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将血 >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八章北上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八章北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来的消息,大将军张培贤上请朝廷,干河洛设洛阳图武监分院,而前些日子,已经有人在洛阳建了洛阳书院。

    听到这个消息,赵石鼻叹一声,张大将军还是走了这一步,曾几何时,张大将军还是他的上官,而今嘛。。。。。。。赵石摇了摇头,心里没什么得意的地方。

    这是正经的阳谋,国武监必然要大行于军中,有他的推动,会快上一些,就算没有他的推动,将来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们也会想到这一层。

    而今由大将军张培贤提出来,于他来说,好坏参半,大将军张培贤回镇河洛,自然不是去河洛养老的。

    眼瞅着北边捷报频传,自然会不甘寂寞,想将朝廷的目光从北边重新拉回到中原去,请设洛阳国武监分院也只是第一步罢了,后面必定还有些手段。

    这与化既定的先征西夏,再图中原的策略相悖。

    不过大将争功,也没什么好说的,张培贤坐镇河洛,若不想建功立业,也不配再称什么大将军。

    所以只能拖着他,像如今金人的上党,早已义军蜂起,烽火遍地,但赵石左思右想,还是让杜山虎坐镇河中,冷眼旁观,并没有一举而靖北地战事之全功,说起来,金人连西京大同都丢了,秦军回军之际,上党又算得了什么?

    但只要想到上党一下,便可与大将军张培贤成犄角之势,对后周也就有了战略上的优势,而大将军张培贤也一定按捺不住,请令征伐后周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但对于中原战事,赵石是不太看好的,那里就是一个泥潭,一旦陷娄去,想要抽身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虽说征伐中原是早晚的事情,但不是现在,上一次东征,河中诸地一战而下,而大将军张培贤所率主力,虽说连战连捷,但只一个孟珙,就先溃王佩,再守洛阳,让大军顿兵洛阳城下,无功而返。

    中原战事,与北地战局真的不一样,东征之时,多少后周将领前赴后继,不惧生死,兵力战力虽然不济,但那股精气神儿是北地战事很少会见到的,一场场惨烈至极的战事下来,每一次都会让秦军付出很大的伤亡和精力。

    即便秦军已有河洛,但你再看这些年,河洛消停过吗,没有,再观河中,河东诸地,百姓民心所向,真的不用再说什么了。

    若他生于这个时代,长于这个时代,也就罢了,中原自古以来,便是汉人魂牵梦萦的所在,只有占据了中原,才可谓之天下一统。

    但他到底是个外来人,对中原并无什么特殊的感觉,所以只是觉着,一统中原的战事不是那么好打的,不如先在周遭布局,先得蜀中,再对芶延残喘,位于大秦侧后的西夏动手,于草原上,也可将蒙古人牵制在草原东北,与金人互相征伐,使其无力西窥,壮大自己。

    蒙古人这样的草原部族,若没有草原失部融合于其内,就算得了金国大片领土,也不会如另一个时空那般可怕,因为他的核心处,少了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只如今的蒙古诸部,即便成吉思汗野心勃勃,最终也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实力罢了。

    这般一来,大秦才可专注于中原战局,不惧大秦无暇旁顾之时,北方又有强邻崛起。

    所以在他的算计之内,张培贤这里在两三年内,是动弹不得的,有他压着,张培贤想动也不敢动。

    国武监洛阳分院,名字都是他想的。。。。。。。就算张大将军可能有所察觉,也不是走了这一步下来,朝廷那里会不同意吗,不会,国武监于大秦军旅,确为有益,而张大将军请设国武监,与赵大将军请设河东国武监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想来朝廷许多人不会拒绝这个消弱赵大将军于军中的威望的好机会的。

    至于洛阳国武监能办成什么个样子,赵石并不太过在意,这个分院一旦设下,也就是说,国武监已经走出了天子脚下,与国子监无异,之后看的,还是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们把握分寸的能力了。。。。。

    。。。。

    其实,景率时对国武监的忌惮,让皇帝大臣们都昏了头,将国武监牢牢限制在京师长安,天子脚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可笑的事情。

    若是在其他各处加设国武监分院,他赵石还真的能一手遮天不成?

