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西羌 第114 贾诩释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14贾诩释疑
蓝天、白云,与黄河碧清流水合景,天地共一色。
抬头远望,是点缀绿色的连绵高山;低头俯视,是一捧膨松黄土。
酉时末{19点},橙红色的太阳挂在远处山间,散发着最后余晖。
这就是两千年前的金城景色。
被朝廷辟为冀令的贾诩,正在收拾自己包裹行囊。只等明天与阎忠、刘杲告别,贾诩就去汉阳郡冀城赴任。
贾诩曾被举荐为孝廉,按照正常程序,其在雒阳经过考察,便会下放郡国某县做县尉,三年之后,若是政绩尚可,就可立即提升为县令。由于贾诩在考察期间,病假告退,本该下放为县尉,锻炼能力这道程序,也就戛然而止。
这次望垣大捷,贾诩作为刘杲主薄,也分得不少功绩。因此,朝廷就跳过县尉这道程序,直接以贾诩为冀城县令。这算是对贾诩的封赏。
后世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刘杲自然眼热,想把他纳为谋臣。只是,比起充当刘杲谋臣,冀城县令,显然对贾诩的吸引力更大。
一县之令,虽然不如刘杲的“长水校尉”威风,但是其前途也是无比光明。若是贾诩能力出众,在县令任上待上两三年,便有希望擢升为太守、刺史、议郎等。那样一来,贾诩的未来,就可与刘杲比肩。
既然有大好前途,贾诩,凭什么要追随刘杲?
想通此节,刘杲退而求其次,努力与贾诩交好,希望当自己掌握大权时,贾诩能够来投。有时,刘杲也起过强行辟用贾诩的心思,但是考虑到贾诩超高的智力、谋略,刘杲还是果断掐灭这个念头。
一旦强行辟用失败,惹恼了贾诩。那随后而来的报复……刘杲一想起这,就是不寒而栗。
前面说过,刘杲信奉:即便不成朋友,也不要多一个敌人。坚持“宁肯无功,不肯有过”思维的刘杲,才不会冒险强行辟用贾诩!
贾诩正在整理书简,看看有哪些务必带去冀城时,刘杲跨门而入。
两人寒酸一会,刘杲道明来意:“文和,我有一事不解。我先前设想的屯田之策,若是能行,不但能缩减军费支出,减少朝廷负担,更能安稳边疆众羌。我奏章上,详详细细列出数十种益处,并提出可行之策……可为何被朝廷轻易打回,并强制我解散羌奴?”
贾诩犹豫很久,直至想到刘杲这段时间帮他不少,才下定决心帮助刘杲解惑。
贾诩接过刘杲奏章原稿,稍稍观察一番,道:“我虽不知朝廷诸公心思,但是若我为诸公,也定将此奏章打回!”
“原因有二。第一,即便伯兴能保证这些羌奴永不反叛,可是诸公谁敢信?自西羌反叛一来,羌人屡降屡叛,已成常识。谁敢保证伯兴之策,就能完美解决历代难题?若是一旦羌奴反叛,万数劳工立即就是叛军主力,随时可以攻陷金城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贾诩不紧不慢的说道。
刘杲点点头:“我昨夜也是估计,朝廷诸公不信叛羌能够驯服,所以才命我,将他们迁入三辅之内。不过,文和,所谓第二条又是如何?”
“至于第二。自西羌叛乱以来,不论是段颎,还是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瓜葛。伯兴可知这是为何?”贾诩似笑非笑,向刘杲提出一个问题。
历史记载:段颎、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较深联系。言段颎:曲意宦官,结党中常侍王甫;言董卓:贿赂中常侍张让等;言张温:因曲意宦官,而得三公之位。
刘杲皱眉思索一会,道:“文和,请直言。”
“无他,惟军粮钱财耳。所有粮草军费开支,都要经宦官过手。段颎、董卓若想保证大军后勤物资充足,就必须结好宦官。只有结好宦官,大军才能毫无顾忌的左右征伐。”
“皇甫嵩出镇长安以来,为甚难以扩大胜利,还不是宦官层层扣押,导致大军物资不足?他在中原时,还可以就地取食,在关西……嘿,他又能如何取食?朝廷以与宦官关系稍微和善一点的张温为大军主帅后,关西汉军粮草,几乎瞬时运送来数倍于以前的份量。张温能在关西苦熬,还不是因为粮草得到保障?”
