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宁的工作踏上正途,徐清在开心的同时也略微有些担心,毕竟高强度的工作可不是人人都吃得消,而徐宁到底能不能在身体上坚持的住,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徐宁迫切的想要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工作中,自然就会更加的忘我,有的时候甚至忙起来连饭都会忘记吃,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但也没办法,徐宁正是在拼命的时候,徐清不可能去劝他不要这么拼,即便他说了,徐宁也只会表面上听,实际上依旧自我。
所以徐清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妻子每天给徐宁准备好饭菜,让他按时吃饭,如果去到外地,则要让他的仆人提醒徐宁要记得吃饭,这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若是工作的太辛苦,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徐清的政治资源还需要有徐宁来继承,长命百岁才是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关键,而徐清除了在关注徐宁之外,也在开始准备培养其他的优秀人才,一个朝廷或者是政府,不可能永远靠着一个人,这样的朝廷虽然有可能短暂出现一段繁荣时期,但也会随着这个人的离开而逐渐崩塌,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官僚团队,所以徐清最近一段时间也在不停的从中层官员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人,让他们离开朝廷去地方上担任长官,去考验他们。
在宋朝之前,宰相必出于州郡,而在宋朝之后,许多宰相甚至没有担任过地方上的长官,往往是刚入仕就从学士开始然后一步步往上爬,到了明朝之后,甚至很多首辅以没有担任过地方官员为荣,认为担任地方官员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此地方官员不是说高官,市长一类的,而是县令,认为这是进士中比较低等级的人才会干的事情。
而在唐朝时期,宰相大多都来自于州郡,有地方上的工作经验,而到宋朝以后,这一点就慢慢开始淡化了,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给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个巨大的阴影,这个阴影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就是军队必须掌握在朝堂的手里,即便是地方上的将军也不能掌握军队。
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将军掌握军队,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开始向着失控的方向前进,为此宋朝的皇帝们将军权一分为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另一方面则是把军队的钱和后勤分开,不再归将军自己管辖,第三点则是由文官来统帅武将,以文制武,这就是宋朝对于军队的策略,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宋朝开始,大规模的兵变便就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虽然也因为如此,导致宋朝的文官势力越来越大,而武人的地位越来越低。
但这起码保证了和平,且即便到现代也依旧沿用,如今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工业国家,基本都是采取以文制武,军队归国家控制,而非军队拥有自己的产业和财源,以此来保持国家的稳定,也保证军队的纯洁性。
而第二点就是文官的势力,起于地方的官员,往往会带有十分浓烈的地方色彩,当他们当上宰辅的时候,就会对国家的政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这种作用具有改变历史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唐朝之前,士族的力量还十分强大,他们不需要经过科举就能担任官员,且是朝堂之上的高官,因此皇帝选择出来的官员,往往只能够先到地方上去历练,所以对于唐朝的皇帝来说,地方上来的官员,才是自己的心腹。
可到了宋朝,士族已经被严重削弱,导致无论是不是士族出生,都要从底层一步步当起,这就导致唐朝中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上面描写的色彩,地方官员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他们往往会成为地方上的代言人,甚至为自己地方上将军出谋划策,视皇帝为无物,所以到了宋朝的时候,宋太祖吸收唐朝灭亡的教训,开始提高纯臣的待遇,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在学士的位置上慢慢升起,以保证他们的纯洁性,这些人将只会忠于皇帝,以保证皇帝可以掌控朝局。
