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朱桐刘戍在长安城最大的青楼春风阁赴宴。因席上要行酒令, 刘戍不通文墨, 请了位诗妓眉姑娘来助他。朱桐笑道:“我这大舅子是员武将, 最擅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于诗词一道上却浅些。”
眉姑娘道:“苏子瞻曰,不一则不专, 不专则不能。张大官人这般人物必非俗人, 能成大事。”
众人都道:“我等皆是俗人了。”
眉姑娘笑道:“是奴家失言,自罚一杯。”遂自斟了杯酒满饮下去。众客人与粉头皆闹哄哄的拍手笑。刘戍本想着不要她相助、左不过罚酒罢了。偏不待他开口,众人已按了眉姑娘坐在他身旁。想想如今自己已不是鲁国少主了, 唯有忍着。
东道主起了个无口诗令,擎着酒杯一本正经道:“只能吟诵古人句子,不得现作诗词来冒充古人之句。”众人皆笑。
有个人便向朱桐低声解释。原来有一回眉姑娘与人行令,现作了几首诗说是元人之句。满座的儒生皆以为是自己读的诗少, 愣没有一个起疑心。朱桐赞道:“好急才!甚是难得。”
众人便行起令来。有了眉姑娘相助,刘戍每回只饮个门杯便罢。轰轰闹闹了一阵子, 满座皆有五六分醉了。可巧酒令行到了刘戍处, 眉姑娘摘下头上一朵纱堆的梅花说:“门外梅花三百树。”
朱桐道:“不曾听过,这是何时的古人所作?”
眉姑娘道:“元人所作。”满座皆笑。眉姑娘也撑不住笑了,“当真是元人所作。此乃煮石山农《送林叔大架阁上京》中的末句。”遂将那首诗念了出来。众人又笑。
席间有位先生赞道:“王元章诗画刻三绝,独占一朝风流, 真真难得。”又念道, “‘省台求贤张治具,知君快展青云步。’今王爷亦在求贤,朱兄想必亦将快展青云步了。”
朱桐有几分微醺, 摇摇晃晃道:“我只读书养性,不欲出仕。”
东道主道:“朱贤弟才惊当世,为何不愿出仕?”
朱桐摆手道:“纵然出仕,不在秦国。”乃摆了摆手指头,“秦国与鲁国不同。”
方才那先生立时问道:“有何不同?”
朱桐半睁着眼道:“偏秦王还诚心的很。我实在无奈。改明儿让他自己逛会子街……”
刘戍喝的少些,绕过眉姑娘拍了两下朱桐的肩膀:“行了行了,昨晚上才刚答应我妹子安安生生剪花烹茶的。没酒量就莫要喝那么些。”又命“给他取醒酒汤来。”
那先生瞧着刘戍道:“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
话未说完,刘戍冷下脸道:“大丈夫当以什么为重,大丈夫自己说了算,无须旁人呱噪。”
旁人与粉头们立时打岔。眉姑娘却说:“刘官人言之有理。各人路各人走。只看见人封侯拜相一派风光,说不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呢。再说,难道男人就非得当大丈夫?”
刘戍隐隐觉察出这女人所言不妥。还没等他想明白呢,有个粉头笑道:“男人不是大丈夫,难道还是小媳妇?”众人皆笑。东道主忙站起来招呼添菜上酒,将此事岔过去了。
后席上换了个飞花令,比先前热闹。这眉姑娘诗才过人,从没输过。故后来满席醉了大半,独刘戍清醒。朱桐早已酩酊无所知。散席后,刘戍单手抓着朱桐的后背衣襟,略有些嫌弃的拎走了。老鸨子粉头等人送他们出了春风阁大门。眉姑娘盈盈而立,半晌,轻声赞道:“那位姓刘的官人好大臂力。”老鸨子瞧了她一眼。
次日下午,刘戍正教导两个外甥习武,门子进来回道:“有人找桐大爷和刘大官人。”乃递上一张名帖。朱桐接在手里,刘戍在旁伸头看,上头写着:郴阳裘行正谨上,谒朱桐先生。
朱桐道:“昨日与眉姑娘一唱一和的那人便是裘行正。”
刘戍想了想:“个子挺高。你们读书人里头少有比我高的,他比我高些。”
“不错。”朱桐瞧这刘戍的头顶,“比你高了小半个头。”
“这是个什么人?”
