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徇私舞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第一卷政和风云115徇私舞弊“诶,李大人,你看这篇如何?写的是大气磅礴,颇有大将风范。”
“王大人,要我说,还是我这一篇写的才叫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杨峥若是在此,听到这话,定然要惊掉下巴,不战而屈人之兵?
你这是想屁吃?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只怕被不战而胜的是大宋吧。
“非也,非也,要我看,还是这篇写的好,只需一只强兵,效昔日霍骠骑之风,指导辽廷上京,让辽廷无暇他顾,我大宋只需一路北上,便可首付燕云。”
“诶,大人所言甚是,你看我这篇,与你不谋而合,我这篇深刻剖析了燕云之势,燕云之地,百姓心向大宋久已,我大宋只需一声令下,发兵北上,作出攻辽之势,燕云百姓便会揭竿而起,为我大宋扫清一切障碍。”
“对的,对的,我大宋王师所过,燕云自是纳头来拜,何愁燕云不复啊。”
说这话的一看就没过脑子,人家这么写,你就真信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还真以为燕云百姓心向大宋呢?
开什么玩笑,从大宋立国开始,燕云就没在大宋手上,就算燕云之地生活着不少汉人,那这历经百年,燕云之地都在辽国的统治之下,若是当真心向你大宋,为何百年前不揭竿而起,率众来投?现在就投了?
大宋又不是没有发兵,想要收复燕云?可是那一次成功了?就算是当真有百姓心向大宋,这么百年时间过去,真的还心向大宋的还有几个?就算有,只怕也早已经死绝了吧。
若当真如此,还有辽国什么事,辽国的天天提心吊胆,担心大宋来打,那宋辽关系估计得掉个个才对。
所以说到底,燕云十六州,从来就不是大宋,又何谈收复?何谈民心所向?所过之处,揭竿而起,纳头来拜?
所以写这种文章的都是纸上谈兵,根本啥也不是,而这些阅卷的考官,居然将此当了真,那就更是……
难怪大宋药丸,原因找到了。
当然这些卷子都是重新誊抄,封了名字的,所以这些阅卷官方能如此大大方方的谈论。
“你们说,这次官家当真是动了心思,想要一举收复燕云了?”
“这还用说?官家这是静极思动了。”
“谁说不是呢,官家如今都在位十五年了,如今朝政安稳,民心可用,官家自然有些念想。”
“对的,对的,如今辽国不稳,内乱不止,正是收复燕云的最好时机。”
一众阅卷官说着说着,不觉聊了起来。
“咳咳。”
“好了,莫要议论了,尽快将你们手头的卷子阅完,将你们认为不错的交与我。”
“诺。”
上官发话了,一众阅卷官立刻禁声,埋头批阅起了手头的试卷。
两日后。
“大人,这是我们选出的优秀卷子,还请诸位大人过目。”
蔡攸、刘正夫、王黼三人,看着下面呈上了的百多份试卷,对视一眼,三人一人一沓,批阅了起来。
下面完成了初筛,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些初筛的试卷中,拟定出个一二三四,排好名次,然后提供给官家过目,由官家钦定。
不过这一次与以往殿试不同,很显然这一次,朝廷不只是一次殿试这么简单,更是在问策,想要听听底下的声音。
所以作为这次被官家钦点的三位主考,也都非常认真,点灯熬夜,日夜不惜,交换着将这百多份卷子一一阅完。
“二位大人,如何,说说吧。”蔡攸见刘、王二人都从试卷上抬起头来,知道二人看完了,这才悠悠开口。
“嗯,老夫以为,这些试卷可以入三到五甲,这些入一甲二甲。”
刘正夫将卷子分成五摞,依次诉说。
大宋殿试取士分五甲,五甲取士五十人左右,赐“同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疏浅,难堪大用。
四甲取士四十人左右,同样赐“同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中平,可以一用。
三甲取士三十人左右,赐“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俱通,可堪大用。
二甲取士二十人,赐“进士及第”,评价为才思贯通,文理周密,评价为国之栋梁。
一甲取士不足十人,赐“进士及第”,评价为学识优长,文理精纯,评价为国之股肱。
当然,这只是个大概,实际人数还是由官家钦定,遇到随性的官家,那自是开闸放水,名额大大的有。
比如太宗时期,雍熙二年,除了正式录取的名额以外,又在落第的考生中再进行一次考试,然后才从其中选官数百人。可以说当时绝对是是读书人的天堂,殿试的录取率一度能够达到六成以上。
而且这样的事在大宋早起屡见不鲜,大家习以为常,皆大欢喜。
