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下江南 二十六章 军中令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城北大营顺利解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这让刘宪心中欢喜。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趁胜追击。找个由头将张兰、樊裕二人羁绊在身边,然后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余军士。
这批人在刘繇病逝之后,能够不离散归乡,不去投效孙策,显然对于刘繇是有相当的感情的。刘宪是刘繇的侄儿,名份上显然受普通军士认同。即便是城北大营的2000士卒,在得知留倾三人是准备带着大伙投效孙氏之时,也很快消去了抵触情绪。
张兰、樊裕手下的几个亲信,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但他们也无力阻拦,刘宪故技重施,把他们几个向上提了一级,明升暗降,给剥去了兵权。
五天的时间,海昏城内的大军整合完毕,大权结束操控在刘宪手中。
在整军的第三天,孙贲曾提了三千人马接近了海昏县界,在边界处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内兵马正位整合完毕,刘宪还真想提兵去会一会那个太史子义。
海昏城内兵马操于刘宪一人之手,可以说他的实力得到了质的增长。有着七千兵马做底气,刘宪当即向上缭下了调令,明令他们两日内赶至海昏。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率先领兵前来,黄布、焦章稍作犹豫之后也提兵赶至。
刘宪欲作何为,明眼人那个不知晓。
那前头三人是真心想做“刘家人”,他们没什么野心。可黄布、焦章却是心怀不甘,但他俩也是无计可施,军心不稳,人心所向,由不得他俩不去海昏。再说了,江东如今的形势,孙氏大势已成,他俩不去海昏就只能东投孙氏,届时部下兵马还能剩下几个,可就谁都说不清了。没了部下兵马做引见,自己就算是去了孙氏,又能如何?
上缭的主力前来,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马超过了一万两千人。
而一应将领中,刘宪除外,应以张兰、樊裕、史猛、王坤、刘超、黄布、焦章七人为贵,但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外,都不能被刘宪所信。真正的兵权是不可能交到这四人手中的。
一万两千兵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余人,此外非豫章人却在海昏、上缭有妻小的有三百余人。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为刘宪所用的,他的目标是徐州,估计自己前脚一走,孙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家人都在孙氏掌控之中,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为刘宪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静的分析后,刘宪果断的把这三千八百人调了出来,编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后又向华歆表奏了张兰、樊裕、黄布、焦章四人为县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县。名义上个个都督领二到三个县,实际上他们能把持住自己所在县城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样的举动当然不符合汉规汉律,但这年头若是还讲朝廷规法,那还能干成什么事?
张兰四人各带走一批亲兵,灰溜溜的拿着华歆的印书前去上任了。经此一来,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余人马才真正的成为刘宪手中的实力。
按照汉军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都,设都伯,二都为一屯,设百人将;二屯为一曲,设军候(骑军设骑督,亲兵、司法等设部曲督。还有一个问题,有的资料显示一曲为500人,汉风这里就不管了。);五曲为一部,设别部司马(军司马)。
军司马之上,那就是都尉。
刘宪帐下全是一水儿的军司马,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比2000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里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发到一边去了。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加上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人,这就是刘宪帐下的班底了。后者五人虽然也做了几天军司马,可帐下只有两曲四百人,现在差算是名至实归。对于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刘宪,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说了。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发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之…………”
除了这些战地军令外,刘宪着重附述的还有另一项内容,“阵战,军司马殁,假司马补之;假司马殁,甲曲军候补之,假军候递补甲曲军候职位;甲曲军候再殁,乙曲军候补之,乙曲假军候递补军候职位…………”
从刘宪帐下最高的军司马职位,一直叙述到军中基干——伍长之职,可谓是极为详细。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防备帐下兵马缺少严格训练,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离散。这样的局面,就刘宪所知,《三国演义》中可是时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
城北大营顺利解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这让刘宪心中欢喜。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趁胜追击。找个由头将张兰、樊裕二人羁绊在身边,然后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余军士。
这批人在刘繇病逝之后,能够不离散归乡,不去投效孙策,显然对于刘繇是有相当的感情的。刘宪是刘繇的侄儿,名份上显然受普通军士认同。即便是城北大营的2000士卒,在得知留倾三人是准备带着大伙投效孙氏之时,也很快消去了抵触情绪。
张兰、樊裕手下的几个亲信,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但他们也无力阻拦,刘宪故技重施,把他们几个向上提了一级,明升暗降,给剥去了兵权。
五天的时间,海昏城内的大军整合完毕,大权结束操控在刘宪手中。
在整军的第三天,孙贲曾提了三千人马接近了海昏县界,在边界处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内兵马正位整合完毕,刘宪还真想提兵去会一会那个太史子义。
海昏城内兵马操于刘宪一人之手,可以说他的实力得到了质的增长。有着七千兵马做底气,刘宪当即向上缭下了调令,明令他们两日内赶至海昏。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率先领兵前来,黄布、焦章稍作犹豫之后也提兵赶至。
刘宪欲作何为,明眼人那个不知晓。
那前头三人是真心想做“刘家人”,他们没什么野心。可黄布、焦章却是心怀不甘,但他俩也是无计可施,军心不稳,人心所向,由不得他俩不去海昏。再说了,江东如今的形势,孙氏大势已成,他俩不去海昏就只能东投孙氏,届时部下兵马还能剩下几个,可就谁都说不清了。没了部下兵马做引见,自己就算是去了孙氏,又能如何?
上缭的主力前来,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马超过了一万两千人。
而一应将领中,刘宪除外,应以张兰、樊裕、史猛、王坤、刘超、黄布、焦章七人为贵,但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外,都不能被刘宪所信。真正的兵权是不可能交到这四人手中的。
一万两千兵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余人,此外非豫章人却在海昏、上缭有妻小的有三百余人。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为刘宪所用的,他的目标是徐州,估计自己前脚一走,孙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家人都在孙氏掌控之中,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为刘宪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静的分析后,刘宪果断的把这三千八百人调了出来,编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后又向华歆表奏了张兰、樊裕、黄布、焦章四人为县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县。名义上个个都督领二到三个县,实际上他们能把持住自己所在县城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样的举动当然不符合汉规汉律,但这年头若是还讲朝廷规法,那还能干成什么事?
张兰四人各带走一批亲兵,灰溜溜的拿着华歆的印书前去上任了。经此一来,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余人马才真正的成为刘宪手中的实力。
按照汉军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都,设都伯,二都为一屯,设百人将;二屯为一曲,设军候(骑军设骑督,亲兵、司法等设部曲督。还有一个问题,有的资料显示一曲为500人,汉风这里就不管了。);五曲为一部,设别部司马(军司马)。
军司马之上,那就是都尉。
刘宪帐下全是一水儿的军司马,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比2000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里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发到一边去了。
史猛、王坤、刘超三人,加上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人,这就是刘宪帐下的班底了。后者五人虽然也做了几天军司马,可帐下只有两曲四百人,现在差算是名至实归。对于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刘宪,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说了。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发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之…………”
除了这些战地军令外,刘宪着重附述的还有另一项内容,“阵战,军司马殁,假司马补之;假司马殁,甲曲军候补之,假军候递补甲曲军候职位;甲曲军候再殁,乙曲军候补之,乙曲假军候递补军候职位…………”
从刘宪帐下最高的军司马职位,一直叙述到军中基干——伍长之职,可谓是极为详细。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防备帐下兵马缺少严格训练,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离散。这样的局面,就刘宪所知,《三国演义》中可是时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