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小王晟是纨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要到王村过年是头天下午临时起意通知的,今天已经是年夜,不过王村的房屋等都是现成的,在王陵的主持下,不光是将原来各家各户的房子都盖好了,就等着万一还有幸存者回来能住上,后世都能发生有人躲深山老林里一直到九十年代还不知道抗战已经胜利了,这个时代就更有可能有人躲着不敢出来。只要有一分希望,就绝对不放弃,这是王况兄弟三个的执着。
不光原来的各家房屋都按老地址重新盖好,王凌也帮自己兄弟又起了个大院子,因为王况不止一次的说过乡下好的话来,作为大哥,在政事上帮不上忙,但后勤工作自然就上心了。不管王况将来能爬多高,也不管王冼将来能有多大出息,叶落一定是归根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王村也有人住,还是陈大那帮人,他们虽然是在跟着王况住在建安,但随着王家女眷日渐多起来,他们住在府中也是不大方便,就另给他们置办了小院子,也在王村盖了房给他们安置家眷,或许对别人来说,住在建安比住乡下好,但对陈大他们来说就没这个问题,想住哪就住哪,这就恍若后世有人在大都市里买了一套房子,在乡下又起了栋别墅一样,大多数时间,还是喜欢住乡下的,清静而且宽敞。
这一路人马不得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一个县候,还有县伯乡侯等等,如果这时候的贵族都有勋章配戴的话,必定是金光灿烂一片的,是以,同时得到消息的那些守在王村路口的羽林军士也加强了警戒,凡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有宵小起了坏心,这干系可大,尤其是建安侯一个人出事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因此,哪怕这几年来王村并没出过什么事情,他们也是加了岗哨,不得不小心呐,虽然不是他们的职责。虽然他们的职责是守着新起的璃窑,但真要出事,谁能跑得了?
住得近的那些出嫁了的王家娘子也都携夫带子的回王村过年了,小族长可是说过了。这个年要热热闹闹的过,自然大家就能来的都来,路远些的还在路上。再远的也有人去通知了,让他们过完年就回村里看看。
老人们也都来了。这些老人自然而然的就凑成了一堆,唠着闲嗑,对于这些年自家的事,老人们还恍如身在梦中,曾几何时,自家还要隐瞒着新妇是从王村出来的,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小东家的族人,王村还得了朝廷的诏书,说是当初就应该是祸不及家人。那屠村的将军也已经被发落到并州去服务苦役去了,几乎每一家都得到了赔偿,虽然这赔偿比起小东家每年分的月钱来说少得可怜,但那毕竟是朝廷的态度。谁见过有朝廷主动向百姓认错的?鲜少哦,有史以来一个巴掌就能数得完。
也就是小东家的能耐呀,要不是小东家,王村恐怕早就抹去了。再过个几年,大家伙也就不大能记得曾经有这么个王村存在过了。他们哪里管王况还没发迹的时候朝廷就已经给王村平反了呢?总之。一切的功劳全算到了王况的头上。
有富来客栈,有富来商行,年货什么的都不用愁,头天下午就都搬来了,而且那些没回家过年的伙计和师傅也全都被叫到了王村来一起过年,正好又可以掌勺。
祝四娘子一家也来了,这些年,或许是被黄廿滋养得多了,祝四娘子越发的精神起来,整日里是笑容不断,皮肤也从原来的暗淡无光转为嫩得都能拧出水来,整个人一下就年轻了十岁,这让多少建安的鳏夫及那些原本不大看得上祝四娘子的大龄青年是后悔莫及,但这世上可没后悔药卖。原本按照与黄家的约定,祝四娘子应该是早到时间随黄廿搬去长溪住的,但黄家上下经过商议,决定还是让黄廿留在建安,有黄廿在,长溪黄家和王况的关系就能联系得更紧密,这个勿庸质疑。…。
三丫头或许已经开始懂事了,知道自己和王冼订婚是什么个意思,现在是脸红红的躲在祝四娘子身后,一手还紧紧的攥着黄廿的袍袖不肯松手,看来黄廿和祝四娘子家的几个女儿关系还不错,否则以一个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怎么能如此亲密呢?这是已经将其当做亲人了。
