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颍川荀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董卓一把大火烧了洛阳之后,退往关中长安,随后将麾下主力部队分为三个兵团,由他的心腹将领三个中郎将率领屯驻安邑、华阴、渑池一线,此三处乃是关东军进攻长安的必经之路。
而因为关东联军各有私心,以致讨董之事不了了之,手握重兵的三路人马,便纵容麾下西凉军四处劫掠,使得司隶周遭一带十室九空。
在渑池东南方向数百里之外有一地名颍川,颍川多俊杰,自春秋战国时的吕不韦,其后韩非子,张良等人皆是出自颍川之地。颍川之地也多有名门大族,如颍阴荀氏,长社钟氏,许县陈氏等,而朝中重臣,也多有这些名门大族的子弟担任,端的是富贵不凡。
此时,在颍川颍阴县,荀氏家门之中,正召开一次紧急的家族会议。
只见大厅正中央,一名头戴褐色冠帽,面色白净的文士一脸凝重之色,郑重朗声说到:“各位族老,如今天下大乱,颍川乃是四战之地,必为战火所祸及。故此,彧以为我等当离开此地,免受战火波及。”
“各位族老,攸以为族叔所言甚是!”
旁边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文士,听了稍年轻文士的话之后,当即便赞同道。
大厅正中央一满头银发的老者微微点了点头,似乎也认可了二人的话,于是便询问道:“文若,公达,以你二人之见,我等当往何处?”
原来这当先说话之人正是被称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而另一个则是被称为【谋主】的荀攸。
只见荀彧沉吟片刻,随后正色道:“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皆有黄巾余孽作乱。唯有冀州形势稍好,且如今冀州刺史派人请我等前往冀州安居。故此,彧以为可前往冀州避难。更兼韩馥是一州之首,若前往冀州,于我荀氏一族有利。”
当中老者暗暗点了点头,心中极为欣慰,荀彧风范无双,待他归天之后,荀氏有人带领,他便放心了。
“父亲,众位族老,德以为韩馥并非是好去处。”
还不等当中老者同意荀彧的话,却是又有一名比荀彧年轻少许的文士跳了出来,大声的反驳荀彧的话。
这年轻文士的举动,却是让上首的荀氏族老暗暗不满。
他们颍川荀氏乃是名门望族,一切言行都遵循礼仪,言行举止更是从小就受到极好的**。这年轻文士的行为,却是逾越了礼仪,自然是让荀氏族老们不满。不过,他们想到这年轻文士乃是族长之子,而族长常年操劳于荀氏一族之事,或许缺少了对他的管教,心中的不满也就弱了几分。
荀诜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恼怒,不过身为一族之长,他的养气功夫还是不错,很快便平复内心的波动,淡淡问到:“士若,那你有何建议?”
说话之人名为荀德,乃是如今的荀氏族长荀诜之子。
颍川荀氏一族自荀淑开始,逐渐强盛,其后荀淑八子,更是被人称为【八龙】,足见外人对荀氏的看重。
荀俭、荀绲、荀靖三人最长,其中以荀靖的名声最为响亮。其后还有荀焘、荀诜、荀爽、荀肃、荀旉五人,其中又以荀爽名声最重,与荀靖被人称为温润古玉。被天下士子追崇,堪称士林典范。
荀淑八子皆优秀异常,担任荀氏一族族长都能够胜任。然而,长子荀俭和次子荀绲皆早丧,本应该由第三子荀靖担任族长,然而荀靖却是终身隐居探寻学问,族长之位自然需要另选他人。荀爽名声在外,自然是极佳的人选,然而因为荀爽身居朝廷重职,在国家和家族的选择上,或许会有偏颇,因此最终族长之位便落入荀诜之手。
荀氏【八龙】也当得起如此称呼,荀诜虽不如荀靖与荀爽名声,却也将荀氏管理的井井有条,外人说起荀氏一族,便是高声赞喝。
荀德虽是荀诜之子,荀诜却不会罔顾荀氏一族的兴亡而听从自家儿子的话。
“族长,德以为汝南袁绍,如今身为讨董联军的盟主,且是袁家四世三公,我等何不前往渤海,托庇于袁绍。”
荀德的话音才落下,上首的荀氏族老心中皆感慨荀德不智。
荀彧的意思是颍川乃是四战之地,荀氏应当选择一个安稳的地方落脚,再发展荀氏。然而,荀德的意思却是选择托庇袁家,听起来似乎没有区别,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相距甚远。
韩馥虽然是冀州刺史,然而才能有限,荀氏的人若是帮助韩馥,自然能够提高荀氏的地位。而韩馥自然会投桃报李,帮助荀氏壮大。但是,若是跑去袁绍那里,袁家与荀氏都是名门望族,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袁家和荀氏自然会有矛盾存在。荀氏终归是士家之门,与掌握军政两权的袁家相比,差了许多,若是前往袁绍那里。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最终只能沦为袁家的附庸。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荀氏族老们所期望的,因此荀德的话,让荀氏族老失望也是必然的。至此,荀德与荀氏族长之位,也就无缘了。
荀彧板着个脸,望向荀德,正色训诫道:“天子蒙难,朝廷飘零,袁绍身为联军盟主,却是不思讨伐逆贼董卓,空有盟主之名,却是无盟主之德。此等人怎当得起我荀氏辅佐,如此,会令天下士子如何看待我荀氏一族?”