“不知道。”朱桐喊了身边一个小厮,“去问问楠二爷,裘行正是何人。”又告诉门子,“说我今儿午觉起的迟,你来回话还没醒呢。大奶奶听说有人找方喊我起来,须得整顿整顿。先请他去……”他顿了顿。
刘净从屋里走了出来:“叔父这会子在衙门呢。”
朱桐点头:“请他去外书房暂候。”门子领命而去。
过了一阵子,小厮回来道:“楠二爷说,裘行正是前年年底来的长安。他说他乃嵊州裘家的子弟,来秦国讨前程。因嵊州姓裘的太多了,楠二爷也没空去核实。不过此人心思缜密,文才不出挑,实才过人多矣,且通权术。如今并无实职,在庾二老爷门下做个清客。说是清客,庾二老爷事事皆听他的。”
刘戍在旁脱口而出:“此人有问题!”
朱桐含笑瞧他道:“有什么问题?”
刘戍想了想:“人人皆赶在年底回家过年,他竟赶在年底跑到长安来,可是不大对?”
朱桐道:“也许他与家里闹翻了呢?”
刘戍一愣。又想了会子:“嵊州在越国,他为何不去越国求官?跑来秦国也不过给国舅老爷做清客。”
朱桐道:“越国护国公甄藏珠乃草莽出身,并不高看读书人,儒生在越国求官毫无优势。这一节也说得过去。大哥还能想到什么?”
刘戍本是武夫。前阵子在京城,贾琮分析给他听朱桐为何是细作之后,他才开始想这些事儿。遂瞪眼道:“没了。”
朱桐道:“我堂弟朱楠不是个爱夸奖人的。大哥听听这些词儿:心思缜密、实才过人、通权术。鬼才信他没当过官!分明是国舅爷的心腹幕僚,却挂着清客的招牌,外人听上去还当他是混饭吃的骗子。大哥,此人比我当年可贼多了。”
刘戍翻了个白眼:“你们读书人都是骗子!这么说他是越国派来的?”
“不是。”
“你怎么知道不是!”
“因为甄藏珠没告诉我他派了这么个人过来。”
刘戍怔了半日,忽然低喊道:“该不会甄藏珠也是你们的人吧!”
朱桐“唰”的打开折扇晃了两下:“是‘咱们’。大家都是一伙的。”
刘戍哼道:“这么冷的天儿打扇子,也不怕冻!”回头去找他外甥,两个孩子早不知跑哪儿玩去了。朱桐已换好见客的衣裳,遂往外书房而去。
足有大半个时辰朱桐才回来。这位裘行正乃是替庾二老爷来劝说朱桐出来做官的,顺带试探下他昨日说的“让他自己逛会子街”是何意。朱桐自然是拒了劝说,并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逛街的话。裘行正费了半日口舌,一无所获走了。只是朱桐也没猜出他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刘戍忽然想起昨晚初见眉姑娘时,她那一眼得意之色,遂告诉给朱桐知道。“我本以为她瞧不上我粗鲁,又不大对似的。”
朱桐细问经过,思忖道:“这个女人的来历我也查过,皆查不到真的。她听说有人不擅诗词之道,打量一眼席上众人,判断出是你,这一节没什么问题。因为满座唯有大哥乃武将,旁人不是儒生便是念过书的纨绔子弟。既如此,她并非因为大哥不通文墨而得意,而是别的缘故。只是大哥初来长安,她不该认得你才对。”
刘戍道:“我也不认得她!”
“不好说。”朱桐道,“总有人认得你、你不认得。”
刘净从里屋走了出来,朱桐便将方才与裘行正会面经过再说了一遍。刘净听罢皱眉道:“这么点子事儿说了大半个时辰?”
“对啊!”朱桐道,“扯来扯去的也没个新鲜词儿。”
刘净道:“他该不会是来磨蹭功夫的吧。”
朱桐与刘戍互视一眼,拍案道:“他乃奉命而来!昨晚春风阁断乎少不了秦王的人,故此庾二老爷派他来打听‘逛街’。此人压根不想劝我出山。磨蹭大半个时辰,回去好糊弄上司。”
刘净道:“楠兄弟不是说他有实才?他定然想庾二老爷举荐他自己为官,你不出山自然更好。”
刘戍道:“既这么着,他为何不去寻秦王毛遂自荐?”
