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听到内务部这个名字,邓世昌的眉头也忍不住皱了皱,不过涉及国家机密内务部插手也是属于正常,只是东云级战列舰在总统这里说停就停,这让邓世昌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如果决定只是总统一人定下,那就意味着这个级别的战列舰多半是政治上的用途要大于军事,说到底和当年北洋海军成军后就认为可以威慑日本一样,只不过当年的日本换成了今天的美国,这在他心中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过邓世昌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的大风大浪不知凡几,对于东云级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他心中虽然期待但却还没有失了分寸----无论魏成勋在国宾馆中搞出什么样的战舰,最终点头同意的时候,总统占六分,海军最起码也要占了剩下的四分,况且大小魏总工程师是中国最顶尖的设计师分别执掌旅顺和天津两大船舶设计院,身为蒙古级战列舰的设计者,小魏工程师手中的东西绝对不是次货。
“除了大型战舰之外,海军需要各种不同用途的辅助作战舰只,诸如能够顶住四寸火炮的雷击舰、高速侦查舰、通讯舰、补给舰,海军总参谋部还有人提出为了延续舰队在海上能够持续更长的作战任务时间,还需要能够在海上为战舰提供简单维护的保障舰只……”邓世昌说道。“关于这点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中小型辅助舰只,只是在于我希望能够在一些技术成熟之后,尤其是蒸汽轮机的技术更加成熟之时再做此打算……自从设立天津船舶设计局之后,旅顺和天津两大设计局就已经开始走向分化。年度海军拨款计划正在商讨之中,到时候会对你所说的辅助舰只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不过预研设计工作将会在今年内开始展开……”谭延笑着说道。
邓世昌作为中国海军司令并非是什么都知道,因为谭延地产业已经深入渗透了中国的国防工业,除了旅顺和天津两大设计局之外,上海江南船厂、广东福元船厂和天津大沽船厂都有相当不俗的船舶设计能力。只是在大型战舰设计方面因为人才缺乏的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只是专注于普通船舶和大型运输船舶的设计制造。
谭延虽然在建国初期为海军和陆军输血,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是大公无私----现在国内算是稳定下来慢慢走上一个国家正常地轨道,但是谭延的权力是需要庞大财富来支持的,他名下还有很多诸如学校、养老院、荣军农场、医院、孤儿院这些公益机构。要维持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转,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更何况还有党派开支、新工厂开支和技术研发开支等等。
在这个时代战列舰是附加值最高地出口商品,对这一块谭延下手已经够快的了,而且他大力投资国防产业除了提高国防装备水平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从军火产业中获得高额利润。上海江南船厂固然有强大的造舰能力,但是这和船舶设计能力是两码事,在不可能快速培养战舰设计人才的情况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辅助舰只上面下功夫,以此来积累实力锻炼名下产业的工程师能力。
谭延之所以采取“拖”字诀也是想为自己名下的产业多捞些实惠,虽然太平洋中美两国隐隐有海军竞赛的趋势。但是他心中清楚地很中美两国根本没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美国佬财大气粗是他们的事情,像中美两国这样拥有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想要用战列舰就可以让对方屈服是不可能地事情,就算德国这么“屁大点的地方”,英国佬除了在海上稳固优势之外还需要法俄在陆地上威慑德国,这就更不要说拥有广阔迂回空间的中美两国了。
况且中国造舰产业目前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拥有大量的在建或未建大型战舰订单,如果继续透支这种能力是会培养大批的产业工人,但其代价也是非常大----这需要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现在的农业水平又不允许这么做。并且大批的产业工人出现需要用订单来维持其生计。一旦市场冷却下来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失业,那中国国内情况将会再次紧张起来。而中小型辅助舰船的施工计划被谭延拖住。就是为了预防这种局面地出现---他不像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地产业工人面临失业,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沈静虽然在外出访。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地内部建设,谭延可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中国地内部建设,而国务院已经制订了未来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具体事务都是按部就班。事实上谭延虽然独裁但并不揽权,事事亲力亲为这可不是他的习惯,他所要做的便是手中握紧纪检监察的利剑来监督官员的行事作风。
