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隰州事了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守节和李谦溥并马而行,此时权隰州军事的李谦溥,难得地显露出恣意潇洒的神情,夜色下他迷离的神情影影绰绰,似是在回忆些什么往事。
李谦溥笑着说道:“李衙内,年岁不大,但用兵却是暗合兵道,这种智勇之才倒是与我一位故人之子不相上下。”
“不知道此人是谁?如今身处何地?”
李谦溥苦笑着说道:“此人在高平之战崭露头角,此番南下亦是屡建功勋,倒是比我强多了。”
李守节知道既然还能让李谦溥记挂的故人之子,自然不可能是藉藉无名之辈。而“高平”二字更是犹如“黄钟大吕”,让他警醒,他在马上坐直了些。
“不知道李刺史说得是哪家才俊?”
李谦溥看着李守节一番“如临大敌”的认真姿态,以为这是李守节年轻气盛,不甘屈居人下的傲气外显,他笑着摇了摇头:“此人姓赵......”
“名唤匡胤,如今高居殿前都指挥使一职。”
“果然是赵老二,大宋太祖。”李守节来到这个时代终于不可避免地开始和赵匡胤有了联系。
李谦溥看着李守节一副失神的模样,开解道:“衙内也不气馁,你还年轻,如今四境不宁,少不了用兵,你此番隰州之行,屡建奇功,我和杨节帅一定会如实禀报官家,你未必不能后来居上,以后的事谁说得准。”
对于李谦溥的误会,李守节倒也没有解释,只是笑呵呵地应承过去,回去的这一路,他倒是不再有之前的沾沾自喜,开始思索之后的谋划。
一直到隰州城下,二人都没有再做交谈,就这么慢悠悠地晃回了隰州。
此番隰州大捷,杀伤汉军一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而己方伤亡算上防守隰州城的损失,不到两百人,实打实的大捷。
说不得东京朝堂也会让隰州献俘告庙,但也没准这两年大家都习以为常,对大捷免疫了,毕竟现在的大周几乎打遍四邻无敌手。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参与隰州之战的三州将吏,少不得一番赏赐。
俘虏伪汉军队三千多人,足以打击晋阳小朝廷内部的信心。五千多人的兵马陷在隰州,对于本来就丁口不足的北汉,无疑是雪上加霜。
是夜,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大开酒禁,犒赏三州将卒,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伪汉军卒都被褪去甲衣,分作五营,散列在后周军卒的监视范围内。
主将李隐和早被俘虏的监军刘继冲单独呆在一个营帐里,刘继冲朝着李隐轻声问道:“李将军,你说周军会如何处置我二人?”
李隐看着身侧这个废物,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但是现在已经沦为了阶下囚,出于不想和刘继冲口角,再让周人看笑话,他也只能强压着怒气,闭上了眼睛,没回刘继冲的话。
刘继冲一看李隐明摆着不想搭理他,也不再自讨没趣,瓮着手坐到了另一侧,不住地叹气。
隰州刺史府,后周此番隰州之战的有功之臣尽在席位上。
坐在主座的是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此时他尽去甲胄,着青色直裰,又恢复成了那个敦敦长者。
左侧下首是昭义军的节度推官闾丘仲卿,儋珪,李守节,刘继忠分列其后。
右侧是李谦溥为首的隰州、晋州将吏,有了此次三方合力将北汉五千多人尽数留下的基础,宴席上宾主尽欢,言笑晏晏。
一向都很少饮酒的李守节难得的拿着替换好的凉白开,大口痛饮,豪迈一场。
这件事他已经事先跟杨廷璋报备过,身子先前大病亏损,此刻尚不得饮酒,也是杨廷璋建议他多少做些样子,没有人会不识趣地跟他计较。
也是因此,李守节方才多此一举的痛饮“酒水”。
宴席结束后,杨廷璋、李谦溥、闾丘仲卿和李守节四人单独留了下来,商议之后的上书报捷一事。
“此番多亏了昭义军这一千五百人,方才能够把伪汉五千多人尽数留下,某杨温玉在此替官家多谢昭义军的援助。”
闾丘仲卿连忙起身避过,朝着杨廷璋行礼道:“杨节帅客气了,河东州郡本为一体,自当攻守一心。”
“哈哈哈,好一个‘攻守一心’,既是如此,老夫也就不再客套了,此次上书东京一事,不知道闾丘从事可有何赐教?”