朱桐道:“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秦王。”
“刘丰不是偶遇了秦王么?”
朱桐笑道:“你也知道是偶遇。偶遇得多少人花多少精神方能遇上!”刘戍骤然想起当年他自己与贾琮朱桐等人偶遇,翻了个白眼。
刘净思忖道:“既这么着,官人还是早些出山吧。裘行正是前年年底到的长安。前年秋天赵国宣布要加入燕国与马来国的联邦。马来国是个外邦,暂且不提;燕赵联邦,赵弱燕强。看似赵国找靠山,明眼人皆能瞧出来是燕国预备扩张了。天下分封十几年,之前皆是大诸侯国拆成小片;联邦便是小片合并。秦王年少,秦国只剩下十几位凤子龙孙且年岁更小。有野心的王爷难免打秦国的主意。这个裘行正必是别国派来的,先从庾二老爷处下手。眼下,秦王因为查不出税金何故减少,正在焦急之中。你再托大,说不定那姓裘的便捷足先登了。”
朱桐点头道:“夫人说的是。既这么着——”他低头看看衣裳还算得体,“我走了。”
刘戍一愣:“你上哪儿去?”
“太守衙门。”
朱桐立时喊人拉马,径直往太守衙门而去。朱巍正忙着处置公务,听说侄子来了,立命请进来。朱桐进来向他叔父行礼。众属官小吏都认得朱桐,纷纷上前相见。朱巍捋着胡须问道:“这会子跑到衙门来作甚。”
朱桐道:“侄儿想明白了一件事,特来求叔父举荐小侄为官。”
朱巍怔了怔:“你想做官?”
“是。”朱桐道,“请叔父替小侄向王爷求官。”
朱巍微微皱眉:“不是说想好生念书的么?”
朱桐眼角余光扫了扫一众官吏,见他们个个竖起耳朵,方朗声道:“小侄想明白了。藏在叔父庇护之下看似自在无忧,实则危机四伏。家便是国、国便是家。国不好,家也好不了。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朱巍见他说的郑重,也正色道:“危机四伏?什么危机?”
朱桐摇头:“侄儿不知。然侄儿才刚大败了一场,刘将军辛苦经营十几年的属地让外人轻易得走。论理说,王爷纵想用侄儿,也当等个二三年、待侄儿心绪平复才是。可侄儿才刚回长安,王爷便使了许多人来劝说。侄儿当年的同窗好友,但凡还在长安的,一个不拉悉数来了。常言道,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只怕秦国遇上了什么棘手事。叔父,侄儿终归是秦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侄儿不可袖手旁观。但有一份力,只尽出了,方不愧对家乡父老。”
朱桐言辞慷慨自昂,旁听的官吏不觉鼓掌:“朱相公说的好!”
朱巍点头道:“你能有这般见识,也不枉在外头历练了一场。既这么着,我便替你上书求官。”
朱桐一躬到地:“多谢叔父。”
朱巍遂当即铺开纸来,朱桐亲替他研墨。不多时,朱巍便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举荐折子。吹干折好,命人当即送去秦.王府。
小秦王这会子也正在办公,案头的折子堆积成山。听说朱巍有要紧的折子上来,疲惫道:“拿来吧。”待打开一瞧,揉揉眼睛,“朱巍替朱桐求官?!”
来送折子的乃是朱巍之心腹文吏,笑道:“正是。”
“朱桐不是说什么剪花烹茶么?”