见三丫头这般光景,众人纷纷笑着看王冼,李恪和李勤这才看出点苗头来,一时间没准备什么物事,李恪就将自己腰上的佩给解了下来送给三丫头做见面礼,李勤这货,中土文化学个半拉子,腰上是既戴了环也戴了佩,幸好他是环佩分开两边戴的,否则这一路上叮叮当当,不知道的人如果没见人还要以为是哪个大家闺秀出门呢,寻常百姓家的娘子,一般为了干活方便,都学了小郎的样要么只戴环,要么只戴佩的,就是担心干活时候一不小心撞着了,民间哪有豪门那般讲究,出门有车,有人伺候着。
李勤约摸也是看了出来,这在座的人里,就只有他一个大老爷们戴了环的,隐隐觉得不大对,正好趁这个机会解了下来送给三丫头,如是倒也给凑出了环佩来。环是青玉环,佩是白玉佩,一青一白,倒也相得益彰。
只有李勤瞧着那白玉环,手中暗暗的将自己身上的青玉佩给藏了起来,见不得人呀,同样是王爵,人家给的是最好的白玉做的,自己只给得起青玉做的,丢人呐。
这还没完呢,见到三丫头得了东西,王晟颠颠的,一把挣脱了陈丫儿的手,晃晃悠悠的就摇了过来,一把拽住三丫头的襦裙舍不得放手,仰着头,眼巴巴的盯着三丫头:“小婶婶,晟儿玩。”三丫头每次到建安,都会被陈丫儿她们接到府中小住几日,因此小王晟也粘她。
这下三丫头臊红了脸,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赶快的将一环一佩往王晟的小手里一塞,捂着脸躲后堂去了。小王晟得到了想得到的就兴高采烈的扬起手,呀呀的往他阿爹的怀里扑去,走两步,两手碰到一起,叮当声很好听,于是停下,迷惑的看了看,再试,叮当,嗯,好听,再来,如是几下,就听得叮的一声,青玉环应声而碎,这下小王晟不干了,嘴巴一咧就要哭出来。
顿时众人一脸古怪,这青玉环也太脆了点罢?好假不假,你安逸王也是个王,寻不到没暇疵的白玉也就罢了,青玉本不贵,要寻到大块无裂纹的却也容易,随便到哪个玉石铺里都能买到。李勤更是不堪,简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还是王况帮他解了围,说是琉求四面环海,拜海神,以青为尊,自然是要用青玉的,青玉本就比白玉脆,不像白玉还有那么点韧性,加上玉要琢成环,匠人手艺自然要高超,一个不小心,好好的一块完玉就能受了内伤,这点细微的伤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青玉碎了也就是意料之中。反正在座的人里,除了安逸王自己,没人知道琉求崇尚什么,时间多的是,足够安逸王给琉求上送了信去统一了口径,安逸王在琉求的威望那也是无人能比的。
李勤那个感动啊,听听,这就是建安侯啊,难怪建州百姓对他如此拥戴,只凭这份心胸,走哪都是如此的。
于是暗下决定,到了长安,必定要给王三郎夫妇备上一份厚礼。
那边,好不容易的,众女将小王晟安抚了下来,小王晟可能觉得没了声响的玉佩不好玩,就将其往阿娘怀里一塞,从自己前面的兜里掏出了丑丑给他的那个从蒲熙亮家里顺来的飞车玩了起来。
不行啊,这么多人疼着,小王晟可别变成纨绔子弟才好,王况看出了点苗头,如今小王晟就是王家最小一辈的独苗,家中众人,上到陈老太太,下到家人,全都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了。这么下去可不好,得找个人来管管了。
等过完年再说,对啊,丢给马周,马周不是年后就要过来了么?这个家伙,应该能胜任的,就这么定了。
这时候远在长安的马周不由打了两个喷嚏,他心道怪了,自己正穿得暖暖和和的,这大过年的也没出门啊,屋里也暖和,也没着凉,怎么就一连打俩喷嚏呢?他哪知道远在万里外的建安,已经有个小调皮等着他了。
人多,事情就做得快,一般人家为了年夜饭,中午都是草草的吃一点,有的干脆中午这一餐都免了,晚饭午饭一起来。但王村有富来客栈的几个大厨,又有那么多娘子在帮着,体力活也有陈大他们,是以不光晚餐要准备,中午一餐也是丰盛。
这一晚,王村是灯火通明,就连守在村口的羽林兵营也被照顾到了,王况派了两个厨师过去在大营里架起了几个火炉,几口大锅,让那帮兵士好好的吃上一顿正宗的火锅,自己想吃什么就端了去涮,倒也符合胃口,众口难调也就不是个事了。