与寻常百姓不同,荀氏乃是名门望族,自然看得出袁绍无心援救朝廷。而荀彧对于皇室的忠心,从他最终的下场可以看的出来。
这一点也让荀氏族老感慨,荀彧对于朝廷的忠心远胜于荀氏家族,这让他们心中有些忧虑。倘若荀彧身为族长,荀氏一族与朝廷有了分歧,难保荀彧不会偏向于朝廷。不过,如今还不是思考族长之位的时候,处理眼前的局面才是正理。
“士若,文若所言甚是。况且我荀氏一族不比袁家差,为何要居于人下。你不必多言,便依文若所言,我荀氏一族迁往冀州。”
荀诜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了决定,对此荀彧等人自是没有意见,唯有荀德嫉恨的望了一眼荀彧,对着上首的荀氏族老作揖行了一礼,一脸忿忿之色的离开了。
当然,他这样的表现,只会让荀氏一族的族老们更加失望。
而在荀氏召开会议之时,颍川其他的名门望族也都同时召开了会议,各自选择了家族的去处。至少,颍川是不能继续呆下去了。
名门望族离去,依附他们的百姓自然也要选择去留。然而,多数的百姓不愿背井离乡,选择留了下来,最终,当祸事临头,他们也只有落得亡命的结局。
话说董卓一把大火烧了洛阳之后,退往关中长安,随后将麾下主力部队分为三个兵团,由他的心腹将领三个中郎将率领屯驻安邑、华阴、渑池一线,此三处乃是关东军进攻长安的必经之路。
而因为关东联军各有私心,以致讨董之事不了了之,手握重兵的三路人马,便纵容麾下西凉军四处劫掠,使得司隶周遭一带十室九空。
在渑池东南方向数百里之外有一地名颍川,颍川多俊杰,自春秋战国时的吕不韦,其后韩非子,张良等人皆是出自颍川之地。颍川之地也多有名门大族,如颍阴荀氏,长社钟氏,许县陈氏等,而朝中重臣,也多有这些名门大族的子弟担任,端的是富贵不凡。
此时,在颍川颍阴县,荀氏家门之中,正召开一次紧急的家族会议。
只见大厅正中央,一名头戴褐色冠帽,面色白净的文士一脸凝重之色,郑重朗声说到:“各位族老,如今天下大乱,颍川乃是四战之地,必为战火所祸及。故此,彧以为我等当离开此地,免受战火波及。”
“各位族老,攸以为族叔所言甚是!”
旁边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文士,听了稍年轻文士的话之后,当即便赞同道。
大厅正中央一满头银发的老者微微点了点头,似乎也认可了二人的话,于是便询问道:“文若,公达,以你二人之见,我等当往何处?”
原来这当先说话之人正是被称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而另一个则是被称为【谋主】的荀攸。
只见荀彧沉吟片刻,随后正色道:“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皆有黄巾余孽作乱。唯有冀州形势稍好,且如今冀州刺史派人请我等前往冀州安居。故此,彧以为可前往冀州避难。更兼韩馥是一州之首,若前往冀州,于我荀氏一族有利。”
当中老者暗暗点了点头,心中极为欣慰,荀彧风范无双,待他归天之后,荀氏有人带领,他便放心了。
“父亲,众位族老,德以为韩馥并非是好去处。”
还不等当中老者同意荀彧的话,却是又有一名比荀彧年轻少许的文士跳了出来,大声的反驳荀彧的话。
这年轻文士的举动,却是让上首的荀氏族老暗暗不满。
他们颍川荀氏乃是名门望族,一切言行都遵循礼仪,言行举止更是从小就受到极好的**。这年轻文士的行为,却是逾越了礼仪,自然是让荀氏族老们不满。不过,他们想到这年轻文士乃是族长之子,而族长常年操劳于荀氏一族之事,或许缺少了对他的管教,心中的不满也就弱了几分。
荀诜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恼怒,不过身为一族之长,他的养气功夫还是不错,很快便平复内心的波动,淡淡问到:“士若,那你有何建议?”
