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正午攻势(二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说要比较江头城和中原城镇城墙的坚固程度,其实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城墙本身的坚固程度,第二个方面是城墙与随之匹配的其他防御工事最终起到的防御效果。
先说第一个方面,那么中原城镇的城墙是远胜于麓川一带的大型城镇江头城的城墙的,中原城镇的城墙高大,高于十米者也也有不少,且这些高大的城墙颇为坚实,几乎是很难造成实质的破坏,就算是火炮也难以攻破,而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行爬城墙攻城,但是这在城中守军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是同样难以做到的。
对于中原城镇的城墙,往往需要其在内部出现问题,常见的问题无非有两个,一是长期的坚守让城中粮食断绝,因为中原的城镇通常城墙保护的范围较小,而其中生活而太多脱产的住民,粮食存在断绝的隐患。除了粮食,还有饮水等其他方面的必须资源,这些都会对守城的继续造成很大的困难。
第二个问题就是守城工作的无法继续,其实第一个问题也有这个方面的问题,即长时间的坚守,会让城中粮食断绝,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城中人心浮动,如果无法控制住城中的情况,就无法坚守下去;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城池被攻破,并不需要等待到粮食断绝的地步,普通情况下如果人心不齐,尤其是城镇本身并非军事重镇,没有军官于其中坐镇指挥,是很容易出现守城管理混乱,继而城池不受自破的。
此外,还有城池根本不进行防守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屠城的对手,或者是只对于抵抗者屠城的敌军,城池也很容易出现不攻自破的情况。
而第二个方面,就是城墙与随之匹配的其他防御工事所最终起到的防御效果,这里可能江头城等孟养地区的相对坚固的城镇,可能就要具备一些优势了。因为相较于中原地区的城镇,这里的城墙倾向于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全部包围进去,形成的城镇规模反而是比较大的。
即所有的城镇周围的住民,他们的居住空间,如果放到中原地区的城镇的话,那么可能不会被城墙包围进去进行保护,但是因为麓川地区的城墙建设特点,或者说是中原地区以外的许多地区的城墙建设特点,让城墙保护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这些地区的城墙能够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城墙质量相对比较一般要差上许多,无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城墙的坚实程度,都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凡事总有例外,那就是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城墙的质量都如此低下。
固然大多数中小城镇,和许多地方并不重要的城镇的城墙建设是相对简易的,他们的城墙建设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基本的防御建设,并没有在军事上进行足够多的考量,这些是与这些地区的军事基本水平所相关的。没有经过足够的战火淬炼,也没有足够高度的军事水平来进行城防建设的指导。这些城镇的防御建设,可以用原始来形容,自然是无法和中原城镇相比。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像是孟养城,江头城等麓川地区的大城,不仅在麓川地区算是饱经战火洗礼,经受过了无数战事的历练,就算是拿到中原地区,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区去比较,在战争的经验上都是难以比拟的。
这些地方虽然因为战争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繁荣程度不复未遭受战争时的状况,但是这些城镇同时又不是普通的被战争毁掉的城镇,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他们一次次地重建,亦或者本身就已经足够坚固,不至于被战争毁掉。
所以这些地方,也许在民生上是衰落的,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在战争的面前,却是强大的,一次次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一次次战斗就围绕着他们展开。
这些城镇的城墙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城墙的质量那么差,建造那么敷衍,而是具备足够的强度,有接近及格线的城墙高度和厚度,而除此之外,因为城墙防御的范围更大,城中的资源相对守城的士兵来说更为充足,较少会出现出现资源不够的情况中原。
