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自由通商(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场残酷的战争来临时,整个欧洲只有三个人预见到将漫长数年而不是数月。毛奇是其一、霞飞是其二,但这两个人的“悲观预测”最后都被乐观的精神所影响,于是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为一场消耗战留有余地。第三位,也是唯一不被其他人影响的预言者——基钦纳勋爵。
84日,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基钦纳奉召仓促就任了他在赴任时对一个不敢芶同他观点的同僚说:“这场该死的战争会打三年,甚至时间可能更长些,不过暂且说它三年是不会错的,因为象德国这样一个国家,既已逼得人家和它交手,那只有把它彻底打垮,它才会甘心认输。”这番话,让基钦纳被视为悲观主义者,差点失去陆军大臣的职务。虽然为了保住位子再不轻言“长期战争”的论调,但他自就任之日起,就坚决主张筹建一支数百万人的大军,准备打上几年。然而除他之外,没有任何英**官制定过三至六个月以上的计划,于是被视为异类……
听到基钦纳的话,会议厅内的人都露出了一抹嘲笑的神情。丘吉尔问道:“勋爵阁下,难道您准备让帝国冒着失去印度的危险与德国作战吗?”
“不,我不愿帝国失去印度,但如果让中国有这样的特权,那么帝国在欧洲的战争将变得更加艰难,或者要出多一倍的损失与时间……”基钦纳的口吻里带着无奈的焦急。
贝尔福笑道:“难道您到现在还坚持认为这将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
“是地!”基钦纳坚定的回答:“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场艰苦而长期的战争!”
“阁下,您太悲观了……”
罗伯茨勋爵微笑着批评道:“阁下,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推算出这样的结论,或者您的压力太大了……您需要放松。保持脑子清醒,这样才能有效的指挥这场战争……”
作为首相,阿斯奎斯不能表现出偏向,于是好意的提醒道:“基钦纳勋爵阁下,不管这是一场长期还是短期的战争,如果我们要参加就必须先稳住中国人……您说呢?”
…………
对是否要向中国妥协或者还有人去争吵,但对战争的长度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定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于是掌握真理地基钦纳陷于一片冷嘲热讽的围攻中,他在心里长叹一声,保持了符合时宜的沉默……
尽管丘吉尔的提议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但随后的会议并不顺畅。贝尔福依然保持着谨慎反对,不过态度已经有所松动。内阁会议一直拖延到午休时间,阿斯奎斯只好宣布休会。
带着丘吉尔和格雷两个心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首相坐下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温斯顿,方才多亏了你,否则内阁会再次出现分裂的危机……”
“在下只是客观的分析当前形式而已……”丘吉尔烟瘾极大,他迫不及待地点着一支雪茄,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道:“不过现在最难缠地还是贝尔福,估计他不会轻易点头的……”
“据刚刚收到的情报,德军已经攻入列日城。霞飞又不愿意改变既定计划向北增援……每耽误一天,比利时的情况就糟糕一分。我们拖不起了……”格雷有些焦虑的问道:“你还能说服贝尔福吗?让他尽快同意……”
“要说服贝尔福本人或许容易,但是他身后那帮家伙却很难动摇……”丘吉尔叹道:“如果中国的介入让他们觉得无利可图,那么贝尔福就是让内阁分裂也不会同意的……”
“该死的犹太人……”阿斯奎斯也点起烟斗深吸一口道:“或许把贝尔福拉进来是个错误,这等于让银行家再次直接参与到战争中……”
与此同时,贝尔福的座车正停在郊区一栋别墅外,大门上红色盾牌与黑色双头鹰标志熠熠生辉。幽静的会客厅里,贝尔福正在阐述着刚才内阁会议地情况,他身旁的唯一的听众年约五十,身材微胖,一头金发微微卷曲。唇上留着英式卷须,正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沃尔特勋爵。沃尔特虽然不担任政府要职,但在英国却有着巨大地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两个方面:显赫的姓氏——罗斯柴尔德;显赫的身份——犹太复国会主席,也是整个英国犹太银行家地领袖。