“赐教倒是不敢,只是先前衙内想必已经已经同两位上官讲过,”说着闾丘仲卿朝李守节瞥了一眼,后者轻轻地点了点头。
“关于河东诸州合力围剿伪汉一事,不知道两位上官认为是否可行?”
李谦溥起身朝杨廷璋和对面的闾丘仲卿、李守节分别见礼,然后说道:“此事我和杨节帅已经有了定论,愿意和昭义军李节帅共同促成此事。”
“好。”闾丘仲卿看着李守节对他不停地扬眉示意,笑着点了点头,坐了下去。
“如此甚好。那接下来就是向东京报捷一事,这事如实上报即可,也没什么可以议论的。一切但凭杨节帅做主。”
既然主要目的达成,闾丘仲卿也不再计较这点小事,不管如何书写此番隰州之战,李守节和昭义军的襄助是不可能磨灭掉的。
尤其是李筠的节度使牙旗都派到隰州来了,这动静威势不能小而觑之。
李守节看着三个主事人都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他深思熟虑后,站起身来朝着杨廷璋和李谦溥拱手道:“杨伯父、李叔父,小侄我倒是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还望杨伯父和李叔父应允。”
杨廷璋朝李谦溥看了一眼,笑着抚须道:“李贤侄,你又有什么见解?对你这个大功臣,只要能答应你的我绝不拒绝,你说。”
“家父想让我直接从晋州南下,走水路前往河北。我寻思反正是要南下走一趟,绕点路也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向东京上书报捷这事能不能交给小侄我去办,我听说如今的东京城修缮一新,热闹非凡,想去见识见识。”
听着李守节的稚气话,堂内三人忍俊不禁,杨廷璋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答应了。
李守节和李谦溥并马而行,此时权隰州军事的李谦溥,难得地显露出恣意潇洒的神情,夜色下他迷离的神情影影绰绰,似是在回忆些什么往事。
李谦溥笑着说道:“李衙内,年岁不大,但用兵却是暗合兵道,这种智勇之才倒是与我一位故人之子不相上下。”
“不知道此人是谁?如今身处何地?”
李谦溥苦笑着说道:“此人在高平之战崭露头角,此番南下亦是屡建功勋,倒是比我强多了。”
李守节知道既然还能让李谦溥记挂的故人之子,自然不可能是藉藉无名之辈。而“高平”二字更是犹如“黄钟大吕”,让他警醒,他在马上坐直了些。
“不知道李刺史说得是哪家才俊?”
李谦溥看着李守节一番“如临大敌”的认真姿态,以为这是李守节年轻气盛,不甘屈居人下的傲气外显,他笑着摇了摇头:“此人姓赵......”
“名唤匡胤,如今高居殿前都指挥使一职。”
“果然是赵老二,大宋太祖。”李守节来到这个时代终于不可避免地开始和赵匡胤有了联系。
李谦溥看着李守节一副失神的模样,开解道:“衙内也不气馁,你还年轻,如今四境不宁,少不了用兵,你此番隰州之行,屡建奇功,我和杨节帅一定会如实禀报官家,你未必不能后来居上,以后的事谁说得准。”
对于李谦溥的误会,李守节倒也没有解释,只是笑呵呵地应承过去,回去的这一路,他倒是不再有之前的沾沾自喜,开始思索之后的谋划。
一直到隰州城下,二人都没有再做交谈,就这么慢悠悠地晃回了隰州。
此番隰州大捷,杀伤汉军一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而己方伤亡算上防守隰州城的损失,不到两百人,实打实的大捷。
说不得东京朝堂也会让隰州献俘告庙,但也没准这两年大家都习以为常,对大捷免疫了,毕竟现在的大周几乎打遍四邻无敌手。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参与隰州之战的三州将吏,少不得一番赏赐。
俘虏伪汉军队三千多人,足以打击晋阳小朝廷内部的信心。五千多人的兵马陷在隰州,对于本来就丁口不足的北汉,无疑是雪上加霜。
是夜,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大开酒禁,犒赏三州将卒,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伪汉军卒都被褪去甲衣,分作五营,散列在后周军卒的监视范围内。
主将李隐和早被俘虏的监军刘继冲单独呆在一个营帐里,刘继冲朝着李隐轻声问道:“李将军,你说周军会如何处置我二人?”
