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水淹太原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异界直播间、龙皇武神、院长驾到、变身双胞胎姐妹也要玩网游、召唤圣剑、九项全能、逆天作弊器之超级游戏、惊悚乐园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大宋皇帝赵匡胤驾临太原城下时,已经城如孤岛,战阵如云,太原城被再次围得水泄不通。赵匡胤看着巍峨壮观的太原城,再看看血肉狼藉的汾河桥,陷入了沉思之中。
难道真的要在太原城下无休止地消耗,直到不得不退,或者哪怕获胜,以至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吗?就在这时,有人在他身边轻声叫了一声:陛下。。。。。。
嗯?什么事?赵匡胤没好气地转头一看,原来是左神武统军陈承昭。
陈承昭的脸上带着些许神秘的微笑,很小心地问:“是这样,陛下,您早有千万雄兵在此,可您为什么不用呢?”
陈承昭连连眨眼,但赵匡胤实在不懂。
陈承昭示意他向前看,再向左右看,再向远方看……不停地看,突然间赵匡胤恍然大悟,纵声狂笑!
这时候城里头的刘继元信心也足了。理由是他的力量之源——契丹,没等刘继元喊救命,就先派了人来。
来人名叫韩知范,他抢在赵匡胤大军合围之前,悄悄在夜里溜进太原城。他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契丹新皇帝给北汉的册封,承认刘继元的身份是皇帝;另一个就是契丹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根本就不必担心什么宋皇帝御驾亲征了!
契丹人来了,他们突然从石岭关出现,杀向了大宋皇帝赵匡胤。那么赵匡胤是谁呢?是被契丹轻易灭国的李从珂、石重贵,还是大败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没有人知道……
汾河,前面提过的在太原城边静静流过的黄河第二大支流,随着赵匡胤的一声令下,突然之间向北汉人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一声巨响之后,汾河改道了,只在片刻之后,太原城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就是赵匡胤的那一千万精兵,请重温那天陈承昭向赵匡胤说的那句话:“陛下自有千万精兵在此,何不用也?”
自古引水灌城,威力何止胜过千万之兵?
负责此项工程的陈承昭显然是位行家里手,他从赵匡胤站在高坡上纵声大笑那天起,就一直在修筑堤坝,囤积洪水,这时候郁积多时的洪水突然破堤冲出,水势强大到一下子就把太原南城的一段城墙冲倒。
没办法,这时正值四五月,是中国所有河流水量最丰沛的季节,除了船,这时太原城下没有更好的战斗工具了。宋军在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的率领下驾着小船冲向了南城门,然后一把火点着了它。而北汉人赖以生存的太原城墙却在排水之后突然大片崩塌了。这时的太原城墙就象泡了牛奶的饼干一样,一脚就可以直接踹倒。
就在这时,几个极端恶劣的消息一起传来。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岁的前宰相随军出征,在半路上就病了,只能回国疗养,可还是没缓过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现。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并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这些消息都让赵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这是上次那两次胜仗的后遗症。契丹的国王刚换人,于情于理于利,从哪方面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才会把南北两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阵。这时候耶律乌珍到了还不开打,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轸到达。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赵匡胤本人,相持注定是短暂的。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其孤单,马上攻击;另一个就是立即后撤。
攻还是退?赵匡胤的心变得极端平静。除了眼前的强敌,他更加注意到了另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时间,从出兵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师老兵疲,后继乏力……曾经也是一个大兵的赵匡胤,比现在的皇帝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犹豫了,愤怒不像忌恨,它注定了只在短时间内强烈爆发。随着李怀忠和大批的战士死伤狼藉,?赵匡胤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苦笑了一下对将士们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我知道你们都能以一当百(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才用你们卫护左右。我们休戚与共。我宁愿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们去送死!【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逃跑也找个美丽的借口!如果能胜,他会在乎将士的生命?】
士兵们先是愕然,接着都哭了。这时的赵匡胤不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而是比他们年长二十余年的叔伯长辈。他的理智,把所有人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而且再次拉近了自己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当然,无论是由衷的爱护,还是精明的计算,在这种温馨感人的气氛里,一片冲天杀气都消散了。
这时的形势要求赵匡胤必须退兵,而且必须得快:这时时机正好,北汉人不敢出来,契丹人还在等大部队。这时不走,更待何时?而且走时他为了给刘继元再留点深刻的印象,还顺手牵羊带走了太原城边的一万多户居民。
只是一万多户百姓,这数字很大吗?能让刘继元感到肉痛吗?我们可以就此给刘继元算一笔账,就会知道这一万多户百姓对这时的北汉到底意味着什么。
北汉在刘崇立国的时候,有十一州之地,作为国家来说是标准的“地狭民少”,而且国计民生在那时就到了可以随时审请救灾款的边缘。以他们的宰相大人为例,一年的工资居然只有铜钱一百贯;而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大人们就更加的凄惨,居然是三十贯!