对于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中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到战争结束时,政府无论输赢都将深深地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靠拿破仑战争起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此刻欧洲的战争他们也是兴趣盎然。然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是英国的主要债权人,但英国毕竟不是他们的私产,不可能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特别是爱德华七世登基之后,这位老皇帝运用其在欧洲的强大号召力一直极力挤压罗氏家族在英国政界的地位,使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以及东锡安吸引了大批犹太人资本家离开欧洲,英国罗氏的地位更是大不如前。当得知内阁反对英国参加战争时,罗氏家族人人觉得无比失望。而此后丘吉尔代表首相约见贝尔福,恳求他说服保守党赞同参战,又让罗氏家族看到了一线希望。
贝尔福与罗氏家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从他进入政坛开始就与罗氏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甚至登上首相宝座也不乏罗氏的幕后支持。在一战之后,正是这位时任外交大臣的保守党领袖通过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一份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地文件——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提供了依据,也埋下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的祸根。当阿斯奎斯希望参战的消息被沃尔特得知后,这位银行家领袖立刻怂恿贝尔福答应丘吉尔的提议。同时给贝尔福出招:组建联合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只要贝尔福
在联合政府中占据几个席位,那么只要他不同意,参就无法退出战争,否则政府将面临分裂的局面——阿斯奎斯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的任内有两次内阁分裂,因为他地政治生命会因此而终结。
在早上的内阁会议上,贝尔福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丘吉尔的方案,他之所以坚持着没有通过,就是顾忌罗氏的态度。由于英国在海上的统治地位,英国本土商人比其他国家商人有更大的优势。因此罗氏是《伦敦宣言》的极力反对者。中国提出的要求比《伦敦宣言》的内容更加过分,罗氏的态度可想而知。不过,贝尔福虽然得到罗氏地支持,但并不是罗氏的傀儡,双方只是一种各取所需地利益合作关系。罗氏考虑的仅仅是赚钱,但贝尔福则要考虑自己的仕途以及国家的利益。当罗氏要他拒绝给美国“自由通商”的特权时,他可以很快的接受,因为这不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中国此刻在中印边境陈兵百万,如果他拒绝很有可能让英国失去印度,那么他的仕途也将随之完蛋。因此在来的路上贝尔福已经下定决心。能够说服罗氏同意这个方案最好,若是罗氏强行要求他拒绝。那么他宁愿与罗氏决裂也绝不会顺从。
“这番话是丘吉尔说的?”当听到丘吉尔那段精彩的分析时,沃尔特终于不再沉默:“看来这个作家也不简单,颇有几分道理……”
“是地,正是温斯顿的评论……”贝尔福趁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勋爵阁下,我也赞成他的分析,这是目前最好地办法……”
沃尔特淡淡笑道:“如果中国人参与进来,这场战争的变数又多了一些啊……”
“如果拒绝,印度的情况会很危险,恐怕到时候……”
“不,您多虑了。既然内阁们基本都已经赞同。那么您反对就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了……给中国人这个特权吧……”
—
听到沃尔特地话,贝尔福松了一口气。他虽然已经做好了与罗氏决裂的心里准备,但毕竟还不愿意失去这个金融界的盟友。贝尔福看看表起身道:“阁下,既然您的意见已经明确。那么在下就告辞了,下午内阁还要开会……”
“好,那就再见……”
贝尔福刚一离开。一个与沃尔特年纪、长相都相差无几的白人走进大厅,此人正是沃尔特的弟弟梅尔森。两人此刻掌管着罗氏英国一脉的产业:沃尔特负责国内,而梅尔森负责开发欧洲以外的新兴市场。在中华帝国建国时,袁世凯曾经算计过梅尔森一把,这梁子也就结下了。
沃尔特冷笑道:“看来袁的目的和威尔逊那个家伙一样,只不过手段更加高明些……”
梅尔森道:“为什么答应给中国这样的特权?难道你不知道欧洲面临的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吗?这样会给中国人很多的订单……”
“我当然知道。”沃尔特冷笑道:“但是即便我要求贝尔福拒绝这个提案,他也不会照做的。”
“恩,我也觉察到了。中国人这一招棋直接将了英国一军,他们不得不妥协。如果我们坚持,恐怕贝尔福会与我们决裂……”梅尔森顿了顿道:“我觉得家族应该在政界再找一个信得过的盟友……”
沃尔特点点头道:“你不觉得丘吉尔是个很好的人选吗?”
“英国的事务我就懒得管了,这个问题由你去伤脑筋吧……”梅尔森点燃一支香烟道:“但是对于中国的通商特权要求,我觉得您还是应该先试着拒绝一下。袁对特权的渴望越强烈,他开战的决心就越小。即便英国拒绝,估计中国也不会轻易开战……”
沃尔特道:“拒绝,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从中牟利,但也无法伤其根本。想淹死一人,就必须先把他拖下水……亲爱的弟弟,难道你不想报仇了吗?”