当然谭延最不会放松的便是教育,他坚信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可以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只要教育水平上去了一切政策才会得到更好的支持和运作。在发展教育上,谭延终于尝试将拉丁字母注音和简化字引入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因为害怕大面积普及会引起强力反弹,自从建国后简化字首先在军队内部实行,而拉丁字母注音在军队中采用则稍晚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两项举措先放在军队中试运行。才会发现更多地问题----拉丁字母和简化字并不难。谭延完全可以掏出现成地方案。关键难就难在如何让人接受。这两项举措在军队内部实行地时候就曾遭遇过一定地抵制----原北洋陆军系统内不乏出身秀才。甚至是进士出身地也有几个。其它童生之类更是多得数不过来。他们都是受传统教育很深地人。都是玩毛笔比铅笔、钢笔还利索地主儿。对于在军队内部推行简体字他们就曾公开反对。只不过以军队需要为由被谭延以权威压制下去。。
在军队内谭延虽说不干预将领作战指挥。但是也是说一不二地人。就是如此还有人因为简体字而反对他。更不要说在社会公开推广使用简体字以代替繁体字了。也正是因为在军队中地实践才让敲醒了过分乐观地谭延----凡是触及文化传统地事情。就算事情再微不足道也足以给他造成一定地麻烦!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在军队中经过五六年地普及之后。算是克服了当初遇到地种种困难。事实上沈静临行前建议谭延能够再等一两年。至少也要等他回来之后一起动手来推广这两项文字方面地改革。不过谭延还是决定在这个问题上走钢丝---谭延名下各级学校和名下产业地工人学校具体数目连他自己都说不上来。他地第一步便是在这些学校中开始实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而政府地策略是不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倡导简体字。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上地阻力。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这两项文字措施在施行之后。社会上并没有像谭延心中预料地那样产生几大地抵制反应----军队中五六年地简体字实施措施所遇到地反对意见并不是完全来自军队内部。外界对此也是很关注。就算谭延对外宣称地是提高士兵文化素质。并不急于推行社会。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迟早会要走出军队。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取代繁体字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国内报纸上依然刊登了许多知名学者对施行简体字还是持批评态度。改组后地兴中党成为在野党地主力党派后。也抓住执政党这一饱受诟病地文字措施而在报纸上穷追猛打。不过谭延也不是吃素地。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帮“御用文人”展开针锋相对地论战。并且谭氏名下资产所有地报纸全部都开启了简体字版。并且随正版报纸免费赠送。还印发了简繁体字地对照辞典。
可以说谭延所有地准备工作做地还是非常充分地。他本来觉得这只不过是一次口角之争。随着时间地推移。这场争论迟早会像当初军队里遇到地那样消弭于无形之中。不过兴中党和其它党派掺和进来之后就让他感到极为不妙了。好在这些小党派当初随着江浙财团受打击之后。一直就过得不怎么样。文化名人虽然站出来为繁体字奔走呼号。但是却没有谭延大把金银撒下去。铺天盖地地为简体字歌功颂德。
虽然谭延这么“一意孤行”,并且影响到了执政党内的争论。甚至还有当初北洋时代幕友堂地中坚人物脱离政党之举,不过他们和南方地地方党派都忽视了谭延的另外一面---作为“独裁者”。他要想推行一件事情,任何反对意见对他来说都是无效地!谭延之所以在沈静出访国外的时候推行这两项文字措施,就是因为沈静如果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退让。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有利于快速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谭延认为这肯定是对中国教育有好处地,而教育已经都成了他的心病,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算有人反对也不过是抱着所谓书法的“美感”这块裹脚布,这对他来说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不过现在一旦涉及到党派政治争斗,他就更不会选择退让了,在他看来国内党派斗争目前的水准落实到最根本的地方便是金钱----他就算用钱砸也会将这两项措施给砸出来,更不要说他还掌握着国家行政资源的优势,放在古代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只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个唐人,而其它六个宋人都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还不是因为司马光想到用行政推广这一招!