李隐看着身侧这个废物,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但是现在已经沦为了阶下囚,出于不想和刘继冲口角,再让周人看笑话,他也只能强压着怒气,闭上了眼睛,没回刘继冲的话。
刘继冲一看李隐明摆着不想搭理他,也不再自讨没趣,瓮着手坐到了另一侧,不住地叹气。
隰州刺史府,后周此番隰州之战的有功之臣尽在席位上。
坐在主座的是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此时他尽去甲胄,着青色直裰,又恢复成了那个敦敦长者。
左侧下首是昭义军的节度推官闾丘仲卿,儋珪,李守节,刘继忠分列其后。
右侧是李谦溥为首的隰州、晋州将吏,有了此次三方合力将北汉五千多人尽数留下的基础,宴席上宾主尽欢,言笑晏晏。
一向都很少饮酒的李守节难得的拿着替换好的凉白开,大口痛饮,豪迈一场。
这件事他已经事先跟杨廷璋报备过,身子先前大病亏损,此刻尚不得饮酒,也是杨廷璋建议他多少做些样子,没有人会不识趣地跟他计较。
也是因此,李守节方才多此一举的痛饮“酒水”。
宴席结束后,杨廷璋、李谦溥、闾丘仲卿和李守节四人单独留了下来,商议之后的上书报捷一事。
“此番多亏了昭义军这一千五百人,方才能够把伪汉五千多人尽数留下,某杨温玉在此替官家多谢昭义军的援助。”
闾丘仲卿连忙起身避过,朝着杨廷璋行礼道:“杨节帅客气了,河东州郡本为一体,自当攻守一心。”
“哈哈哈,好一个‘攻守一心’,既是如此,老夫也就不再客套了,此次上书东京一事,不知道闾丘从事可有何赐教?”
“赐教倒是不敢,只是先前衙内想必已经已经同两位上官讲过,”说着闾丘仲卿朝李守节瞥了一眼,后者轻轻地点了点头。
“关于河东诸州合力围剿伪汉一事,不知道两位上官认为是否可行?”
李谦溥起身朝杨廷璋和对面的闾丘仲卿、李守节分别见礼,然后说道:“此事我和杨节帅已经有了定论,愿意和昭义军李节帅共同促成此事。”
“好。”闾丘仲卿看着李守节对他不停地扬眉示意,笑着点了点头,坐了下去。
“如此甚好。那接下来就是向东京报捷一事,这事如实上报即可,也没什么可以议论的。一切但凭杨节帅做主。”
既然主要目的达成,闾丘仲卿也不再计较这点小事,不管如何书写此番隰州之战,李守节和昭义军的襄助是不可能磨灭掉的。
尤其是李筠的节度使牙旗都派到隰州来了,这动静威势不能小而觑之。
李守节看着三个主事人都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他深思熟虑后,站起身来朝着杨廷璋和李谦溥拱手道:“杨伯父、李叔父,小侄我倒是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还望杨伯父和李叔父应允。”
杨廷璋朝李谦溥看了一眼,笑着抚须道:“李贤侄,你又有什么见解?对你这个大功臣,只要能答应你的我绝不拒绝,你说。”
“家父想让我直接从晋州南下,走水路前往河北。我寻思反正是要南下走一趟,绕点路也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向东京上书报捷这事能不能交给小侄我去办,我听说如今的东京城修缮一新,热闹非凡,想去见识见识。”
听着李守节的稚气话,堂内三人忍俊不禁,杨廷璋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