梅尔森皱眉道:“家族这些年已经和英国捆绑在一起,我们是没有办法两边押宝的。中国加入,意味着战争的变数增加了,也意味着我们的风险增大了……你确定这样的冒险值得吗?”
“亲爱的弟弟,以家族的实力加上这些年在美洲的经营,还不能给你信心吗?”以多年的经验和犹太人的精明,沃尔特自然早已经预料到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若是战事真的陷入僵持,那么无疑是对协约国有利的:第一,英法两国的海外殖民地多达5000平方公里,其掌握的资源、人力都远远超过同盟国;第二,英国拥有海上的海上优势,可以保证海外资源和中立国的支援顺利到达欧洲,同时可以阻断同盟国得到这样的外部支持;第三,美国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立场一直偏向协约国,加上罗氏家族在美国的影响力,因此美国必定站在协约国身后。沃尔特没有阻止贝尔福给中国这个特权,其目的是让中国支持同盟国,而他则让自己的家族加上美国同时支援协约国。一旦同盟国战败,那么中国那些支援就会打水漂……
梅尔森道:“单纯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我没什么担心的,但是如果中国人参战,那又是另一个局面……试想一下,若是同盟国最终即将失败,中国人肯定会参战……”
“哈哈……若是协约国失败,您觉得美国会袖手旁观吗?”沃尔特笑道:“如果你在美国多下些功夫,让他们无法容忍协约国失败,到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协约国加上美利坚对阵同盟国加上中国……呵呵,这样的局面才有点意思,也才能能为家族得到更大的利益……”
现在沃尔特所描述的,正是历史上1917美国参战时的情况。1914年起,为支付从美国购买的军用物+: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到1917年,美国银行家的保险箱里装满了英、法钞票,如果德国胜,这些钞票将变得一文不值,于是在这样的压力下美国人不得不走向了欧洲战场。只不过,沃尔特现在也准备让正在崛起的中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把战火烧到全世界……
这场残酷的战争来临时,整个欧洲只有三个人预见到将漫长数年而不是数月。毛奇是其一、霞飞是其二,但这两个人的“悲观预测”最后都被乐观的精神所影响,于是在他们的计划中没有为一场消耗战留有余地。第三位,也是唯一不被其他人影响的预言者——基钦纳勋爵。
84日,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基钦纳奉召仓促就任了他在赴任时对一个不敢芶同他观点的同僚说:“这场该死的战争会打三年,甚至时间可能更长些,不过暂且说它三年是不会错的,因为象德国这样一个国家,既已逼得人家和它交手,那只有把它彻底打垮,它才会甘心认输。”这番话,让基钦纳被视为悲观主义者,差点失去陆军大臣的职务。虽然为了保住位子再不轻言“长期战争”的论调,但他自就任之日起,就坚决主张筹建一支数百万人的大军,准备打上几年。然而除他之外,没有任何英**官制定过三至六个月以上的计划,于是被视为异类……
听到基钦纳的话,会议厅内的人都露出了一抹嘲笑的神情。丘吉尔问道:“勋爵阁下,难道您准备让帝国冒着失去印度的危险与德国作战吗?”
“不,我不愿帝国失去印度,但如果让中国有这样的特权,那么帝国在欧洲的战争将变得更加艰难,或者要出多一倍的损失与时间……”基钦纳的口吻里带着无奈的焦急。
贝尔福笑道:“难道您到现在还坚持认为这将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争?”
“是地!”基钦纳坚定的回答:“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场艰苦而长期的战争!”
“阁下,您太悲观了……”
罗伯茨勋爵微笑着批评道:“阁下,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推算出这样的结论,或者您的压力太大了……您需要放松。保持脑子清醒,这样才能有效的指挥这场战争……”
作为首相,阿斯奎斯不能表现出偏向,于是好意的提醒道:“基钦纳勋爵阁下,不管这是一场长期还是短期的战争,如果我们要参加就必须先稳住中国人……您说呢?”
