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材料为王 > 第五十三章 设备改造跨越式成功!

第五十三章 设备改造跨越式成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章的技术性环节太多了,为了准确描写,资料查得人都快发疯了!修修改改,竟然搞到四点半才修改完成,一个8000字以上超长章节,人累得要死】

    郭逸铭这段时间都在忙着混合并行处理器工厂的建设,和设备的改造生产事宜。

    只当厂房建成,他找来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得知处理器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试以后,才在百忙之中抽空让霍克去跟奥尔森谈判,结成利益联盟,随后给奥尔森出了开放技术标准、狙击IBM,并让苹果公司恨之入骨的点子,随后就继续忙他自己的去了。

    至于奥尔森现在有多么的春风得意,如何与来自全美、全世界的计算机厂商们一起携手共舞,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未来个人计算机发展的江山,并为了制定一套汇集所有设备厂商、让大家都能够满意的接口规范吵得面红耳赤,他是一点精力也无暇旁顾。

    一场从80年11月开始到现在,长达五个多月的设备改造终于迎来了最终完成的时候。

    在中美电子研究所重新改建的超净生产车间内,郭逸铭,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教授,材料应用研究所董老、集成电路室负责人高国皓,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控制室负责人、总工程师朱成贵等一干人,都穿着轻薄型无尘工作服,透过头套上那层玻璃镜片,聚精会神地观看何师傅等几位八级技工,配合着上海精密仪器厂的几位设备工程师,为一台新型光刻机进行最后的安装。

    厂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工具与设备接触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碰撞声。

    阳光从厂房外照进来,投射在高国皓的脸庞,让他若有所察地回过头看了一眼。经过滤光玻璃过滤,光线是那么的柔和,他直视太阳,也没感到有丝毫刺目。

    “郭逸铭真是太会烧钱了!”

    他看着洁净如新的厂房,心中暗暗叹息,何时国内也能用得起这样昂贵的洁净厂房呢?

    对他来说,这个厂房不是用材料建起来的,而是用一麻袋一麻袋的整捆的美元,活生生给堆出来的!

    难怪他要用“烧”这个词,来形容郭逸铭的花钱如流水。

    当初中美电子研究所在建设初期,为了缩短工期、尽快投入使用,并出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这个设备车间采用的是简易房结构,遮风避雨没有问题,却无法阻挡空气中的细微尘埃从大门、气窗飘进来,落在设备、测量探头上。

    这种情况在国内来说不算什么,更恶劣的车间环境也屡见不鲜,国内的技术人员、工人都早已见怪不怪。

    只要搞好清洁卫生,平时勤打扫,特别是保养好设备关键精密机件就可以了,并不会影响设备运行精度,因此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给精密加工机床建什么超净厂房。别说普通的国营大厂,就是从中美电子研究所这里学到了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技术以后,就在郭逸铭他们不远处,国家花巨资新建并投入使用、工业部下属几个部委抢得头破血流的国营精密部件制造厂,这个国家对其寄予厚望的中央直属重点企业,也没有建设专门的超净厂房。

    郭逸铭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国内加工制造业的落后,不仅仅是具体制造工艺上的落后,更是意识上的落后。各种对细节的漠视,才造就了整个工艺水平的低下。

    而高精密制造技术,或者说整个高科技,都是靠抠技术细节,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精密制造业对环境的苛刻需求,所有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者都清楚,可就从来没有人想到过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直到听说他拆掉了原来的简易厂房,重新斥资开始修建一个新的超净厂房以后,才有人诧异地跑来围观。对方最初还以为他们又要修建一个集成电制造、或是单晶硅制备之类的生产车间,当他们明白这个超净厂房建成以后,将提供给设备车间,进行超精密部件加工制造使用,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在这里,花如此大价钱。

    当他们看到郭逸铭从国外重金请专业公司设计,经他亲自审核修改的超净厂房建设图纸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不但通过层层过滤,营造出一个超净空间,还通过深挖地基,为每一台高精密机床都设置一层成本高昂的液压缓冲层、大型自动水平调节装置,在缓冲垫上再使用高标号水泥将机床牢牢固定,从而将车床运行所产生的震动,减到最低,为精密制造创造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

    又看到他通过繁复的空气调节装置和温度灵敏探测仪,以及程序自动调节系统,将车间恒定在一个机床探测仪器运行精度最高的温度范围。

    再看到他为了将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光照强度、噪音、湿度、电磁波等等各种环境变量,同样恒定在机床设备最佳的需要范围,绞尽脑汁、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时,他们都为之感到震惊,觉得他精益求精的要求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再盘算一下通过这种种改造,这个超净厂房的建设费用直线陡增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恐怖程度——用他们的判断来看,其建设总开支,足以建设十个同样规模,并且并不见得比这种厂房差太多的高标准洁净厂房!

