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爷祸害的就是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谓的瑞士奥斯汀斯精密设备公司,当然是郭逸铭在背后策划。
他之前在是否从现在开始就升级国内设备制造业,尤其是精密设备制造业的水平,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思考,他还是决定赶早不赶晚。
原因很简单,电子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密制造业的支持。
但在这一块,国内即便不说是一片空白,也远远不能给他以强力的支持,让他实现心中的野心。
郭逸铭作为一名电子行业研究人员,对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非常熟悉。
应该说,国内在电子设备制造这一块,一直还是很重视的。数十年来,国内投入重金,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重庆等几个主要的电子工业发达的地方,建设了数十家电子设备研究、生产单位,也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不断追赶。虽然大部分领域还落后于国外,但在部分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极个别项目上还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在计划经济下没有市场一说。
高端对高端,普通对普通。国内最好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家只针对科研、教育单位提供先进设备,从来没有大规模市场推广的想法。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国内各个科研、生产单位,并非独只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才是这样。
这些集中国内最高科技水平研发出来的先进科技产品,除了在科技大会上拿一个奖,大多数都被束之高阁,或者少批量给国内的科研教育单位生产一点,从未进入市场运作。
当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半导体企业一方面得不到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家的足够支持,另一方面也确实国产不如进口,再加上一味追高求新的心理作用,于是几乎所有的电子厂全都是从国外引进整套生产线。这就使得国内的电子设备制造水平始终达不到产学研良性循环,更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到90年代,当国外的电子企业进军中国,每进来一个企业,他们通常都会选择国内同行业最顶尖的企业,与之合资、合作。当合资协议一达成,他们立即取消该企业的自有研究机构,改从其本国总部研究机构获取技术,并直接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线。如果国内合作方不同意取消研究机构,他们便以研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为由,威胁终止合作项目,要从国内撤资。
这个时候,国内思想已经在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引进外资成为一项地方政治任务,和官员的升迁直接挂钩。面对外资的威胁,地方政府负责人常常因为出于自身政治资本角度考虑,往往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
不到十年时间,国内各大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多被废得一干二净。研发人员大量流失,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也迟迟无法发展起来。直到下个世纪头十年,国内表面上是世界工厂,实际上都是买的国外的生产线。电子企业除了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昂贵价格去购买国外生产线,仍然买不到好用的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近乎于零。
郭逸铭的研发、生产,都大力仰仗国内支持。如果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能力无法发展,甚至还不断倒退,那他就是记了一肚皮高新技术,又有什么用呢?
可美国的威胁又实实在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他思来想去,只有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暗中另起炉灶搭起一个所谓的瑞士精密设备制造公司,跑来中国投资。然后以这个公司的名义来进行设备制造技术的升级,从而为自己提供性能足够满足需要的高等级半导体制造设备。
这个公司可不是搞什么精密机床制造,而是精密半导体设备制造。
瑞士精密制造设备公司未来的主体业务,就集中于国内市场,兼顾国际市场。既然市场重心落在了国内,也就不怕美国发现以后发飚——即便它发飚又怎么样,难道它还能跑到中国来把设备制造公司给拆了不成?