但到了后期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官员虽然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在治国上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宋朝中期以后也就慢慢改变了这种情况,官员始终还是需要有实干过的人才能担任,但文臣担任宰辅的格局却在早期被定了下来,后来虽然有几个人突破重围,比如王安石便是如此,但最终这一套制度还是沿袭下来,直到明朝也是如此。
而到了徐清这个时代的时候,正是学士高于县令的时代,前面的几任宰辅,几乎都是从太学生,进士这一路上爬上来的,来自于州郡的官员已经十分稀少,而徐清显然是要改变这种情况,一个官员对于历史十分熟悉,对于政治十分熟稔,这样确实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但国家的发展,还是需要依靠一批技术性官僚才能做到的,因此提拔州郡地方上的官员,便是徐清认为的重中之重。
这些人的出生不一定很高,甚至有一些连士族都不是,但其中的人才确实很多,如果徐清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很可能等到退休也最多是一个县令,或者了不起当一个副市长而已,毕竟这已经是一个普通人的极限了,但徐清的提拔却能够让他们进入道这一行政级别,甚至是在朝廷工作,如此一来,他们的地位自然就能够很快提升,而他们的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增加。
可以说徐清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合规矩的,毕竟吏部才是负责官员考核的部门,而徐清这么做,无疑是在抢夺吏部的权利,这一派系自然不会特别的满意,但好在宋朝本身就有越级提拔的制度,比如说宋朝的宰相很多都是从六七品官直接提拔到宰相这个位置上的,被称呼为参知政事,也就是临时宰相的意思,当皇帝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从一介小官瞬间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当皇帝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离开,这些人不算是正式宰相,但却拥有宰相的权利,可以算是一种高级的临时工,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徐清的做法虽然让吏部不满,但徐清还是可以做,再加上他提拔的人员中,并不只有自己派系的人,而是各个派系都有照顾,还有一些则是根本没有派系的中立人士,也正是因为如此,倒是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当然,徐清这么做,也自然会招致一些不满,有的人会认为他这是在结党营私,在用自己的权利拉拢这些年轻的官员,从而让他们听命于自己,对此徐清也很是无奈,且无法反驳,因为这其实是事实,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对于这些年轻官员也没有什么拉拢的心思,但站在这些年轻官员的立场上去想,徐清的帮助等于是帮他们解决了十几年的攀爬时间,直接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去做事情。
这样一份功劳,谁又敢说自己不会被其影响呢?还有一些官员,甚至没有士族的身份,而徐清的提拔则让他们拥有了士族的身份,不仅仅是自己得意荣华富贵永享,便是自己的家族也可以繁荣昌盛百年,这样一份恩德,又有谁敢忘呢?
试问若是徐家的人在他们所控制的领域内犯错了,他们敢判么,根据国法自然是要处罚,但依照道德,徐清是提拔他们的人,说一句恩人丝毫不过分,谁又敢去惩罚这个人呢?历史上像海瑞这样敢于对自己恩人翻脸的人还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帮助自己的恩人,违反国法而站在道德的这一边,更何况徐清是宰相,这就不仅仅是道德更是前途的选择。
所以虽然徐清并没有这么想,但许多被提拔的年轻官员却一定会这么想,所以徐清也无法反驳,这让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同时他也明白,自己这样的提拔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制定一套可以让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办法才是最好的,也是最不会让人有什么意见的。
如今的这一套公务员制度,在刚刚定下来的时候无疑是先进的,毕竟他否定了原本的科举制度,从而让朝廷上下所有的职务都变成了可以通过考试而获得的,不再是像原来一样,只有长官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而其他的吏员则是世袭的。
是的,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世袭,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诞生的,这一点确实没有错,但吏员却不是,从宋朝到明朝,甚至清朝,吏员都是世袭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在古代中国有一股势力,叫做乡绅,他们把控着国家的最基层,而皇帝,其实只是最大的那一个地主而已,国家之间并没有完成真正的统合,所谓皇权不下县,正是这个意思。
而徐清的做法,则让官员职位变成了自由流动的,不仅仅是官员可以通过考试和工作获得,吏员也同样是如此,这无疑是一个进步,可发展到如今,这一套制度也慢慢开始落伍,因为这一套制度,对于士族的优待实在是太大了,而对于平民的限制,无疑是致命的。