    所有人都被这个巨大的消耗给吓坏了,认为郭逸铭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不把钱当钱用了。

    只有郭逸铭自己知道,虽然洁净厂房的各项环境变量,从指标上看增长并不是特别明显,与投入的巨额支出相比,看似显得很不划算。

    但也正是因为这不起眼的细微提升,却让在洁净厂房内按照标准规范生产的精密零部件,可以比国内的精密部件品质,提升一到两个等级!

    大投入不一定带来大回报,没有大投入,就不可能产生超额回报。

    事情就这样简单。

    这不是他为了夸耀研究所有钱,而故意大手大脚花钱,他只是遵循了最基本的投入/产出规律,做出的顺应之举而已。

    其他人不理解,但从事了一辈子材料研究的董老能够理解。

    可也是他,眼看着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洁净厂房,神情黯然对郭逸铭道:“小郭啊,要是我们都照你这个厂房标准来建设,我们就是不吃不喝、把十年的研究经费投进来也不够花。这样的一个厂,我们是真的用不起啊!难怪国外的超精密制造业投入是越来越大!又是超净厂房、又是价格昂贵的超精密制造设备,这成本怎么可能低得下来!”

    郭逸铭在了解了国家一年对材料所的研发总投入之后,也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经过数十年建设,国内虽然成功建设起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足以满足自产自销的需要,可底子实在太薄了。数亿张嘴要吃饭,上百万返城青年要工作,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巨大需求缺口,需要国家在工业品供应上加大投入……,到处都是嗷嗷待哺的嘴,兜里那一点点钱哪里够用?都是掰碎了,这里给一点点,那里给一点点,就像撒胡椒面似,殚精竭虑,苦熬着勉力支撑这个经济体系不垮,就这样都眼看要维持不下去了。

    所以董美堂他们根本不敢奢望,拥有一座如同郭逸铭他们这种超高等级的超净厂房。他们前来参观,更多的是抱着收集第一手资料,等到国内将来资金充裕以后,能够为建设与之类似、或是更好的超净厂房作资料收集。

    超精密加工升级的不只是一个超净厂房。

    硬件再好,也需软件配合。

    在郭逸铭重新制定的车间生产条例中,何师傅、钱师傅等几位高级技工,也要学会适应如何在超净厂房内,穿着无尘工作服、用更高的技术规范进行高精密加工作业。

    为了帮助他们适应,郭逸铭长时间留在车间内,几乎是手把手地就每一个细节,对他们进行指导。这几位老技工都是八级高级技工,在国内是如同国宝一样的人才,为了适应新厂房的新技术规范,此刻也要跟着他,像个学徒一样,一点一点学习各种注意事项。

    郭逸铭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对于他们犯的任何错,从来都是控制住他的情绪,未曾有一句重话,总是讲道理掰碎了,非常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说服、讲解、分析,让他们自己明白这样做对精密加工质量提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这样,他们也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接受了这种别扭的工作方式。

    倒是他们的几位徒弟,虽然也是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了,但学习的劲头却非常高涨,且虚心接受任何正确意见。他们在工作之外,还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补充,并在他建议下报名参加了夜校补习班。用他们的话来说,十年里,他们耽误了太多时间,现在他们要把时间抢回来,为了这个目标,吃再多的苦他们也愿意!

