臜的人也在士族的队伍里呢,即便被人民发现了,也会很快通过衙门的关系将此事掩盖,许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变成新闻,也没有媒体会去报道。
而人民看到这些新闻,自然会慢慢将士族的世袭制度视为理所应当,这就是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人们开始把对皇室的敬重,对皇帝的忠诚转移为对士大夫的敬重,对国家的忠诚,而国家的具象就是士大夫,也就是这帮士族。
从而将自己塑造成为国家的基石,通过这种方法,将老百姓绑在了自己的身上,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家族的地位,甚至因为这种绑定太过于强烈的缘故,甚至许多官员都提出了要把士族制度变成贵族制度,不仅仅世袭三代,而是要一直世袭下去。
不过对于这一点,整个朝堂之上大多数人还是不同意的,虽然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的家庭享受数百年的荣华富贵,但对于国家来说,这自然不是一件好事,阶级固化,国家动荡是必然的事情,到最后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制度产生怀疑,进而厌恶,因为一个国家就是金字塔,站在顶端的永远只有那几个人,如果确定世袭制度,那么能够上去的人必然越来越少,当人民渐渐发现,真正的天才无法上去,而上面都是一些庸庸碌碌之辈的时候,自然会开始反抗,到时候国家完蛋,士族制度自然也会完蛋。
而若想要士族制度永远,就必须要让这个制度可以吸纳优秀的人才进来,从而让士族始终保持精英的特性,而不能变得腐朽,所以世袭制度是万万不可取的,对此,许多杰出人士都有十分精到的见解,而他们也正好是这个国家的掌舵人,因此世袭制度始终并没有确定,士族沿袭三代,若没有杰出人士出现,就自动降为平民,高级贵族延续长点,但也只能是五代,再往下就不行了,通过这种方式,从而让社会上真正优秀的人得以通过渠道上升成为士族,这就是士族制度永存的保证。
这些优秀的地方,宋朝自然需要借鉴,古建筑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发展之道,与之同理的还有古代中国的一些习俗,自然也需要更改,比如说跪礼,在古代不仅仅是平民要对官员行跪拜礼便是下官对上官也是需要行礼的,而这些自然都太过于封建礼教,自然是不需要,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要存在这些十分复杂的礼节,并不是因为什么优雅之类的原因,在现代人看来,礼节好似变成了一种礼貌,但在古代,礼节是一种阶级的象征,什么样的礼节代表什么样的阶级。
士大夫阶级的礼与平民们不同,王室的礼节又与平民和士大夫们不同,其中的等级十分森严,且有规矩,但这种东西,无疑会桎梏工业化的发展,看看欧洲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才能有后来的工业革命就知道了,当这一套宗教礼仪套在你的头上后,你的生活就几乎是被礼节所支配的。
基督教在还没有进行教改之前,每天都必须要祈祷三次,早中晚各一次,然后在礼拜天的时候还要去教堂里面进行参拜,十分的复杂,自然也就不适合进行工业化的发展,看看现代的中东,几乎所有的国家,除了伊朗之外,工业化都不是特别的好,唯一比较好的土耳其也是世俗化的国家,所有的宗教国家都会沉溺于礼节之中,导致工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下。
中国的礼节也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便是出一趟远门,都必须要请人进行占卜,然后看黄历,确定这一天适合出门才能出门,这无疑也是礼的一种,然后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妻子之间的礼节,都是十分繁琐的,所以在徐清当政之后,取消了平民之间的礼节,简化了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礼节。
平民之间互相见面,握手问好就可以了,上官与下官见面,下官只需要鞠躬就好,唯有平民与士大夫见面,需要行单膝跪地礼,与皇室见面行跪礼,而士大夫见皇帝则行单膝跪地,之所以依旧保留这一套礼节,是因为如今的宋朝依旧存在着阶级,因此礼节自然有保存的必要。
不然皇室的尊贵如何凸显,士大夫们的荣耀又如何让世人明白呢,这中间自然就要通过礼节来彰显,但其他的繁文缛节则尽量免去,同时父子之间的礼节,上下级之间的礼节也是尽量简化,以避免太过于麻烦。
而同时礼节的改变也意味着思想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无疑是脱胎与农业文明而来的思想,其目的就是把人禁锢在土地上,从而专心发展农业,而工业化无疑需要打破这一套传统的制度,而礼节的改变,就是第一步。
原本礼节的繁琐,人们常年使用这一套礼节,你就自然会对自己的父亲存在敬畏的感情,因为你见到他就要下跪,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也必须父亲先动筷子,你才能动筷子,父亲可以打你骂你,但你不能还嘴,不然就是忤逆,在古代,如果父亲状告自己的儿子忤逆,便是亲手打死,也是无罪释放的,在法律的偏颇之下,自然无人胆敢反抗自己的父亲。