听贾诩这么一说,刘杲恍然大悟。忽然间,刘杲想起后世论坛上,一个研究汉帝国军制的帖子,曾介绍过,东汉末年的汉帝国中央军军制,后勤和军队是分开的。一般,外戚、党人掌握所有军队调动,而宦官却掌握住军费拨发、物资调遣。
两者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也是为甚如傅燮之辈,一而再放言当提大军回雒阳,诛杀宦官,却没有得到一个大将赞同。
“粮草……粮草!原来问题在这!”经贾诩的提醒,刘杲瞬间想通一切因果。
本来,刘杲以为如今汉帝国国库空虚,灵帝刘宏又是“爱财如命”,所以就大胆提出屯田之策。通过压榨捕获的羌奴,一步步扩大汉帝国在边疆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在凉州发展各种基础建设。
这个屯田政策,若是完美成功,不但不用国库支出军费,还能每年都有盈余。这样的政策,“爱财如命”刘宏不会动心?
刘杲一度意淫过,灵帝刘宏一看到这奏折,就大呼他刘杲乃是当世第一奇才!
可是,经过贾诩的提醒,刘杲才注意到自己犯了一个不能容忍错误。
无论古今中外,朝廷控制军队的手段,都是通过控制军费、物资。历来出征在外的将领,无不频繁开口讨要军费、物资,暗示大军在朝廷掌握之内,而朝廷又通过军费、物资等手段,遥控出征在外的军队。
一旦某一将领,能够自食其力,不需朝廷为其提供物资,其基本上就步入军阀行列。因为将领对朝廷没有需求,那么朝廷也将无法控制将领。
自古以来,屯田边疆之所以大都是亏本买卖,亦是因为此。后世和谐年间的建设兵团,之所以放弃插手那些大规模盈利产业,单等国家每年有数的军事拨款,也未尝不是中央通过限制军费、物资,达到控制地方稳定的目的。
刘杲被后世舆论误导,较为轻视灵帝刘宏,以为他不过是见钱眼开的皇帝。只需间接向灵帝刘宏输送大量钱财,就能获得灵帝刘宏的绝对支持。也是刘杲这种自以为然心理,才导致刘杲许多计划都是形似实非,难以付诸实施。
刘杲在后世,毕竟只是一个政委。那些掌握国家大权人物的思维,刘杲还难以揣摩。刘杲虽有两千年见识,但是却不曾身在国家权力巅峰一日。
通过后世历史记载,参考雒阳传来的风声,刘杲能够大概揣摩出历史未来走向。但是具体到个人,如灵帝刘宏、崔烈、张温,他们究竟如何思维,刘杲却是一头茫然。
就好比后世和谐年间的某人,穿越到共和末。他不用思考,就知道未来的房价会持续高涨,全民进入蜗居时代。但是某人却说不出,导致房价腾飞,究竟是谁策划,是哪个派系策划。甚至连国字级常委们,各自对房价腾飞的态度,某人都茫然不知。
刘杲通过后世历史记载,可以猜出结局,却看不透过程。
刘杲心中苦笑:“看来真该找个智囊。我这辛苦许久的布局,却还出现这样那样可笑的漏洞。唉,说起来,我后世只能算半个参谋,业余政治家,不然也不会被人玩到差点开除党籍。玩政治,我不在行呐!”
