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逐渐消失】...)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普表情过于神秘, 苏轼和杜甫都给勾起了兴趣,被点名的苏轼更是猜了一路,把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都猜了个遍。
吴普一路直摇头, 径直领着苏轼两人往前走。
杜甫瞅见吴普满脸笑意, 直觉此事并不简单。倘若真的是苏轼的亲朋好友, 这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馆长早就直接说了,哪会一路吊他们胃口?
杜甫有些怜悯地看向苏轼。
苏轼一无所察, 还在那叹气:“那我就不知道了, 总不会是陶渊明吧?”
吴普还是神神秘秘地说:“一会你就知道了。”
三人一路穿过入冬后的园子,来到王安石的住处。这住处还紧挨着苏轼的房间来着,可以说是很体贴了!
苏轼一看这安排,对吴普的贴心举动十分满意:“不错, 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聊天儿了。”
吴普连连点头,领着他们去敲王安石房门。
王安石经过几天的培训,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
他正在阅读国际新闻, 边了解后世的国际形势边使用自己当过两次宰相的大脑进行点评。
之所以选择国际新闻来指点江山,是因为朱元璋告诉他, 跑国内新闻底下指点江山容易被举报封号。
都是身边事, 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立场, 不仅容易吵得腥风血雨, 偶尔还可能踩到敏感线, 可不就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封掉账号吗?
点评他国新闻, 安全系数就高多了, 适合王安石这种抬杠高手当入门练手!
唯一比较阻碍王安石发挥的, 是他看不太懂原始报道。
他正一脸深沉地研究着被翻译得乱七八糟的国际新闻,考虑着要不要学习几门外语, 就听到吴普敲响了房门。
王安石起身去开门。
苏轼听到屋里的脚步声,一脸期待地等着门被里面的人打开。
紧接着,他就看到了王安石!
苏轼:“…………”
苏轼幽幽地看着吴普。
就说他怎么神神秘秘!
这小子原来是想看戏!
苏轼和王安石算是政敌。
论朝堂地位,苏轼当然没办法和王安石掰腕子,不过苏轼是大宋文坛红人,影响力大啊!
苏轼倒不是完全反对新法,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激进,所以王安石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就抄起笔杆子开始泼冷水。
王安石一听,不太乐意了,我干得好好的,你写的都是什么狗屁文章?于是两人就有了矛盾。
不过两人偶尔还是会坐在一起聊聊天,算起来没什么生死大仇,顶多就是相互讽刺对方几句。
还是后来王安石罢相,苏轼才被弄去乌台蹲大牢。
王安石退休回了金陵,得知苏轼被弄进牢里去了,还特意写信给宋神宗帮苏轼求情来着。
苏轼也知道这事儿,所以心情才挺复杂。他这次身陷乌台诗案,营救他的人挺多,都让他挺感动的,只是他没想过还会有王安石。
就算他觉得王安石识人不清,做事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这会儿还是得感激王安石的仗义出言。
比起那些想方设法要把他弄死的人,王安石真的算是君子了。
可惜感激归感激,苏轼见到王安石时心情还是老复杂了!
两人的时间线倒是蛮同步的,过来博物馆的节点都差不多,瞧着当真就是老朋友重逢。
“王相公。”
苏轼主动问好。
王安石来时已经听说苏轼被贬黄州,戴罪当个黄州团练副使,关心地询问道:“子瞻你到黄州了?”
苏轼点头,又向王安石道了谢。
王安石道:“你我相识多年,焉能让你被人害了去。若是叫他们开了这个坏头,世上不知多少人不敢再动笔!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王安石一向都反对重刑。
他以前插手过两桩案子。
一桩是年轻时碰上的“鹌鹑案”,讲的是两熟人闹着玩,一个人抢了鹌鹑跑,另一个人追上去踹了一脚,没想到不小心把人踹死了。王安石认为这件事一来是死者盗窃在先,二来鹌鹑主人也不是主观杀人,怎么能判鹌鹑主人死罪?
王安石表示强烈反对!
结果没人理他,还摁头让他赔礼道歉。
另一桩就是他和司马光吵到天昏地暗的案子了。
讲的是有个叫阿云的女孩嫌弃家里给她选的未婚夫太丑,找机会去砍了他十几刀(最终砍断他一截指头)。
地方官员认为他们还没成亲,算不得杀夫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且人也没死,认罪又爽快,可以算是自首,不至于要判阿云死罪。
王安石表示自己很认可这个判决,但是司马光他们不认,他们觉得女子意图杀夫必须死,都动手了哪能算自首!
