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样想做皇帝的袁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令人意外的是,在公孙瓒的库存粮仓中,袁绍真的找到了二百多万斛存粮。传言的公孙瓒在易京储藏了三百万斛军粮的谣言,竟然是真的,这让袁绍着实高兴了一把。
但此时袁绍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仲家皇帝袁术就没那么好命了,袁术一家被袁胤救出寿春后,他们就往灊山会合驻扎在那里的袁军,企图翻盘。
没想到却为雷薄、陈兰等拒绝收留,只看在当年宾主一场的份上留住袁术一行人三日,三日后就要请袁术离开,因为陈兰等人正准备向曹智投降。
袁术此时才知自已经是众叛亲离,他想找陈兰、雷薄等理论,甚至要罢免他们,杀他们的头。但袁胤和袁术的儿子袁耀此时都很现实的告诉袁术,别再去干那蠢事情了。人家没杀我们,把我们的人头当礼物献给曹智,已经算是不错了,别在给脸不要脸了。现在袁术还能指挥动谁,他这个仲氏皇帝已经名存实亡,再要想撤换谁,杀谁的头更是别指望了。
袁术气得又是呕血又是晕厥的,冯氏哭得像个泪人儿般,全赖一众妃嫔扶着,才没有倒在地上。接着袁术临时居住的房舍内立时哭声震天,妃嫔大臣跪遍地上呼天抢地的喊了一阵。但现实就是这样,他们已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急于寻求出路的袁胤等人,在袁术一醒来,就急着与其商议他们的出路、对策。
袁胤给袁术分析了眼前的形势,第一他们绝不等在灊山多呆,要尽早离开。不能等陈兰、雷薄反悔时再走,那就迟了。但离开了去往何处,就是目前最重要的第一个抉择。
袁术此时虽然悲愤、失落,但基本的进退应对还是有的。袁术指着地图上的江亭,对袁胤等人说:“去江亭暂避,还有马上给本初写信,让他派兵来救我!”
袁术的决断让袁胤等人一愣,小心的疑问道:“皇上多年来一直与……与堂兄的关系……他会……”
面对袁胤的疑虑,袁术挥手打断道:“被担心,我们毕竟是亲兄弟,而且我准备把玉玺和仲氏帝号都给他,我了解他,他也一直相当皇帝……”
袁术有气无力的说完这段话,众人释然之际,发现袁术眼神却盯着袁耀一直捧在手中的传国玉玺。
就是在袁术获得这方代表正统帝王的玉玺后,才使袁术信心膨胀到了今天称天子的地步,其实此时袁胤等人均看着这块祸害根源的玉玺,眼中竟是悔恨,也只有袁术还满是不舍。
“大哥不考虑一下,我们先向豫州突围,毕竟那里还有郭贡和我们的军马在……”
袁胤认为舍近求远的做法不是很妥当,毕竟只有在大一点的地盘和更多的军马保护中,他们才能更安全。向隔着兖州和徐州的袁绍求救,毕竟太远了些。
又将陷入弥留的袁术,再次挥了挥手对袁胤道:“郭贡撑不了多久了,我们不能回豫州,一但豫州失守,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袁术最终难以支撑,再次陷入昏迷后,袁胤等就照着袁术的指示写信给袁绍将归帝号于他,并向他求救。
已经回到邺城正大肆庆贺的袁绍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袁术的来信时,一阵吃惊。
袁绍此时正在庆贺的同时,进行着他人生中最励精图治的整合阶段。新接手了公孙瓒全部的势力和资源,拥有了四州的袁绍发挥着他的才干,并非常清醒和开明的听取着,如田丰、沮授、审配等人的许多正确谋士的建议,使他在这一段时间的政策制定,统一规划都显得井井有条。北地四州也在袁绍的治理下迅速的恢复着生机,袁绍俨然也在为将来的治理天下做着施政经验的累积。
接受完公孙瓒的一切,又经过这段的励精图治,袁绍的自信心正在一个巅峰状态,他也在为自己将来更大的发展做着种种设想。
袁绍知道袁术没死,就想到过了是不是可以拉自己这个弟弟一把,顺便给自己未来更大的发展谋求点什么。
袁绍此时到时没想到过让袁术禅让帝号之事,但传国玉玺在袁术身上,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在寿春观礼袁术称天子的仪式上就见过,当时很多人恍然原来现在在许都的汉献帝用的不是传国玉玺。
真正的一国之君又岂是因为一枚玉玺就可以证明的,但袁术很是在乎,同宗的袁绍也一样,他一样很重视传国玉玺,他希望此次救助袁术的同时,也能将传国玉玺收入囊中。这对他将来的“大事”可是一个很好的伏笔。
袁绍知道袁术的信不能轻易示人,一拿到,袁绍就躲入了书房内阅读,袁术在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现在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数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智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天命的汉朝呢?”
