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阎王重生在1978 > 第506章 大胆的想法

第506章 大胆的想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506章 大胆的想法

    金融市场风云动荡,全球股市大幅暴跌,正当绝大部分的公司面临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华国商业巨子杨国华却利用杨氏投资集团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进抄底。

    先是200亿美元投资高盛集团,杨国华又在上周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

    比亚迪是比亚迪是中国一家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公司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在杨国华向媒体宣布收购比亚迪的时候,受杨氏投资集团的影响,比亚迪的股票在三天之内涨幅超过一倍。可以想象得出,杨氏投资集团巨大的影响力。

    杨氏投资集团是杨国华回归地球后创立的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公司纯粹是属于家族企业,除了杨国华之外,杨家的所有嫡系成员在投资集团中都占有一定数额的股份,当然最大的股东是杨国华,当初他投入杨氏集团的资金是最多的。

    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发展,杨氏投资集团的资产膨胀到一个惊人的地步,当初的起步资金不过是几十亿美元,而现在,由于杨氏投资集团在投资市场不断的斩获,总资产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成为近年来势头上升势头最快的投资公司。

    这家投资集团由杨国华亲自执掌,杨氏投资集团这两年来的大手笔,俱都是出自杨国华之手,而这次杨氏投资集团对十数家公司进行收购,当然也是由杨国华亲自策划。

    这次的收购计划,涉及的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杨氏投资集团的总资产不过是一千多亿,想要吃下这些蛋糕,当然不可能单独完成的,所以这次杨氏投资集团与华美风险投资公司联手。

    收购了比亚迪之后,杨国华通过皇家苏格兰银行斥资50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

    美林证券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它在财务世界里响叮当名字里占有一席之地。

    可这家被美国人视为巨无霸的企业,就在不久前传出被杨氏投资集团收购的消息,消息一经传出,在世界金融街引起了特大的轰动。

    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位列证券业第一。美林公司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债券及股票的承销、二级市场经纪及自营业务、资产管理、投融资咨询及财务顾问,以及宏观经济、行业、公司的调研。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林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及股券承销商。美林集团在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和其他许多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交易额均名列首位。美林集团拥有阵容强大、范围全面的调研分析队伍。

    年美林集团以53亿美元收购英国水星资产管理公司,使美林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兼并后所管理的资产已超过5000亿美元。

    年收购了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业务,并据此建立了美林日本证券公司。至1998年底,美林受委托管理的客户资产已逾 1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天接近4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如果不是美林遭遇金融危机,杨国华想要以500亿美元收购美林根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一家潜力无限的公司,正是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林不得不放弃自主经营权。

    随着股市持续暴跌,杨国华相继对通用电气、富国银行、摩根大通、三菱日联等跨国公司进行收购。

    可以说,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杨国华,他利用自己充沛的资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抄底,凡是被他盯上的企业,都被他收入囊中,就连曾经叱咤风云的雷曼兄弟,也落入杨国华之手。

    除了在世界范围内抄底之外,杨国华在股市上也没忘大肆圈钱,他利用这次金融危机纷纷抄底各国货币,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当然,杨国华并不在乎斩获多少钱,他享受的是赚钱的过程,特别是那种与一个国家搏杀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是令他热血沸腾。

    到了杨国华这种地位,已经不需要他实际操作了,只需一声令下,自然有人会为他做事。

    陈一飞、苏媛媛、楚香梅等人俱都成长起来了,就算没有杨国华的指点,他们也能独立操作,并且效果不比他自己来操作的差。

    陈一飞负责日本市场,赛恩则负责美国市场,楚香梅则负责国内市场,欧洲市场则由苏媛媛负责……

    当然有利益的地方自然就有争斗,在收购美林证券的时候,日本人也跳出来想分一杯羹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豪掷万金收购美国公司,不过这股疯狂的收购潮随着日本的泡沫经济的破裂而偃旗息鼓。

    但时过境迁,到了2008年,随着美国陷入了次信贷危机,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日本金融巨头卷土重来,信心满满的杀回华尔街,以图报复当面美国人对他们的‘羞辱’。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一时间,美国市场上到处传来日本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消息。在纽约日本收购美国的房地产,在好莱坞收购美国的电影及录像公司,在钢铁、石油、纺织等领域均是如此。美国人一时惊呼:整个美国都要被日本买走了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后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美国人才把洛克菲勒中心又买了回来。

    如今,随着华尔街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日本金融巨头再次雄心勃勃地向美国市场扩张。

    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宣布,已经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达成意向,准备购入对方多至20%的股份。

    但最后摩根史丹利却被华美横插一脚,最终成为华美囊中之物,为此,日本人没少憎恨这位享誉全世界的女强人苏媛媛。

    就在前不久,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公司有意向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购买亚洲地区的业务。

    与此同时,日本第三大银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亦正与高盛商讨以数千亿日元购入高盛股份事宜。

