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说重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按说传旨宣人这一类的事情,就应该是内廷宫人的分内之事。可是朱棣却让自己的贴身宿卫来做,说明这事情定是非比寻常,不方便要外人知晓。
这么晚的时候,皇帝派人来汉王府找林三洪,已是奇怪。又不见自己的儿子,单单宣林三洪进宫,愈发显得古怪了。朱高煦忍不住问道:“刘叔叔,万岁只召林三洪一人?”
“这个……万岁吩咐的事情,我也不好乱讲……”
“那我就不问了。”朱高煦是何等聪明的人物,自然晓得这里头的古怪,既然刘成不想说,问了也是白问。
刘成把手令给朱高煦和林三洪验看了,上面用的是朱棣私人的小玺,确认无误之后,刘成收回手令问道:“都看清楚了听清楚了?”
“清楚。”
即便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也不必这样大半夜的召人进宫吧?朱高煦实在猜不透万岁是要做什么,不过林三洪是自己的心腹之人,要是真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瞒着自己,且等候着,等林三洪回来之后便可知晓。
朱高煦哈哈一笑:“刘叔叔宽坐片刻,我去拿今年的新茶,尝一尝再走不迟!”
“不行啊不行。”刘成摆着手说道:“万岁还在等着呢,带林大人面圣之后,宫里的宿卫轮值还要安排,事关重大不能耽搁了。”
宫中侍卫的保安工作,尤其是朱棣本人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刘成负责,这也是一种信任。
“林大人,跟我走吧。”
林三洪跟着刘成出了汉王府,直奔宫城。
进了宫城之后,到了内卫处,刘成去了之后,身边的宫人不冷不热的说道:“先等着吧,万岁还在见别人呢,什么时候宣你就什么时候见。”
林三洪怎么安稳的下来,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情:
这么晚了,还特旨宣到宫里来奏对,很明显是有要紧的事情。至于到底是什么事,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刚刚上了裁减地方厘金借以削减藩王财赋的密奏,立刻就被召见了,要不是和这件事情有关那才真的是见鬼了呢。关键的问题是,削藩一事干系到国家的安稳,朱棣不是建文那样的急躁之人,又深知其中的利害,应该是徐徐图之才对,为什么要急着召见自己。难道朱棣真的是等不得了?真的要立刻削藩?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前番借着整顿吏治的幌子,大王爷朱高炽已经在地方上大展拳脚,很是“砍”下了一部分藩王的外围势力,只要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假以时日,藩王必然会被中枢收拾的服服帖帖,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着急的下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林三洪刚刚才注意到的。
这么晚的时候召见臣子,却没有见到朱棣的面,还要在内卫处等候着,这是为了什么?若真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才召见,早就应该见到朱棣本人了。若不是什么要紧之事,也不必这样半夜召见吧?
答案只有一个:朱棣在见什么人,而且一定和削藩的事情有关。
约莫等了小半个时辰的工夫,月亮已经到了中天,外面的温度已经有点低了,刘成才进来说的道:“林大人,万岁宣见,随我来吧。”
跟在刘成的屁股后头左拐右绕,早不记得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一处假山环绕池水盈盈的所在,看这个样子应该是来到了御花园。
依稀的月光之下燃着几盏宫灯,徐皇后正把一件单面的夹氅披在朱棣身上……
林三洪急忙磕头,刚要问个安好,就听朱棣很随和的说道:“地上凉,起来吧,站在一旁。”
“是。”
朱棣拿起一个锦垫子铺在皇后的座位上,和皇后一起坐下,又把一件深色的什么东西放在皇后的膝上,小声说道:“你的腿受不了凉气风寒,盖上这个暖和一些……”
徐皇后笑了笑,似乎说了句什么林三洪也没有听清楚,就见朱棣拍着函盒子说道:“林三洪啊,说说吧,说说你的密章是什么回子事情?”
“臣的奏折当中所言,乃是亲历之事。”林三洪基本已经知道朱棣要说什么事情了,侃侃而谈:“我朝厘金的本有一定标准,然而地方上却无视朝廷律法,借厘金敛财。前些日子,臣的缫丝作坊到湖广购置了一批缫车,用的水运。不想从武昌府到京城的这一段江面上,厘金关卡竟然有二十一处之多,每个关卡俱是百货抽二,如此一来……”
朱棣根本就没有心思听林三洪的细账,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你的奏章里已经有了,不必再说,直接说重点吧。”
“是!”林三洪顿了一下,好像是在犹豫,稍微停了片刻这才说道:“厘金之多,已危害工商百业。然这些厘金能进国库者有几?长此以往……”
沿途的厘金已经被地方官吏弄成了“过路费”,走一段路就收取一回,大有“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土匪之意,对于工商百业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么严重的事情在朱棣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看林三洪还要喋喋不休的往下说,不悦的拍了一下石桌,沉声道:“啰嗦,朕要你说重点!”