郭逸铭前面耍的那些花招,可不是做给美国看的,而是为了迷惑国内方面,让国内以为他和这家公司没有联系。
对于美国方面来说,它追查瑞士奥斯汀斯精密设备公司的背景时会发现,它的控股方是香港龙势德资产管理公司。而这家管理公司注册于瑞士,但它的股东却来自一家中东的空壳公司,再顺着这家中东的空壳公司追下去,会发现资金来自于中国国内。如果美国方面还想继续追查下去,除非国内方面给他们提供方便,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退一万步说,国内真地给提供方便了,美国方面会发现,资金源头原来不在这里,而是在瑞士。等他们在跑到瑞士,并且说通了瑞士政府让他们查阅档案,他们会发现这里也不是源头。瑞士的这家商贸公司,又是由一家东欧国家注册的企业投资成立……
郭逸铭一共用现金方式准备了几十个空壳公司,遍布全球亚非拉欧美,一个串一个。这些注册地有些还是来自于美国的冷战敌对集团。想要顺利查账,它至少要等到苏联解体。如果真的被追急了,郭逸铭大可以斩断控股链,让美国方面查无可查,不得不空手而归。
只是为了保险,这家公司花的时间太长了点。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让这家专门用于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马甲公司才从无到有。投资落地也需要时间,厂房建设、设备购买,400万美元只能作为启动资金,要想建设成一个半导体设备制造基地,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郭逸铭暂时也没法把目光集中到这边,因为他在日本这边投入的精力,已经结出了果实。
这可是他在当初与DEC联手进行个人计算机研发时,就已经动了的心思,并在随后一直持续地关注着日本方面。但直到81年1月初,DW联盟首战告捷,初步确立了DW联盟在美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以后,才开始进行日本功略。
DW联盟的成功,决不只是他们两家公司的成功,而是一大批支持C/R81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公司,共同的胜利。
随着C/R81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越来越稳固,一大批公司因此而大发横财。
其中包括各大品牌整机生产商,有一定规模的兼容机生产商,生产拼装机的微型仓库公司,以及提供诸如电路板、元器件、接口板卡、显示器、键盘、内存等,某一特定领域的硬件供应商。
这其中就包括日本的内存生产厂家。
二战后,美国享受了巨额的战争红利,但受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拖累,经济始终低迷不振。当冷战开始,欧洲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极为恐惧,为了让美国这个老大不倒下,能够帮他们挡住苏联进攻,欧洲各国对其不遗余力提供支持。甚至美国为了开拓商品市场,一直在撬英国的墙脚,呼吁并鼓励各英国殖民地独立这样削弱英国国力的做法,在红色威胁面前,英国都忍了下来,不得不从全世界退缩,让一个又一个殖民地独立,看着美国商品得意洋洋进入原来归它独占的市场。
冷战期间,经济全面向军事倾斜,美国斥巨资投入军事工业研发生产,人民的生活商品物资则主要由欧洲提供,而欧洲又反向对美国输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循环体系。
冷战的代价是昂贵的。
整个五六十年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美苏两大敌对集团正面、侧面的战争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此起彼伏。美苏双方或是赤膊上阵,或是支持代理人战争,军火商在大赚其钱的同时,世界经济却动荡不安。加上受周期性经济危机影响,美国这个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度,老百姓也同样日子不怎么好过。
现代商品种类扩大,市场所需资金越来越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美元供应量大大超出黄金储备,再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货币政策已经不现实。否则美国金库储备的黄金再多,也不够人们兑换的。到1971年,美国政府实在撑不下去了,被迫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这个消息极大地打击了美元的硬通货地位,在短短两年间,美元价格如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剧烈波动。美国经济受此影响,同样是起伏不定,波动巨大。
为了找到一种与货币挂钩的硬通货,以便通过操作美元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全世界,美国盯上了石油,这个现代工业一日也不可或缺的黑色血液。1973年,美国宣布以后石油交易,统统用美元计价。
这个时候,苏联已经从六十年代被美国压着打,渐渐强大起来,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频频在欧洲做动作,对欧洲各国搞武力威胁。整个欧洲都被吓得肝胆俱裂,为了继续给美国输血,欧洲各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一致同意美元作为石油计价单位的宣言,这就是美元与石油挂钩的由来。