    不过,日本人显然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痛教训,进军的步伐变得有些谨慎了。

    经历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后,日本金融界借贷风格变得保守,这使得它们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加上深刻吸取了上次经济危机的教训,如今,手头相对充裕的资金使得日本金融机构有能力接手深陷金融海啸中的美国金融巨头,借此扩展全球业务。

    日本政府在今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银行业受美国次贷危机牵连而蒙受的经济损失额大约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业损失的总额中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

    日本银行不仅受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较小,而且还拥有高达15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其中一半存在储户的银行账户里,这使得它们现在的手头掌握着充裕的现金。

    如果没有杨国华的出现,也许日本人这次计划是会成功的,他们将会改写世界金融板块的历史。可随着杨国华的出现,日本人的这次大举杀入华尔街再次遇到了阻碍。

    对于杨国华这位在世界金融界享有声誉的年轻人,日本人对他是带着相当复杂的心情,毕竟当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就是眼前这位年轻人引发的。

    其实‘罪魁祸首’并不是杨国华,应该是美国人,杨国华只能算是一个帮凶而已

    不过随着杨国华多次阻止日本对外扩张,日本人对这位取得辉煌成就的年轻人是又敬又恨。

    日本人天生崇拜强者,就好像美国人在日本境内投放了两个原子弹一样,日本人生不起半点反抗之心就看得出,日本人是欺软怕硬的一类人。你越强,他就越惧怕你

    杨国华展现出来的力量,足以让日本畏惧毕竟正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在当年把日本搞了个天翻地覆,他们能不惧吗?

    不过也并不是每个日本人抱着这个看法,有些嚣张的日本人对杨国华是恨不得噬其肉,拆其骨

    在杨氏投资集团对,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高盛等公司的时候,日本人为了争夺这些香饽饽,以日本财阀为代表三菱家族,暗中下令家族内的杀手刺杀杨国华,毕竟有杨国华存在,他们是不可能从其空中夺得这些肥肉的。

    所以在三菱家族看来,杨国华此子一定要死

    其实想要对付杨国华并不仅仅是三菱家族,除了三菱之外,其他的几大家族也对杨国华有不少怨言,不过他们都不敢轻易出手。大家都在观望着,如果杨国华此次没法抵挡三菱家族的刺杀,那他们可是不介意落井下石的。

    以杨国华现在变态的实力,三菱家族能杀他?开什么国际玩笑杨国华可是元婴期的修士,不说三菱家族,就算是动用整个日本的力量,也不可能杀得了杨国华。

    一场百年难遇的美国金融危机,把华尔街五大投行拖下了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贝尔斯登和美林先后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变成商业银行

    然而,摩根大通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在紧急关头翻盘,因为有一个关键人物没有成为摩根大通的救世主,那个人就是戴蒙。

    在历史上,戴蒙为摩根大通力挽狂澜,这家银行并没有在金融风暴中倒下,而是抓住这次机遇,先后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完成对互惠银行的收购,摩根大通成为仅次于美国银行的全美第二大银行。

    而戴蒙为什么没有为摩根大通力挽狂澜,因为在两年前,杨国华把戴蒙挖了过来,并让其出任世界第一银行的集团总裁,高薪加上集团总裁的职位,让戴蒙终于脱离了摩根大通,成为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的总裁。

    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旗下共有八家银行,都是声名显赫的银行,其中就有排名前列的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等。

    在戴蒙出任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的时候,戴蒙的经营策略和杨国华的想法是为以致,他也认为银行必须退出次级贷款市场。

    而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正是实施这个正确的策略,这使得银行没有在次信贷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

    可以说,杨国华高薪挖过来的戴蒙确实是个人才,不然也不可能获得杨国华的青睐,并委以重任。

    要知道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总裁的位置是多么让人眼红的这可是掌控着世界数家顶级银行的公司,

    杨国华当初就凭这个,就把戴蒙给拉拢过来了。

    戴蒙做梦也没想到杨国华这次厉害,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在预测方面判断的正确率高达九成,这在投资界是非常罕见的了。

    在这场信贷危机中,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由于及时退出,损失微乎其微,这被华尔街传为美谈毕竟能在次信贷危机损失微乎其微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

    在对危机进行预测这方面,世界第一银行集团还是要比竞争对手更胜一筹。从2007 年7月开始美国信贷市场风起云涌,而世界第一银行就有500亿美元撤出债务抵押债券和杠杆贷款等高风险业务;这一数字在花旗是330 亿美元,在美林是260 亿美元,在美国银行是90亿。在这个市场,谁输得少谁就是赢家。

