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有底气的自信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不重蹈覆辙,沈钱让老族长定下了这样一个规矩,族内所有成年男性除非必要,不得顶泥罐行走。
当然,这是暂时的,等运输工具做出来,其他人也不必顶着罐子走路。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平均几十分钟才做出一个的泥罐子,这些人是别想碰了。
将所有泥罐放在火堆旁边哄干后,沈钱又将其置于火堆里面炙烤,这样做出来的罐子,比风干的泥罐更结实不说,再接触水也不会泥化。
因为火烤的过程,改变了泥土的化学性质,原本看上去像红土的泥土,烤出来竟然都有些泛紫色,说明这里面估计有陶土的成分在,这令沈钱十分惊喜。
说明只要去除里面的铁元素,就可以直接做吃饭用的碗或者喝水用的杯。
这样想着,沈钱突然脑海中闪过一句话,不知道谁和他说过,烧陶起码在窑里烧制好几个小时以上才出炉。
要是他记忆没错乱,那岂不是他也得烧这么久?
想到之前烧制出来的泥罐子,只有表面一层敲打起来有微微金属声,落到地上却很容易碎不说,他还发现碎片夹层里都是实土,放到水里还可以轻松染色变成泥,否则他也不会那么简单就把碎片研磨添加到新泥罐子里。
这么看来,难道都是因为他烧的时间不达标,所以泥罐子异常脆弱一摔就碎吗?
可他也没窑,难不成要在火旁边添四个小时的柴火吗?
要不,直接做个烧砖用的窑吧?
这个念头一经过沈钱的脑海,他瞬间觉得自己飘了。
看来是这段时间太顺风顺水,导致他膨胀了啊……
正当沈钱心中鄙夷自己的迷之自信时,脑子却和打通乐任督二脉一样,不受控制的思考起了制窑的原理。
窑,顾名思义,是个上面一个穴字头,下面一个缶,缶的意思就是瓦器,所以这个字是个象形文字,意思是瓦器在封闭的穴里面燃烧。
而他即使化学没学过制窑,但却可以推测出,为什么瓦器要在封闭的穴里面燃烧,才能叫窑。
因为这可以保证持续高温,而开放式的火堆,受限于地理环境以及天气因素,火的温度和方向都不可控,所以无法达到持续高温煅烧。
那么现在就很清楚,窑是个什么东西了。
他只要弄出一个密闭,且火的方向稳定的一个洞穴,或者制造出一个密闭的煅烧空间,只留下方源源不断供给火源的火口,而火口下方,就是和灶膛一样的添柴结构。
再说添柴的灶膛,一般的灶膛上面是放锅的,对温度和火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只需要预留一个洞放锅就好。
可窑是用来烤土制品的,对火的温度和方向都有要求,持续燃烧下,可达上千度。
所以窑的“灶膛”上就不能直接留个大洞,再往上面密闭的洞里面放泥罐。
一来,泥罐的体积不等,可能会顺着大洞掉下去或者烤着烤着倾斜卡在大洞里,二来洞孔太大会有从灶膛往上灌风的可能,如此一来便直接降低了效率。
所以窑的“灶膛”之上,一定得是难以灌风且能稳定出火口的小洞底板。
推测到这里,沈钱又瞬间想到了一个农村十分常见的东西,那就是蜂窝煤。
蜂窝煤的孔洞是为了更好地受热燃烧,而在这里,沈钱却觉得类似蜂窝煤的小洞排列方式,能充当窑内放置烧制品的底板。
这样,底部的火,能稳定地通过孔洞底板往上集中烧制,又因为洞小且多,风无法形成势能往窑内钻,再找一个背风的地方,温度的控制只会更加优秀。
此刻俾格部落的族人,就见“神使”坐在火堆旁,一手曲肘托腮,一手伸直撑腿,看着火堆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沈钱不知道,他头脑风暴时,在其他人眼中,俨然成为了类似于地球那个有名的思考者雕像。
当然,如果他知道,这动作估计会更加做作些也不一定。
过了许久之后,沈钱终于噼里啪啦伸了个腰,随后站起了身。
说出来,他自己也不信,本来他觉得自己迷之自信来着,但现在他却自信地很有底气。
或许这就是思考的魅力吧!沈钱骚气十足的甩了甩好几天没洗的鸡窝头。
搞清楚了原理后的沈钱,当下就实践起来。
窑的添柴口和密闭空间好办,只要在地上垒个缺口圆墙,缺口的地方就是添柴口。
密闭空间也好办,只要在出火口上,再垒一个不缺口的圆墙,上面不用封口,否则他东西怎么放进去?至于密闭这个要求,可以在进行烧制时,上面堆上严丝合缝的砖头。
砖头也好烧制,有了陶土和火,还有什么不能烧的?