    但那近十年的功夫,却让国武监在壮大之余,很好的抱成了一个团儿,国武监出来的将领,清一色都有同窗之谊,更多数都以赵大将军的门生自居,渐渐的,他麾下的国武监将领也就占了多半。

    因为其他人不敢用,不愿用,不能用,如此在景兴一朝,国武监壮大的虽慢,也屡有磕绊,却也不无好处。

    而今就算朝廷上有些人纳过闷来,知道阻不如疏的道理,照长安国武监的情形,也早已是有些尾大不掉了。

    一个坚实的利益集团已经成型,之后不用他赵石发话,自然会有人跳出来维护国武监的利益,想来洛阳国武监那里,一定少不了长安国武监的一份,说不定为长远计,还要弄出些制约条款来。

    之后送到的消息其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洛阳国武监教习,一多半儿都出自长安国武监,而洛阳国武监生员,必定要到长安国武监造册,并在长安国武监呆上半载,才可转到洛阳国武监继续进学,而洛阳国武监的山长,也必为长安国武监出身之人担任,如此一来,洛阳国武监其实真的名副其实,就是个分院罢了。

    想要分离开来,可不容易的很呢。

    当然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赵石得到消息之后,也是微微一笑,心道了一声,果然不出所料,也就完了。

    张大将军蠢蠢欲动,但金人议和,后周议和,加上赵石的牵制,一两年内,是别再想动弹地方了,张大将军或许会郁闷,但赵石大势已成,这个时候他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张大将军的郁闷也总归就是郁闷罢了,可以施展的手段并不算多。

    而赵石也不介意安抚一下张大将军,随后修书一封于张大将军,字里行间,不吝赞美之辞,并暗示其,将来征伐后周,兵权定必交到他的手上,张大将军之心,遂安。

    之后老实的跟地方官吏配合着,笼络河洛民心不提。。。。。

    。。。。

    。。。。。。。。。。。。。。。。。。。。。

    。。。。。

    大秦成武三年二月,这大半个月,赵石都埋首于案牍之间,各处送来的公函,也都能得到宣抚使大人的回复。

    这多半个月,赵石可谓是殚精竭虑,将地方上的政务过了一遍,等到二月下旬,朝廷谕令也下来了,任大同府知府为河东宣慰使,兼大同府知府,还是在大将军赵石之下,但在政事上,却可〖总〗理河东政务了。

    于是赵石总算是晕头涨脑的从案牍之间脱身了开来,一股脑的将政务交给了大同府知府这个准亲家,随即,目光火热的专注到了大军的身上。。。。。。。。

    在很短的时日里,将大军上下领兵将领们叫到宣抚使府邸,一一叮嘱吩咐。

    之后便下令,由张锋聚率兵驻守大同,张钰副之,自己则率木华黎,王胜保等骑军将领,以江善为参军,李之问为行军〖书〗记,起兵北上,随行的,自然还有不颜昔班以及他从草原带回来的那些鞋靶人首领们。

    其实赵石所率人马并不算多,也只一万五千人马,加上在草原留下的一万骑军,总共也就两万五千人马。

    但这些清一色的都是大秦骑军所部,若非吐蕃相距遥遥,西北离着也是不近,赵石麾下的骑军兵马会更多,即便如此,两万五千骑军精锐,也是一支足以纵横草原的力量了。

    而在另一个时空当中,那位成吉思汗与金人大部交战的时候,所率骑兵也不过才两万多人罢了,却创造了击破三十多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在数字上看,几乎是不可思议,但只要战术得当,面对老朽而衰弱的帝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不然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近乎于可笑的话又是如何传出来的呢。

    马蹄隆隆,浩浩荡荡的秦军骑军开拔北上,而在开拔之前,赵石便下了第一个军令,令不颜昔班率人北去,将自己部众中的老弱妇孺陆续南迁,他们是要打仗去的,老弱妇孺的口粮,都要省下来,给大军所用。

    秦军所带的粮草并不多,而经过一个冬天,想来在云中草原驻扎的那些人,已经将牛羊也吃的差不多了。

    在草原上,为了获得充足的补给,大军只能不停的向前,没有什么后勤补给,来自大秦的骑兵,将像草原人一样,作战,休息,在草原上游荡,两万五千大秦铁骑,好像注定要在北方草原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