这时候的皇帝宋神宗非常看重王安石,讨论几轮后决定按照王安石的想法现场给律法加个补充条款,表示“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
这可把司马光给气坏了。
等司马光十几年后上位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把这个补充条款找出来重新删掉,坚决不许再随便放过这种把谋杀付诸行动的犯罪分子!
连这种死罪的判决都认为该轻判,王安石自然不会认可乌台诗案这种文字狱。
即使他曾也为苏轼那些反对文章生过气,还是不希望他们大宋起了那样的坏头。
那是会让他们满朝文武被后世戳脊梁骨的。
两人许久不见,话题还是很多的。
他们聊了聊后面越来越撕破脸的党争,皆是一阵唏嘘;聊了聊紧接而来的徽钦二帝,又是齐齐唾骂,恨不能生在那时候去把他们掐死!
苏轼直叹气:“还是子厚眼光好啊,当初要选徽宗登基,他就直言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
当时的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了。
要不是这次站错队,章惇应该还能风光好些年。
两人坐在一千多年后的茶室里,感受着有了暖气后堪比夏日的温暖冬天,聊起过去的人和事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等捧起吴普给他们泡好的热茶,王安石才注意到有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小老头儿(杜甫)坐在那儿旁听。
王安石奇道:“这位先生瞧着倒是眼生,馆长怎么没介绍介绍?”
苏轼这才想起王安石还不晓得杜甫是谁!
他看了眼捧着茶坐在旁边慢悠悠喝的吴普,只觉这小子蔫儿坏!
谁不知道王安石喜欢杜诗啊,当初王安石还拿出他自己编的《杜工部诗后集》给他们品鉴来着!
苏轼就给王安石介绍道:“这便是您最喜欢的杜工部了。”
杜甫摇着头无奈道:“叫不得杜工部了,我已经辞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如今又是闲人一个。”
王安石就算罢相,回到金陵那也是享受国公待遇,他二十出头金榜题名,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五十好几,哪怕中间起起落落,总的来说还是活得很是畅快。
这样一对比,同样五十好几的还只混了个幕府闲职的杜甫官运就着实太差了。
王安石乍然听到苏轼和杜甫的对话,还有些发愣。
接着他不敢置信地打量起眼前的杜甫来。
这确实是他读杜诗时认识的杜甫。
杜甫的前半生是盛唐。
他生活优渥,时常出游,往来的皆是当世豪俊,那时候他们只要遇上了,便能坐下来喝上两杯,痛痛快快地以诗会友。
他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会如何颠沛流离,不知道盛极之后的大唐会陷入怎么样的动乱。
所以那时候的杜甫锐气十足。
直至山河动荡、兵祸四起,他见到过足够多的苦难,遭受过足够多的痛苦,才被打磨成后世口口称颂的“诗圣”。
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进诗里,记录着那段兵荒马乱的惨痛岁月。
所以这时候的杜甫,没有王维的写意,没有李白的潇洒,看起来早已历尽风霜与磨难。
这才是杜甫啊。
王安石这一圈子人,甚至包括嘴里口口声声念叨着李白的苏轼都是很喜欢杜甫的。
王安石到底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见了自己极为喜爱的诗人本尊也没有太失态,而是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给杜甫品鉴一二。
能得到自己由衷喜爱并反复揣摩学习的文坛前辈点评,多带劲!
王安石就从“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讲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时还穿插几首自己的得意词作。
杜甫:“…………”
杜甫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苏轼悄无声息地坐在一边,和吴普一起喝茶看戏。
吴普用眼神问他“以前老王也是这样的吗”。
苏轼回给吴普一个痛苦的眼神,让吴普自己意会。
王安石其人,写诗编书的瘾头都很大,还听不进别人建议。
这人给别人看他的著作一般不是为了听点评,而是想听别人夸。
记得有次王安石编了本《字说》,其内容就是给每个汉字按照字形新编一个解释,很有创新意识,坚决不按照古字意来!
苏轼读了,忍不住找上王安石劝他别牵强附会,还给他举了几个说不通的地方。
结果王安石不仅不搭理他,还对自己编的新字典非常满意,大手一挥把它定为科举必考书目。
这个老王对自己的书特别有信心,凡是不喜欢的都是看不懂他的绝世佳作!