并且,美国通过几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在中东充当搅屎棍,时而包庇以色列,时而又以正义使者的面貌出现,不让以色列坐大。通过不断的软硬兼施,中东各石油产出国对美国又恨又怕,也无可奈何接受了石油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美元正式成为最稳定、最强势的世界货币。从此以后,美国可以通过增发、炒作、回收、贬值等手段,用金融的方式,分阶段根据需要任意决定美元价格,从而将全世界的财富聚拢到自己怀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再也无法动摇,经济形势也迅速突飞猛进。整个七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当然也是危机最为深重的十年,经济的繁荣、军事的需要,带动了科技快速进步,美国也由此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经济空前繁荣,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就在这个时期大幅上涨,平均工资达到了每小时10美元的时薪。
恰好也在这十年,日本也基本从废墟中站了起来,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
因为有美国提供核保护伞,并在日本长期驻军,日本可以把大量的军事开支节约下来,大力发展民用技术。从1975年开始,在日本政府“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的主导下,召集了日本电气(NEC)、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三菱电机()、东芝(TOSHIBA)这五家大公司,以及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一起成立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联盟,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并共享技术。
这个计划通过从美国引进技术、购买专利、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形成一个步骤清晰的技术发展规划,并不惜成本,投入巨资全世界购买专利技术。该计划总计开支达到了7370亿日元,大致合20亿美元左右。
在75年时的20美元,是何等庞大的一个数字。日本可不是美国,弹丸小国,要集中如此巨额资金,全体日本人都背负了沉重负担。为了科技发展,日本可谓是不惜血本,不惜当掉最后一条兜裆布,也要发展起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来。
在VLSI联盟的同心协力下,日本终于用数年时间吃透了美国的最新半导体制造技术。当然,这也有美国故意放任的因素在内:它希望通过支持日本的产业升级,在除了欧洲之外,再增加一个商品供应基地,并以此让日本变得更强大,以在亚洲建立一个抵抗苏联的桥头堡。
就这样,在美国有意无意的放任下,日本半导体工业终于建立起来,开始要对外扩张了。他们很会进行产品定位,经过认真研判,日本没有急于进入最高端的计算机整机市场,而是选择了技术水平较低的半导体存储器,开始向外出口日本产半导体内存。
这个时候,美国就为它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到八十年代初,美国平均工资已经达到10美元的时薪,而日本此时的时薪才只有美国的一半还不到!就算半导体工业是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工资数倍于平均工资水平,但美国的基点更高,无论怎么比,也不可能比日本人更廉价!
大量质量低劣、但价格便宜的日本内存开始涌入美国,美国的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家开始为政府的愚蠢与短视买单。在日本内存的攻势下,美国内存商节节败退。
随着DW联盟C/R81个人电脑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机型,并且不像IBM那样排斥其他同行进入这一市场,日本的内存厂商也找到了更大的突破口,以其低廉的价格,首先成为各大低成本拼装机的首选内存供应商。
此后兼容机份额也被日本人攻下,再下来是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机也开始吃不住劲了,在利益驱使下,也开始大量采用日本内存,从而上演了一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剧码。
日本内存生产厂家大发横财,前期的艰难努力,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当然,虽然日本国民同样为国家半导体工业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收获这个果实是VLSI联盟,而不是普通国民。他们仍然要靠辛勤劳动,来为自己挣得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资。
美国内存生产商全面沦陷。
仅有DEC还坚持精品策略,始终咬住不松口,继续采用美国内存生产厂商提供的优质内存作为C/R81的标准配置。
奥尔森同志一如既往的天真可爱,但郭逸铭同志可是毫无节操的家伙。
他深知劣币驱逐良币,是市场的必然规律。同时他也没有现代美国人的傲慢自大,宁愿放弃内存市场,也没想到把战火引到日本。他早早就指示霍克,高调宣布,西部计算机公司将在日本建立内存生产厂,以日本廉价、高效的人力资本,研发并生产质优价廉的计算机半导体内存。
既然日本内存条注定要像历史上一样,最终占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那他与其在外咬牙切齿,还不如奋勇冲进去,从日本人口中抢肉吃。再不济也要当一根搅屎棍,和日本半导体生产商在日本岛上打内战,把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杀到血流成河,大家都无利可图,最后一拍两散。
一通乱搅下来,就算不能把日本内存厂商拖得内出血,生活不能自理,也要他丫的挣不了大钱,延缓日本经济崛起的脚步,以为郭逸铭接下来的计划服务。
他也不怕自己乱来会让日本政府发怒。
反正西部计算机公司是货真价实的美资企业,是日本的太上皇,它还敢把西部计算机公司堵在国门外,不准他进来不成?
小样的,大爷祸害的就是你!