可是若是遇到严格的官家,那就是可丁可卯的来,那名额就有限的可怜,有时甚至不超过一成,很容易引起考生的不满,闹出事来。
就好像仁宗时期,嘉佑二年,便因为名额太少,引起考生不满,大闹贡院,爆发散步事件。
其中更有一个多年屡试不第的,叫做张元,自觉才华满腹,却屡试不中,因此负气在胸。后来索性一个不爽,直接跑去了西夏,用计见到了当时还是西平王的李元昊。
然后张元凭借一双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的李元昊信服,将其依为心腹。张元也是有能耐,助李元昊开国,建立西夏,并数次帮助西夏出兵大宋,屡建奇功,一路做大做强,将西夏一路带成了,大宋啃不下有甩不掉的巨大隐患。
若是当年的仁宗知道这事,怕是打死也不会吝惜那几个进士的名额。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西夏尚存,仁宗之后的历代皇帝其实也算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对落榜士子也是颇多优待,不叫再生出这般乱事来。
话说回来,刘正夫摆的这几摞卷子,蔡攸和王黼都已看过,两人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刘正夫。
“嗯,如此,那我们便来定一下,究竟谁可入一甲吧。”
蔡攸见那摞入一甲二甲的卷子一一弹开,示意二人。
这一共不到三十张卷子,三人自是都已一一看过,只是一时间三人都未说话,心中都在琢磨。
“咳,”良久,王黼指着几张卷子,“这几篇针砭时弊,有理有据,算是不错,某以为,可入一甲。”
刘正夫拿眼朝王黼指的几张扫了一眼,心中了然,抬眼看了一眼蔡攸,见他没有表示,想了想,于是也指着两张卷子,“老夫觉得这几篇格局宏大,眼界宽广,可为一甲。”
“那我也推荐一篇吧,这篇见微知著,立意深远,有布局有谋略,可入一甲。”
三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成了,只是片刻功夫便即定下了十个一甲备选,剩下的自是自动充入了二甲。
“蔡大人以为,这几人之中,何人可为头名啊?”
王黼试探的问了一句。
蔡攸看了王黼一眼,蔡攸点了点他推荐的那张卷子。
王黼和刘正夫一眼不由对视,眼神交流。
王黼:你的人?
刘正夫:不是。
王黼:那是他的人?
刘正夫:这我哪知道。
“蔡大人,这篇吧,好是好,但是总让人觉得有些过于周全,未免有些纸上谈兵,你看这篇,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更是包含真情实感,我以为该当这篇为头名。”
“王大人所言甚是,这篇虽然分析的头头是道,甚至将我大宋弊病都分析的分毫不差,可是一个未曾出阁的贡举,怕是难有这般见识吧。”
“哦?刘大人的意思是,这人作弊?有人代笔?”蔡攸被人怼了,也不着恼,只是微微笑着。
刘正夫一愣,脸上出现一丝尴尬,连忙改口:“不不不,蔡大人,老夫的意思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王黼看了刘正夫一眼:你怎么这么没用,你就说他是作弊有怎么样?
“蔡大人,这倒不是作弊,只是能有这般见解,想来定是朝堂上某位权贵之子,若是点了头名,怕不是会被人说我们徇私舞弊,刻意偏袒?”
“哦?王大人有偏袒吗?”
“没有,没有。”
这话王黼哪里敢接,当然立刻矢口否认。
“那就是刘大人徇私喽?”
“蔡大人莫要开玩笑,老夫怎做得出这般事来。”
刘正夫更是躲的远远的。
“那不就得了,既然二位大人都未徇私,本官也自认行的端做得正,就算这是某位权贵之子,那还怕什么悠悠众口?难道这篇文章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二位大人,这都是封了姓名的卷子,你我都不知道这是谁,何人敢说我们徇私?更何况,我们为国取才,此时只论文章,不论出身,要的便是公平二字,我们如何能因为些许非议,便让明珠蒙尘?”
蔡攸笑眯眯的看着二人,眼神直探二人心底,仿佛要将二人看穿。
“是,是,蔡大人说的是。”刘正夫和王黼连连点头。
“如此,既然二位大人没有意见,那便这般吧。”
“刘大人,还烦请按此你报送给官家。”
“是。”
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第一卷政和风云115徇私舞弊“诶,李大人,你看这篇如何?写的是大气磅礴,颇有大将风范。”
“王大人,要我说,还是我这一篇写的才叫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杨峥若是在此,听到这话,定然要惊掉下巴,不战而屈人之兵?