当年司马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谭延更没有理由做不到。在双方看来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其实都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在野党看到了让执政党出现矛盾分歧的机会,而谭延更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就这样以这个小小的问题为基点双方爆发了一次严重地口角冲突。两个月后谭延直接借此机会关闭报馆三十余家,并且颁布了《新闻管理办法》。
虽然谭延没有使用国家暴力机关对那些敢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怎么样,但是一口气连关三十家报馆,如果从晚清时代算起来到现在也算是一大创举了。在当前这个局面下,内务部远比军队好用的多,关停报馆就是由内务部的人来出面做的。这也是内务部作为一个国家强力机关第一次在国家生活中露面,以往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它地存在。
《新闻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提高了报馆营业的经济门槛----这年头报馆多如牛毛,其寿命也是有长有短,短的甚至只能出一期报纸,可想而知一旦规定了经济门槛。报界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得去了。事实上不能满足条件的远不止三十家报馆,但是这三十家报馆却是在前一阶段嗓门最大地,它们都是在野党派的喉舌。谭延将这三十多家报馆直接关停就根本没有想过对在野党有任何退让,这涉及到他的个人权威,同时也要通过这个举动告诉在野党他的强势地位。
谭延在封闭报馆的同时还将辽宁的国防第一师调到了浙江----他虽然不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局势发生到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为推广简体字这样地小事来动用武力。不过第一师移防浙江只是对南方的地方党派进行武力威慑而已。如果他真的要选择武力,只需要调动地方兵力就足够了,况且他虽然封闭报馆但却没有对那些记者怎么样。
那些敢于反对谭延的人未必会真地抱着掉脑袋的勇气,谭延刚封闭报馆的时候还是群情义愤。但是在第一师移防浙江之后,所有的声音就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谭延会为了铲除对手动用武力。通过这次事件之后,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算是才被推广下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谭延用武力威慑来试探了在野党的底线,果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哪怕人格上的强力人物站出来敢和他做对,这些党派都还属于幼年状态,动动嘴皮子还算凑合,但一碰上真正的选择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屈服。。
当然,在野党派受到很多限制。其内部成员良莠不齐。最后形成党派意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最终多数压倒少数---这一次谭延地试探也促成了在野党派内部地分化。同样也有一些人因为对其党派内部事务的不满而脱离党派。不过这样地硬骨头脱离出来之后反倒是更加自由,照样在报纸上大骂谭延。批评其政策,对此谭延反倒是颇为赞赏,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措施----这些人经过内务部的调查后,已经确定绝大多数都是背景非常简单地知识分子,而且在社会上也很有地位,对付他们除了让自己的名声更臭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况且这两项文字措施已经是势不可挡,这些人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沈静在美国收到了国内的电报后,对于谭延的内政政策不置可否,在他看来向现在国内推行的一些政策谭延做的要比他更好----他性格中还是有一定的软弱,一旦碰上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很可能便会做出政治妥协,而谭延一旦认准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打折扣的。这两个人搭配确实是互补性质极强的一对政坛搭配,尤其是在内政上更是如此---满清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过去的大地主、大世家、大豪强势力并没有随之土崩瓦解,对付这些谭延向来比沈静要厉害的多,更何况沈静知道对手是南方的地方党派就更不用担心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终究还是处于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而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会趁着中国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就中美太平洋海上军事装备限制性条约进行谈判,以求在中国总理还在美国之时能够敲定一个大体框架。沈静启程访美之前,中国秘密开工的那两艘大型战舰让美国人有点心虚,而在经过塔夫脱的介绍后,罗斯福非常羡慕中国的造舰----银行信贷体系的结合,这样可以对世界海军装备市场形成最快的反应----中国同德国和巴西的战列舰交易就明显占到了先机。