另一方面,这些城镇的城墙能有更多士兵进行防守,从而掌握更大的主动性,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能够更充分的防御,在劣势时掌握更大的韧性,而在找到机会时,更够能耗地发起反攻。
除此之外,麓川的城寨附近还会有许多附属的营寨来互相保护,如孟养城附近的毕露寨和南马寨,而莽古山上新建立的莽古堡,也是附属营寨之一,这些营寨能够与孟养城之间进行协作防御,其实正是因为孟养城的范围相对较大,能够具备充足的防守主动权。
因此,观察孟养城的客观条件,孟养城并不是一个完全无法进行防守的危险之城,相反,它还是具备一定的能力的,在战争中不是绝对的被动。
劣势固然很大,但是如何利用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姜榆罔想着这些,慢慢登上了北城楼的楼梯,这条楼梯他自从来到了孟养城后曾经许多次登上,对于这条楼梯,他心里也是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慨的,因为有可能的话,下一次走下这段楼梯,就是要带兵出城决战的时候,虽然也有可能,那时候会是胜利的时候,但是姜榆罔并没有那么乐观。
几乎是带着苦笑,姜榆罔最终登上了城楼,看到了靠在城楼的两侧墙壁休息的士兵,长长地一字排开,过道的中间也有许多睡着的士兵,他们的脸上微微有些倦容,因为这些天,麓川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而莽古堡的军队为了守卫孟养城,也算得上是舟车劳顿,从莽古堡一路来到孟养城,又在安排下进驻到各个由莽古堡承接的防守位置,此外,还有许多为了明天备战的准备,各个阵列和营的战术指挥安排。
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疲惫,让这些士兵陷入了颇为深入的困倦,姜榆罔一眼看过去,是一个个睡得东倒西歪的战士,在渐渐散去的暮色之下,能够依稀看清楚每一个战士的脸。
绝大多数人仍然睡得很熟,有几个人因为有事醒来,小心地在过道中行走,躲着在道路中间休息的士兵,注意不要惊醒到其他人,整体是在一种安静下进行的。
姜榆罔的来到,反而是打破了这种安静,他和黎重的身影一出现,负责值勤的士兵立刻发现了他,赶紧行礼问好,而随着这些声响的发出,周围的士兵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有些人因为声响而醒来,迷惑地睁开眼,抬起身子,看到姜榆罔的身影后,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一些紧张和不安的神态。
姜榆罔知道,这是因为随着他的到来,也就宣告着战斗即将要开始了,这种不安的神态是人刚刚醒来时,还不能彻底地控制自己的神态表情时的自然流露,这是真实的不安,来自人的心底。
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的表现,但是姜榆罔也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他们客观上是要比麓川军弱小的,这种不安的情绪,也许并不会在麓川军中出现。
现在的麓川军,应该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激动,兴奋,还是狂喜?是怀着对目标即将实现的憧憬,还是将要击败敌人前的踌躇满志?
姜榆罔想象着麓川军中的情形,想到那个传说中的,这一代的麓川首领,思机发,依靠在孟养一带的声望,发起了孟养城的战事,从明军手中控制了孟养城,阻止了早期大明军队对于麓川的征服之战。
而那个人,现在就是自己的对手,在茵多基大湖附近的某个不知名的小小营寨里,操纵着他召集起来的数万部队,准备着最后的反攻。
在曾经的世界线上,也就是所谓的过去的历史中,思机发依靠这数万部队,重新夺回了孟养城,阻止了明军的征服,不可一世到了顶点,而此后甚至还发起了对阿瓦王朝的进攻,乐极生悲之下战败,最终被阿瓦王朝的国王,也是大明的缅甸宣慰司宣慰使押送到北京,落得了个处死的下场,也不能说不是一段传奇了。
这样的一个敌人,此时正是姜榆罔的敌人。思机发的敌人,无一不是名垂青史的名将,而他姜榆罔,和那些人相比,还是不站在同一个台阶上的,现在的他,论实际身份,最多是一个大山寨的寨主,而论名义上的身份,不过是一个百户,放到其他军营中,说的简单点,就是百夫长,这种地位的人,几乎是不配作为孟养的一代主任思机发的对手的。
思机发会想到,在他最想要得到的孟养城上,主持战事的是一个小小的百户,也就是军营中地位低下的百夫长吗?他不会想到,但是更不会想到,这个人知道他一生的轨迹,知道他的谋略和筹划,还做了一切准备,想要阻止他夺回孟养的计划。
但是姜榆罔也相信,思机发召集起来的这些士兵并不全是都是踌躇满志着要征服孟养城的,他们其中同样有对于战斗不安和恐惧的,而这些人的不安与恐惧,战斗意志的不坚定的程度想必是要比自己的莽古堡的士兵更深的,这些人的所占的比例也是要比莽古堡的士兵更多的,因为他们的来源。
其中固然有一些正式的合格的战士,也许不乏老兵,但是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还能集结出来这么多士兵,其中必然有许多充数的存在。这不是姜榆罔的主观判断,而是结合事实实际的出来的结论。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情报,思机发的士兵来自三个部分,原本的部下的剩余,来自阿瓦王朝的孟养土司的支援,最后一部分是新征召的士兵。