你这是想屁吃?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只怕被不战而胜的是大宋吧。
“非也,非也,要我看,还是这篇写的好,只需一只强兵,效昔日霍骠骑之风,指导辽廷上京,让辽廷无暇他顾,我大宋只需一路北上,便可首付燕云。”
“诶,大人所言甚是,你看我这篇,与你不谋而合,我这篇深刻剖析了燕云之势,燕云之地,百姓心向大宋久已,我大宋只需一声令下,发兵北上,作出攻辽之势,燕云百姓便会揭竿而起,为我大宋扫清一切障碍。”
“对的,对的,我大宋王师所过,燕云自是纳头来拜,何愁燕云不复啊。”
说这话的一看就没过脑子,人家这么写,你就真信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还真以为燕云百姓心向大宋呢?
开什么玩笑,从大宋立国开始,燕云就没在大宋手上,就算燕云之地生活着不少汉人,那这历经百年,燕云之地都在辽国的统治之下,若是当真心向你大宋,为何百年前不揭竿而起,率众来投?现在就投了?
大宋又不是没有发兵,想要收复燕云?可是那一次成功了?就算是当真有百姓心向大宋,这么百年时间过去,真的还心向大宋的还有几个?就算有,只怕也早已经死绝了吧。
若当真如此,还有辽国什么事,辽国的天天提心吊胆,担心大宋来打,那宋辽关系估计得掉个个才对。
所以说到底,燕云十六州,从来就不是大宋,又何谈收复?何谈民心所向?所过之处,揭竿而起,纳头来拜?
所以写这种文章的都是纸上谈兵,根本啥也不是,而这些阅卷的考官,居然将此当了真,那就更是……
难怪大宋药丸,原因找到了。
当然这些卷子都是重新誊抄,封了名字的,所以这些阅卷官方能如此大大方方的谈论。
“你们说,这次官家当真是动了心思,想要一举收复燕云了?”
“这还用说?官家这是静极思动了。”
“谁说不是呢,官家如今都在位十五年了,如今朝政安稳,民心可用,官家自然有些念想。”
“对的,对的,如今辽国不稳,内乱不止,正是收复燕云的最好时机。”
一众阅卷官说着说着,不觉聊了起来。
“咳咳。”
“好了,莫要议论了,尽快将你们手头的卷子阅完,将你们认为不错的交与我。”
“诺。”
上官发话了,一众阅卷官立刻禁声,埋头批阅起了手头的试卷。
两日后。
“大人,这是我们选出的优秀卷子,还请诸位大人过目。”
蔡攸、刘正夫、王黼三人,看着下面呈上了的百多份试卷,对视一眼,三人一人一沓,批阅了起来。
下面完成了初筛,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些初筛的试卷中,拟定出个一二三四,排好名次,然后提供给官家过目,由官家钦定。
不过这一次与以往殿试不同,很显然这一次,朝廷不只是一次殿试这么简单,更是在问策,想要听听底下的声音。
所以作为这次被官家钦点的三位主考,也都非常认真,点灯熬夜,日夜不惜,交换着将这百多份卷子一一阅完。
“二位大人,如何,说说吧。”蔡攸见刘、王二人都从试卷上抬起头来,知道二人看完了,这才悠悠开口。
“嗯,老夫以为,这些试卷可以入三到五甲,这些入一甲二甲。”
刘正夫将卷子分成五摞,依次诉说。
大宋殿试取士分五甲,五甲取士五十人左右,赐“同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疏浅,难堪大用。
四甲取士四十人左右,同样赐“同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中平,可以一用。
三甲取士三十人左右,赐“进士出身”,评价为文理俱通,可堪大用。
二甲取士二十人,赐“进士及第”,评价为才思贯通,文理周密,评价为国之栋梁。
一甲取士不足十人,赐“进士及第”,评价为学识优长,文理精纯,评价为国之股肱。
当然,这只是个大概,实际人数还是由官家钦定,遇到随性的官家,那自是开闸放水,名额大大的有。
比如太宗时期,雍熙二年,除了正式录取的名额以外,又在落第的考生中再进行一次考试,然后才从其中选官数百人。可以说当时绝对是是读书人的天堂,殿试的录取率一度能够达到六成以上。
而且这样的事在大宋早起屡见不鲜,大家习以为常,皆大欢喜。
可是若是遇到严格的官家,那就是可丁可卯的来,那名额就有限的可怜,有时甚至不超过一成,很容易引起考生的不满,闹出事来。
