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威尼斯商人(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准亚只好转过心思继续“考察”起大明的政治经济制度,旧叭现大明对土地政策并不是放任的。让维亚很奇怪的是。大明制定了一系列让他看不懂的律法。如各地都有田地控制区,如山林、河滩、湖泊、湿地,这里是严禁烧荒、填土等开垦措施,官府宁愿这里荒置也不愿开发;更有甚者。陕西北部、山西西部、甘肃等黄河上游地区居然进行人口控制,只准迁出。不准迁进,而且分配土地时尽量在外省分配,把百姓引导出来,集宁、和宁等省份的草原地区严禁进行开垦耕地,各牧场必须实现轮牧制度等听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听说官府还花费重金鼓励那些干旱沙化地区的百姓种树,每种活一棵树补贴多少钱,种满一片山林产权就归百姓所有,可以在成材后获得官府的批准进行有计划的伐木。换取钱财。而且那里很多地区被划为红线区,严禁耕种,当地百姓大部分都被迁移走了,然后官府组织人手在那里植上草被,种上树。以后顶多允许有规模的放牧。
在东北、冉方也是一样,大批百姓被从山中迁移出来,在平原或盆地里居住耕种。严禁对山林进行大规模砍伐和破坏。
维亚非常不解。他向通事问起这个问题,通事笑着解释道:“咱大明秉承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天地人合一,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贪得无厌,向大自然索取无度,我们不能只留给子孙后代可以耕种的田地,还要留给他们可以赏心悦目、回归自然的山林湖河。”
通事是上过南京大学的,他所受的教育已经深深打上了刘浩然的烙印,所以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奇怪。
维亚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他这位欧洲贵族想不明白,这个。时候的欧洲传统思想就是能向大自然能索取多少就索取多尖,完全还没有后世经历了惨痛教后愕出的“环保意识”于是维亚就把这个归结为大明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独特的文化。
这个时候维亚也明白了为什么大明自耕农为每人分配那么多田地,那是因为大明官府强制规定,每年必须执行轮种制度。一般一户人家尽管有互助组、生产队加马耕技术,但是顶多也就种个十几二十亩地。但是他们手里可能有近百亩土地,于是一般情况下是今年种这二十亩,明年种那二十亩,四五年才轮种一次。而且官府是根据你今年耕种的田地来收赋税的,如你今年春耕时上报说种二十亩地,官府就按二十亩地来收赋税,如果种少了,赋税你自己承担,种多了。轻则多余耕种田地的收入全部没收,重则没收你的世业田,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在另一方面。维亚也弄明白,大明官府对自耕农拥有土地数量还是有限制的,而且这个限制是通过赋税来调整的。一般情况下,一个,自耕农的田地总数不能超过六十亩,一旦超过,不管你种没种,官府都要按照超过这个限制的田地数的四成来全额征收今年的赋税,这也意味着你拥有的土地越多,你所要缴纳的土地数量也越多。维亚看得出来,大明官府即大力保护自耕农,但是又不鼓励他们向地主发展。
大明官府对土地集中的严格限制还不仅于此。大明皇帝对臣下封爵,不会像欧洲那样赐予大量的良田。不过听说皇帝陛下准备将皇室直辖地,那些海外的岛屿、偏远地区的土地赐给大明的贵族们。虽然土地数量可能会让欧洲的许多贵族们抓狂,但是那里远离大明本土,处于未开化地区。贵族们要想让这些土地生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开发完了有了收成你还得缴税。而且那些岛屿、偏远地区全部处于大明海陆军的“保护”之下,如果你异想天开地想在那里“自立为王”你自己掂量一下就凭你这么一点地盘和实力,是否挡得住大明海陆军的进攻。
维亚还发现。大明的佛、道、基督、穆斯林、犹太教的僧侣和寺庙完全没有欧州的“同行”过得舒坦,虽然大明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他们不准拥有土地,不准接受信徒的金钱施舍,不准“违法”传教,不准随意离开居住地,不准随意扩建和新建寺庙,不准,种种严律让维亚不由咋舌。维亚甚至听说一条律法,不管哪一般的神职人员,不管在寺内还是寺外,只要他的手接触到了信徒的钱,即为违法,礼部即可录夺其神职,此后不准再从事传教等宗教工作。所以这些宗教人士必须依靠官府的拨款过日子。
深知和不满欧州教会黑幕的维亚不由为之叹息,欧州那些“愿意为主奉献”的传教士不来大明还好,来了恐怕你会坚持不了几天了。
维亚发现大明土地政策的偏向性和严格性之后,他就不仅向通事问道,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怎么办?