而三个部分的比例中,原本的部下的剩余不超过一万人,阿瓦王朝的孟养土司支援不超过一万人,新征召的士兵超过了四万战兵的一半。
如果说要比较江头城和中原城镇城墙的坚固程度,其实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城墙本身的坚固程度,第二个方面是城墙与随之匹配的其他防御工事最终起到的防御效果。
先说第一个方面,那么中原城镇的城墙是远胜于麓川一带的大型城镇江头城的城墙的,中原城镇的城墙高大,高于十米者也也有不少,且这些高大的城墙颇为坚实,几乎是很难造成实质的破坏,就算是火炮也难以攻破,而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行爬城墙攻城,但是这在城中守军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是同样难以做到的。
对于中原城镇的城墙,往往需要其在内部出现问题,常见的问题无非有两个,一是长期的坚守让城中粮食断绝,因为中原的城镇通常城墙保护的范围较小,而其中生活而太多脱产的住民,粮食存在断绝的隐患。除了粮食,还有饮水等其他方面的必须资源,这些都会对守城的继续造成很大的困难。
第二个问题就是守城工作的无法继续,其实第一个问题也有这个方面的问题,即长时间的坚守,会让城中粮食断绝,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城中人心浮动,如果无法控制住城中的情况,就无法坚守下去;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城池被攻破,并不需要等待到粮食断绝的地步,普通情况下如果人心不齐,尤其是城镇本身并非军事重镇,没有军官于其中坐镇指挥,是很容易出现守城管理混乱,继而城池不受自破的。
此外,还有城池根本不进行防守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屠城的对手,或者是只对于抵抗者屠城的敌军,城池也很容易出现不攻自破的情况。
而第二个方面,就是城墙与随之匹配的其他防御工事所最终起到的防御效果,这里可能江头城等孟养地区的相对坚固的城镇,可能就要具备一些优势了。因为相较于中原地区的城镇,这里的城墙倾向于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全部包围进去,形成的城镇规模反而是比较大的。
即所有的城镇周围的住民,他们的居住空间,如果放到中原地区的城镇的话,那么可能不会被城墙包围进去进行保护,但是因为麓川地区的城墙建设特点,或者说是中原地区以外的许多地区的城墙建设特点,让城墙保护的规模是比较大的。
这些地区的城墙能够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城墙质量相对比较一般要差上许多,无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城墙的坚实程度,都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凡事总有例外,那就是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城墙的质量都如此低下。
固然大多数中小城镇,和许多地方并不重要的城镇的城墙建设是相对简易的,他们的城墙建设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基本的防御建设,并没有在军事上进行足够多的考量,这些是与这些地区的军事基本水平所相关的。没有经过足够的战火淬炼,也没有足够高度的军事水平来进行城防建设的指导。这些城镇的防御建设,可以用原始来形容,自然是无法和中原城镇相比。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像是孟养城,江头城等麓川地区的大城,不仅在麓川地区算是饱经战火洗礼,经受过了无数战事的历练,就算是拿到中原地区,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区去比较,在战争的经验上都是难以比拟的。
这些地方虽然因为战争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繁荣程度不复未遭受战争时的状况,但是这些城镇同时又不是普通的被战争毁掉的城镇,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不可替代性,他们一次次地重建,亦或者本身就已经足够坚固,不至于被战争毁掉。
所以这些地方,也许在民生上是衰落的,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在战争的面前,却是强大的,一次次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一次次战斗就围绕着他们展开。
这些城镇的城墙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城墙的质量那么差,建造那么敷衍,而是具备足够的强度,有接近及格线的城墙高度和厚度,而除此之外,因为城墙防御的范围更大,城中的资源相对守城的士兵来说更为充足,较少会出现出现资源不够的情况中原。
另一方面,这些城镇的城墙能有更多士兵进行防守,从而掌握更大的主动性,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能够更充分的防御,在劣势时掌握更大的韧性,而在找到机会时,更够能耗地发起反攻。
