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汉东皇传 > 第四卷 天子 第258 董卓迁京(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58 董卓迁京(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58董卓迁京(一)

    雒阳。

    惊蛰过后,大地回春,花草吐芽,树木抽叶。着眼处,花红柳绿初点妆;江湖泛蓝水鸟停。

    雒阳城西,执金吾宋泓率领十来人,于某亭内,为刘表设宴饯行。

    何进秉持朝政时,因信任不过刘表,故曾以何颙代替刘表掌权北军五校。而后董卓入雒,为稳固根基,遂又施恩,再次起用刘表。

    孙坚自长沙起兵,过襄阳而斩荆州刺史王叡,经南阳而杀南阳太守张咨。消息传来,雒阳震惊,闻孙坚名而色变。又数日,董卓朝议荆州刺史人选,朝堂诸公皆低头沉默,不敢应声,明确心意。推来推去,这荆州刺史便落到刘表身上。

    朝堂上,董卓先是斥责孙坚残暴无行,而后又勉励刘表好自努力,守藩护佑天子。在无数朝廷大臣注视下,刘表一脸平静的点头,应诺即时就任荆州刺史。朝廷大臣闻得刘表答应,齐齐松口气外,又有些为刘表担忧。

    孙坚两次举刀,赚取无数利益时,也引来无数非议,不少人此时已经称孙坚为江左虎狼。后世所流传的“江东猛虎孙文台”起源便是今日。只不过,尚未经过众人褒饰、孙吴政权隐讳的如今,这个所谓江左猛虎,更多的属于贬义词,言孙坚不讲道理,擅杀大臣。

    这时日,荆州八郡为孙坚、袁术控制,有这个两次三番诱杀两千石大臣的孙坚在,谁敢轻易去赴任荆州刺史?这岂不是羊入虎口!

    因是,宋泓也劝刘表道:“孙坚,虎狼之徒也,不能通人性;偶尔不忿,遂举刀杀人,不能与之共言语。且今关东叛变,君又为董卓任辟,似袁术、孙坚,定会视景升{刘表}为仇雠。荆州,死地也,何必去之?不如改换姓名,诈以不服董卓为名,逃亡兖州,投奔兖州刺史刘岱。{刘表,山阳郡人,属兖州。}”

    显然,宋泓也不看好刘表,认为刘表一旦赴任荆州,很可能会被孙坚袭杀、诱杀。

    刘表饮尽手中汾酒,淡笑道:“国家衰败,非百姓之罪,而百姓因之流离祸乱。董卓袁绍纷战,百姓何罪邪?却遭乱兵横掠迁徙!自少年奉职郡县朝廷,二三十年来于国家无所贡献,今日正是一偿所愿之时。若能在衰世之中,护得武陵数郡安全,当不虚活此生也!{时,荆州刺史治所,在武陵郡汉寿城。}且你瞧这雒阳形势,纵是留在此间,亦是危机重重,还不如趁此出雒,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至于孙坚,他虽兵强人众,不能奈何。但若是他弃雒阳,回攻武陵郡,我却是自有应付之道。执金吾无须担忧。”

    宋泓短叹一声,道:“舌拙言乏,既不能说动你心,我便不再啰嗦。只希望景升避过孙坚,安全赴任荆州,了结心愿。”

    ===========================

    时间稍稍退回数日。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李儒杀弘农王刘辩,绝袁绍废立希望。

    第二日朝会,董卓又以“谶语”说辞,提议天子迁京至长安的决议。

    董卓提议刚说出口,登时引起无数大臣反对,只是因恐惧董卓杀戮威胁,大臣们大都不敢明言反驳董卓。似扰龙宗等人,才被董卓诛杀不久,他们这些官场老人精,怎会主动去撩拨撞董卓,自撞刀刃。

    唯有身处三公之位的杨彪,不得不出面驳斥董卓:“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经定都雒京近两百年矣!岂可因二三谶语,便惊动百姓,积怨万民?且汉世祖宗宗庙、园陵皆在雒京,一朝迁都长安,莫非将尽弃这些不成?”

    董卓淡然回答道:“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尽在长安,何谓弃汉室宗庙?且宣帝杜陵之侧,有武帝所营建陶社瓷器,陇右又多出良木、营建之材,今可顺势迁雒京陵墓至长安,使世祖、高祖并存一地,岂不美哉!”

    “如今山东叛乱,数十万大军,分属南阳、颍川、陈留、河内四处,威慑雒阳,意图不轨。万一某将校偶尔疏忽,为敌军所趁,乃至叛贼饶幸入雒,惊扰天子却该如何?叛贼一旦入京师,必定举国齐震,以为汉祚已经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乱,必将再现秦末之景。”

    “关中肥沃,良将无数,故秦据关中能吞六国。今天子入长安,未战关东叛贼,已经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天子安全,我才能随意指挥兵阵,破击关东二十万贼寇!”

    然而,董卓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服杨彪等大臣。

    连太尉黄琬也忍不住向董卓建议道:“一朝迁都,天下惊动,必将革改今时格局,相国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

    董卓阴然不乐:“吾虽令部下防护雒阳八关,隔绝叛贼,然但凡大将者,未战必先虑已败。当今之时,一切应以军事为重,岂可顽固于俗礼繁节。一旦袁逆强掳天子,伤损国家声名,大汉焉能再威慑四疆乎?虽未与袁逆开战,但是胜败之事不可不早虑。”

    黄琬、杨彪与董卓辩论许久,某些观望时风的朝廷官员,以为董卓或能放弃迁京抉择,也都蠢蠢欲动,欲与杨彪、黄琬合势,强行说服董卓。

    一旁沉默的荀爽,瞧出朝廷官员欲集体谏言董卓的苗头,暗道一声不好。与董卓交往多日,荀爽已经稍稍了解董卓性情,凡是他董卓认定的事,肯定要倔犟到底。纵使千人万人反对,只要他以为自己所为是对,董卓就绝对不会回首改变心思。若是大臣携势强行谏言董卓,怕朝廷上将会飘起血光。

    荀爽连忙充当和事佬,分开对峙的董卓、黄琬、杨彪:“突兀迁都,惊扰万民,种种弊病,相国岂能不知。奈何山东兵起,一二十万大军云集雒阳之侧,纵然相国纵横无敌,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尽数破击山东兵。兵战胜负不可预测,若是一旦天子被俘虏,却是大大损伤天子威严。秦吞六国,汉逐项籍,皆是先据关中,而后虎视中原。今相国所思,多在于兵事考虑,黄公、杨公,虽关心国家大势,也当理解相国难处。”

    虽因荀爽相劝,董卓没有在朝堂上发怒,但是……

    初平元年二月乙亥,初五,董卓罢黜太尉黄琬、司徒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