通事告诉他。一般情况下地主或者多地的自耕农只有两个出路,一走进行大规模农庄经营,但是这个时候大明百姓人人有田地分配,就算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也多流向异常发达的工商业,所以大明国内劳动力非常紧张,这些地主只好去国外如日本、朝鲜、遢罗、印度、麻诺歇巴等国“请”些劳力回来,由于这些人与雇主签订了契约,所以被称之飞”他们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种。获取微薄的报酬,但是鬼讣酬相对他们国内来说却要好上不少。
而且这些契户想要成为大明子民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必须在大明居住满十年小要接受完国民基础教育,不得有不良记录,也就是你不能违法,有一技之长,如会本国某项独特的工匠技术,本国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等等不一。最重要的是内政部实行配额制,也就是每年只发那么多指标。或五百,或一千不等。一年指标没用完,第二年也不会积累,重新按新指标执行。内政部会根据这些契户的申请,根据柚们的各项条件打分,然后按照总分排下来,凑足指标就一刀切。这其中一技之长非常重要,占得权重也最重。
这些规定对于契户来说相当于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这辈子就不要想加入大明国籍,因为你在接受国民基础教育这一点就无法满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据通事说,光富庶的江苏、淅江两省就有大约三十万契户在为地主们耕种,他们大部分来自日本和朝鲜。
维亚了解到,大明户籍实行的是血统制,不是你在大明出生就能加入到大明国籍。如果父亲是大明人,不管你是否出生在大明,都可以自然获得大明再籍,母亲是大明人则有诸多限制,如必须在大明国土上出生,父亲必须在大明居住满五年,否则也无法取得大明国籍。
此外你外国人要想加入大明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一方面,内政部虽然没有像契户那样设置配额,但是门槛却很高,而且每年都会公布相应的条件,如外国学者、艺术家、工匠都有机会加入大明国籍,知识越高,或艺术、工匠水平越高越容易加入,其余如有一技之长,如擅长本国的“武术技击”某一项手工技术等等,也很有机会获得批准加入大明国籍,此外还有连续多少年向大明缴纳了多少税收,也可以申请加入大明国籍。
大明内政部是认条件不认身份,你就算是身份再高的贵族,不符合条件,照样拒绝你加入大明国籍,老老实实拿居住证住在大明,享受非国民待遇。
这大明的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是大不相同的,大明国民可以成年有土地分配,可以享受国民基础教育,可以享受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可以,,。反正是一系列好处等着大明国民。而居住在大明的非国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的小孩想接受大明的国民基础教育,必须等学校把当的大明适龄子民招满了,有了空余学位才会招收,而且还必须缴纳学费;看病除了药费,还必须缴纳医诊费;经商要比大明国民缴纳更多的所的税和营业税,这一点维亚很快就体会到。
最重要的是大明子民出国,无论到那里,都可以寻求当地使馆的保护。
维亚听说遣罗国曾经发生了大城王国和属国素可泰王国之间的战事,一千多大明商人、旅者跑到当地使馆。后来素可泰王**队不小心误伤了四名出去买东西的大明国民,结果大明海军第四舰队发了飙,先派战舰将一千多大明国民接走,然后派遣战舰封锁素可泰王国海面,出来一艘船就打沉你一艘船,直接造成素可泰王国战事失利。最好还得老老实实向大明道歉。并赔偿了一笔不菲的“医药费”和“军费。”元气大伤的素可泰王国最后只得老老实实当起大城王国的属国。经过这件事,远至印度,近至南海地区,诸国之间就算打翻了天。却再也不敢去碰“路过”的大明国民,生怕大明海陆军发飙。
维亚不由问通事道:“大明不是正在强势崛起,海纳百川之时略?为何不放开国门,多招揽人口,弥补国内劳力缺乏?。
通事不屑地说道:“我大明开疆扩土,雄视天下,且百姓富足安宁前所未有,远胜历朝历代,海外诸国更是难忘项背。这份荣耀,这份富足,是皇帝陛下带着大明军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岂能让阿猫阿狗就能轻易分享了去?。
维亚听到这里小不由哑然,对通事这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维亚觉得也只有大明人才有,而正是由于这份自信和自豪,让他们觉得只有被看得上的人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