除此之外,麓川的城寨附近还会有许多附属的营寨来互相保护,如孟养城附近的毕露寨和南马寨,而莽古山上新建立的莽古堡,也是附属营寨之一,这些营寨能够与孟养城之间进行协作防御,其实正是因为孟养城的范围相对较大,能够具备充足的防守主动权。
因此,观察孟养城的客观条件,孟养城并不是一个完全无法进行防守的危险之城,相反,它还是具备一定的能力的,在战争中不是绝对的被动。
劣势固然很大,但是如何利用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姜榆罔想着这些,慢慢登上了北城楼的楼梯,这条楼梯他自从来到了孟养城后曾经许多次登上,对于这条楼梯,他心里也是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慨的,因为有可能的话,下一次走下这段楼梯,就是要带兵出城决战的时候,虽然也有可能,那时候会是胜利的时候,但是姜榆罔并没有那么乐观。
几乎是带着苦笑,姜榆罔最终登上了城楼,看到了靠在城楼的两侧墙壁休息的士兵,长长地一字排开,过道的中间也有许多睡着的士兵,他们的脸上微微有些倦容,因为这些天,麓川军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而莽古堡的军队为了守卫孟养城,也算得上是舟车劳顿,从莽古堡一路来到孟养城,又在安排下进驻到各个由莽古堡承接的防守位置,此外,还有许多为了明天备战的准备,各个阵列和营的战术指挥安排。
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疲惫,让这些士兵陷入了颇为深入的困倦,姜榆罔一眼看过去,是一个个睡得东倒西歪的战士,在渐渐散去的暮色之下,能够依稀看清楚每一个战士的脸。
绝大多数人仍然睡得很熟,有几个人因为有事醒来,小心地在过道中行走,躲着在道路中间休息的士兵,注意不要惊醒到其他人,整体是在一种安静下进行的。
姜榆罔的来到,反而是打破了这种安静,他和黎重的身影一出现,负责值勤的士兵立刻发现了他,赶紧行礼问好,而随着这些声响的发出,周围的士兵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有些人因为声响而醒来,迷惑地睁开眼,抬起身子,看到姜榆罔的身影后,又自然的流露出来了一些紧张和不安的神态。
姜榆罔知道,这是因为随着他的到来,也就宣告着战斗即将要开始了,这种不安的神态是人刚刚醒来时,还不能彻底地控制自己的神态表情时的自然流露,这是真实的不安,来自人的心底。
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的表现,但是姜榆罔也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他们客观上是要比麓川军弱小的,这种不安的情绪,也许并不会在麓川军中出现。
现在的麓川军,应该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激动,兴奋,还是狂喜?是怀着对目标即将实现的憧憬,还是将要击败敌人前的踌躇满志?
姜榆罔想象着麓川军中的情形,想到那个传说中的,这一代的麓川首领,思机发,依靠在孟养一带的声望,发起了孟养城的战事,从明军手中控制了孟养城,阻止了早期大明军队对于麓川的征服之战。
而那个人,现在就是自己的对手,在茵多基大湖附近的某个不知名的小小营寨里,操纵着他召集起来的数万部队,准备着最后的反攻。
在曾经的世界线上,也就是所谓的过去的历史中,思机发依靠这数万部队,重新夺回了孟养城,阻止了明军的征服,不可一世到了顶点,而此后甚至还发起了对阿瓦王朝的进攻,乐极生悲之下战败,最终被阿瓦王朝的国王,也是大明的缅甸宣慰司宣慰使押送到北京,落得了个处死的下场,也不能说不是一段传奇了。
这样的一个敌人,此时正是姜榆罔的敌人。思机发的敌人,无一不是名垂青史的名将,而他姜榆罔,和那些人相比,还是不站在同一个台阶上的,现在的他,论实际身份,最多是一个大山寨的寨主,而论名义上的身份,不过是一个百户,放到其他军营中,说的简单点,就是百夫长,这种地位的人,几乎是不配作为孟养的一代主任思机发的对手的。
思机发会想到,在他最想要得到的孟养城上,主持战事的是一个小小的百户,也就是军营中地位低下的百夫长吗?他不会想到,但是更不会想到,这个人知道他一生的轨迹,知道他的谋略和筹划,还做了一切准备,想要阻止他夺回孟养的计划。
但是姜榆罔也相信,思机发召集起来的这些士兵并不全是都是踌躇满志着要征服孟养城的,他们其中同样有对于战斗不安和恐惧的,而这些人的不安与恐惧,战斗意志的不坚定的程度想必是要比自己的莽古堡的士兵更深的,这些人的所占的比例也是要比莽古堡的士兵更多的,因为他们的来源。
其中固然有一些正式的合格的战士,也许不乏老兵,但是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还能集结出来这么多士兵,其中必然有许多充数的存在。这不是姜榆罔的主观判断,而是结合事实实际的出来的结论。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情报,思机发的士兵来自三个部分,原本的部下的剩余,来自阿瓦王朝的孟养土司的支援,最后一部分是新征召的士兵。
而三个部分的比例中,原本的部下的剩余不超过一万人,阿瓦王朝的孟养土司支援不超过一万人,新征召的士兵超过了四万战兵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