不得不佩服那位开国皇帝刘崇!在这种民生基础之上,他还没完没了地向后周开战,想想他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扔下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和粮草给养,空身往太原老家跑,北汉那点可怜的家底就是这样被他迅速败光的。
然后刘钧就只能惨淡经营了,他后面的刘继恩、刘继元又被赵匡胤雪上加霜。这时宋军从太原城下退兵,北汉十一州只剩下军兵三万人,人口三万五千户!
这还是一个国家吗?知道赵匡胤带走那一万多户居民能让刘继元多心疼了吧?
但是还没完,宋军撤走之后,契丹的大队人马又到了,太原城下虽然是兵马云集,但仍然不是北汉自己的队伍。
这时候每个北汉人都想到了一句老话——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危险没完没了。没办法,只好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拿出所有的钱来,打发这些契丹人回家。
于是契丹南北两院大王,不必动刀动枪,就把金银财宝驮上马背,哼着小曲把家回。
北汉暂时平安无事,继续苟延残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却说大宋皇帝赵匡胤驾临太原城下时,已经城如孤岛,战阵如云,太原城被再次围得水泄不通。赵匡胤看着巍峨壮观的太原城,再看看血肉狼藉的汾河桥,陷入了沉思之中。
难道真的要在太原城下无休止地消耗,直到不得不退,或者哪怕获胜,以至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吗?就在这时,有人在他身边轻声叫了一声:陛下。。。。。。
嗯?什么事?赵匡胤没好气地转头一看,原来是左神武统军陈承昭。
陈承昭的脸上带着些许神秘的微笑,很小心地问:“是这样,陛下,您早有千万雄兵在此,可您为什么不用呢?”
陈承昭连连眨眼,但赵匡胤实在不懂。
陈承昭示意他向前看,再向左右看,再向远方看……不停地看,突然间赵匡胤恍然大悟,纵声狂笑!
这时候城里头的刘继元信心也足了。理由是他的力量之源——契丹,没等刘继元喊救命,就先派了人来。
来人名叫韩知范,他抢在赵匡胤大军合围之前,悄悄在夜里溜进太原城。他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契丹新皇帝给北汉的册封,承认刘继元的身份是皇帝;另一个就是契丹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根本就不必担心什么宋皇帝御驾亲征了!
契丹人来了,他们突然从石岭关出现,杀向了大宋皇帝赵匡胤。那么赵匡胤是谁呢?是被契丹轻易灭国的李从珂、石重贵,还是大败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没有人知道……
汾河,前面提过的在太原城边静静流过的黄河第二大支流,随着赵匡胤的一声令下,突然之间向北汉人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一声巨响之后,汾河改道了,只在片刻之后,太原城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就是赵匡胤的那一千万精兵,请重温那天陈承昭向赵匡胤说的那句话:“陛下自有千万精兵在此,何不用也?”