在晋朝的时候,所谓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无疑是对残酷社会的真实写照,社会逐渐趋于僵化,而如今的宋朝便已经开始有这种味道,许多士族家的子弟一进入官僚体系之中,就能够很快得到升迁,而一些普通人家的子弟,即便十分优秀,也很难获得升迁,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士族力量的强大,导致他们无法接受到公平的评判,明明做的很好,但最后获得的成果都被士族们摘了果子,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公务员跨越到官员这一步实在是太难了,进入官员这个体系后,徐清倒是能够做出改变,比如说让各地方报纸做民调,这些民调都是私下做的,当地报纸做一份,然后由吏部做一份,再有皇帝控制的情报机构做一份,拿这三份民调来做对比,最后得出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答案,选择这些人得以升迁,剩下的一些人,要么维持原位,要么就贬谪。
而公务员很难,因为他们手头上的工作很小,甚至地方上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具体是干什么的,所以民调就无法做,而选择他们从公务员进入官员这一步,都是由他们的上司所掌握的,吏部并不管理公务员,只管理官员,毕竟整个宋朝的公务员多达四十万之多,这么多的人,吏部根本就管不过来,吏部全部官员加在一起不过才三百多人,是所有部门中人口最少的,但权力却是最大的,五品以下官员的升迁调动,全部由吏部来负责。
但三百个人着实太少,所以在宋朝,公务员的提拔是直接交给他的上司,他的上司会写推荐信来推荐他认为表现优秀的下属,然后这名下属才会得到吏部的注意,吏部会对他进行考核,也就是所谓的政审,将他的出身和进入官场之后的表现一一调查清楚,等到通过之后,就会成为预备官员干部,从低位上开始提升,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处长,室长,科长之类的中间管理层,在之后会经过培训,然后接受官员考试,也就是原本的科举考试,通过之后,就将进入官员体系,接受吏部的管辖,成为一名正式的官员,如此一套体系,确保了宋朝公务员晋升为官员的路线,在原本的时代,无疑是很好的一条路。
徐宁的工作踏上正途,徐清在开心的同时也略微有些担心,毕竟高强度的工作可不是人人都吃得消,而徐宁到底能不能在身体上坚持的住,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徐宁迫切的想要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工作中,自然就会更加的忘我,有的时候甚至忙起来连饭都会忘记吃,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但也没办法,徐宁正是在拼命的时候,徐清不可能去劝他不要这么拼,即便他说了,徐宁也只会表面上听,实际上依旧自我。
所以徐清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妻子每天给徐宁准备好饭菜,让他按时吃饭,如果去到外地,则要让他的仆人提醒徐宁要记得吃饭,这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若是工作的太辛苦,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徐清的政治资源还需要有徐宁来继承,长命百岁才是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关键,而徐清除了在关注徐宁之外,也在开始准备培养其他的优秀人才,一个朝廷或者是政府,不可能永远靠着一个人,这样的朝廷虽然有可能短暂出现一段繁荣时期,但也会随着这个人的离开而逐渐崩塌,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官僚团队,所以徐清最近一段时间也在不停的从中层官员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人,让他们离开朝廷去地方上担任长官,去考验他们。
在宋朝之前,宰相必出于州郡,而在宋朝之后,许多宰相甚至没有担任过地方上的长官,往往是刚入仕就从学士开始然后一步步往上爬,到了明朝之后,甚至很多首辅以没有担任过地方官员为荣,认为担任地方官员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此地方官员不是说高官,市长一类的,而是县令,认为这是进士中比较低等级的人才会干的事情。
而在唐朝时期,宰相大多都来自于州郡,有地方上的工作经验,而到宋朝以后,这一点就慢慢开始淡化了,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五代十国给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个巨大的阴影,这个阴影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就是军队必须掌握在朝堂的手里,即便是地方上的将军也不能掌握军队。
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将军掌握军队,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开始向着失控的方向前进,为此宋朝的皇帝们将军权一分为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另一方面则是把军队的钱和后勤分开,不再归将军自己管辖,第三点则是由文官来统帅武将,以文制武,这就是宋朝对于军队的策略,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宋朝开始,大规模的兵变便就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虽然也因为如此,导致宋朝的文官势力越来越大,而武人的地位越来越低。