C
所谓的瑞士奥斯汀斯精密设备公司,当然是郭逸铭在背后策划。
他之前在是否从现在开始就升级国内设备制造业,尤其是精密设备制造业的水平,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思考,他还是决定赶早不赶晚。
原因很简单,电子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精密制造业的支持。
但在这一块,国内即便不说是一片空白,也远远不能给他以强力的支持,让他实现心中的野心。
郭逸铭作为一名电子行业研究人员,对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非常熟悉。
应该说,国内在电子设备制造这一块,一直还是很重视的。数十年来,国内投入重金,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重庆等几个主要的电子工业发达的地方,建设了数十家电子设备研究、生产单位,也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不断追赶。虽然大部分领域还落后于国外,但在部分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极个别项目上还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在计划经济下没有市场一说。
高端对高端,普通对普通。国内最好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家只针对科研、教育单位提供先进设备,从来没有大规模市场推广的想法。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国内各个科研、生产单位,并非独只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才是这样。
这些集中国内最高科技水平研发出来的先进科技产品,除了在科技大会上拿一个奖,大多数都被束之高阁,或者少批量给国内的科研教育单位生产一点,从未进入市场运作。
当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半导体企业一方面得不到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家的足够支持,另一方面也确实国产不如进口,再加上一味追高求新的心理作用,于是几乎所有的电子厂全都是从国外引进整套生产线。这就使得国内的电子设备制造水平始终达不到产学研良性循环,更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到90年代,当国外的电子企业进军中国,每进来一个企业,他们通常都会选择国内同行业最顶尖的企业,与之合资、合作。当合资协议一达成,他们立即取消该企业的自有研究机构,改从其本国总部研究机构获取技术,并直接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线。如果国内合作方不同意取消研究机构,他们便以研发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为由,威胁终止合作项目,要从国内撤资。
这个时候,国内思想已经在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引进外资成为一项地方政治任务,和官员的升迁直接挂钩。面对外资的威胁,地方政府负责人常常因为出于自身政治资本角度考虑,往往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
不到十年时间,国内各大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多被废得一干二净。研发人员大量流失,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也迟迟无法发展起来。直到下个世纪头十年,国内表面上是世界工厂,实际上都是买的国外的生产线。电子企业除了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昂贵价格去购买国外生产线,仍然买不到好用的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近乎于零。
郭逸铭的研发、生产,都大力仰仗国内支持。如果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能力无法发展,甚至还不断倒退,那他就是记了一肚皮高新技术,又有什么用呢?
可美国的威胁又实实在在,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他思来想去,只有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暗中另起炉灶搭起一个所谓的瑞士精密设备制造公司,跑来中国投资。然后以这个公司的名义来进行设备制造技术的升级,从而为自己提供性能足够满足需要的高等级半导体制造设备。
这个公司可不是搞什么精密机床制造,而是精密半导体设备制造。
瑞士精密制造设备公司未来的主体业务,就集中于国内市场,兼顾国际市场。既然市场重心落在了国内,也就不怕美国发现以后发飚——即便它发飚又怎么样,难道它还能跑到中国来把设备制造公司给拆了不成?