…………
对是否要向中国妥协或者还有人去争吵,但对战争的长度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定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于是掌握真理地基钦纳陷于一片冷嘲热讽的围攻中,他在心里长叹一声,保持了符合时宜的沉默……
尽管丘吉尔的提议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但随后的会议并不顺畅。贝尔福依然保持着谨慎反对,不过态度已经有所松动。内阁会议一直拖延到午休时间,阿斯奎斯只好宣布休会。
带着丘吉尔和格雷两个心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首相坐下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温斯顿,方才多亏了你,否则内阁会再次出现分裂的危机……”
“在下只是客观的分析当前形式而已……”丘吉尔烟瘾极大,他迫不及待地点着一支雪茄,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道:“不过现在最难缠地还是贝尔福,估计他不会轻易点头的……”
“据刚刚收到的情报,德军已经攻入列日城。霞飞又不愿意改变既定计划向北增援……每耽误一天,比利时的情况就糟糕一分。我们拖不起了……”格雷有些焦虑的问道:“你还能说服贝尔福吗?让他尽快同意……”
“要说服贝尔福本人或许容易,但是他身后那帮家伙却很难动摇……”丘吉尔叹道:“如果中国的介入让他们觉得无利可图,那么贝尔福就是让内阁分裂也不会同意的……”
“该死的犹太人……”阿斯奎斯也点起烟斗深吸一口道:“或许把贝尔福拉进来是个错误,这等于让银行家再次直接参与到战争中……”
与此同时,贝尔福的座车正停在郊区一栋别墅外,大门上红色盾牌与黑色双头鹰标志熠熠生辉。幽静的会客厅里,贝尔福正在阐述着刚才内阁会议地情况,他身旁的唯一的听众年约五十,身材微胖,一头金发微微卷曲。唇上留着英式卷须,正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沃尔特勋爵。沃尔特虽然不担任政府要职,但在英国却有着巨大地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源于两个方面:显赫的姓氏——罗斯柴尔德;显赫的身份——犹太复国会主席,也是整个英国犹太银行家地领袖。
对于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中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到战争结束时,政府无论输赢都将深深地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靠拿破仑战争起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此刻欧洲的战争他们也是兴趣盎然。然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是英国的主要债权人,但英国毕竟不是他们的私产,不可能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特别是爱德华七世登基之后,这位老皇帝运用其在欧洲的强大号召力一直极力挤压罗氏家族在英国政界的地位,使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以及东锡安吸引了大批犹太人资本家离开欧洲,英国罗氏的地位更是大不如前。当得知内阁反对英国参加战争时,罗氏家族人人觉得无比失望。而此后丘吉尔代表首相约见贝尔福,恳求他说服保守党赞同参战,又让罗氏家族看到了一线希望。
贝尔福与罗氏家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从他进入政坛开始就与罗氏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甚至登上首相宝座也不乏罗氏的幕后支持。在一战之后,正是这位时任外交大臣的保守党领袖通过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一份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地文件——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提供了依据,也埋下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的祸根。当阿斯奎斯希望参战的消息被沃尔特得知后,这位银行家领袖立刻怂恿贝尔福答应丘吉尔的提议。同时给贝尔福出招:组建联合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只要贝尔福
在联合政府中占据几个席位,那么只要他不同意,参就无法退出战争,否则政府将面临分裂的局面——阿斯奎斯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的任内有两次内阁分裂,因为他地政治生命会因此而终结。