这样的事情还不是重点么?显然不是!
真正的重点是什么,林三洪心里清楚的很。地方上的各系藩王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用所得来的财赋加强自身实力,分明就是想和中枢分庭抗礼,以达到事实割据的目的,当年的身为燕王的朱棣就这么干过,要不然哪里来的实力发动靖难之役?
看朱棣的意思,是要林三洪说出削藩二字,可削藩这种事情太重大了,就连朱棣本人都慎而又慎,从来也没有公开提及过。林三洪一个小小的言官,六品的经历还是个空职,实在是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怎么敢在皇帝面前指手画脚的说起这种事情?
林三洪只好跪下磕头,说道:“臣万死!”
朱棣看了看徐皇后,微微一笑道:“说吧,这里是朕的御花园,不是朝堂,即便你真的说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朕就是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林三洪微微挺身,还是没有抬头,终于说道:“自我洪武太祖立国以来,分封诸王,为的就是拱卫大明三万里河山。普天之下俱为大明嫡血,无论何处有事,不管局面如何凶险,都可以做到八方来援群起而攻之……”
“说的不错,当年的蒙元灭国无数,兵马何其强盛?然我太祖起兵反抗蒙元暴*,横行百年的蒙古帝国竟然应声而倒无人来援,皆是因为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你说的很好,继续。起来吧,站着说。”
林三洪这才起身,垂手在一旁谢过之后继续说道:“太祖皇帝本意是好的,为的就是防止四方六夷趁兵马雄壮之机,而逞疆域之内。可此一时彼一时,当今我大明国力强盛,放眼天下已无人可及,正是锐意进入大举开拓之时。自当令出中枢权集一统,以举国之力,内可安定民生打造极盛之世,外可征抚海内成千秋帝国。若再行分封之事,只会落得内斗内耗……”
按说传旨宣人这一类的事情,就应该是内廷宫人的分内之事。可是朱棣却让自己的贴身宿卫来做,说明这事情定是非比寻常,不方便要外人知晓。
这么晚的时候,皇帝派人来汉王府找林三洪,已是奇怪。又不见自己的儿子,单单宣林三洪进宫,愈发显得古怪了。朱高煦忍不住问道:“刘叔叔,万岁只召林三洪一人?”
“这个……万岁吩咐的事情,我也不好乱讲……”
“那我就不问了。”朱高煦是何等聪明的人物,自然晓得这里头的古怪,既然刘成不想说,问了也是白问。
刘成把手令给朱高煦和林三洪验看了,上面用的是朱棣私人的小玺,确认无误之后,刘成收回手令问道:“都看清楚了听清楚了?”
“清楚。”
即便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也不必这样大半夜的召人进宫吧?朱高煦实在猜不透万岁是要做什么,不过林三洪是自己的心腹之人,要是真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瞒着自己,且等候着,等林三洪回来之后便可知晓。
朱高煦哈哈一笑:“刘叔叔宽坐片刻,我去拿今年的新茶,尝一尝再走不迟!”
“不行啊不行。”刘成摆着手说道:“万岁还在等着呢,带林大人面圣之后,宫里的宿卫轮值还要安排,事关重大不能耽搁了。”
宫中侍卫的保安工作,尤其是朱棣本人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刘成负责,这也是一种信任。
“林大人,跟我走吧。”
林三洪跟着刘成出了汉王府,直奔宫城。
进了宫城之后,到了内卫处,刘成去了之后,身边的宫人不冷不热的说道:“先等着吧,万岁还在见别人呢,什么时候宣你就什么时候见。”
林三洪怎么安稳的下来,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情:
这么晚了,还特旨宣到宫里来奏对,很明显是有要紧的事情。至于到底是什么事,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刚刚上了裁减地方厘金借以削减藩王财赋的密奏,立刻就被召见了,要不是和这件事情有关那才真的是见鬼了呢。关键的问题是,削藩一事干系到国家的安稳,朱棣不是建文那样的急躁之人,又深知其中的利害,应该是徐徐图之才对,为什么要急着召见自己。难道朱棣真的是等不得了?真的要立刻削藩?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前番借着整顿吏治的幌子,大王爷朱高炽已经在地方上大展拳脚,很是“砍”下了一部分藩王的外围势力,只要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假以时日,藩王必然会被中枢收拾的服服帖帖,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着急的下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林三洪刚刚才注意到的。
这么晚的时候召见臣子,却没有见到朱棣的面,还要在内卫处等候着,这是为了什么?若真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才召见,早就应该见到朱棣本人了。若不是什么要紧之事,也不必这样半夜召见吧?