郭逸铭前面耍的那些花招,可不是做给美国看的,而是为了迷惑国内方面,让国内以为他和这家公司没有联系。
对于美国方面来说,它追查瑞士奥斯汀斯精密设备公司的背景时会发现,它的控股方是香港龙势德资产管理公司。而这家管理公司注册于瑞士,但它的股东却来自一家中东的空壳公司,再顺着这家中东的空壳公司追下去,会发现资金来自于中国国内。如果美国方面还想继续追查下去,除非国内方面给他们提供方便,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退一万步说,国内真地给提供方便了,美国方面会发现,资金源头原来不在这里,而是在瑞士。等他们在跑到瑞士,并且说通了瑞士政府让他们查阅档案,他们会发现这里也不是源头。瑞士的这家商贸公司,又是由一家东欧国家注册的企业投资成立……
郭逸铭一共用现金方式准备了几十个空壳公司,遍布全球亚非拉欧美,一个串一个。这些注册地有些还是来自于美国的冷战敌对集团。想要顺利查账,它至少要等到苏联解体。如果真的被追急了,郭逸铭大可以斩断控股链,让美国方面查无可查,不得不空手而归。
只是为了保险,这家公司花的时间太长了点。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让这家专门用于半导体设备制造的马甲公司才从无到有。投资落地也需要时间,厂房建设、设备购买,400万美元只能作为启动资金,要想建设成一个半导体设备制造基地,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郭逸铭暂时也没法把目光集中到这边,因为他在日本这边投入的精力,已经结出了果实。
这可是他在当初与DEC联手进行个人计算机研发时,就已经动了的心思,并在随后一直持续地关注着日本方面。但直到81年1月初,DW联盟首战告捷,初步确立了DW联盟在美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以后,才开始进行日本功略。
DW联盟的成功,决不只是他们两家公司的成功,而是一大批支持C/R81个人计算机架构的公司,共同的胜利。
随着C/R81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越来越稳固,一大批公司因此而大发横财。
其中包括各大品牌整机生产商,有一定规模的兼容机生产商,生产拼装机的微型仓库公司,以及提供诸如电路板、元器件、接口板卡、显示器、键盘、内存等,某一特定领域的硬件供应商。
这其中就包括日本的内存生产厂家。
二战后,美国享受了巨额的战争红利,但受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拖累,经济始终低迷不振。当冷战开始,欧洲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极为恐惧,为了让美国这个老大不倒下,能够帮他们挡住苏联进攻,欧洲各国对其不遗余力提供支持。甚至美国为了开拓商品市场,一直在撬英国的墙脚,呼吁并鼓励各英国殖民地独立这样削弱英国国力的做法,在红色威胁面前,英国都忍了下来,不得不从全世界退缩,让一个又一个殖民地独立,看着美国商品得意洋洋进入原来归它独占的市场。
冷战期间,经济全面向军事倾斜,美国斥巨资投入军事工业研发生产,人民的生活商品物资则主要由欧洲提供,而欧洲又反向对美国输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循环体系。
冷战的代价是昂贵的。
整个五六十年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美苏两大敌对集团正面、侧面的战争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此起彼伏。美苏双方或是赤膊上阵,或是支持代理人战争,军火商在大赚其钱的同时,世界经济却动荡不安。加上受周期性经济危机影响,美国这个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度,老百姓也同样日子不怎么好过。
现代商品种类扩大,市场所需资金越来越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美元供应量大大超出黄金储备,再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货币政策已经不现实。否则美国金库储备的黄金再多,也不够人们兑换的。到1971年,美国政府实在撑不下去了,被迫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这个消息极大地打击了美元的硬通货地位,在短短两年间,美元价格如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剧烈波动。美国经济受此影响,同样是起伏不定,波动巨大。
为了找到一种与货币挂钩的硬通货,以便通过操作美元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全世界,美国盯上了石油,这个现代工业一日也不可或缺的黑色血液。1973年,美国宣布以后石油交易,统统用美元计价。
这个时候,苏联已经从六十年代被美国压着打,渐渐强大起来,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频频在欧洲做动作,对欧洲各国搞武力威胁。整个欧洲都被吓得肝胆俱裂,为了继续给美国输血,欧洲各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一致同意美元作为石油计价单位的宣言,这就是美元与石油挂钩的由来。
并且,美国通过几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在中东充当搅屎棍,时而包庇以色列,时而又以正义使者的面貌出现,不让以色列坐大。通过不断的软硬兼施,中东各石油产出国对美国又恨又怕,也无可奈何接受了石油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美元正式成为最稳定、最强势的世界货币。从此以后,美国可以通过增发、炒作、回收、贬值等手段,用金融的方式,分阶段根据需要任意决定美元价格,从而将全世界的财富聚拢到自己怀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再也无法动摇,经济形势也迅速突飞猛进。整个七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当然也是危机最为深重的十年,经济的繁荣、军事的需要,带动了科技快速进步,美国也由此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