在早上的内阁会议上,贝尔福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丘吉尔的方案,他之所以坚持着没有通过,就是顾忌罗氏的态度。由于英国在海上的统治地位,英国本土商人比其他国家商人有更大的优势。因此罗氏是《伦敦宣言》的极力反对者。中国提出的要求比《伦敦宣言》的内容更加过分,罗氏的态度可想而知。不过,贝尔福虽然得到罗氏地支持,但并不是罗氏的傀儡,双方只是一种各取所需地利益合作关系。罗氏考虑的仅仅是赚钱,但贝尔福则要考虑自己的仕途以及国家的利益。当罗氏要他拒绝给美国“自由通商”的特权时,他可以很快的接受,因为这不会带来什么后果。而中国此刻在中印边境陈兵百万,如果他拒绝很有可能让英国失去印度,那么他的仕途也将随之完蛋。因此在来的路上贝尔福已经下定决心。能够说服罗氏同意这个方案最好,若是罗氏强行要求他拒绝。那么他宁愿与罗氏决裂也绝不会顺从。
“这番话是丘吉尔说的?”当听到丘吉尔那段精彩的分析时,沃尔特终于不再沉默:“看来这个作家也不简单,颇有几分道理……”
“是地,正是温斯顿的评论……”贝尔福趁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勋爵阁下,我也赞成他的分析,这是目前最好地办法……”
沃尔特淡淡笑道:“如果中国人参与进来,这场战争的变数又多了一些啊……”
“如果拒绝,印度的情况会很危险,恐怕到时候……”
“不,您多虑了。既然内阁们基本都已经赞同。那么您反对就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了……给中国人这个特权吧……”
—
听到沃尔特地话,贝尔福松了一口气。他虽然已经做好了与罗氏决裂的心里准备,但毕竟还不愿意失去这个金融界的盟友。贝尔福看看表起身道:“阁下,既然您的意见已经明确。那么在下就告辞了,下午内阁还要开会……”
“好,那就再见……”
贝尔福刚一离开。一个与沃尔特年纪、长相都相差无几的白人走进大厅,此人正是沃尔特的弟弟梅尔森。两人此刻掌管着罗氏英国一脉的产业:沃尔特负责国内,而梅尔森负责开发欧洲以外的新兴市场。在中华帝国建国时,袁世凯曾经算计过梅尔森一把,这梁子也就结下了。
沃尔特冷笑道:“看来袁的目的和威尔逊那个家伙一样,只不过手段更加高明些……”
梅尔森道:“为什么答应给中国这样的特权?难道你不知道欧洲面临的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吗?这样会给中国人很多的订单……”
“我当然知道。”沃尔特冷笑道:“但是即便我要求贝尔福拒绝这个提案,他也不会照做的。”
“恩,我也觉察到了。中国人这一招棋直接将了英国一军,他们不得不妥协。如果我们坚持,恐怕贝尔福会与我们决裂……”梅尔森顿了顿道:“我觉得家族应该在政界再找一个信得过的盟友……”
沃尔特点点头道:“你不觉得丘吉尔是个很好的人选吗?”
“英国的事务我就懒得管了,这个问题由你去伤脑筋吧……”梅尔森点燃一支香烟道:“但是对于中国的通商特权要求,我觉得您还是应该先试着拒绝一下。袁对特权的渴望越强烈,他开战的决心就越小。即便英国拒绝,估计中国也不会轻易开战……”
沃尔特道:“拒绝,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从中牟利,但也无法伤其根本。想淹死一人,就必须先把他拖下水……亲爱的弟弟,难道你不想报仇了吗?”
梅尔森皱眉道:“家族这些年已经和英国捆绑在一起,我们是没有办法两边押宝的。中国加入,意味着战争的变数增加了,也意味着我们的风险增大了……你确定这样的冒险值得吗?”
“亲爱的弟弟,以家族的实力加上这些年在美洲的经营,还不能给你信心吗?”以多年的经验和犹太人的精明,沃尔特自然早已经预料到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若是战事真的陷入僵持,那么无疑是对协约国有利的:第一,英法两国的海外殖民地多达5000平方公里,其掌握的资源、人力都远远超过同盟国;第二,英国拥有海上的海上优势,可以保证海外资源和中立国的支援顺利到达欧洲,同时可以阻断同盟国得到这样的外部支持;第三,美国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立场一直偏向协约国,加上罗氏家族在美国的影响力,因此美国必定站在协约国身后。沃尔特没有阻止贝尔福给中国这个特权,其目的是让中国支持同盟国,而他则让自己的家族加上美国同时支援协约国。一旦同盟国战败,那么中国那些支援就会打水漂……
梅尔森道:“单纯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我没什么担心的,但是如果中国人参战,那又是另一个局面……试想一下,若是同盟国最终即将失败,中国人肯定会参战……”
“哈哈……若是协约国失败,您觉得美国会袖手旁观吗?”沃尔特笑道:“如果你在美国多下些功夫,让他们无法容忍协约国失败,到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协约国加上美利坚对阵同盟国加上中国……呵呵,这样的局面才有点意思,也才能能为家族得到更大的利益……”
现在沃尔特所描述的,正是历史上1917美国参战时的情况。1914年起,为支付从美国购买的军用物+: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到1917年,美国银行家的保险箱里装满了英、法钞票,如果德国胜,这些钞票将变得一文不值,于是在这样的压力下美国人不得不走向了欧洲战场。只不过,沃尔特现在也准备让正在崛起的中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把战火烧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