说话之人名为荀德,乃是如今的荀氏族长荀诜之子。
颍川荀氏一族自荀淑开始,逐渐强盛,其后荀淑八子,更是被人称为【八龙】,足见外人对荀氏的看重。
荀俭、荀绲、荀靖三人最长,其中以荀靖的名声最为响亮。其后还有荀焘、荀诜、荀爽、荀肃、荀旉五人,其中又以荀爽名声最重,与荀靖被人称为温润古玉。被天下士子追崇,堪称士林典范。
荀淑八子皆优秀异常,担任荀氏一族族长都能够胜任。然而,长子荀俭和次子荀绲皆早丧,本应该由第三子荀靖担任族长,然而荀靖却是终身隐居探寻学问,族长之位自然需要另选他人。荀爽名声在外,自然是极佳的人选,然而因为荀爽身居朝廷重职,在国家和家族的选择上,或许会有偏颇,因此最终族长之位便落入荀诜之手。
荀氏【八龙】也当得起如此称呼,荀诜虽不如荀靖与荀爽名声,却也将荀氏管理的井井有条,外人说起荀氏一族,便是高声赞喝。
荀德虽是荀诜之子,荀诜却不会罔顾荀氏一族的兴亡而听从自家儿子的话。
“族长,德以为汝南袁绍,如今身为讨董联军的盟主,且是袁家四世三公,我等何不前往渤海,托庇于袁绍。”
荀德的话音才落下,上首的荀氏族老心中皆感慨荀德不智。
荀彧的意思是颍川乃是四战之地,荀氏应当选择一个安稳的地方落脚,再发展荀氏。然而,荀德的意思却是选择托庇袁家,听起来似乎没有区别,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相距甚远。
韩馥虽然是冀州刺史,然而才能有限,荀氏的人若是帮助韩馥,自然能够提高荀氏的地位。而韩馥自然会投桃报李,帮助荀氏壮大。但是,若是跑去袁绍那里,袁家与荀氏都是名门望族,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袁家和荀氏自然会有矛盾存在。荀氏终归是士家之门,与掌握军政两权的袁家相比,差了许多,若是前往袁绍那里。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最终只能沦为袁家的附庸。
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是荀氏族老们所期望的,因此荀德的话,让荀氏族老失望也是必然的。至此,荀德与荀氏族长之位,也就无缘了。
荀彧板着个脸,望向荀德,正色训诫道:“天子蒙难,朝廷飘零,袁绍身为联军盟主,却是不思讨伐逆贼董卓,空有盟主之名,却是无盟主之德。此等人怎当得起我荀氏辅佐,如此,会令天下士子如何看待我荀氏一族?”
与寻常百姓不同,荀氏乃是名门望族,自然看得出袁绍无心援救朝廷。而荀彧对于皇室的忠心,从他最终的下场可以看的出来。
这一点也让荀氏族老感慨,荀彧对于朝廷的忠心远胜于荀氏家族,这让他们心中有些忧虑。倘若荀彧身为族长,荀氏一族与朝廷有了分歧,难保荀彧不会偏向于朝廷。不过,如今还不是思考族长之位的时候,处理眼前的局面才是正理。
“士若,文若所言甚是。况且我荀氏一族不比袁家差,为何要居于人下。你不必多言,便依文若所言,我荀氏一族迁往冀州。”
荀诜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了决定,对此荀彧等人自是没有意见,唯有荀德嫉恨的望了一眼荀彧,对着上首的荀氏族老作揖行了一礼,一脸忿忿之色的离开了。
当然,他这样的表现,只会让荀氏一族的族老们更加失望。
而在荀氏召开会议之时,颍川其他的名门望族也都同时召开了会议,各自选择了家族的去处。至少,颍川是不能继续呆下去了。
名门望族离去,依附他们的百姓自然也要选择去留。然而,多数的百姓不愿背井离乡,选择留了下来,最终,当祸事临头,他们也只有落得亡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