“若是贾诩能为我筹划,该有多好!”一时间,刘杲第一次把“谋士”放到第一位。
“有人欲推举我为金城太守,文和以为如何?”刘杲问道。
第114贾诩释疑
蓝天、白云,与黄河碧清流水合景,天地共一色。
抬头远望,是点缀绿色的连绵高山;低头俯视,是一捧膨松黄土。
酉时末{19点},橙红色的太阳挂在远处山间,散发着最后余晖。
这就是两千年前的金城景色。
被朝廷辟为冀令的贾诩,正在收拾自己包裹行囊。只等明天与阎忠、刘杲告别,贾诩就去汉阳郡冀城赴任。
贾诩曾被举荐为孝廉,按照正常程序,其在雒阳经过考察,便会下放郡国某县做县尉,三年之后,若是政绩尚可,就可立即提升为县令。由于贾诩在考察期间,病假告退,本该下放为县尉,锻炼能力这道程序,也就戛然而止。
这次望垣大捷,贾诩作为刘杲主薄,也分得不少功绩。因此,朝廷就跳过县尉这道程序,直接以贾诩为冀城县令。这算是对贾诩的封赏。
后世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刘杲自然眼热,想把他纳为谋臣。只是,比起充当刘杲谋臣,冀城县令,显然对贾诩的吸引力更大。
一县之令,虽然不如刘杲的“长水校尉”威风,但是其前途也是无比光明。若是贾诩能力出众,在县令任上待上两三年,便有希望擢升为太守、刺史、议郎等。那样一来,贾诩的未来,就可与刘杲比肩。
既然有大好前途,贾诩,凭什么要追随刘杲?
想通此节,刘杲退而求其次,努力与贾诩交好,希望当自己掌握大权时,贾诩能够来投。有时,刘杲也起过强行辟用贾诩的心思,但是考虑到贾诩超高的智力、谋略,刘杲还是果断掐灭这个念头。
一旦强行辟用失败,惹恼了贾诩。那随后而来的报复……刘杲一想起这,就是不寒而栗。
前面说过,刘杲信奉:即便不成朋友,也不要多一个敌人。坚持“宁肯无功,不肯有过”思维的刘杲,才不会冒险强行辟用贾诩!
贾诩正在整理书简,看看有哪些务必带去冀城时,刘杲跨门而入。
两人寒酸一会,刘杲道明来意:“文和,我有一事不解。我先前设想的屯田之策,若是能行,不但能缩减军费支出,减少朝廷负担,更能安稳边疆众羌。我奏章上,详详细细列出数十种益处,并提出可行之策……可为何被朝廷轻易打回,并强制我解散羌奴?”
贾诩犹豫很久,直至想到刘杲这段时间帮他不少,才下定决心帮助刘杲解惑。
贾诩接过刘杲奏章原稿,稍稍观察一番,道:“我虽不知朝廷诸公心思,但是若我为诸公,也定将此奏章打回!”
“原因有二。第一,即便伯兴能保证这些羌奴永不反叛,可是诸公谁敢信?自西羌反叛一来,羌人屡降屡叛,已成常识。谁敢保证伯兴之策,就能完美解决历代难题?若是一旦羌奴反叛,万数劳工立即就是叛军主力,随时可以攻陷金城郡,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贾诩不紧不慢的说道。
刘杲点点头:“我昨夜也是估计,朝廷诸公不信叛羌能够驯服,所以才命我,将他们迁入三辅之内。不过,文和,所谓第二条又是如何?”
“至于第二。自西羌叛乱以来,不论是段颎,还是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瓜葛。伯兴可知这是为何?”贾诩似笑非笑,向刘杲提出一个问题。
历史记载:段颎、董卓、张温,都与宦官有较深联系。言段颎:曲意宦官,结党中常侍王甫;言董卓:贿赂中常侍张让等;言张温:因曲意宦官,而得三公之位。
刘杲皱眉思索一会,道:“文和,请直言。”
“无他,惟军粮钱财耳。所有粮草军费开支,都要经宦官过手。段颎、董卓若想保证大军后勤物资充足,就必须结好宦官。只有结好宦官,大军才能毫无顾忌的左右征伐。”
“皇甫嵩出镇长安以来,为甚难以扩大胜利,还不是宦官层层扣押,导致大军物资不足?他在中原时,还可以就地取食,在关西……嘿,他又能如何取食?朝廷以与宦官关系稍微和善一点的张温为大军主帅后,关西汉军粮草,几乎瞬时运送来数倍于以前的份量。张温能在关西苦熬,还不是因为粮草得到保障?”