文吏遂将方才朱桐在太守衙门所言细述了一回。“朱大官人这会子正在我们老爷的衙门请教秦国朝政之事呢。”
秦王拍掌而笑:“好!这朱桐真真不俗,难怪能以一己之力支撑鲁国。”他想了想,命人取件不惹眼的衣裳来。
有太监猜他要出去,忙说:“王爷,多带些护卫。”
秦王摆手道:“带多了不好。再说……孤王说不定会跟朱桐往街面上逛逛去。”乃命护卫和随身服侍的太监都扮作寻常富贵人家的家丁仆人。
不多时,秦王领人从后门微服出府,跳上马往太守衙门而去。
话说朱桐刘戍在长安城最大的青楼春风阁赴宴。因席上要行酒令, 刘戍不通文墨, 请了位诗妓眉姑娘来助他。朱桐笑道:“我这大舅子是员武将, 最擅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于诗词一道上却浅些。”
眉姑娘道:“苏子瞻曰,不一则不专, 不专则不能。张大官人这般人物必非俗人, 能成大事。”
众人都道:“我等皆是俗人了。”
眉姑娘笑道:“是奴家失言,自罚一杯。”遂自斟了杯酒满饮下去。众客人与粉头皆闹哄哄的拍手笑。刘戍本想着不要她相助、左不过罚酒罢了。偏不待他开口,众人已按了眉姑娘坐在他身旁。想想如今自己已不是鲁国少主了, 唯有忍着。
东道主起了个无口诗令,擎着酒杯一本正经道:“只能吟诵古人句子,不得现作诗词来冒充古人之句。”众人皆笑。
有个人便向朱桐低声解释。原来有一回眉姑娘与人行令,现作了几首诗说是元人之句。满座的儒生皆以为是自己读的诗少, 愣没有一个起疑心。朱桐赞道:“好急才!甚是难得。”
众人便行起令来。有了眉姑娘相助,刘戍每回只饮个门杯便罢。轰轰闹闹了一阵子, 满座皆有五六分醉了。可巧酒令行到了刘戍处, 眉姑娘摘下头上一朵纱堆的梅花说:“门外梅花三百树。”
朱桐道:“不曾听过,这是何时的古人所作?”
眉姑娘道:“元人所作。”满座皆笑。眉姑娘也撑不住笑了,“当真是元人所作。此乃煮石山农《送林叔大架阁上京》中的末句。”遂将那首诗念了出来。众人又笑。
席间有位先生赞道:“王元章诗画刻三绝,独占一朝风流, 真真难得。”又念道, “‘省台求贤张治具,知君快展青云步。’今王爷亦在求贤,朱兄想必亦将快展青云步了。”
朱桐有几分微醺, 摇摇晃晃道:“我只读书养性,不欲出仕。”
东道主道:“朱贤弟才惊当世,为何不愿出仕?”
朱桐摆手道:“纵然出仕,不在秦国。”乃摆了摆手指头,“秦国与鲁国不同。”
方才那先生立时问道:“有何不同?”
朱桐半睁着眼道:“偏秦王还诚心的很。我实在无奈。改明儿让他自己逛会子街……”
刘戍喝的少些,绕过眉姑娘拍了两下朱桐的肩膀:“行了行了,昨晚上才刚答应我妹子安安生生剪花烹茶的。没酒量就莫要喝那么些。”又命“给他取醒酒汤来。”
那先生瞧着刘戍道:“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
话未说完,刘戍冷下脸道:“大丈夫当以什么为重,大丈夫自己说了算,无须旁人呱噪。”
旁人与粉头们立时打岔。眉姑娘却说:“刘官人言之有理。各人路各人走。只看见人封侯拜相一派风光,说不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呢。再说,难道男人就非得当大丈夫?”
刘戍隐隐觉察出这女人所言不妥。还没等他想明白呢,有个粉头笑道:“男人不是大丈夫,难道还是小媳妇?”众人皆笑。东道主忙站起来招呼添菜上酒,将此事岔过去了。
后席上换了个飞花令,比先前热闹。这眉姑娘诗才过人,从没输过。故后来满席醉了大半,独刘戍清醒。朱桐早已酩酊无所知。散席后,刘戍单手抓着朱桐的后背衣襟,略有些嫌弃的拎走了。老鸨子粉头等人送他们出了春风阁大门。眉姑娘盈盈而立,半晌,轻声赞道:“那位姓刘的官人好大臂力。”老鸨子瞧了她一眼。
次日下午,刘戍正教导两个外甥习武,门子进来回道:“有人找桐大爷和刘大官人。”乃递上一张名帖。朱桐接在手里,刘戍在旁伸头看,上头写着:郴阳裘行正谨上,谒朱桐先生。
朱桐道:“昨日与眉姑娘一唱一和的那人便是裘行正。”
刘戍想了想:“个子挺高。你们读书人里头少有比我高的,他比我高些。”
“不错。”朱桐瞧这刘戍的头顶,“比你高了小半个头。”
“这是个什么人?”