答案只有一个:朱棣在见什么人,而且一定和削藩的事情有关。
约莫等了小半个时辰的工夫,月亮已经到了中天,外面的温度已经有点低了,刘成才进来说的道:“林大人,万岁宣见,随我来吧。”
跟在刘成的屁股后头左拐右绕,早不记得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一处假山环绕池水盈盈的所在,看这个样子应该是来到了御花园。
依稀的月光之下燃着几盏宫灯,徐皇后正把一件单面的夹氅披在朱棣身上……
林三洪急忙磕头,刚要问个安好,就听朱棣很随和的说道:“地上凉,起来吧,站在一旁。”
“是。”
朱棣拿起一个锦垫子铺在皇后的座位上,和皇后一起坐下,又把一件深色的什么东西放在皇后的膝上,小声说道:“你的腿受不了凉气风寒,盖上这个暖和一些……”
徐皇后笑了笑,似乎说了句什么林三洪也没有听清楚,就见朱棣拍着函盒子说道:“林三洪啊,说说吧,说说你的密章是什么回子事情?”
“臣的奏折当中所言,乃是亲历之事。”林三洪基本已经知道朱棣要说什么事情了,侃侃而谈:“我朝厘金的本有一定标准,然而地方上却无视朝廷律法,借厘金敛财。前些日子,臣的缫丝作坊到湖广购置了一批缫车,用的水运。不想从武昌府到京城的这一段江面上,厘金关卡竟然有二十一处之多,每个关卡俱是百货抽二,如此一来……”
朱棣根本就没有心思听林三洪的细账,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你的奏章里已经有了,不必再说,直接说重点吧。”
“是!”林三洪顿了一下,好像是在犹豫,稍微停了片刻这才说道:“厘金之多,已危害工商百业。然这些厘金能进国库者有几?长此以往……”
沿途的厘金已经被地方官吏弄成了“过路费”,走一段路就收取一回,大有“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土匪之意,对于工商百业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么严重的事情在朱棣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看林三洪还要喋喋不休的往下说,不悦的拍了一下石桌,沉声道:“啰嗦,朕要你说重点!”
这样的事情还不是重点么?显然不是!
真正的重点是什么,林三洪心里清楚的很。地方上的各系藩王以各种手段巧取豪夺,用所得来的财赋加强自身实力,分明就是想和中枢分庭抗礼,以达到事实割据的目的,当年的身为燕王的朱棣就这么干过,要不然哪里来的实力发动靖难之役?
看朱棣的意思,是要林三洪说出削藩二字,可削藩这种事情太重大了,就连朱棣本人都慎而又慎,从来也没有公开提及过。林三洪一个小小的言官,六品的经历还是个空职,实在是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怎么敢在皇帝面前指手画脚的说起这种事情?
林三洪只好跪下磕头,说道:“臣万死!”
朱棣看了看徐皇后,微微一笑道:“说吧,这里是朕的御花园,不是朝堂,即便你真的说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朕就是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林三洪微微挺身,还是没有抬头,终于说道:“自我洪武太祖立国以来,分封诸王,为的就是拱卫大明三万里河山。普天之下俱为大明嫡血,无论何处有事,不管局面如何凶险,都可以做到八方来援群起而攻之……”
“说的不错,当年的蒙元灭国无数,兵马何其强盛?然我太祖起兵反抗蒙元暴*,横行百年的蒙古帝国竟然应声而倒无人来援,皆是因为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你说的很好,继续。起来吧,站着说。”
林三洪这才起身,垂手在一旁谢过之后继续说道:“太祖皇帝本意是好的,为的就是防止四方六夷趁兵马雄壮之机,而逞疆域之内。可此一时彼一时,当今我大明国力强盛,放眼天下已无人可及,正是锐意进入大举开拓之时。自当令出中枢权集一统,以举国之力,内可安定民生打造极盛之世,外可征抚海内成千秋帝国。若再行分封之事,只会落得内斗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