以上无论缺口还是不缺口的圆墙,都可以仿照泥罐的制作方法,把和好的泥土搓成条,盘成一圈一圈往上堆叠捏合烧制。
砖头技术含量就更低,将一根粗细均匀的树枝折成长短相等的四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树枝要粗细均匀,围起来之后将泥土填充在围起来的树枝之间,尽量靠肉眼将里面的泥土填的平整光滑。
等晒干之后,再将里面的干土块扣出来,砖头一般不考虑耐用度,所以直接放火堆烧制就可以了。
除开以上几个简单的技术部分,还有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也比较耗时的的,那就是窑底部的出火口。
这出火口的孔洞,以及底板的厚度,他得花些时间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底板孔肯定不会太大,约摸食指粗细。难点在厚度,太厚后期容易被土渣堵住清理不下去,搞不好因为清理出火口底板给弄碎了,到时候又得重做一个。
但太薄也肯定不好,虽然清理起来容易,可越薄越不耐用承重也差。
看来只能先烧几个出来,对比一下了。
于是接下来的沈钱,又投入了和泥的事业,而他的精神也感染着部落每一位见证者,老族长甚至感性到望天抹眼泪。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沈钱本人却没感到累,反而还觉得异常充实,满满的成就感,比他大学整天待在宿舍捧着泡面外卖看番剧充实多了。
为了不重蹈覆辙,沈钱让老族长定下了这样一个规矩,族内所有成年男性除非必要,不得顶泥罐行走。
当然,这是暂时的,等运输工具做出来,其他人也不必顶着罐子走路。
只不过在这之前,他平均几十分钟才做出一个的泥罐子,这些人是别想碰了。
将所有泥罐放在火堆旁边哄干后,沈钱又将其置于火堆里面炙烤,这样做出来的罐子,比风干的泥罐更结实不说,再接触水也不会泥化。
因为火烤的过程,改变了泥土的化学性质,原本看上去像红土的泥土,烤出来竟然都有些泛紫色,说明这里面估计有陶土的成分在,这令沈钱十分惊喜。
说明只要去除里面的铁元素,就可以直接做吃饭用的碗或者喝水用的杯。
这样想着,沈钱突然脑海中闪过一句话,不知道谁和他说过,烧陶起码在窑里烧制好几个小时以上才出炉。
要是他记忆没错乱,那岂不是他也得烧这么久?
想到之前烧制出来的泥罐子,只有表面一层敲打起来有微微金属声,落到地上却很容易碎不说,他还发现碎片夹层里都是实土,放到水里还可以轻松染色变成泥,否则他也不会那么简单就把碎片研磨添加到新泥罐子里。
这么看来,难道都是因为他烧的时间不达标,所以泥罐子异常脆弱一摔就碎吗?
可他也没窑,难不成要在火旁边添四个小时的柴火吗?
要不,直接做个烧砖用的窑吧?