    郭逸铭对他们的精神感到非常敬佩,也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充满了信心。

    他们的吸收进度,也确实远比几位师傅强,从港是什么都不懂,经常犯错。到中期,在如何操作自动精密加工设备上,他们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师傅。所以到了后期,几位老师傅基本上都是在一旁指点,大部分加工业务都交给了几个徒弟。只有在遇到非常重要的地方,他们才亲自出马,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

    郭逸铭对此很是高兴。

    从老师傅几位徒弟的技术实力来看,虽然因为现在的精密制造设备,与何师傅等国宝级高级技工相差不大,几位老师傅还可以靠着精确的肉眼判断、超强的稳定性,占有一定优势。但可以预见,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设备的跳跃式发展,当几个徒弟彻底掌握了通过高科技精密设备,进行高精密部件的的操作要领,他们的成长潜力将远远超过他们的师傅。

    尽管他们可能无法做到仅凭肉眼,就将加工精度控制在一丝的范围之内,尽管他们还不能如他们的师傅一样,用一把锉刀,错处宇航级的精密部件,但这不妨碍他们未来操作着超精密加工设备,将加工精度提高到纳米级别!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人力有极限,而科技无极限!

    郭逸铭要的,也不是又一批八级技工,他需要的是合格的超精密设备操作人员。

    超净车间有了,加工设备重新改进了,几位老师傅和他们的徒弟也掌握了在超净环境下,精密加工的要领,接下来才是对半导体设备的改造。

    集成电路制造的光刻、刻蚀、参杂、离子注入、扩散、沉淀、封装等各个主要环节,要说重要,每一个都非常重要。这些环节是一个完整工艺链上的一环,并且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所造成的疏漏,都会给下一个工艺流程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降低产品品质,使得良品率大大降低。

    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非相加关系,而是乘积关系!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哪怕每一个环节,成功率都提高到90%,可整个工艺链运行下来,如果有两个主要环节,就是90乘90,最终成功率为81%!而当环节延伸为三步,那成功率将陡然降至72.9%,四步则更降至65.61%。

    由此可见,尽最大努力提升每一个环节的制备成功率,对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整体提升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郭逸铭在仔细分析了国内现在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后,没有一下子拿出什么先进制造设备来。因为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提升,是一个涉及到光学、化学、精密制造、自动化等等各个领域的综合运用成果,他不是神仙,无法在瞬间让这些行业类得到全面的提升,只能抓住一点进行突破。

    他的突破点,便是将原来重复的手工作业,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操作来代替。

    手工操作对集成电路的影响可谓是全方面的,不谈人工取件拿件对器件可能造成的污染,首先人的肌肉稳定性、注意力等等方面,和自动设备相比,先天上就居于下风。哪怕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操作员,在长期枯燥的重复劳动中,也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出现误操作。而且即便是这个操作员注意力非常集中,肌肉控制力超群,可他每一次移动掩膜、推动光刻头之后,都需要重新对准、聚焦,再怎么熟练的操作员,其复位、步进、精确控制的效率也不可能比机器更高。

    要想提升集成电路制备品质、生产效率,用自动化仪器代替手工操作,是见效最快、最容易实现的,即便是国内较低的自动化测量、控制水平,也可以使得整体水平出现一个飞跃式跨进。

    而且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应用经验。

    当初在制造单晶炉控制部件、运动部件上,他们与单晶炉制造厂家、自动化研究所协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了相当的默契。郭逸铭他们这次再次与自动化研究所携手,在和上海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之后,对国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造。

    通过不断改进、尝试,设置了大量的传感器、伺服电机、自控程序,根据人工操作采样结果,采用预制步骤的方式,为如何将原来交由人工控制的各种操作尽可能减到最少,他们绞尽脑汁。

    这方面,材料所也给与了大力协助。

    董老等人得知郭逸铭他们在改进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消息以后,对如何实现自动化操作充满了兴趣,很快便也积极投入进来,从技术角度给与了全方面协助。

    他们的支持非常关键。

    论到对这个时代国内最尖端科技的实现方法,最为权威的部门莫过于材料应用所。董老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和所里的技术储备,屡屡在郭逸铭他们改造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关键地方提出了合理建议,从而使得他们得以突破技术难关。

    郭逸铭提供技术思路、材料所负责提供本时代能够解决的技术、上海设备厂丰富的半导体设备制造经验、何师傅等人的超精密加工能力。他们亲密无间的合作,让设备改造进度飞快向前。

    并且随着进度的提前,郭逸铭还对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居于最关键技术环节的光刻机设备的改造,做出了全新的改进。

    光刻是进行集成电路制造的首要环节,其精度、成功率,可以说直接决定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品质,和产品良品率高低,重要性无论如何拔高,都不为过。