听贾诩这么一说,刘杲恍然大悟。忽然间,刘杲想起后世论坛上,一个研究汉帝国军制的帖子,曾介绍过,东汉末年的汉帝国中央军军制,后勤和军队是分开的。一般,外戚、党人掌握所有军队调动,而宦官却掌握住军费拨发、物资调遣。
两者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也是为甚如傅燮之辈,一而再放言当提大军回雒阳,诛杀宦官,却没有得到一个大将赞同。
“粮草……粮草!原来问题在这!”经贾诩的提醒,刘杲瞬间想通一切因果。
本来,刘杲以为如今汉帝国国库空虚,灵帝刘宏又是“爱财如命”,所以就大胆提出屯田之策。通过压榨捕获的羌奴,一步步扩大汉帝国在边疆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在凉州发展各种基础建设。
这个屯田政策,若是完美成功,不但不用国库支出军费,还能每年都有盈余。这样的政策,“爱财如命”刘宏不会动心?
刘杲一度意淫过,灵帝刘宏一看到这奏折,就大呼他刘杲乃是当世第一奇才!
可是,经过贾诩的提醒,刘杲才注意到自己犯了一个不能容忍错误。
无论古今中外,朝廷控制军队的手段,都是通过控制军费、物资。历来出征在外的将领,无不频繁开口讨要军费、物资,暗示大军在朝廷掌握之内,而朝廷又通过军费、物资等手段,遥控出征在外的军队。
一旦某一将领,能够自食其力,不需朝廷为其提供物资,其基本上就步入军阀行列。因为将领对朝廷没有需求,那么朝廷也将无法控制将领。
自古以来,屯田边疆之所以大都是亏本买卖,亦是因为此。后世和谐年间的建设兵团,之所以放弃插手那些大规模盈利产业,单等国家每年有数的军事拨款,也未尝不是中央通过限制军费、物资,达到控制地方稳定的目的。
刘杲被后世舆论误导,较为轻视灵帝刘宏,以为他不过是见钱眼开的皇帝。只需间接向灵帝刘宏输送大量钱财,就能获得灵帝刘宏的绝对支持。也是刘杲这种自以为然心理,才导致刘杲许多计划都是形似实非,难以付诸实施。
刘杲在后世,毕竟只是一个政委。那些掌握国家大权人物的思维,刘杲还难以揣摩。刘杲虽有两千年见识,但是却不曾身在国家权力巅峰一日。
通过后世历史记载,参考雒阳传来的风声,刘杲能够大概揣摩出历史未来走向。但是具体到个人,如灵帝刘宏、崔烈、张温,他们究竟如何思维,刘杲却是一头茫然。
就好比后世和谐年间的某人,穿越到共和末。他不用思考,就知道未来的房价会持续高涨,全民进入蜗居时代。但是某人却说不出,导致房价腾飞,究竟是谁策划,是哪个派系策划。甚至连国字级常委们,各自对房价腾飞的态度,某人都茫然不知。
刘杲通过后世历史记载,可以猜出结局,却看不透过程。
刘杲心中苦笑:“看来真该找个智囊。我这辛苦许久的布局,却还出现这样那样可笑的漏洞。唉,说起来,我后世只能算半个参谋,业余政治家,不然也不会被人玩到差点开除党籍。玩政治,我不在行呐!”
“若是贾诩能为我筹划,该有多好!”一时间,刘杲第一次把“谋士”放到第一位。
“有人欲推举我为金城太守,文和以为如何?”刘杲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