。
因为要到王村过年是头天下午临时起意通知的,今天已经是年夜,不过王村的房屋等都是现成的,在王陵的主持下,不光是将原来各家各户的房子都盖好了,就等着万一还有幸存者回来能住上,后世都能发生有人躲深山老林里一直到九十年代还不知道抗战已经胜利了,这个时代就更有可能有人躲着不敢出来。只要有一分希望,就绝对不放弃,这是王况兄弟三个的执着。
不光原来的各家房屋都按老地址重新盖好,王凌也帮自己兄弟又起了个大院子,因为王况不止一次的说过乡下好的话来,作为大哥,在政事上帮不上忙,但后勤工作自然就上心了。不管王况将来能爬多高,也不管王冼将来能有多大出息,叶落一定是归根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王村也有人住,还是陈大那帮人,他们虽然是在跟着王况住在建安,但随着王家女眷日渐多起来,他们住在府中也是不大方便,就另给他们置办了小院子,也在王村盖了房给他们安置家眷,或许对别人来说,住在建安比住乡下好,但对陈大他们来说就没这个问题,想住哪就住哪,这就恍若后世有人在大都市里买了一套房子,在乡下又起了栋别墅一样,大多数时间,还是喜欢住乡下的,清静而且宽敞。
这一路人马不得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一个县候,还有县伯乡侯等等,如果这时候的贵族都有勋章配戴的话,必定是金光灿烂一片的,是以,同时得到消息的那些守在王村路口的羽林军士也加强了警戒,凡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有宵小起了坏心,这干系可大,尤其是建安侯一个人出事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因此,哪怕这几年来王村并没出过什么事情,他们也是加了岗哨,不得不小心呐,虽然不是他们的职责。虽然他们的职责是守着新起的璃窑,但真要出事,谁能跑得了?
住得近的那些出嫁了的王家娘子也都携夫带子的回王村过年了,小族长可是说过了。这个年要热热闹闹的过,自然大家就能来的都来,路远些的还在路上。再远的也有人去通知了,让他们过完年就回村里看看。
老人们也都来了。这些老人自然而然的就凑成了一堆,唠着闲嗑,对于这些年自家的事,老人们还恍如身在梦中,曾几何时,自家还要隐瞒着新妇是从王村出来的,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小东家的族人,王村还得了朝廷的诏书,说是当初就应该是祸不及家人。那屠村的将军也已经被发落到并州去服务苦役去了,几乎每一家都得到了赔偿,虽然这赔偿比起小东家每年分的月钱来说少得可怜,但那毕竟是朝廷的态度。谁见过有朝廷主动向百姓认错的?鲜少哦,有史以来一个巴掌就能数得完。
也就是小东家的能耐呀,要不是小东家,王村恐怕早就抹去了。再过个几年,大家伙也就不大能记得曾经有这么个王村存在过了。他们哪里管王况还没发迹的时候朝廷就已经给王村平反了呢?总之。一切的功劳全算到了王况的头上。
有富来客栈,有富来商行,年货什么的都不用愁,头天下午就都搬来了,而且那些没回家过年的伙计和师傅也全都被叫到了王村来一起过年,正好又可以掌勺。
祝四娘子一家也来了,这些年,或许是被黄廿滋养得多了,祝四娘子越发的精神起来,整日里是笑容不断,皮肤也从原来的暗淡无光转为嫩得都能拧出水来,整个人一下就年轻了十岁,这让多少建安的鳏夫及那些原本不大看得上祝四娘子的大龄青年是后悔莫及,但这世上可没后悔药卖。原本按照与黄家的约定,祝四娘子应该是早到时间随黄廿搬去长溪住的,但黄家上下经过商议,决定还是让黄廿留在建安,有黄廿在,长溪黄家和王况的关系就能联系得更紧密,这个勿庸质疑。…。
三丫头或许已经开始懂事了,知道自己和王冼订婚是什么个意思,现在是脸红红的躲在祝四娘子身后,一手还紧紧的攥着黄廿的袍袖不肯松手,看来黄廿和祝四娘子家的几个女儿关系还不错,否则以一个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怎么能如此亲密呢?这是已经将其当做亲人了。