    国内当前的光刻机,还采用的是六十年代的接触式光刻机,在移动掩膜时,不留心就会碰触到光刻胶。而掩膜上哪怕是出现一个极其细微的损伤,都将给接下来的集成电路制造,带来无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在此之外,国内现在的光刻机紫光照射,是通过透镜聚焦于一点,对局部电路进行光刻之后,再对另一个局部电路进行光刻处理。对比国外已经流行的伺服电机驱动、紫外光聚焦点对掩膜电路进行扫描式曝光,国内的光刻效率非常低下。

    郭逸铭没有兴趣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他亲自动手设计,将原来接触式光刻平台,上移之后,通过光学作用,将透镜凝缩的聚焦点,扩张放大后再缩为一条线。

    通过步进电机,精密驱动紫外光前后移动,变换曝光位置。

    这可不是什么扫描式光刻机,而是后世才逐渐成熟,比扫描式光刻机更先进的步进扫描式光刻机。

    这种光刻机,通过调整透镜距离,将原来点状的紫外光聚焦放大为覆盖到单晶硅边缘的条状曝光区。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实现对整条区域内电路的照射曝光,一下子就将光刻效率提升数十倍,既加快了制造效率,又节约了成本,可谓是一举数得。

    为了尽快完成对设备的改造工作,他们一直从80年11月,忙到了81年的3月下旬。

    整整五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为了节约每一份每一秒,尽管材料所就在马路对面,董老他们仍舍不得浪费这么一点点时间。所有参与技术攻关的人员,吃住都在行政楼内,稍微有一点空闲,他们也用来分析、讨论、研究如何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有好几次都已经深更半夜了,脑子里忽然有了某个思路的董老等人,也爬起来,心急火燎地敲开郭逸铭的房门,与他就此展开论证。

    就这样,他们日以继夜的投入到改造工作中,所有人都忙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每天一直要忙到最后一丝精力都被榨干才精疲力尽投入梦乡。他们忙得连打理个人卫生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利用在进洁净车间经过必须洗漱程序时匆匆洗漱一下。

    就这样,一直忙到81年3月23日,第一套完整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终于装配完成。

    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也是一个需要非常小心的活。

    高精密的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同样苛刻无比。这个时候,就显出了何师傅等人的本事,他们仅靠着肉眼观察、光影判断,就能精确判断出设备的倾斜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其精确率,丝毫不亚于上海厂几位拿着测试设备随时观测的工程师,且做出判断的速度,比他们摆放设备,从各个角度反复测量还来得快!

    安装调试工作又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4月17日,设备正式启用,进入试运行。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中美电子研究所史册的日子,当天,所有得知消息的研究、行政、工人全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聚到了处理器洁净厂房外。虽然他们不能进去,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但所有人都不肯离去,都默默地等在门口。

    几位曾在无线电一所等好几家重点科研单位,从事了数十年半导体制造设备操作,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的老技术人员,纷纷各就就位。

    严格的设备运行前检查工作,在郭逸铭全体研发人员的瞩目下,一丝不苟地进行着。

    他们在前期设备研制改造过程中,就全程参与其中,一些具体操作要领还是源于他们的建议,各种操作流程已经是铭记于胸。在这次开机测试前,他们向郭逸铭拍着胸口保证,哪怕是闭着眼睛,他们也会按照规范要求,圆满地完成设备操作,绝不会出任何纰漏。

    郭逸铭相信他们能够说到做到。

    尺寸1:1掩膜版早已制造完成,一共准备了12块掩膜版,这一点在工艺上并无特大改进。在操作员控制下,自动上胶机飞速转动,缓缓接近单晶硅衬底,飞快地旋转而过,一层光刻胶就匀称的涂抹到了单晶硅衬底上。

    操作员对其厚度、均匀程度检测以后,向郭逸铭他们挑起了大拇指。

    一阵轻微的欢笑声,在人群中响起,随即便迅速重归宁静,未到试运行结束,谁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涂抹了光刻胶的衬底,被送进烘焙炉中进行烘焙,使光刻胶干硬成型,并完成内部形变,之后自动进行退火处理。