在维亚的叹息中。他来到了南京城,站在南京北城前面,维亚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气势。这是延年城、广件城、上海城所没有的气势,这是一种雄视天下的气势。
南京城只有内城有城墙,其余四方外城是没有城墙,而是沿着地势有规划地向外延伸。这就是一种自信。据维亚听通事说。原本在规戈中对外城是否修城墙有争议,后来大明军方出来说道,如果大明让外敌打到了南京城下,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明军人都死绝了。
听到这里,维亚的心不由为之一震,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决心。但是维亚不清楚同意这个决议的刘浩然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拥有热兵器的大明可以说是天下无敌,如果有强国能够威胁到大明疆域和本土,那说明时代早就进入到全面热兵器,城墙的作用就等于没有了。所以这外城的城墙修不修都无所谓,而且一旦修了,反而会限制外城的发联,响京此后可能会成为世界第大城。有了限制反而不方心六
入了南京城,在通事的指点下,维亚先跑了一趟西城的使馆区,到威尼斯驻大明使馆挂个号。威尼斯驻大明公使名叫马里奇奥夏洛特,也走出身一户没落的大贵族,因为与威尼斯大公有亲戚关系,便谋得了这份差事。
两人都想振兴家族,算得上是惺惺相惜,而且在大明,威尼斯人并不多见,贵族更是少得可怜,两人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夏洛特得知维亚获的了两封推荐信,不由对其的运气赞叹不已。在大明待了一段时间,夏洛特当然知道潘延年和陈孝林的地位,投了这两份信,真一得到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接见,维亚以后在大明就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于是便督促维亚先将推荐信投到通政司。
这时维亚才明白窄有耳闻的通政司是怎么样的一个机构,它是大明皇帝陛下直接面向大明军民的一个窗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向通政司投书,陈述自己的意见。
通政司接到两份推荐信和维亚的身份证明及“简历”后,下午便给了回信,皇帝陛下愿意接见维亚,不过这段时间太忙,预计要排到半个月之后。
能得到准信,夏洛特高兴不已,他告诉维亚,每天不知多少人想塑见皇帝陛下,可是皇帝陛下岂是你想见就见的。就连诸国使节,包括县洛特在内,平日里也只能见到外务部尚书,顶多见到一位大学士,只有在大型庆典上才能与使节们一起见到皇帝陛下一面。
回到使馆,在得知维亚带来了数千部书籍,问明书录名单后,夏洛特不由佩服起维亚的眼光。夏洛特谋得驻大明使节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到东方来发财。可走到了大明之后,他发现这里什么都不缺,无法淘到第一桶金,这让他焦急啊。现在维亚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在遥远的欧洲就可以凭借一些信息把握住大明的需求,这把握商机的本事可不一般。夏洛特心里有了和维亚合伙做生意的想法。
在夏洛特的指点下,维亚将书从仓库里提出来,献给了外务部。外务部又把这些书转交给格物院和弘文院,由他们去鉴定价值。
格物院和弘文院组织外国语学院的精通拉丁文、阿拉伯文等外语的教授对这些书籍进行了鉴定,发现这些书有拍拉图的理想国,欧几里得的,丢番图的抛物线求积论图形的平衡、,菲洛拉奥斯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代数学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这些都是古希腊、古埃及的书籍,都是维亚从拜占庭和埃及通过各种关系买到的,大明此前虽然拥有其中少数书籍,但是都是经过几手翻泽过来的,那比得上这数百年前的拉丁语原版的。
英格兰下布雷德沃丁的、论图线是维亚在法兰西购买的,上次陈孝阅也购买过类似的书,只是没有这么全。
此外最让大明格物院和宏文院惊奇的是其中还有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娅的《天体与比重》。这位被狂热的基督教处死的女数学家几乎没有什么著作流世,只能在许多后人的论述中被提及。伊斯兰世界中腊泽斯的,阿维森纳的也让众多教授、院士们欣喜若狂,在这个,时代。医学最发达的当属波斯和阿拉伯,这几部书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这些书都是维亚从埃及通过各种手段搞到的。
此外还有古希腊、古罗马、英格兰、法兰西、阿拉伯、埃及、波斯等其他学者在哲学、政治、数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著作,虽然没有太多名气,但都是他们数十年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参考价值极高。