后来王安石不当宰相了,不知多少人暗搓搓把他这本著作写进书里嘲讽。
吴普看了眼拉着杜甫聊得兴高采烈的王安石,继续躲在一边和苏轼看戏,不时还拿着茶杯碰一下,就着杜甫逐渐僵硬的脸色干了杯里的热茶。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吴普表情过于神秘, 苏轼和杜甫都给勾起了兴趣,被点名的苏轼更是猜了一路,把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都猜了个遍。
吴普一路直摇头, 径直领着苏轼两人往前走。
杜甫瞅见吴普满脸笑意, 直觉此事并不简单。倘若真的是苏轼的亲朋好友, 这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馆长早就直接说了,哪会一路吊他们胃口?
杜甫有些怜悯地看向苏轼。
苏轼一无所察, 还在那叹气:“那我就不知道了, 总不会是陶渊明吧?”
吴普还是神神秘秘地说:“一会你就知道了。”
三人一路穿过入冬后的园子,来到王安石的住处。这住处还紧挨着苏轼的房间来着,可以说是很体贴了!
苏轼一看这安排,对吴普的贴心举动十分满意:“不错, 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聊天儿了。”
吴普连连点头,领着他们去敲王安石房门。
王安石经过几天的培训,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
他正在阅读国际新闻, 边了解后世的国际形势边使用自己当过两次宰相的大脑进行点评。
之所以选择国际新闻来指点江山,是因为朱元璋告诉他, 跑国内新闻底下指点江山容易被举报封号。
都是身边事, 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立场, 不仅容易吵得腥风血雨, 偶尔还可能踩到敏感线, 可不就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封掉账号吗?
点评他国新闻, 安全系数就高多了, 适合王安石这种抬杠高手当入门练手!
唯一比较阻碍王安石发挥的, 是他看不太懂原始报道。
他正一脸深沉地研究着被翻译得乱七八糟的国际新闻,考虑着要不要学习几门外语, 就听到吴普敲响了房门。
王安石起身去开门。
苏轼听到屋里的脚步声,一脸期待地等着门被里面的人打开。
紧接着,他就看到了王安石!
苏轼:“…………”
苏轼幽幽地看着吴普。
就说他怎么神神秘秘!
这小子原来是想看戏!
苏轼和王安石算是政敌。
论朝堂地位,苏轼当然没办法和王安石掰腕子,不过苏轼是大宋文坛红人,影响力大啊!
苏轼倒不是完全反对新法,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激进,所以王安石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就抄起笔杆子开始泼冷水。
王安石一听,不太乐意了,我干得好好的,你写的都是什么狗屁文章?于是两人就有了矛盾。
不过两人偶尔还是会坐在一起聊聊天,算起来没什么生死大仇,顶多就是相互讽刺对方几句。
还是后来王安石罢相,苏轼才被弄去乌台蹲大牢。
王安石退休回了金陵,得知苏轼被弄进牢里去了,还特意写信给宋神宗帮苏轼求情来着。
苏轼也知道这事儿,所以心情才挺复杂。他这次身陷乌台诗案,营救他的人挺多,都让他挺感动的,只是他没想过还会有王安石。
就算他觉得王安石识人不清,做事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这会儿还是得感激王安石的仗义出言。
比起那些想方设法要把他弄死的人,王安石真的算是君子了。
可惜感激归感激,苏轼见到王安石时心情还是老复杂了!
两人的时间线倒是蛮同步的,过来博物馆的节点都差不多,瞧着当真就是老朋友重逢。
“王相公。”
苏轼主动问好。
王安石来时已经听说苏轼被贬黄州,戴罪当个黄州团练副使,关心地询问道:“子瞻你到黄州了?”
苏轼点头,又向王安石道了谢。
王安石道:“你我相识多年,焉能让你被人害了去。若是叫他们开了这个坏头,世上不知多少人不敢再动笔!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王安石一向都反对重刑。
他以前插手过两桩案子。
一桩是年轻时碰上的“鹌鹑案”,讲的是两熟人闹着玩,一个人抢了鹌鹑跑,另一个人追上去踹了一脚,没想到不小心把人踹死了。王安石认为这件事一来是死者盗窃在先,二来鹌鹑主人也不是主观杀人,怎么能判鹌鹑主人死罪?
王安石表示强烈反对!
结果没人理他,还摁头让他赔礼道歉。
另一桩就是他和司马光吵到天昏地暗的案子了。
讲的是有个叫阿云的女孩嫌弃家里给她选的未婚夫太丑,找机会去砍了他十几刀(最终砍断他一截指头)。
地方官员认为他们还没成亲,算不得杀夫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且人也没死,认罪又爽快,可以算是自首,不至于要判阿云死罪。
王安石表示自己很认可这个判决,但是司马光他们不认,他们觉得女子意图杀夫必须死,都动手了哪能算自首!