见三丫头这般光景,众人纷纷笑着看王冼,李恪和李勤这才看出点苗头来,一时间没准备什么物事,李恪就将自己腰上的佩给解了下来送给三丫头做见面礼,李勤这货,中土文化学个半拉子,腰上是既戴了环也戴了佩,幸好他是环佩分开两边戴的,否则这一路上叮叮当当,不知道的人如果没见人还要以为是哪个大家闺秀出门呢,寻常百姓家的娘子,一般为了干活方便,都学了小郎的样要么只戴环,要么只戴佩的,就是担心干活时候一不小心撞着了,民间哪有豪门那般讲究,出门有车,有人伺候着。
李勤约摸也是看了出来,这在座的人里,就只有他一个大老爷们戴了环的,隐隐觉得不大对,正好趁这个机会解了下来送给三丫头,如是倒也给凑出了环佩来。环是青玉环,佩是白玉佩,一青一白,倒也相得益彰。
只有李勤瞧着那白玉环,手中暗暗的将自己身上的青玉佩给藏了起来,见不得人呀,同样是王爵,人家给的是最好的白玉做的,自己只给得起青玉做的,丢人呐。
这还没完呢,见到三丫头得了东西,王晟颠颠的,一把挣脱了陈丫儿的手,晃晃悠悠的就摇了过来,一把拽住三丫头的襦裙舍不得放手,仰着头,眼巴巴的盯着三丫头:“小婶婶,晟儿玩。”三丫头每次到建安,都会被陈丫儿她们接到府中小住几日,因此小王晟也粘她。
这下三丫头臊红了脸,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赶快的将一环一佩往王晟的小手里一塞,捂着脸躲后堂去了。小王晟得到了想得到的就兴高采烈的扬起手,呀呀的往他阿爹的怀里扑去,走两步,两手碰到一起,叮当声很好听,于是停下,迷惑的看了看,再试,叮当,嗯,好听,再来,如是几下,就听得叮的一声,青玉环应声而碎,这下小王晟不干了,嘴巴一咧就要哭出来。
顿时众人一脸古怪,这青玉环也太脆了点罢?好假不假,你安逸王也是个王,寻不到没暇疵的白玉也就罢了,青玉本不贵,要寻到大块无裂纹的却也容易,随便到哪个玉石铺里都能买到。李勤更是不堪,简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还是王况帮他解了围,说是琉求四面环海,拜海神,以青为尊,自然是要用青玉的,青玉本就比白玉脆,不像白玉还有那么点韧性,加上玉要琢成环,匠人手艺自然要高超,一个不小心,好好的一块完玉就能受了内伤,这点细微的伤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青玉碎了也就是意料之中。反正在座的人里,除了安逸王自己,没人知道琉求崇尚什么,时间多的是,足够安逸王给琉求上送了信去统一了口径,安逸王在琉求的威望那也是无人能比的。
李勤那个感动啊,听听,这就是建安侯啊,难怪建州百姓对他如此拥戴,只凭这份心胸,走哪都是如此的。
于是暗下决定,到了长安,必定要给王三郎夫妇备上一份厚礼。
那边,好不容易的,众女将小王晟安抚了下来,小王晟可能觉得没了声响的玉佩不好玩,就将其往阿娘怀里一塞,从自己前面的兜里掏出了丑丑给他的那个从蒲熙亮家里顺来的飞车玩了起来。
不行啊,这么多人疼着,小王晟可别变成纨绔子弟才好,王况看出了点苗头,如今小王晟就是王家最小一辈的独苗,家中众人,上到陈老太太,下到家人,全都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了。这么下去可不好,得找个人来管管了。
等过完年再说,对啊,丢给马周,马周不是年后就要过来了么?这个家伙,应该能胜任的,就这么定了。
这时候远在长安的马周不由打了两个喷嚏,他心道怪了,自己正穿得暖暖和和的,这大过年的也没出门啊,屋里也暖和,也没着凉,怎么就一连打俩喷嚏呢?他哪知道远在万里外的建安,已经有个小调皮等着他了。
人多,事情就做得快,一般人家为了年夜饭,中午都是草草的吃一点,有的干脆中午这一餐都免了,晚饭午饭一起来。但王村有富来客栈的几个大厨,又有那么多娘子在帮着,体力活也有陈大他们,是以不光晚餐要准备,中午一餐也是丰盛。
这一晚,王村是灯火通明,就连守在村口的羽林兵营也被照顾到了,王况派了两个厨师过去在大营里架起了几个火炉,几口大锅,让那帮兵士好好的吃上一顿正宗的火锅,自己想吃什么就端了去涮,倒也符合胃口,众口难调也就不是个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