“不知道。”朱桐喊了身边一个小厮,“去问问楠二爷,裘行正是何人。”又告诉门子,“说我今儿午觉起的迟,你来回话还没醒呢。大奶奶听说有人找方喊我起来,须得整顿整顿。先请他去……”他顿了顿。
刘净从屋里走了出来:“叔父这会子在衙门呢。”
朱桐点头:“请他去外书房暂候。”门子领命而去。
过了一阵子,小厮回来道:“楠二爷说,裘行正是前年年底来的长安。他说他乃嵊州裘家的子弟,来秦国讨前程。因嵊州姓裘的太多了,楠二爷也没空去核实。不过此人心思缜密,文才不出挑,实才过人多矣,且通权术。如今并无实职,在庾二老爷门下做个清客。说是清客,庾二老爷事事皆听他的。”
刘戍在旁脱口而出:“此人有问题!”
朱桐含笑瞧他道:“有什么问题?”
刘戍想了想:“人人皆赶在年底回家过年,他竟赶在年底跑到长安来,可是不大对?”
朱桐道:“也许他与家里闹翻了呢?”
刘戍一愣。又想了会子:“嵊州在越国,他为何不去越国求官?跑来秦国也不过给国舅老爷做清客。”
朱桐道:“越国护国公甄藏珠乃草莽出身,并不高看读书人,儒生在越国求官毫无优势。这一节也说得过去。大哥还能想到什么?”
刘戍本是武夫。前阵子在京城,贾琮分析给他听朱桐为何是细作之后,他才开始想这些事儿。遂瞪眼道:“没了。”
朱桐道:“我堂弟朱楠不是个爱夸奖人的。大哥听听这些词儿:心思缜密、实才过人、通权术。鬼才信他没当过官!分明是国舅爷的心腹幕僚,却挂着清客的招牌,外人听上去还当他是混饭吃的骗子。大哥,此人比我当年可贼多了。”
刘戍翻了个白眼:“你们读书人都是骗子!这么说他是越国派来的?”
“不是。”
“你怎么知道不是!”
“因为甄藏珠没告诉我他派了这么个人过来。”
刘戍怔了半日,忽然低喊道:“该不会甄藏珠也是你们的人吧!”
朱桐“唰”的打开折扇晃了两下:“是‘咱们’。大家都是一伙的。”
刘戍哼道:“这么冷的天儿打扇子,也不怕冻!”回头去找他外甥,两个孩子早不知跑哪儿玩去了。朱桐已换好见客的衣裳,遂往外书房而去。
足有大半个时辰朱桐才回来。这位裘行正乃是替庾二老爷来劝说朱桐出来做官的,顺带试探下他昨日说的“让他自己逛会子街”是何意。朱桐自然是拒了劝说,并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逛街的话。裘行正费了半日口舌,一无所获走了。只是朱桐也没猜出他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刘戍忽然想起昨晚初见眉姑娘时,她那一眼得意之色,遂告诉给朱桐知道。“我本以为她瞧不上我粗鲁,又不大对似的。”
朱桐细问经过,思忖道:“这个女人的来历我也查过,皆查不到真的。她听说有人不擅诗词之道,打量一眼席上众人,判断出是你,这一节没什么问题。因为满座唯有大哥乃武将,旁人不是儒生便是念过书的纨绔子弟。既如此,她并非因为大哥不通文墨而得意,而是别的缘故。只是大哥初来长安,她不该认得你才对。”
刘戍道:“我也不认得她!”
“不好说。”朱桐道,“总有人认得你、你不认得。”
刘净从里屋走了出来,朱桐便将方才与裘行正会面经过再说了一遍。刘净听罢皱眉道:“这么点子事儿说了大半个时辰?”
“对啊!”朱桐道,“扯来扯去的也没个新鲜词儿。”
刘净道:“他该不会是来磨蹭功夫的吧。”
朱桐与刘戍互视一眼,拍案道:“他乃奉命而来!昨晚春风阁断乎少不了秦王的人,故此庾二老爷派他来打听‘逛街’。此人压根不想劝我出山。磨蹭大半个时辰,回去好糊弄上司。”
刘净道:“楠兄弟不是说他有实才?他定然想庾二老爷举荐他自己为官,你不出山自然更好。”
刘戍道:“既这么着,他为何不去寻秦王毛遂自荐?”