    操作员用操作钳夹出操作盘中,将硬化后的单晶硅衬底送到相邻的另外一个净洁室内。这里,负责操作光刻机的技术人员已经完成了光刻机的预操作,掩膜版盒也已安装到位,见到呈放单晶硅衬底的操作盘传送过来,低头再次检查了一下光刻胶涂抹情况之后,用带着防护手套的手,打开光刻机舱门,小心翼翼将操作盘放置入内,仔细检查之后,关上舱门。

    他回到控制位,按工艺流程,快速地在控制仪表盘上进行各项操作:释放掩膜版盒、锁定、选择掩膜版编号、控制所需编号掩膜版放下、输入曝光率、焦深、能量输出强度等各项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核对输入是否正确。一切确认无误,他按动启动开关,机器声轻微嗡鸣,光刻机开始自动工作。

    光刻部分,这个流程是在光刻机内部完成,所有人都看不到具体过程,只能默默等待。

    显示屏上,代表光刻进度的进度条缓慢缩短,渐渐缩短成一个小方块,再缩短为一条线,最后消失殆尽。

    屏幕上跳出一个选项:重启/关机。

    操作员选择关机,按照操作流程关闭氮气阀门、压缩空气、真空,稍等一阵,开仓取出光刻完成的操作盘,放进入显影设备中,浸泡在显影液中进行显影处理。这套浸泡显影、清洗等流程也采用了全自动操作,操作员也如同旁观的郭逸铭他们一样,只能紧盯着控制屏幕,而再也无须亲自动手控制。

    董老毕竟是七十多人的老人了,长时间站立下体力有些不支。旁边的万洪年纪同样不轻了,高国皓好心地让他们坐下休息一会儿,但谁也不肯离去。两个老头子你搀着我、我扶着你,颤巍巍地站在那里,固执地要第一时间看到结果。

    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要第一时间得到确切消息!

    这里面,也有着他们心血的结晶!

    显影结束。

    操作员用操作钳将操作盘取出,将仍带着湿润的操作盘放进烘焙机进行烘焙处理。又是一阵等待,直到显示屏综合监控数据显示出烘焙已结束,操作员打开烘焙机,用操作钳将冷却后的操作盘取出,将其放置到眼前的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单晶硅衬底上的电路显影结果。如果光刻、显影、清洗、烘焙过程中出现差错,这张单晶片将被废弃,不会转入下一流程。

    他仔细地转动着镜头、调节焦距。

    包括郭逸铭在内,虽然明知道穿戴着无尘工作服,呼吸不会对别人有所干扰,但所有的人都还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灼热地看着操作员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焦急地等待他的检验结果。

    这个结果,将是对他们这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最佳检验。

    老头子已经站不稳了,两人的面罩玻璃被他们呼出的热气给蒙花。郭逸铭实在看不下去了,硬要将两位老人拉出去,可他们却大发雷霆,坚决不肯离开。郭逸铭等人见他们态度如此坚决,也是极为无奈,只好让他们靠在几个年轻人身上,帮他们支撑摇摇欲坠的身躯。

    仿佛永远也不能完成的检查工作终于结束。

    操作员抬起头来,在无尘工作服的玻璃面罩下,是他闪闪发亮的、略带着一丝水汽的眼睛,一声沉闷的嘶吼透过面罩发出来,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显影效果极其出色,整片单晶硅衬底没有发现任何瑕疵!这是一片优质品!”

    接下来,将是耗时漫长的化学刻蚀,通过沉积、参杂、离子注射等手段,生成电路、元器件。每一种部件的制造,都需要重复一遍上述环节,整个集成电路的制造将耗费数日的时间。所以真正的集成电路的制造都是采用流水线作业,而不会像这次一样,只用数片单晶硅进行少量试制。完整的集成电路制造,郭逸铭他们是不可能在今天内就看完整的。

    但迈过了前面这个最重要的关卡,尤其是每一道工序都要重复运用的光刻机,表现如此出色,可以说,这次的试运行至此已经圆满成功。

    他们对设备的改造,完美地达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

    听到操作员传出的那一声嘶吼,董美堂身躯忽然挺立,眼中亮光一闪,正要笑出声来,随即,瞬间又软了下去,就连身边的郭逸铭用力想要抱住他也抱不住。他整个人像泥一样瘫软,再也没有一丝的力气可以支撑身体。

    但在他双眼紧闭的脸上,却是一幅极度满足的笑容,笑得非常灿烂和甜蜜。

    我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