但这起码保证了和平,且即便到现代也依旧沿用,如今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工业国家,基本都是采取以文制武,军队归国家控制,而非军队拥有自己的产业和财源,以此来保持国家的稳定,也保证军队的纯洁性。
而第二点就是文官的势力,起于地方的官员,往往会带有十分浓烈的地方色彩,当他们当上宰辅的时候,就会对国家的政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这种作用具有改变历史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唐朝之前,士族的力量还十分强大,他们不需要经过科举就能担任官员,且是朝堂之上的高官,因此皇帝选择出来的官员,往往只能够先到地方上去历练,所以对于唐朝的皇帝来说,地方上来的官员,才是自己的心腹。
可到了宋朝,士族已经被严重削弱,导致无论是不是士族出生,都要从底层一步步当起,这就导致唐朝中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上面描写的色彩,地方官员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他们往往会成为地方上的代言人,甚至为自己地方上将军出谋划策,视皇帝为无物,所以到了宋朝的时候,宋太祖吸收唐朝灭亡的教训,开始提高纯臣的待遇,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在学士的位置上慢慢升起,以保证他们的纯洁性,这些人将只会忠于皇帝,以保证皇帝可以掌控朝局。
但到了后期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官员虽然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在治国上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宋朝中期以后也就慢慢改变了这种情况,官员始终还是需要有实干过的人才能担任,但文臣担任宰辅的格局却在早期被定了下来,后来虽然有几个人突破重围,比如王安石便是如此,但最终这一套制度还是沿袭下来,直到明朝也是如此。
而到了徐清这个时代的时候,正是学士高于县令的时代,前面的几任宰辅,几乎都是从太学生,进士这一路上爬上来的,来自于州郡的官员已经十分稀少,而徐清显然是要改变这种情况,一个官员对于历史十分熟悉,对于政治十分熟稔,这样确实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但国家的发展,还是需要依靠一批技术性官僚才能做到的,因此提拔州郡地方上的官员,便是徐清认为的重中之重。
这些人的出生不一定很高,甚至有一些连士族都不是,但其中的人才确实很多,如果徐清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么他们很可能等到退休也最多是一个县令,或者了不起当一个副市长而已,毕竟这已经是一个普通人的极限了,但徐清的提拔却能够让他们进入道这一行政级别,甚至是在朝廷工作,如此一来,他们的地位自然就能够很快提升,而他们的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增加。
可以说徐清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合规矩的,毕竟吏部才是负责官员考核的部门,而徐清这么做,无疑是在抢夺吏部的权利,这一派系自然不会特别的满意,但好在宋朝本身就有越级提拔的制度,比如说宋朝的宰相很多都是从六七品官直接提拔到宰相这个位置上的,被称呼为参知政事,也就是临时宰相的意思,当皇帝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从一介小官瞬间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当皇帝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离开,这些人不算是正式宰相,但却拥有宰相的权利,可以算是一种高级的临时工,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徐清的做法虽然让吏部不满,但徐清还是可以做,再加上他提拔的人员中,并不只有自己派系的人,而是各个派系都有照顾,还有一些则是根本没有派系的中立人士,也正是因为如此,倒是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当然,徐清这么做,也自然会招致一些不满,有的人会认为他这是在结党营私,在用自己的权利拉拢这些年轻的官员,从而让他们听命于自己,对此徐清也很是无奈,且无法反驳,因为这其实是事实,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对于这些年轻官员也没有什么拉拢的心思,但站在这些年轻官员的立场上去想,徐清的帮助等于是帮他们解决了十几年的攀爬时间,直接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去做事情。
这样一份功劳,谁又敢说自己不会被其影响呢?还有一些官员,甚至没有士族的身份,而徐清的提拔则让他们拥有了士族的身份,不仅仅是自己得意荣华富贵永享,便是自己的家族也可以繁荣昌盛百年,这样一份恩德,又有谁敢忘呢?