就好像仁宗时期,嘉佑二年,便因为名额太少,引起考生不满,大闹贡院,爆发散步事件。
其中更有一个多年屡试不第的,叫做张元,自觉才华满腹,却屡试不中,因此负气在胸。后来索性一个不爽,直接跑去了西夏,用计见到了当时还是西平王的李元昊。
然后张元凭借一双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的李元昊信服,将其依为心腹。张元也是有能耐,助李元昊开国,建立西夏,并数次帮助西夏出兵大宋,屡建奇功,一路做大做强,将西夏一路带成了,大宋啃不下有甩不掉的巨大隐患。
若是当年的仁宗知道这事,怕是打死也不会吝惜那几个进士的名额。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西夏尚存,仁宗之后的历代皇帝其实也算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对落榜士子也是颇多优待,不叫再生出这般乱事来。
话说回来,刘正夫摆的这几摞卷子,蔡攸和王黼都已看过,两人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刘正夫。
“嗯,如此,那我们便来定一下,究竟谁可入一甲吧。”
蔡攸见那摞入一甲二甲的卷子一一弹开,示意二人。
这一共不到三十张卷子,三人自是都已一一看过,只是一时间三人都未说话,心中都在琢磨。
“咳,”良久,王黼指着几张卷子,“这几篇针砭时弊,有理有据,算是不错,某以为,可入一甲。”
刘正夫拿眼朝王黼指的几张扫了一眼,心中了然,抬眼看了一眼蔡攸,见他没有表示,想了想,于是也指着两张卷子,“老夫觉得这几篇格局宏大,眼界宽广,可为一甲。”
“那我也推荐一篇吧,这篇见微知著,立意深远,有布局有谋略,可入一甲。”
三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成了,只是片刻功夫便即定下了十个一甲备选,剩下的自是自动充入了二甲。
“蔡大人以为,这几人之中,何人可为头名啊?”
王黼试探的问了一句。
蔡攸看了王黼一眼,蔡攸点了点他推荐的那张卷子。
王黼和刘正夫一眼不由对视,眼神交流。
王黼:你的人?
刘正夫:不是。
王黼:那是他的人?
刘正夫:这我哪知道。
“蔡大人,这篇吧,好是好,但是总让人觉得有些过于周全,未免有些纸上谈兵,你看这篇,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更是包含真情实感,我以为该当这篇为头名。”
“王大人所言甚是,这篇虽然分析的头头是道,甚至将我大宋弊病都分析的分毫不差,可是一个未曾出阁的贡举,怕是难有这般见识吧。”
“哦?刘大人的意思是,这人作弊?有人代笔?”蔡攸被人怼了,也不着恼,只是微微笑着。
刘正夫一愣,脸上出现一丝尴尬,连忙改口:“不不不,蔡大人,老夫的意思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王黼看了刘正夫一眼:你怎么这么没用,你就说他是作弊有怎么样?
“蔡大人,这倒不是作弊,只是能有这般见解,想来定是朝堂上某位权贵之子,若是点了头名,怕不是会被人说我们徇私舞弊,刻意偏袒?”
“哦?王大人有偏袒吗?”
“没有,没有。”
这话王黼哪里敢接,当然立刻矢口否认。
“那就是刘大人徇私喽?”
“蔡大人莫要开玩笑,老夫怎做得出这般事来。”
刘正夫更是躲的远远的。
“那不就得了,既然二位大人都未徇私,本官也自认行的端做得正,就算这是某位权贵之子,那还怕什么悠悠众口?难道这篇文章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二位大人,这都是封了姓名的卷子,你我都不知道这是谁,何人敢说我们徇私?更何况,我们为国取才,此时只论文章,不论出身,要的便是公平二字,我们如何能因为些许非议,便让明珠蒙尘?”
蔡攸笑眯眯的看着二人,眼神直探二人心底,仿佛要将二人看穿。
“是,是,蔡大人说的是。”刘正夫和王黼连连点头。
“如此,既然二位大人没有意见,那便这般吧。”
“刘大人,还烦请按此你报送给官家。”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