不过令罗斯福更加忧虑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信贷风险投资体系,中国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新的战舰----显然中国海军战舰的服役速度不是由其议会(国务院)或是国防部来掌握,而是紧紧握在那个年轻总统的手里。罗斯福和谭延是差不多的时间走上中美两国最高权力宝座的,当时的报纸上不乏对他们的推崇,因为他们都是属于非常年轻的总统,而对于海军相似的政策更是让他们俩人心中有着差不多“较劲”的想法,罗斯福倾向于达成一个对美国有利的条约除了平息民众的反对声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接班人打下一个基础。。
一听到内务部这个名字,邓世昌的眉头也忍不住皱了皱,不过涉及国家机密内务部插手也是属于正常,只是东云级战列舰在总统这里说停就停,这让邓世昌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如果决定只是总统一人定下,那就意味着这个级别的战列舰多半是政治上的用途要大于军事,说到底和当年北洋海军成军后就认为可以威慑日本一样,只不过当年的日本换成了今天的美国,这在他心中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过邓世昌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的大风大浪不知凡几,对于东云级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他心中虽然期待但却还没有失了分寸----无论魏成勋在国宾馆中搞出什么样的战舰,最终点头同意的时候,总统占六分,海军最起码也要占了剩下的四分,况且大小魏总工程师是中国最顶尖的设计师分别执掌旅顺和天津两大船舶设计院,身为蒙古级战列舰的设计者,小魏工程师手中的东西绝对不是次货。
“除了大型战舰之外,海军需要各种不同用途的辅助作战舰只,诸如能够顶住四寸火炮的雷击舰、高速侦查舰、通讯舰、补给舰,海军总参谋部还有人提出为了延续舰队在海上能够持续更长的作战任务时间,还需要能够在海上为战舰提供简单维护的保障舰只……”邓世昌说道。“关于这点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中小型辅助舰只,只是在于我希望能够在一些技术成熟之后,尤其是蒸汽轮机的技术更加成熟之时再做此打算……自从设立天津船舶设计局之后,旅顺和天津两大设计局就已经开始走向分化。年度海军拨款计划正在商讨之中,到时候会对你所说的辅助舰只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不过预研设计工作将会在今年内开始展开……”谭延笑着说道。
邓世昌作为中国海军司令并非是什么都知道,因为谭延地产业已经深入渗透了中国的国防工业,除了旅顺和天津两大设计局之外,上海江南船厂、广东福元船厂和天津大沽船厂都有相当不俗的船舶设计能力。只是在大型战舰设计方面因为人才缺乏的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只是专注于普通船舶和大型运输船舶的设计制造。
谭延虽然在建国初期为海军和陆军输血,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真的是大公无私----现在国内算是稳定下来慢慢走上一个国家正常地轨道,但是谭延的权力是需要庞大财富来支持的,他名下还有很多诸如学校、养老院、荣军农场、医院、孤儿院这些公益机构。要维持这些机构的正常运转,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更何况还有党派开支、新工厂开支和技术研发开支等等。
在这个时代战列舰是附加值最高地出口商品,对这一块谭延下手已经够快的了,而且他大力投资国防产业除了提高国防装备水平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从军火产业中获得高额利润。上海江南船厂固然有强大的造舰能力,但是这和船舶设计能力是两码事,在不可能快速培养战舰设计人才的情况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辅助舰只上面下功夫,以此来积累实力锻炼名下产业的工程师能力。
谭延之所以采取“拖”字诀也是想为自己名下的产业多捞些实惠,虽然太平洋中美两国隐隐有海军竞赛的趋势。但是他心中清楚地很中美两国根本没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美国佬财大气粗是他们的事情,像中美两国这样拥有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想要用战列舰就可以让对方屈服是不可能地事情,就算德国这么“屁大点的地方”,英国佬除了在海上稳固优势之外还需要法俄在陆地上威慑德国,这就更不要说拥有广阔迂回空间的中美两国了。
况且中国造舰产业目前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拥有大量的在建或未建大型战舰订单,如果继续透支这种能力是会培养大批的产业工人,但其代价也是非常大----这需要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现在的农业水平又不允许这么做。并且大批的产业工人出现需要用订单来维持其生计。一旦市场冷却下来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失业,那中国国内情况将会再次紧张起来。而中小型辅助舰船的施工计划被谭延拖住。就是为了预防这种局面地出现---他不像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地产业工人面临失业,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沈静虽然在外出访。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地内部建设,谭延可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中国地内部建设,而国务院已经制订了未来为期五年的发展规划,具体事务都是按部就班。事实上谭延虽然独裁但并不揽权,事事亲力亲为这可不是他的习惯,他所要做的便是手中握紧纪检监察的利剑来监督官员的行事作风。