试问若是徐家的人在他们所控制的领域内犯错了,他们敢判么,根据国法自然是要处罚,但依照道德,徐清是提拔他们的人,说一句恩人丝毫不过分,谁又敢去惩罚这个人呢?历史上像海瑞这样敢于对自己恩人翻脸的人还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帮助自己的恩人,违反国法而站在道德的这一边,更何况徐清是宰相,这就不仅仅是道德更是前途的选择。
所以虽然徐清并没有这么想,但许多被提拔的年轻官员却一定会这么想,所以徐清也无法反驳,这让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同时他也明白,自己这样的提拔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制定一套可以让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办法才是最好的,也是最不会让人有什么意见的。
如今的这一套公务员制度,在刚刚定下来的时候无疑是先进的,毕竟他否定了原本的科举制度,从而让朝廷上下所有的职务都变成了可以通过考试而获得的,不再是像原来一样,只有长官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而其他的吏员则是世袭的。
是的,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世袭,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诞生的,这一点确实没有错,但吏员却不是,从宋朝到明朝,甚至清朝,吏员都是世袭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在古代中国有一股势力,叫做乡绅,他们把控着国家的最基层,而皇帝,其实只是最大的那一个地主而已,国家之间并没有完成真正的统合,所谓皇权不下县,正是这个意思。
而徐清的做法,则让官员职位变成了自由流动的,不仅仅是官员可以通过考试和工作获得,吏员也同样是如此,这无疑是一个进步,可发展到如今,这一套制度也慢慢开始落伍,因为这一套制度,对于士族的优待实在是太大了,而对于平民的限制,无疑是致命的。
在晋朝的时候,所谓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无疑是对残酷社会的真实写照,社会逐渐趋于僵化,而如今的宋朝便已经开始有这种味道,许多士族家的子弟一进入官僚体系之中,就能够很快得到升迁,而一些普通人家的子弟,即便十分优秀,也很难获得升迁,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士族力量的强大,导致他们无法接受到公平的评判,明明做的很好,但最后获得的成果都被士族们摘了果子,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公务员跨越到官员这一步实在是太难了,进入官员这个体系后,徐清倒是能够做出改变,比如说让各地方报纸做民调,这些民调都是私下做的,当地报纸做一份,然后由吏部做一份,再有皇帝控制的情报机构做一份,拿这三份民调来做对比,最后得出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答案,选择这些人得以升迁,剩下的一些人,要么维持原位,要么就贬谪。
而公务员很难,因为他们手头上的工作很小,甚至地方上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具体是干什么的,所以民调就无法做,而选择他们从公务员进入官员这一步,都是由他们的上司所掌握的,吏部并不管理公务员,只管理官员,毕竟整个宋朝的公务员多达四十万之多,这么多的人,吏部根本就管不过来,吏部全部官员加在一起不过才三百多人,是所有部门中人口最少的,但权力却是最大的,五品以下官员的升迁调动,全部由吏部来负责。
但三百个人着实太少,所以在宋朝,公务员的提拔是直接交给他的上司,他的上司会写推荐信来推荐他认为表现优秀的下属,然后这名下属才会得到吏部的注意,吏部会对他进行考核,也就是所谓的政审,将他的出身和进入官场之后的表现一一调查清楚,等到通过之后,就会成为预备官员干部,从低位上开始提升,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处长,室长,科长之类的中间管理层,在之后会经过培训,然后接受官员考试,也就是原本的科举考试,通过之后,就将进入官员体系,接受吏部的管辖,成为一名正式的官员,如此一套体系,确保了宋朝公务员晋升为官员的路线,在原本的时代,无疑是很好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