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汉东皇传 > 第一卷 黄巾 第048 邯郸(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48 邯郸(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战国时,赵敬候将赵国王都自中牟迁至邯郸。邯郸在赵国八代王侯的治理下,逐渐走向繁华昌盛。邯郸地处河北冲要之地,汉光武帝便是籍借邯郸发家,登基天下的。光武中兴后,便封叔父刘良为赵王,辖制邯郸、易阳、襄国、柏人、中丘五城,能把刘良封在此处为王,足以看出光武帝对刘良的感恩之心。

    邯郸,在汉世与长安、雒阳、临菑{zi}、成都、宛城,并称当世六大名城。邯郸世代为赵王经营,由此来看,赵王一脉还是对得起邯郸的。

    如今身在赵王位的是刘豫,按照辈分算,是刘杲之叔父,这位赵王,也是仅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自从刘豫之父刘干,因事为国相奏上朝廷,乃至被赵国被消减一城后,赵王一系相当收敛。这或许是他们身在乱世,却无一人留下事迹的缘由!

    把时间稍微退格到光和七年九月末。

    此时,皇甫嵩正与张角对阵广宗,张宝在下曲阳也是蠢蠢欲动,时不时窥视中牟诸城。由是,邯郸城防依然相当紧张,白日间城门小吏、门卒都是严查来往行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黄巾之人。而且不等日落,各个城门都是老早关闭,生怕黄巾趁机攻城。各个城门所安排的城门兵卒、小吏也是寻常十数倍,单是城门执戟守卫便有五十余人。

    这一日,城门头守卫远远看到一伙十多个执兵强人,风尘仆仆的向邯郸城赶来,连忙慌张的大叫:“关门!关门!”这些执兵强人虽是身着官兵制式铠甲,可这世道的黄巾的铠甲也大都是从郡县抢来的,与官兵有甚区别?

    世道正处乱世,邯郸城镇虽繁华,可是也经不起战争的威胁。适逢乱世,百姓几乎很少入城、出城,进城货卖的小家商贾也是早进晚出,很少在半晌出现,故这城门也易关。

    虽只有十多人,但城门守卫却也不敢小视,匆匆向城门守报告。城门守也不敢自作主张,连忙令部下去请正门亭长、游徼{ji},城门守考虑一下,又亲自去通知都尉司马。

    虽然这十数个带兵强人,平日间由他自行处置尚可,但眼下黄巾蚁贼横行于道。自皇甫嵩东进广宗,一路黄巾贼落荒而逃,不少人都弃家逃亡。

    或许他县如今局势稍微安稳,但赵国不会。赵国西临西山,不少盗贼为避官军,肯定要入山中避难,赵国正处在他们逃难路上。虽说官兵在邺城有屯兵,离邯郸就在近里,贼人或许不会经过邯郸,但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个黄巾蚁贼,突然发横,不顾生死的来袭击邯郸?如若那般,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城门守能承担起的。不说上面责罚,便是乡里之间的邻居就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不过若是二十余人,就去请都尉、国相一级的大佬,那就太显得自己“惊慌失度,不堪大事”。城门守虽官卑人微,可这为官的道道,却是钻研了不少。

    最先赶来的是游徼郭闻。郭闻是邯郸县城小望族郭氏族人。说小望族,是因为郭氏虽在乡里之间有名,但是族中却没有出过位在九卿三公的大佬。

    郭闻今年二十八岁,因族中推荐,掌北城门游徼已经三年。今年黄巾乱起,郭闻率游徼之下诸小吏以及族中强壮近六七十人,自备兵戈,与郡国兵同保邯郸,击退来袭的四五股黄巾蚁贼,一时风头大盛。

    城门诸兵卒之间传闻,说是国相颇为看重郭闻,有意特进郭闻为侯都尉。要知道,游徼虽有秩,却不过是乡间小吏,论职还比不过亭长,但是侯都尉却是郡国正规实权官职,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若这般说,可能还不清楚。放到后世来说,游徼就好比是乡镇之间的派出所副所长,而侯都尉却是某地级市公安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也就是在东汉,权利在下的年代,如此特进之风才会如此普遍。这也是城门守为何看重郭闻,若不然郭闻虽是郭氏中人,他却也无须太过理会。有时城门守也会心怀嫉妒,为甚不是自己被特进为侯都尉?

    紧随郭闻而来的是李喜这个正门亭长,李喜是邯郸城外某乡里望族之庶出子弟,幼年从军,选为材官,而后以年老退役。汉世制度,凡年老退役士卒,皆下放官职,李喜这个正门亭长,便是由郡国安排的。

    汉世,民若从军,二十三可为正,一岁而后再为卫士,再一岁之后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若地域有河湖,则选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大体来说,汉世习武成风,几乎凡是强壮之人都曾经历过战阵培训,这也是为甚一到战时,汉兵集结速度特别迅捷,而且几乎能发农民成兵,立刻可战。

    汉朝的农民兵也不是后世农民兵可比,更非唐宋之后被朝廷严格控制之下,顺从宛若绵羊的百姓可比。若是拿后世的百姓习性来与汉世百姓习性相比,却是大错特错。为甚在历史诸般记载上,凡是汉官出游外国,都众口一声言当地土人民风积弱,如甘英、张骞{qin}、班超等,所行中东、印度、东南亚各地,都言当地民风习弱。甚至陈汤喊出“一汉当五胡”后,朝廷之上也没有认为此言不妥?恐怕这其中缘由,与汉世全民习武之风多有干戈。

    后世刘杲所翻过的穿越小说,大都一至到汉朝,便视西羌、北胡为大患,这却是后世中国百多年落后,处在历史横向最弱时代所导致的思维。

    其实若是汉世朝局稳妥,一中上之将便足以解决西羌、北胡之患,若三国时,公孙度、公孙瓒、袁绍强壮后,随手一个“宠其名王,收其兵”计策,便解决大多数诸胡,若不是中原军阀,施行远交近攻之策,诱惑诸胡攻击这些人,这些诸胡也不会造成太大危局。便是历经三国几十年岁岁有战之局面,国力消减十分之九时,唐彬领幽州诸事后,还曾一战开拓旧镜,却地千里,绵延山谷三千里尽属晋。

    至于五胡时代,那是因为中国累年战争不朽,叛乱此起彼伏,精锐尽失之后局面。作为一个强调强调精兵政策的国家,失去精兵之后的局面,可参考英国。一战之前,英国横行全球,当时英国所奉行的也是精兵政策。待一战爆发时,在欧战场上,这些英国精锐也是相当强悍,几乎一人能敌德国士兵三人。但是经过剧烈的拉线战后,英国精锐被摧毁后,后继无人,导致英国战力大减何止三五倍。一战一次大战,导致英国军力急转直下,再看看中国在五胡之前,诸如八王之乱等等战役又是多少?晋立国后,本就是承平三国之后衰败局势,又经此消磨,还有几份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