这个念头一经过沈钱的脑海,他瞬间觉得自己飘了。
看来是这段时间太顺风顺水,导致他膨胀了啊……
正当沈钱心中鄙夷自己的迷之自信时,脑子却和打通乐任督二脉一样,不受控制的思考起了制窑的原理。
窑,顾名思义,是个上面一个穴字头,下面一个缶,缶的意思就是瓦器,所以这个字是个象形文字,意思是瓦器在封闭的穴里面燃烧。
而他即使化学没学过制窑,但却可以推测出,为什么瓦器要在封闭的穴里面燃烧,才能叫窑。
因为这可以保证持续高温,而开放式的火堆,受限于地理环境以及天气因素,火的温度和方向都不可控,所以无法达到持续高温煅烧。
那么现在就很清楚,窑是个什么东西了。
他只要弄出一个密闭,且火的方向稳定的一个洞穴,或者制造出一个密闭的煅烧空间,只留下方源源不断供给火源的火口,而火口下方,就是和灶膛一样的添柴结构。
再说添柴的灶膛,一般的灶膛上面是放锅的,对温度和火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只需要预留一个洞放锅就好。
可窑是用来烤土制品的,对火的温度和方向都有要求,持续燃烧下,可达上千度。
所以窑的“灶膛”上就不能直接留个大洞,再往上面密闭的洞里面放泥罐。
一来,泥罐的体积不等,可能会顺着大洞掉下去或者烤着烤着倾斜卡在大洞里,二来洞孔太大会有从灶膛往上灌风的可能,如此一来便直接降低了效率。
所以窑的“灶膛”之上,一定得是难以灌风且能稳定出火口的小洞底板。
推测到这里,沈钱又瞬间想到了一个农村十分常见的东西,那就是蜂窝煤。
蜂窝煤的孔洞是为了更好地受热燃烧,而在这里,沈钱却觉得类似蜂窝煤的小洞排列方式,能充当窑内放置烧制品的底板。
这样,底部的火,能稳定地通过孔洞底板往上集中烧制,又因为洞小且多,风无法形成势能往窑内钻,再找一个背风的地方,温度的控制只会更加优秀。
此刻俾格部落的族人,就见“神使”坐在火堆旁,一手曲肘托腮,一手伸直撑腿,看着火堆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沈钱不知道,他头脑风暴时,在其他人眼中,俨然成为了类似于地球那个有名的思考者雕像。
当然,如果他知道,这动作估计会更加做作些也不一定。
过了许久之后,沈钱终于噼里啪啦伸了个腰,随后站起了身。
说出来,他自己也不信,本来他觉得自己迷之自信来着,但现在他却自信地很有底气。
或许这就是思考的魅力吧!沈钱骚气十足的甩了甩好几天没洗的鸡窝头。
搞清楚了原理后的沈钱,当下就实践起来。
窑的添柴口和密闭空间好办,只要在地上垒个缺口圆墙,缺口的地方就是添柴口。
密闭空间也好办,只要在出火口上,再垒一个不缺口的圆墙,上面不用封口,否则他东西怎么放进去?至于密闭这个要求,可以在进行烧制时,上面堆上严丝合缝的砖头。
砖头也好烧制,有了陶土和火,还有什么不能烧的?
以上无论缺口还是不缺口的圆墙,都可以仿照泥罐的制作方法,把和好的泥土搓成条,盘成一圈一圈往上堆叠捏合烧制。
砖头技术含量就更低,将一根粗细均匀的树枝折成长短相等的四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树枝要粗细均匀,围起来之后将泥土填充在围起来的树枝之间,尽量靠肉眼将里面的泥土填的平整光滑。
等晒干之后,再将里面的干土块扣出来,砖头一般不考虑耐用度,所以直接放火堆烧制就可以了。
除开以上几个简单的技术部分,还有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也比较耗时的的,那就是窑底部的出火口。
这出火口的孔洞,以及底板的厚度,他得花些时间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底板孔肯定不会太大,约摸食指粗细。难点在厚度,太厚后期容易被土渣堵住清理不下去,搞不好因为清理出火口底板给弄碎了,到时候又得重做一个。
但太薄也肯定不好,虽然清理起来容易,可越薄越不耐用承重也差。
看来只能先烧几个出来,对比一下了。
于是接下来的沈钱,又投入了和泥的事业,而他的精神也感染着部落每一位见证者,老族长甚至感性到望天抹眼泪。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沈钱本人却没感到累,反而还觉得异常充实,满满的成就感,比他大学整天待在宿舍捧着泡面外卖看番剧充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