袁术是在建安二年称帝淮南的,但只过了半年时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袁绍知道他这是无奈之举。
但这对袁绍来说真是天大的消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是求之不得的。
“机会终于来了,亲兄弟,就是亲兄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还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太好了!”
坐拥了小半个天下,实力又远超天下任何一路豪强,他袁绍还没资格做皇帝,那还有谁够资格。
于是,袁绍积极行动起来,要具备称帝的条件不是袁术愿意禅让,拿出传国玉玺就可以的。称帝首先要取得他身边文臣武将的支持,进而才是天下才俊的认可,这是政治基础。最后做出一番民心所向,天命所归等姿态,袁绍再推让三番五次,就能顺理成章的自建一国,成为一代君王。
说句实话,袁绍认为只要取得他身边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就等于取得了天下才俊的支持,就有了政治基础。因为袁绍一直认为天下有点本事的人才都在他帐下,或是曾经在他帐下。而同样最近显现出人才济济的许都,曹智帐下那些人,要么在袁绍眼里根本不能算人才,要么就是从他这挖墙脚挖过去的。
袁绍坚信这些墙头草,不但够不上顶尖人才的标准,而且今天他们因为曹智的起色,而投奔与他,他日他袁绍一但称帝,他们还不调转枪头,蜂拥而回,争着要投效到他帐下,从新为他效命。
袁绍想过了,到时你们这些墙头草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哼哼,到时袁绍准备挑挑拣拣,像荀彧、郭嘉这种做了太多对不起他事的,他还打算不收呢!
袁绍在自己设想、狂想、妄想一番后,就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
耿苞这个笨蛋也算饱读诗词,有那么两把刷子,又求表现。于是通过一番收集资料,断章取义的私下对袁绍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
接着袁绍故意在一次会议上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鬼话,本指望大家同声拥戴,没想到以田丰、沮授,甚至审配等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汉王朝和汉献帝都活的好好的,还受封了袁绍和他们很重要的官职,怎么有可以取代的想法,更没什么胡乱的“天意”说法。
并且一针见血的指出袁术就是个很好的教训,一称帝便成了天下人的众矢之的,田丰等人忠心的劝阻袁绍千万不能重蹈袁术的覆辙,众人一致声讨、主张袁绍应当把耿苞杀头,以儆效尤。
袁绍虽说心里对于田丰等人的言论很是生气,但同时也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开来是什么基础都没有。但他唯恐露了是他指使的马脚,急忙令人密杀了耿苞。
为求表现的耿苞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袁绍的帝业路途上的第一位牺牲者。
袁绍虽说没在自己的政治团体中,取得称帝的任何支持,但对于接受投奔的袁术一事还是做出了安排:袁绍给袁术回信的同时,密令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派兵在青州和徐州的边界上准备迎接他的叔父袁术。并密令袁谭一接到袁术不但要秘密护送往邺城,还一定要先把玉玺送到袁绍手上。
令人意外的是,在公孙瓒的库存粮仓中,袁绍真的找到了二百多万斛存粮。传言的公孙瓒在易京储藏了三百万斛军粮的谣言,竟然是真的,这让袁绍着实高兴了一把。
但此时袁绍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仲家皇帝袁术就没那么好命了,袁术一家被袁胤救出寿春后,他们就往灊山会合驻扎在那里的袁军,企图翻盘。