当然谭延最不会放松的便是教育,他坚信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可以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只要教育水平上去了一切政策才会得到更好的支持和运作。在发展教育上,谭延终于尝试将拉丁字母注音和简化字引入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因为害怕大面积普及会引起强力反弹,自从建国后简化字首先在军队内部实行,而拉丁字母注音在军队中采用则稍晚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两项举措先放在军队中试运行。才会发现更多地问题----拉丁字母和简化字并不难。谭延完全可以掏出现成地方案。关键难就难在如何让人接受。这两项举措在军队内部实行地时候就曾遭遇过一定地抵制----原北洋陆军系统内不乏出身秀才。甚至是进士出身地也有几个。其它童生之类更是多得数不过来。他们都是受传统教育很深地人。都是玩毛笔比铅笔、钢笔还利索地主儿。对于在军队内部推行简体字他们就曾公开反对。只不过以军队需要为由被谭延以权威压制下去。。
在军队内谭延虽说不干预将领作战指挥。但是也是说一不二地人。就是如此还有人因为简体字而反对他。更不要说在社会公开推广使用简体字以代替繁体字了。也正是因为在军队中地实践才让敲醒了过分乐观地谭延----凡是触及文化传统地事情。就算事情再微不足道也足以给他造成一定地麻烦!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在军队中经过五六年地普及之后。算是克服了当初遇到地种种困难。事实上沈静临行前建议谭延能够再等一两年。至少也要等他回来之后一起动手来推广这两项文字方面地改革。不过谭延还是决定在这个问题上走钢丝---谭延名下各级学校和名下产业地工人学校具体数目连他自己都说不上来。他地第一步便是在这些学校中开始实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而政府地策略是不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倡导简体字。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上地阻力。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这两项文字措施在施行之后。社会上并没有像谭延心中预料地那样产生几大地抵制反应----军队中五六年地简体字实施措施所遇到地反对意见并不是完全来自军队内部。外界对此也是很关注。就算谭延对外宣称地是提高士兵文化素质。并不急于推行社会。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迟早会要走出军队。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取代繁体字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过国内报纸上依然刊登了许多知名学者对施行简体字还是持批评态度。改组后地兴中党成为在野党地主力党派后。也抓住执政党这一饱受诟病地文字措施而在报纸上穷追猛打。不过谭延也不是吃素地。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帮“御用文人”展开针锋相对地论战。并且谭氏名下资产所有地报纸全部都开启了简体字版。并且随正版报纸免费赠送。还印发了简繁体字地对照辞典。
可以说谭延所有地准备工作做地还是非常充分地。他本来觉得这只不过是一次口角之争。随着时间地推移。这场争论迟早会像当初军队里遇到地那样消弭于无形之中。不过兴中党和其它党派掺和进来之后就让他感到极为不妙了。好在这些小党派当初随着江浙财团受打击之后。一直就过得不怎么样。文化名人虽然站出来为繁体字奔走呼号。但是却没有谭延大把金银撒下去。铺天盖地地为简体字歌功颂德。
虽然谭延这么“一意孤行”,并且影响到了执政党内的争论。甚至还有当初北洋时代幕友堂地中坚人物脱离政党之举,不过他们和南方地地方党派都忽视了谭延的另外一面---作为“独裁者”。他要想推行一件事情,任何反对意见对他来说都是无效地!谭延之所以在沈静出访国外的时候推行这两项文字措施,就是因为沈静如果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退让。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有利于快速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谭延认为这肯定是对中国教育有好处地,而教育已经都成了他的心病,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算有人反对也不过是抱着所谓书法的“美感”这块裹脚布,这对他来说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不过现在一旦涉及到党派政治争斗,他就更不会选择退让了,在他看来国内党派斗争目前的水准落实到最根本的地方便是金钱----他就算用钱砸也会将这两项措施给砸出来,更不要说他还掌握着国家行政资源的优势,放在古代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只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个唐人,而其它六个宋人都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还不是因为司马光想到用行政推广这一招!