朱桐道:“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秦王。”
“刘丰不是偶遇了秦王么?”
朱桐笑道:“你也知道是偶遇。偶遇得多少人花多少精神方能遇上!”刘戍骤然想起当年他自己与贾琮朱桐等人偶遇,翻了个白眼。
刘净思忖道:“既这么着,官人还是早些出山吧。裘行正是前年年底到的长安。前年秋天赵国宣布要加入燕国与马来国的联邦。马来国是个外邦,暂且不提;燕赵联邦,赵弱燕强。看似赵国找靠山,明眼人皆能瞧出来是燕国预备扩张了。天下分封十几年,之前皆是大诸侯国拆成小片;联邦便是小片合并。秦王年少,秦国只剩下十几位凤子龙孙且年岁更小。有野心的王爷难免打秦国的主意。这个裘行正必是别国派来的,先从庾二老爷处下手。眼下,秦王因为查不出税金何故减少,正在焦急之中。你再托大,说不定那姓裘的便捷足先登了。”
朱桐点头道:“夫人说的是。既这么着——”他低头看看衣裳还算得体,“我走了。”
刘戍一愣:“你上哪儿去?”
“太守衙门。”
朱桐立时喊人拉马,径直往太守衙门而去。朱巍正忙着处置公务,听说侄子来了,立命请进来。朱桐进来向他叔父行礼。众属官小吏都认得朱桐,纷纷上前相见。朱巍捋着胡须问道:“这会子跑到衙门来作甚。”
朱桐道:“侄儿想明白了一件事,特来求叔父举荐小侄为官。”
朱巍怔了怔:“你想做官?”
“是。”朱桐道,“请叔父替小侄向王爷求官。”
朱巍微微皱眉:“不是说想好生念书的么?”
朱桐眼角余光扫了扫一众官吏,见他们个个竖起耳朵,方朗声道:“小侄想明白了。藏在叔父庇护之下看似自在无忧,实则危机四伏。家便是国、国便是家。国不好,家也好不了。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朱巍见他说的郑重,也正色道:“危机四伏?什么危机?”
朱桐摇头:“侄儿不知。然侄儿才刚大败了一场,刘将军辛苦经营十几年的属地让外人轻易得走。论理说,王爷纵想用侄儿,也当等个二三年、待侄儿心绪平复才是。可侄儿才刚回长安,王爷便使了许多人来劝说。侄儿当年的同窗好友,但凡还在长安的,一个不拉悉数来了。常言道,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只怕秦国遇上了什么棘手事。叔父,侄儿终归是秦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侄儿不可袖手旁观。但有一份力,只尽出了,方不愧对家乡父老。”
朱桐言辞慷慨自昂,旁听的官吏不觉鼓掌:“朱相公说的好!”
朱巍点头道:“你能有这般见识,也不枉在外头历练了一场。既这么着,我便替你上书求官。”
朱桐一躬到地:“多谢叔父。”
朱巍遂当即铺开纸来,朱桐亲替他研墨。不多时,朱巍便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举荐折子。吹干折好,命人当即送去秦.王府。
小秦王这会子也正在办公,案头的折子堆积成山。听说朱巍有要紧的折子上来,疲惫道:“拿来吧。”待打开一瞧,揉揉眼睛,“朱巍替朱桐求官?!”
来送折子的乃是朱巍之心腹文吏,笑道:“正是。”
“朱桐不是说什么剪花烹茶么?”
文吏遂将方才朱桐在太守衙门所言细述了一回。“朱大官人这会子正在我们老爷的衙门请教秦国朝政之事呢。”
秦王拍掌而笑:“好!这朱桐真真不俗,难怪能以一己之力支撑鲁国。”他想了想,命人取件不惹眼的衣裳来。
有太监猜他要出去,忙说:“王爷,多带些护卫。”
秦王摆手道:“带多了不好。再说……孤王说不定会跟朱桐往街面上逛逛去。”乃命护卫和随身服侍的太监都扮作寻常富贵人家的家丁仆人。
不多时,秦王领人从后门微服出府,跳上马往太守衙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