没想到却为雷薄、陈兰等拒绝收留,只看在当年宾主一场的份上留住袁术一行人三日,三日后就要请袁术离开,因为陈兰等人正准备向曹智投降。
袁术此时才知自已经是众叛亲离,他想找陈兰、雷薄等理论,甚至要罢免他们,杀他们的头。但袁胤和袁术的儿子袁耀此时都很现实的告诉袁术,别再去干那蠢事情了。人家没杀我们,把我们的人头当礼物献给曹智,已经算是不错了,别在给脸不要脸了。现在袁术还能指挥动谁,他这个仲氏皇帝已经名存实亡,再要想撤换谁,杀谁的头更是别指望了。
袁术气得又是呕血又是晕厥的,冯氏哭得像个泪人儿般,全赖一众妃嫔扶着,才没有倒在地上。接着袁术临时居住的房舍内立时哭声震天,妃嫔大臣跪遍地上呼天抢地的喊了一阵。但现实就是这样,他们已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急于寻求出路的袁胤等人,在袁术一醒来,就急着与其商议他们的出路、对策。
袁胤给袁术分析了眼前的形势,第一他们绝不等在灊山多呆,要尽早离开。不能等陈兰、雷薄反悔时再走,那就迟了。但离开了去往何处,就是目前最重要的第一个抉择。
袁术此时虽然悲愤、失落,但基本的进退应对还是有的。袁术指着地图上的江亭,对袁胤等人说:“去江亭暂避,还有马上给本初写信,让他派兵来救我!”
袁术的决断让袁胤等人一愣,小心的疑问道:“皇上多年来一直与……与堂兄的关系……他会……”
面对袁胤的疑虑,袁术挥手打断道:“被担心,我们毕竟是亲兄弟,而且我准备把玉玺和仲氏帝号都给他,我了解他,他也一直相当皇帝……”
袁术有气无力的说完这段话,众人释然之际,发现袁术眼神却盯着袁耀一直捧在手中的传国玉玺。
就是在袁术获得这方代表正统帝王的玉玺后,才使袁术信心膨胀到了今天称天子的地步,其实此时袁胤等人均看着这块祸害根源的玉玺,眼中竟是悔恨,也只有袁术还满是不舍。
“大哥不考虑一下,我们先向豫州突围,毕竟那里还有郭贡和我们的军马在……”
袁胤认为舍近求远的做法不是很妥当,毕竟只有在大一点的地盘和更多的军马保护中,他们才能更安全。向隔着兖州和徐州的袁绍求救,毕竟太远了些。
又将陷入弥留的袁术,再次挥了挥手对袁胤道:“郭贡撑不了多久了,我们不能回豫州,一但豫州失守,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袁术最终难以支撑,再次陷入昏迷后,袁胤等就照着袁术的指示写信给袁绍将归帝号于他,并向他求救。
已经回到邺城正大肆庆贺的袁绍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袁术的来信时,一阵吃惊。
袁绍此时正在庆贺的同时,进行着他人生中最励精图治的整合阶段。新接手了公孙瓒全部的势力和资源,拥有了四州的袁绍发挥着他的才干,并非常清醒和开明的听取着,如田丰、沮授、审配等人的许多正确谋士的建议,使他在这一段时间的政策制定,统一规划都显得井井有条。北地四州也在袁绍的治理下迅速的恢复着生机,袁绍俨然也在为将来的治理天下做着施政经验的累积。
接受完公孙瓒的一切,又经过这段的励精图治,袁绍的自信心正在一个巅峰状态,他也在为自己将来更大的发展做着种种设想。
袁绍知道袁术没死,就想到过了是不是可以拉自己这个弟弟一把,顺便给自己未来更大的发展谋求点什么。
袁绍此时到时没想到过让袁术禅让帝号之事,但传国玉玺在袁术身上,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在寿春观礼袁术称天子的仪式上就见过,当时很多人恍然原来现在在许都的汉献帝用的不是传国玉玺。
真正的一国之君又岂是因为一枚玉玺就可以证明的,但袁术很是在乎,同宗的袁绍也一样,他一样很重视传国玉玺,他希望此次救助袁术的同时,也能将传国玉玺收入囊中。这对他将来的“大事”可是一个很好的伏笔。
袁绍知道袁术的信不能轻易示人,一拿到,袁绍就躲入了书房内阅读,袁术在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现在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数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智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天命的汉朝呢?”