都是无价之宝啊,格物院和弘文院的院士纷纷说道,他们都觉得用钱去衡量这些书籍简直就是侮辱了这些文明和知识。但是维亚是商人,你总得给个数目侮辱一下知识。最后格物院、弘文院和礼部商议,给这批书定下三十六万七千圆的价格。
准亚只好转过心思继续“考察”起大明的政治经济制度,旧叭现大明对土地政策并不是放任的。让维亚很奇怪的是。大明制定了一系列让他看不懂的律法。如各地都有田地控制区,如山林、河滩、湖泊、湿地,这里是严禁烧荒、填土等开垦措施,官府宁愿这里荒置也不愿开发;更有甚者。陕西北部、山西西部、甘肃等黄河上游地区居然进行人口控制,只准迁出。不准迁进,而且分配土地时尽量在外省分配,把百姓引导出来,集宁、和宁等省份的草原地区严禁进行开垦耕地,各牧场必须实现轮牧制度等听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听说官府还花费重金鼓励那些干旱沙化地区的百姓种树,每种活一棵树补贴多少钱,种满一片山林产权就归百姓所有,可以在成材后获得官府的批准进行有计划的伐木。换取钱财。而且那里很多地区被划为红线区,严禁耕种,当地百姓大部分都被迁移走了,然后官府组织人手在那里植上草被,种上树。以后顶多允许有规模的放牧。
在东北、冉方也是一样,大批百姓被从山中迁移出来,在平原或盆地里居住耕种。严禁对山林进行大规模砍伐和破坏。
维亚非常不解。他向通事问起这个问题,通事笑着解释道:“咱大明秉承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天地人合一,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贪得无厌,向大自然索取无度,我们不能只留给子孙后代可以耕种的田地,还要留给他们可以赏心悦目、回归自然的山林湖河。”
通事是上过南京大学的,他所受的教育已经深深打上了刘浩然的烙印,所以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奇怪。
维亚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他这位欧洲贵族想不明白,这个。时候的欧洲传统思想就是能向大自然能索取多少就索取多尖,完全还没有后世经历了惨痛教后愕出的“环保意识”于是维亚就把这个归结为大明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独特的文化。
这个时候维亚也明白了为什么大明自耕农为每人分配那么多田地,那是因为大明官府强制规定,每年必须执行轮种制度。一般一户人家尽管有互助组、生产队加马耕技术,但是顶多也就种个十几二十亩地。但是他们手里可能有近百亩土地,于是一般情况下是今年种这二十亩,明年种那二十亩,四五年才轮种一次。而且官府是根据你今年耕种的田地来收赋税的,如你今年春耕时上报说种二十亩地,官府就按二十亩地来收赋税,如果种少了,赋税你自己承担,种多了。轻则多余耕种田地的收入全部没收,重则没收你的世业田,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在另一方面。维亚也弄明白,大明官府对自耕农拥有土地数量还是有限制的,而且这个限制是通过赋税来调整的。一般情况下,一个,自耕农的田地总数不能超过六十亩,一旦超过,不管你种没种,官府都要按照超过这个限制的田地数的四成来全额征收今年的赋税,这也意味着你拥有的土地越多,你所要缴纳的土地数量也越多。维亚看得出来,大明官府即大力保护自耕农,但是又不鼓励他们向地主发展。
大明官府对土地集中的严格限制还不仅于此。大明皇帝对臣下封爵,不会像欧洲那样赐予大量的良田。不过听说皇帝陛下准备将皇室直辖地,那些海外的岛屿、偏远地区的土地赐给大明的贵族们。虽然土地数量可能会让欧洲的许多贵族们抓狂,但是那里远离大明本土,处于未开化地区。贵族们要想让这些土地生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开发完了有了收成你还得缴税。而且那些岛屿、偏远地区全部处于大明海陆军的“保护”之下,如果你异想天开地想在那里“自立为王”你自己掂量一下就凭你这么一点地盘和实力,是否挡得住大明海陆军的进攻。
维亚还发现。大明的佛、道、基督、穆斯林、犹太教的僧侣和寺庙完全没有欧州的“同行”过得舒坦,虽然大明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他们不准拥有土地,不准接受信徒的金钱施舍,不准“违法”传教,不准随意离开居住地,不准随意扩建和新建寺庙,不准,种种严律让维亚不由咋舌。维亚甚至听说一条律法,不管哪一般的神职人员,不管在寺内还是寺外,只要他的手接触到了信徒的钱,即为违法,礼部即可录夺其神职,此后不准再从事传教等宗教工作。所以这些宗教人士必须依靠官府的拨款过日子。
深知和不满欧州教会黑幕的维亚不由为之叹息,欧州那些“愿意为主奉献”的传教士不来大明还好,来了恐怕你会坚持不了几天了。
维亚发现大明土地政策的偏向性和严格性之后,他就不仅向通事问道,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怎么办?