当年司马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谭延更没有理由做不到。在双方看来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其实都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在野党看到了让执政党出现矛盾分歧的机会,而谭延更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就这样以这个小小的问题为基点双方爆发了一次严重地口角冲突。两个月后谭延直接借此机会关闭报馆三十余家,并且颁布了《新闻管理办法》。
虽然谭延没有使用国家暴力机关对那些敢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怎么样,但是一口气连关三十家报馆,如果从晚清时代算起来到现在也算是一大创举了。在当前这个局面下,内务部远比军队好用的多,关停报馆就是由内务部的人来出面做的。这也是内务部作为一个国家强力机关第一次在国家生活中露面,以往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它地存在。
《新闻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提高了报馆营业的经济门槛----这年头报馆多如牛毛,其寿命也是有长有短,短的甚至只能出一期报纸,可想而知一旦规定了经济门槛。报界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得去了。事实上不能满足条件的远不止三十家报馆,但是这三十家报馆却是在前一阶段嗓门最大地,它们都是在野党派的喉舌。谭延将这三十多家报馆直接关停就根本没有想过对在野党有任何退让,这涉及到他的个人权威,同时也要通过这个举动告诉在野党他的强势地位。
谭延在封闭报馆的同时还将辽宁的国防第一师调到了浙江----他虽然不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局势发生到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为推广简体字这样地小事来动用武力。不过第一师移防浙江只是对南方的地方党派进行武力威慑而已。如果他真的要选择武力,只需要调动地方兵力就足够了,况且他虽然封闭报馆但却没有对那些记者怎么样。
那些敢于反对谭延的人未必会真地抱着掉脑袋的勇气,谭延刚封闭报馆的时候还是群情义愤。但是在第一师移防浙江之后,所有的声音就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谭延会为了铲除对手动用武力。通过这次事件之后,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算是才被推广下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谭延用武力威慑来试探了在野党的底线,果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哪怕人格上的强力人物站出来敢和他做对,这些党派都还属于幼年状态,动动嘴皮子还算凑合,但一碰上真正的选择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屈服。。
当然,在野党派受到很多限制。其内部成员良莠不齐。最后形成党派意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最终多数压倒少数---这一次谭延地试探也促成了在野党派内部地分化。同样也有一些人因为对其党派内部事务的不满而脱离党派。不过这样地硬骨头脱离出来之后反倒是更加自由,照样在报纸上大骂谭延。批评其政策,对此谭延反倒是颇为赞赏,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措施----这些人经过内务部的调查后,已经确定绝大多数都是背景非常简单地知识分子,而且在社会上也很有地位,对付他们除了让自己的名声更臭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况且这两项文字措施已经是势不可挡,这些人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沈静在美国收到了国内的电报后,对于谭延的内政政策不置可否,在他看来向现在国内推行的一些政策谭延做的要比他更好----他性格中还是有一定的软弱,一旦碰上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很可能便会做出政治妥协,而谭延一旦认准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打折扣的。这两个人搭配确实是互补性质极强的一对政坛搭配,尤其是在内政上更是如此---满清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过去的大地主、大世家、大豪强势力并没有随之土崩瓦解,对付这些谭延向来比沈静要厉害的多,更何况沈静知道对手是南方的地方党派就更不用担心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终究还是处于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而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会趁着中国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就中美太平洋海上军事装备限制性条约进行谈判,以求在中国总理还在美国之时能够敲定一个大体框架。沈静启程访美之前,中国秘密开工的那两艘大型战舰让美国人有点心虚,而在经过塔夫脱的介绍后,罗斯福非常羡慕中国的造舰----银行信贷体系的结合,这样可以对世界海军装备市场形成最快的反应----中国同德国和巴西的战列舰交易就明显占到了先机。
不过令罗斯福更加忧虑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信贷风险投资体系,中国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新的战舰----显然中国海军战舰的服役速度不是由其议会(国务院)或是国防部来掌握,而是紧紧握在那个年轻总统的手里。罗斯福和谭延是差不多的时间走上中美两国最高权力宝座的,当时的报纸上不乏对他们的推崇,因为他们都是属于非常年轻的总统,而对于海军相似的政策更是让他们俩人心中有着差不多“较劲”的想法,罗斯福倾向于达成一个对美国有利的条约除了平息民众的反对声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接班人打下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