经济空前繁荣,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就在这个时期大幅上涨,平均工资达到了每小时10美元的时薪。
恰好也在这十年,日本也基本从废墟中站了起来,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
因为有美国提供核保护伞,并在日本长期驻军,日本可以把大量的军事开支节约下来,大力发展民用技术。从1975年开始,在日本政府“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的主导下,召集了日本电气(NEC)、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三菱电机()、东芝(TOSHIBA)这五家大公司,以及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一起成立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联盟,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并共享技术。
这个计划通过从美国引进技术、购买专利、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形成一个步骤清晰的技术发展规划,并不惜成本,投入巨资全世界购买专利技术。该计划总计开支达到了7370亿日元,大致合20亿美元左右。
在75年时的20美元,是何等庞大的一个数字。日本可不是美国,弹丸小国,要集中如此巨额资金,全体日本人都背负了沉重负担。为了科技发展,日本可谓是不惜血本,不惜当掉最后一条兜裆布,也要发展起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来。
在VLSI联盟的同心协力下,日本终于用数年时间吃透了美国的最新半导体制造技术。当然,这也有美国故意放任的因素在内:它希望通过支持日本的产业升级,在除了欧洲之外,再增加一个商品供应基地,并以此让日本变得更强大,以在亚洲建立一个抵抗苏联的桥头堡。
就这样,在美国有意无意的放任下,日本半导体工业终于建立起来,开始要对外扩张了。他们很会进行产品定位,经过认真研判,日本没有急于进入最高端的计算机整机市场,而是选择了技术水平较低的半导体存储器,开始向外出口日本产半导体内存。
这个时候,美国就为它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到八十年代初,美国平均工资已经达到10美元的时薪,而日本此时的时薪才只有美国的一半还不到!就算半导体工业是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工资数倍于平均工资水平,但美国的基点更高,无论怎么比,也不可能比日本人更廉价!
大量质量低劣、但价格便宜的日本内存开始涌入美国,美国的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家开始为政府的愚蠢与短视买单。在日本内存的攻势下,美国内存商节节败退。
随着DW联盟C/R81个人电脑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机型,并且不像IBM那样排斥其他同行进入这一市场,日本的内存厂商也找到了更大的突破口,以其低廉的价格,首先成为各大低成本拼装机的首选内存供应商。
此后兼容机份额也被日本人攻下,再下来是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机也开始吃不住劲了,在利益驱使下,也开始大量采用日本内存,从而上演了一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剧码。
日本内存生产厂家大发横财,前期的艰难努力,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当然,虽然日本国民同样为国家半导体工业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收获这个果实是VLSI联盟,而不是普通国民。他们仍然要靠辛勤劳动,来为自己挣得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资。
美国内存生产商全面沦陷。
仅有DEC还坚持精品策略,始终咬住不松口,继续采用美国内存生产厂商提供的优质内存作为C/R81的标准配置。
奥尔森同志一如既往的天真可爱,但郭逸铭同志可是毫无节操的家伙。
他深知劣币驱逐良币,是市场的必然规律。同时他也没有现代美国人的傲慢自大,宁愿放弃内存市场,也没想到把战火引到日本。他早早就指示霍克,高调宣布,西部计算机公司将在日本建立内存生产厂,以日本廉价、高效的人力资本,研发并生产质优价廉的计算机半导体内存。
既然日本内存条注定要像历史上一样,最终占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那他与其在外咬牙切齿,还不如奋勇冲进去,从日本人口中抢肉吃。再不济也要当一根搅屎棍,和日本半导体生产商在日本岛上打内战,把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杀到血流成河,大家都无利可图,最后一拍两散。
一通乱搅下来,就算不能把日本内存厂商拖得内出血,生活不能自理,也要他丫的挣不了大钱,延缓日本经济崛起的脚步,以为郭逸铭接下来的计划服务。
他也不怕自己乱来会让日本政府发怒。
反正西部计算机公司是货真价实的美资企业,是日本的太上皇,它还敢把西部计算机公司堵在国门外,不准他进来不成?
小样的,大爷祸害的就是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