而这些陋习都是要改的,我爱我父,但我更爱真理,这才是新时代的人需要接受的思想,而礼节就是第一步,把那些复杂的礼节舍弃,从而让人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开始接受平等的礼节,然后在思想上自然就容易接受新的法度。
在新的法律中,朝廷明令禁止父亲不能随意打骂孩子,不然就等同于故意伤害罪,极有可能入邢,甚至被剥夺孩子的养育权,还会被衙门监督,以防止他打骂其他的孩子,通过这些法令,原来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毕竟在中国,父母打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做的不好,自然是要打的。
对此,其实徐清也并不反对,但在古代,直接打死这实在是有些违背人性了,而更加让人心寒的是,大多数认为父亲打死自己的孩子并不算是个事,许多人心中觉得孩子是父母生的,那父母打死孩子,就相当于是打死自己的东西一样,与朝廷又有什么关系,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面的事,就得让家里人自己处理,朝廷是不应该插手的。
这种思想,无疑是把人给物化了,在古代社会,不仅仅女人被物化,男性也是如此,一个家庭所有的东西都是男主人的,不仅仅他的妻子是他的东西,他的孩子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必须以父亲作为唯一的主人进行效忠,而到国家层面,所有人都必须向皇帝效忠,这种思想,在古代,对于稳定社会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在工业时代,这种思想显然会限制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尊皇思想,对于徐清等一众士大夫来说,简直就是头号大敌,所以对于他们这些新的政治家来说,改革民众的思想,让皇室的地位下降,就是最重要的,而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东西,自然要改革掉,让民众拥有独立的思维,这才是对朝廷有利的。
毕竟知识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若是民众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中走出来,说是思想独立了,但他们看的报,,读的文章,几乎都是这一群读书人写的,里面镌刻的都是这些读书人的思想,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被洗脑,从而接受士大夫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那当这两批人思想价值观都趋近的时候,士大夫们的许多政策自然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而不会反对了。
在许多所谓的民主国家,人民标榜自己思想独立,但其实这些独立很多都是假的,要想做到思想独立,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因为要想思想独立,你首先得做到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这一点简直困难到没边了。
因为在现代社会,事情的解说权往往不在政府,人们总是会天然怀疑政府信息的可靠性,而更多的去相信媒体,但事实证明,媒体很不可靠,西方那些自诩公正的媒体,报道的假新闻,最近几年也是频繁被爆出丑闻,而通过这些假新闻,即便一个思想再独立的人,也必然会被带到沟里去,因此所谓的思想独立,前提就是知道真相,而真正能够知道真相的人必定是少数,因此大部分人都是随着媒体而起舞的。
在现代社会,除了政府所掌握的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媒体往往具有监督权这第四权,这四种权利之间,媒体所握有的权利,在很多国家是与前四者相互持平的,由此可见这种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也是政客们操控政坛的法宝,因此只要让人们脱离的儒家原始的教条,所谓的思想独立,就是士大夫对他们直接进行洗脑,从而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将自己的思想变成他们的思想,从而让他们支持新的国家政策,这就是新的官僚阶级所打的主意,毕竟要想让士族制度永远,压制住皇室是不行的,必须要让民众从心里认同才行,所以士族们就必须要给老百姓灌输强者就应该得到比普通人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尊敬这种思想,然后将这种思想转换为,士族这个阶级的诞生,就是给予强者的称号,让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取得更多的权利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从而让士族阶级在民众的心中合理化,然后将国家的兴衰与士族阶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工业化的成功与士族的不可取代性画上等号,让所有人都默认为没有士族就没有工业化,从而让民众在内心中将士族的存在合法化。