    在这场危机之前,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是一级“玩家”。如今以股票为首,它几乎在各个领域的表现都成了同行中的领头羊。自2007 年到2008 年8 月,世界第一银行的股价涨幅了24,而同期美国银行却是跌去了44,花旗集团的股价更是下跌了68。去年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旗下几家银行的股票市值总额远不如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如今,这些子公司已经超过了花旗,在与美国银行争做全美银行业头把交椅的较量中也是不相上下。虽然第三季度各项数据都不尽如人意,但世界第一银行集团预计今年依旧能够实现盈利约800 亿美元。

    从拯救贝尔斯登开始,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在华尔街的至高地位就得以彰显。当美联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金融机构来收购这家病入膏肓的投行时,世界第一银行集团成为了首选。而实质上,戴蒙几乎是分文不出便完成了这项收购。只需看看这些数字:贝尔斯登价值115 亿美元的公司资产可以完全抵消合并造成的成本。此外,他们还得到了贝尔斯登超过15 亿美元的业务,这还没算上作为“战利品”之一的贝尔斯登那栋价值20 亿美元的摩天大楼。

    “千万别小看了次级贷款”这是戴蒙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也即是这句话,使得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及时作出处理,把损失降至最低。

    某权威杂志评论说,这是“戴蒙式神奇一刻”的其中一个经典案例。这句话的重要意义有两个:首先,它标志着世界第一银行整体决策上的转折,并最终帮助其在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其次,它体现了戴蒙鲜明的启发式的领导风格。

    早在次级贷款市场还十分繁荣的时候,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的下属银行就选择了退出,并且避免使用诸如债务抵押债券等如今已恶名昭著的投资工具。同期,诸如花旗银行、瑞士银行、雷曼兄弟、美林等竞争对手们却无视市场给出的任何危险信号,大肆开发基于这些工具的金融产品。

    “老板,我们下一步怎么做?”戴蒙若有所思的望着这位妖孽的老板,也正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改写了金融板块的历史。

    世界第一银行集团陆续收购了数家企业之后,实力雄厚无比总资产规模达到惊人的数万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银行高出数倍之多。

    杨国华望着戴蒙,心中感慨他选择戴蒙为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的总裁无疑是正确的,在戴蒙的带领下,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在短短两年时间一跃而起

    现在的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已经是令无数人仰望的存在。世界第一银行集团的成功,离不开戴蒙的苦心经营。

    作为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戴蒙有着非凡的商业天分,他在小时候就被冠以‘神童’的称号。

    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戴蒙应邀进入运通公司,担任威尔的助手,自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6 年的师徒共同打拼。1985 年6月,因公司权力斗争失败,戴蒙带着5000万美元,离开运通。此后的一年,他和威尔在曼哈顿一座大厦租来的套间里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金融帝国。

    年,年仅30 岁的戴蒙成为商业信贷公司的CF。当他把自己全部的42.5 万美元积蓄交给威尔时,他说:“威尔,这次我可是倾家荡产了。”两年后,他们并购了公司。

    年,桑迪把总裁头衔授予戴蒙,35 岁的戴蒙成为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之一。此后两年,通过一连串的并购最终合并成“旅行者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擅长数字和整合能力的戴蒙与拥有战略眼光和交易手腕的威尔配合默契。

    戴蒙协助威尔导演了华尔街金融史上最具争议的合并——花旗银行携手旅行者集团,成立新的花旗集团。这项高达700 亿美元的交易,使得长期以来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为一张废纸,混业经营重新成为美国银行业的主流。此后,从纽约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城,戴蒙将成为花旗集团钦定接替人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但事态的发展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事实上,新花旗一成立就为戴蒙与威尔的决裂埋下了伏笔。在花旗集团,威尔与花旗原CE 约翰.里德共同执掌CE 大权,这种“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注定了戴蒙会成为牺牲品。由于管理理念、 管理风格的背道而驰,里德和威尔冲突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但里德很欣赏戴蒙的杰出才华,并经常请戴蒙到家中共进晚餐。这一切,都让威尔很不满意。

    年“黑色星期天”来临,戴蒙被威尔扫地出门。2000 年,重新出山的戴蒙进入危机四伏的美一银行担任董事长兼CE。任职期间,戴蒙用了4 年时间,把净亏损5.11 亿美元的美一银行变成了年盈利35 亿美元的公司。并一手促成了2004年7月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的合并之举。

    杨国华敲了敲桌面,笑着说道:“戴蒙,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全美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至于其他的,还是等完成对美国银行的收购再说吧”

    “老板,你不是说笑吧?你真的打算收购美国银行?”

    戴蒙作为一个纯粹的美国人,名副其实的华尔街金融家,他自然明白美国银行到底有多强大。在他看来,美国银行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尽管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无法比肩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可并不意味着美国银行不如世界第一银行集团。

    杨国华笑了笑说道:“戴蒙,你看我是像是开玩笑吗?”

    得到杨国华的确切答案,戴蒙惊呼了起来。

    “天啊老板你的胆子真是太大了。要知道敢打美国银行主意的人,整个世界有这样魄力的人屈指可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