这时候的皇帝宋神宗非常看重王安石,讨论几轮后决定按照王安石的想法现场给律法加个补充条款,表示“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
这可把司马光给气坏了。
等司马光十几年后上位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把这个补充条款找出来重新删掉,坚决不许再随便放过这种把谋杀付诸行动的犯罪分子!
连这种死罪的判决都认为该轻判,王安石自然不会认可乌台诗案这种文字狱。
即使他曾也为苏轼那些反对文章生过气,还是不希望他们大宋起了那样的坏头。
那是会让他们满朝文武被后世戳脊梁骨的。
两人许久不见,话题还是很多的。
他们聊了聊后面越来越撕破脸的党争,皆是一阵唏嘘;聊了聊紧接而来的徽钦二帝,又是齐齐唾骂,恨不能生在那时候去把他们掐死!
苏轼直叹气:“还是子厚眼光好啊,当初要选徽宗登基,他就直言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
当时的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了。
要不是这次站错队,章惇应该还能风光好些年。
两人坐在一千多年后的茶室里,感受着有了暖气后堪比夏日的温暖冬天,聊起过去的人和事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等捧起吴普给他们泡好的热茶,王安石才注意到有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小老头儿(杜甫)坐在那儿旁听。
王安石奇道:“这位先生瞧着倒是眼生,馆长怎么没介绍介绍?”
苏轼这才想起王安石还不晓得杜甫是谁!
他看了眼捧着茶坐在旁边慢悠悠喝的吴普,只觉这小子蔫儿坏!
谁不知道王安石喜欢杜诗啊,当初王安石还拿出他自己编的《杜工部诗后集》给他们品鉴来着!
苏轼就给王安石介绍道:“这便是您最喜欢的杜工部了。”
杜甫摇着头无奈道:“叫不得杜工部了,我已经辞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如今又是闲人一个。”
王安石就算罢相,回到金陵那也是享受国公待遇,他二十出头金榜题名,一路顺风顺水走到五十好几,哪怕中间起起落落,总的来说还是活得很是畅快。
这样一对比,同样五十好几的还只混了个幕府闲职的杜甫官运就着实太差了。
王安石乍然听到苏轼和杜甫的对话,还有些发愣。
接着他不敢置信地打量起眼前的杜甫来。
这确实是他读杜诗时认识的杜甫。
杜甫的前半生是盛唐。
他生活优渥,时常出游,往来的皆是当世豪俊,那时候他们只要遇上了,便能坐下来喝上两杯,痛痛快快地以诗会友。
他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会如何颠沛流离,不知道盛极之后的大唐会陷入怎么样的动乱。
所以那时候的杜甫锐气十足。
直至山河动荡、兵祸四起,他见到过足够多的苦难,遭受过足够多的痛苦,才被打磨成后世口口称颂的“诗圣”。
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进诗里,记录着那段兵荒马乱的惨痛岁月。
所以这时候的杜甫,没有王维的写意,没有李白的潇洒,看起来早已历尽风霜与磨难。
这才是杜甫啊。
王安石这一圈子人,甚至包括嘴里口口声声念叨着李白的苏轼都是很喜欢杜甫的。
王安石到底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见了自己极为喜爱的诗人本尊也没有太失态,而是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给杜甫品鉴一二。
能得到自己由衷喜爱并反复揣摩学习的文坛前辈点评,多带劲!
王安石就从“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讲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讲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时还穿插几首自己的得意词作。
杜甫:“…………”
杜甫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苏轼悄无声息地坐在一边,和吴普一起喝茶看戏。
吴普用眼神问他“以前老王也是这样的吗”。
苏轼回给吴普一个痛苦的眼神,让吴普自己意会。
王安石其人,写诗编书的瘾头都很大,还听不进别人建议。
这人给别人看他的著作一般不是为了听点评,而是想听别人夸。
记得有次王安石编了本《字说》,其内容就是给每个汉字按照字形新编一个解释,很有创新意识,坚决不按照古字意来!
苏轼读了,忍不住找上王安石劝他别牵强附会,还给他举了几个说不通的地方。
结果王安石不仅不搭理他,还对自己编的新字典非常满意,大手一挥把它定为科举必考书目。
这个老王对自己的书特别有信心,凡是不喜欢的都是看不懂他的绝世佳作!
后来王安石不当宰相了,不知多少人暗搓搓把他这本著作写进书里嘲讽。
吴普看了眼拉着杜甫聊得兴高采烈的王安石,继续躲在一边和苏轼看戏,不时还拿着茶杯碰一下,就着杜甫逐渐僵硬的脸色干了杯里的热茶。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