袁术是在建安二年称帝淮南的,但只过了半年时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袁绍知道他这是无奈之举。
但这对袁绍来说真是天大的消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是求之不得的。
“机会终于来了,亲兄弟,就是亲兄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还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太好了!”
坐拥了小半个天下,实力又远超天下任何一路豪强,他袁绍还没资格做皇帝,那还有谁够资格。
于是,袁绍积极行动起来,要具备称帝的条件不是袁术愿意禅让,拿出传国玉玺就可以的。称帝首先要取得他身边文臣武将的支持,进而才是天下才俊的认可,这是政治基础。最后做出一番民心所向,天命所归等姿态,袁绍再推让三番五次,就能顺理成章的自建一国,成为一代君王。
说句实话,袁绍认为只要取得他身边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就等于取得了天下才俊的支持,就有了政治基础。因为袁绍一直认为天下有点本事的人才都在他帐下,或是曾经在他帐下。而同样最近显现出人才济济的许都,曹智帐下那些人,要么在袁绍眼里根本不能算人才,要么就是从他这挖墙脚挖过去的。
袁绍坚信这些墙头草,不但够不上顶尖人才的标准,而且今天他们因为曹智的起色,而投奔与他,他日他袁绍一但称帝,他们还不调转枪头,蜂拥而回,争着要投效到他帐下,从新为他效命。
袁绍想过了,到时你们这些墙头草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哼哼,到时袁绍准备挑挑拣拣,像荀彧、郭嘉这种做了太多对不起他事的,他还打算不收呢!
袁绍在自己设想、狂想、妄想一番后,就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
耿苞这个笨蛋也算饱读诗词,有那么两把刷子,又求表现。于是通过一番收集资料,断章取义的私下对袁绍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
接着袁绍故意在一次会议上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鬼话,本指望大家同声拥戴,没想到以田丰、沮授,甚至审配等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汉王朝和汉献帝都活的好好的,还受封了袁绍和他们很重要的官职,怎么有可以取代的想法,更没什么胡乱的“天意”说法。
并且一针见血的指出袁术就是个很好的教训,一称帝便成了天下人的众矢之的,田丰等人忠心的劝阻袁绍千万不能重蹈袁术的覆辙,众人一致声讨、主张袁绍应当把耿苞杀头,以儆效尤。
袁绍虽说心里对于田丰等人的言论很是生气,但同时也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开来是什么基础都没有。但他唯恐露了是他指使的马脚,急忙令人密杀了耿苞。
为求表现的耿苞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袁绍的帝业路途上的第一位牺牲者。
袁绍虽说没在自己的政治团体中,取得称帝的任何支持,但对于接受投奔的袁术一事还是做出了安排:袁绍给袁术回信的同时,密令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派兵在青州和徐州的边界上准备迎接他的叔父袁术。并密令袁谭一接到袁术不但要秘密护送往邺城,还一定要先把玉玺送到袁绍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