通事告诉他。一般情况下地主或者多地的自耕农只有两个出路,一走进行大规模农庄经营,但是这个时候大明百姓人人有田地分配,就算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也多流向异常发达的工商业,所以大明国内劳动力非常紧张,这些地主只好去国外如日本、朝鲜、遢罗、印度、麻诺歇巴等国“请”些劳力回来,由于这些人与雇主签订了契约,所以被称之飞”他们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种。获取微薄的报酬,但是鬼讣酬相对他们国内来说却要好上不少。
而且这些契户想要成为大明子民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必须在大明居住满十年小要接受完国民基础教育,不得有不良记录,也就是你不能违法,有一技之长,如会本国某项独特的工匠技术,本国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等等不一。最重要的是内政部实行配额制,也就是每年只发那么多指标。或五百,或一千不等。一年指标没用完,第二年也不会积累,重新按新指标执行。内政部会根据这些契户的申请,根据柚们的各项条件打分,然后按照总分排下来,凑足指标就一刀切。这其中一技之长非常重要,占得权重也最重。
这些规定对于契户来说相当于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这辈子就不要想加入大明国籍,因为你在接受国民基础教育这一点就无法满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据通事说,光富庶的江苏、淅江两省就有大约三十万契户在为地主们耕种,他们大部分来自日本和朝鲜。
维亚了解到,大明户籍实行的是血统制,不是你在大明出生就能加入到大明国籍。如果父亲是大明人,不管你是否出生在大明,都可以自然获得大明再籍,母亲是大明人则有诸多限制,如必须在大明国土上出生,父亲必须在大明居住满五年,否则也无法取得大明国籍。
此外你外国人要想加入大明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一方面,内政部虽然没有像契户那样设置配额,但是门槛却很高,而且每年都会公布相应的条件,如外国学者、艺术家、工匠都有机会加入大明国籍,知识越高,或艺术、工匠水平越高越容易加入,其余如有一技之长,如擅长本国的“武术技击”某一项手工技术等等,也很有机会获得批准加入大明国籍,此外还有连续多少年向大明缴纳了多少税收,也可以申请加入大明国籍。
大明内政部是认条件不认身份,你就算是身份再高的贵族,不符合条件,照样拒绝你加入大明国籍,老老实实拿居住证住在大明,享受非国民待遇。
这大明的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是大不相同的,大明国民可以成年有土地分配,可以享受国民基础教育,可以享受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可以,,。反正是一系列好处等着大明国民。而居住在大明的非国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的小孩想接受大明的国民基础教育,必须等学校把当的大明适龄子民招满了,有了空余学位才会招收,而且还必须缴纳学费;看病除了药费,还必须缴纳医诊费;经商要比大明国民缴纳更多的所的税和营业税,这一点维亚很快就体会到。
最重要的是大明子民出国,无论到那里,都可以寻求当地使馆的保护。
维亚听说遣罗国曾经发生了大城王国和属国素可泰王国之间的战事,一千多大明商人、旅者跑到当地使馆。后来素可泰王**队不小心误伤了四名出去买东西的大明国民,结果大明海军第四舰队发了飙,先派战舰将一千多大明国民接走,然后派遣战舰封锁素可泰王国海面,出来一艘船就打沉你一艘船,直接造成素可泰王国战事失利。最好还得老老实实向大明道歉。并赔偿了一笔不菲的“医药费”和“军费。”元气大伤的素可泰王国最后只得老老实实当起大城王国的属国。经过这件事,远至印度,近至南海地区,诸国之间就算打翻了天。却再也不敢去碰“路过”的大明国民,生怕大明海陆军发飙。
维亚不由问通事道:“大明不是正在强势崛起,海纳百川之时略?为何不放开国门,多招揽人口,弥补国内劳力缺乏?。
通事不屑地说道:“我大明开疆扩土,雄视天下,且百姓富足安宁前所未有,远胜历朝历代,海外诸国更是难忘项背。这份荣耀,这份富足,是皇帝陛下带着大明军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岂能让阿猫阿狗就能轻易分享了去?。
维亚听到这里小不由哑然,对通事这份发自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维亚觉得也只有大明人才有,而正是由于这份自信和自豪,让他们觉得只有被看得上的人才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份子。
在维亚的叹息中。他来到了南京城,站在南京北城前面,维亚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气势。这是延年城、广件城、上海城所没有的气势,这是一种雄视天下的气势。