这就是所谓思想独立之后,士族洗脑所产生的结果,而这也是宋朝的新贵族们想要的,如今宋朝的百姓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对于士族的存在并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认为正是因为这一制度才能让宋朝脱颖而出的人,多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不得不说这样的洗脑十分的成功。
当然也有人会说,给予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士族称号并不过分,但给予他的家族特权,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从而反对士族制度的世袭,不过这样的声浪很快就被士族们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所掩盖了。
比如说士族家的孩子七岁就会拉二胡,八岁就会写诗之类的,甚至有的十岁就会五国语言,通过这种宣传,从而让老百姓慢慢把士族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来,让他们以为士族的基因就是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从而让人民慢慢的接受,为什么士族的孩子可以也是士族。
另外士族的几乎所有孩子读的都是大学,最次的也是普通大学,几乎没有白丁的,而如今在宋朝唯知识至上的时代,这自然更是士族就是比普通人强的有力证明,但到底是因为他们聪明而考上了大学,还是因为士族的身份从而上的大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可否认士族的孩子在很大比率上会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聪明一些,毕竟他们的父母本身就很聪明,不然也当不了士族,同时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与普通人家也不一样,在良好的教育之下,再加上本就不笨的脑袋,自然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不会太差,就算有差的,也不会报道,媒体都是士族们养的,自然只会报导那些养的好的,至于那些坏的,自然是藏起来,不让人民知道的,久而久之,人民自然只会记得士族们的孩子都是知礼守礼的人,又哪里会想到还有那么些龌龊腌臜的人也在士族的队伍里呢,即便被人民发现了,也会很快通过衙门的关系将此事掩盖,许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变成新闻,也没有媒体会去报道。
而人民看到这些新闻,自然会慢慢将士族的世袭制度视为理所应当,这就是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人们开始把对皇室的敬重,对皇帝的忠诚转移为对士大夫的敬重,对国家的忠诚,而国家的具象就是士大夫,也就是这帮士族。
从而将自己塑造成为国家的基石,通过这种方法,将老百姓绑在了自己的身上,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家族的地位,甚至因为这种绑定太过于强烈的缘故,甚至许多官员都提出了要把士族制度变成贵族制度,不仅仅世袭三代,而是要一直世袭下去。
不过对于这一点,整个朝堂之上大多数人还是不同意的,虽然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的家庭享受数百年的荣华富贵,但对于国家来说,这自然不是一件好事,阶级固化,国家动荡是必然的事情,到最后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制度产生怀疑,进而厌恶,因为一个国家就是金字塔,站在顶端的永远只有那几个人,如果确定世袭制度,那么能够上去的人必然越来越少,当人民渐渐发现,真正的天才无法上去,而上面都是一些庸庸碌碌之辈的时候,自然会开始反抗,到时候国家完蛋,士族制度自然也会完蛋。
而若想要士族制度永远,就必须要让这个制度可以吸纳优秀的人才进来,从而让士族始终保持精英的特性,而不能变得腐朽,所以世袭制度是万万不可取的,对此,许多杰出人士都有十分精到的见解,而他们也正好是这个国家的掌舵人,因此世袭制度始终并没有确定,士族沿袭三代,若没有杰出人士出现,就自动降为平民,高级贵族延续长点,但也只能是五代,再往下就不行了,通过这种方式,从而让社会上真正优秀的人得以通过渠道上升成为士族,这就是士族制度永存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