自古引水灌城,威力何止胜过千万之兵?
负责此项工程的陈承昭显然是位行家里手,他从赵匡胤站在高坡上纵声大笑那天起,就一直在修筑堤坝,囤积洪水,这时候郁积多时的洪水突然破堤冲出,水势强大到一下子就把太原南城的一段城墙冲倒。
没办法,这时正值四五月,是中国所有河流水量最丰沛的季节,除了船,这时太原城下没有更好的战斗工具了。宋军在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的率领下驾着小船冲向了南城门,然后一把火点着了它。而北汉人赖以生存的太原城墙却在排水之后突然大片崩塌了。这时的太原城墙就象泡了牛奶的饼干一样,一脚就可以直接踹倒。
就在这时,几个极端恶劣的消息一起传来。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岁的前宰相随军出征,在半路上就病了,只能回国疗养,可还是没缓过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现。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并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这些消息都让赵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这是上次那两次胜仗的后遗症。契丹的国王刚换人,于情于理于利,从哪方面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才会把南北两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阵。这时候耶律乌珍到了还不开打,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轸到达。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赵匡胤本人,相持注定是短暂的。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其孤单,马上攻击;另一个就是立即后撤。
攻还是退?赵匡胤的心变得极端平静。除了眼前的强敌,他更加注意到了另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时间,从出兵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师老兵疲,后继乏力……曾经也是一个大兵的赵匡胤,比现在的皇帝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犹豫了,愤怒不像忌恨,它注定了只在短时间内强烈爆发。随着李怀忠和大批的战士死伤狼藉,?赵匡胤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苦笑了一下对将士们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我知道你们都能以一当百(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才用你们卫护左右。我们休戚与共。我宁愿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们去送死!【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逃跑也找个美丽的借口!如果能胜,他会在乎将士的生命?】
士兵们先是愕然,接着都哭了。这时的赵匡胤不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而是比他们年长二十余年的叔伯长辈。他的理智,把所有人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而且再次拉近了自己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当然,无论是由衷的爱护,还是精明的计算,在这种温馨感人的气氛里,一片冲天杀气都消散了。
这时的形势要求赵匡胤必须退兵,而且必须得快:这时时机正好,北汉人不敢出来,契丹人还在等大部队。这时不走,更待何时?而且走时他为了给刘继元再留点深刻的印象,还顺手牵羊带走了太原城边的一万多户居民。
只是一万多户百姓,这数字很大吗?能让刘继元感到肉痛吗?我们可以就此给刘继元算一笔账,就会知道这一万多户百姓对这时的北汉到底意味着什么。
北汉在刘崇立国的时候,有十一州之地,作为国家来说是标准的“地狭民少”,而且国计民生在那时就到了可以随时审请救灾款的边缘。以他们的宰相大人为例,一年的工资居然只有铜钱一百贯;而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大人们就更加的凄惨,居然是三十贯!
不得不佩服那位开国皇帝刘崇!在这种民生基础之上,他还没完没了地向后周开战,想想他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扔下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和粮草给养,空身往太原老家跑,北汉那点可怜的家底就是这样被他迅速败光的。
然后刘钧就只能惨淡经营了,他后面的刘继恩、刘继元又被赵匡胤雪上加霜。这时宋军从太原城下退兵,北汉十一州只剩下军兵三万人,人口三万五千户!
这还是一个国家吗?知道赵匡胤带走那一万多户居民能让刘继元多心疼了吧?
但是还没完,宋军撤走之后,契丹的大队人马又到了,太原城下虽然是兵马云集,但仍然不是北汉自己的队伍。
这时候每个北汉人都想到了一句老话——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危险没完没了。没办法,只好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拿出所有的钱来,打发这些契丹人回家。
于是契丹南北两院大王,不必动刀动枪,就把金银财宝驮上马背,哼着小曲把家回。
北汉暂时平安无事,继续苟延残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