南京城只有内城有城墙,其余四方外城是没有城墙,而是沿着地势有规划地向外延伸。这就是一种自信。据维亚听通事说。原本在规戈中对外城是否修城墙有争议,后来大明军方出来说道,如果大明让外敌打到了南京城下,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大明军人都死绝了。
听到这里,维亚的心不由为之一震,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决心。但是维亚不清楚同意这个决议的刘浩然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拥有热兵器的大明可以说是天下无敌,如果有强国能够威胁到大明疆域和本土,那说明时代早就进入到全面热兵器,城墙的作用就等于没有了。所以这外城的城墙修不修都无所谓,而且一旦修了,反而会限制外城的发联,响京此后可能会成为世界第大城。有了限制反而不方心六
入了南京城,在通事的指点下,维亚先跑了一趟西城的使馆区,到威尼斯驻大明使馆挂个号。威尼斯驻大明公使名叫马里奇奥夏洛特,也走出身一户没落的大贵族,因为与威尼斯大公有亲戚关系,便谋得了这份差事。
两人都想振兴家族,算得上是惺惺相惜,而且在大明,威尼斯人并不多见,贵族更是少得可怜,两人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夏洛特得知维亚获的了两封推荐信,不由对其的运气赞叹不已。在大明待了一段时间,夏洛特当然知道潘延年和陈孝林的地位,投了这两份信,真一得到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接见,维亚以后在大明就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于是便督促维亚先将推荐信投到通政司。
这时维亚才明白窄有耳闻的通政司是怎么样的一个机构,它是大明皇帝陛下直接面向大明军民的一个窗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向通政司投书,陈述自己的意见。
通政司接到两份推荐信和维亚的身份证明及“简历”后,下午便给了回信,皇帝陛下愿意接见维亚,不过这段时间太忙,预计要排到半个月之后。
能得到准信,夏洛特高兴不已,他告诉维亚,每天不知多少人想塑见皇帝陛下,可是皇帝陛下岂是你想见就见的。就连诸国使节,包括县洛特在内,平日里也只能见到外务部尚书,顶多见到一位大学士,只有在大型庆典上才能与使节们一起见到皇帝陛下一面。
回到使馆,在得知维亚带来了数千部书籍,问明书录名单后,夏洛特不由佩服起维亚的眼光。夏洛特谋得驻大明使节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到东方来发财。可走到了大明之后,他发现这里什么都不缺,无法淘到第一桶金,这让他焦急啊。现在维亚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在遥远的欧洲就可以凭借一些信息把握住大明的需求,这把握商机的本事可不一般。夏洛特心里有了和维亚合伙做生意的想法。
在夏洛特的指点下,维亚将书从仓库里提出来,献给了外务部。外务部又把这些书转交给格物院和弘文院,由他们去鉴定价值。
格物院和弘文院组织外国语学院的精通拉丁文、阿拉伯文等外语的教授对这些书籍进行了鉴定,发现这些书有拍拉图的理想国,欧几里得的,丢番图的抛物线求积论图形的平衡、,菲洛拉奥斯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代数学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这些都是古希腊、古埃及的书籍,都是维亚从拜占庭和埃及通过各种关系买到的,大明此前虽然拥有其中少数书籍,但是都是经过几手翻泽过来的,那比得上这数百年前的拉丁语原版的。
英格兰下布雷德沃丁的、论图线是维亚在法兰西购买的,上次陈孝阅也购买过类似的书,只是没有这么全。
此外最让大明格物院和宏文院惊奇的是其中还有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娅的《天体与比重》。这位被狂热的基督教处死的女数学家几乎没有什么著作流世,只能在许多后人的论述中被提及。伊斯兰世界中腊泽斯的,阿维森纳的也让众多教授、院士们欣喜若狂,在这个,时代。医学最发达的当属波斯和阿拉伯,这几部书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这些书都是维亚从埃及通过各种手段搞到的。
此外还有古希腊、古罗马、英格兰、法兰西、阿拉伯、埃及、波斯等其他学者在哲学、政治、数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著作,虽然没有太多名气,但都是他们数十年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参考价值极高。
都是无价之宝啊,格物院和弘文院的院士纷纷说道,他们都觉得用钱去衡量这些书籍简直就是侮辱了这些文明和知识。但是维亚是商人,你总得给个数目侮辱一下知识。最后格物院、弘文院和礼部商议,给这批书定下三十六万七千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