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李治出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殿下放心,微臣一定尽力而为。 ”许敬宗说道。
“陈其,七杀的行动最近进展如何?”李恪也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组建的黑衣卫七杀在这段时候有没有打击真正到长孙无忌无忌潜在的实力。
“禀殿下,到现在七杀还没有发来具体的消息,末将也不清楚他们的行动如何?”陈其回禀道,他作为黑衣卫的副将,鹰卫的诸将,黑衣卫七杀也是他手下的一个组织,李恪问话他自然要回禀。
“传令七杀,两个月内我要见到行动的效果,不然本王撤了这个组织。”李恪对七杀的钱财投入很大,对于他们三个月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传翌日,李恪将张公谨和杜君绰送出太原城,这才回到都督府,而他回到都督府便将陈其和许敬宗两人召到了书房。因为各地州府的军事主将来述职和左右营阅兵演练让他耽误了不少时间,没有及时寻找那个给突厥告密自己出兵幽州行踪的人,现在他清闲了下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在的威胁。
“殿下,你的意思是加强长安的情报侦察力量?”许敬宗不敢确定的问道。
“恩,本王认为我们这次的行动泄密很可能与长安某个人或者某个势力有关,自从本王撤出长安来到太原之后长安那边的情报系统有所减弱,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大了,很多发生在长安的事情我们都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可靠的信息,可是我们自己的实力减弱了而我们在长安的敌人的实力却有增无减,这样的形式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很不利,毕竟长安才是根本,太原只是一直之地,所以本王决定让朱童去长安坐镇负责长安的情报系统。”
“诺”陈其应声答道,朱童是他的部下,李恪只是说了个大概,细节还是需要他自己去安排,“殿下放心,末将待会就去安排。”
“恩”李恪点头道,“长安的情报系统要加强,但太原的情报部门也不能松懈,这次在幽北草原的遭遇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要防止身边那些不为我们了解的敌人,所以太原府的情报系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延族这件事本王就交给你负责,你一定要将我们在太原的敌人卧底挖出来。”
回来颇感失望,才会如此愤怒。
“诺!”陈其答道。
“恩,延族,本王再交给你一件任务,皇后怀孕也有一个时间,本王估计六月份可能就会诞皇子,父皇对皇后很宠爱,孩子百岁的时候父皇肯定会设宴款待群臣,你务必要在那个时候替本王写份折子,内容就说本王为了表达孝心要回长安给皇后和母妃请安,要给新生的皇子或者皇妹庆满。”
“殿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办。”许敬宗在李恪说话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急不慢的答道。
“恩该吩咐你们都吩咐了,你们就先下去!”李恪一边翻开了书桌上的书详细的看了起来,一边摆手示意道。
“诺”两人躬身离开了书房。
时间过的很快,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李恪在这半月内除了处理都督府公务就是在都督府校场练武。不是说他闲的没事干,而是他有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而已。就在这半个月他至少去过李言的府上两次,他是想跟太原的士族们拉拉关系,探探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可是每次谈到这个话题,李言这支老狐狸就将话题引开,李恪知道自己的实力现在还是很弱,他们不敢过早的把宝压在他的身上,所以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对现在他不感兴趣,因此他才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也不想急于一时,只能想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让他们认可自己。
而在这半个月的练武过程中,他的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经历了几次大战,他的剑法更加的娴熟,通过在战场上的不断磨练他的进步可谓神速,只是越是进步神速他就越觉得自己所练剑法不适合战场上大规模的厮杀,反而刀法更适合屁砍。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他就想结合自己的剑法,结合自己战场上的经验,创出一套适合配唐刀的士兵所习练的刀法。
天空烈日高照,校场上的李恪热汗淋淋,他将手中劈出的唐刀收回,将唐刀交给身边黑衣卫士,从兰儿的手中接过锦帕擦去自己头上的热汗,自语道,“真想要创出一套适合战场上杀敌的刀法还是缺少实战经验啊!”
“殿下,你在说什么呢,什么杀人的刀法,实战经验的?”兰儿听见李恪自言自语说的不是很清楚便开口问道。
“没什么,本王只是刚才练武有所感悟而已。”李恪看了兰儿一眼笑道,“校场太热,我们回去!”
“恩”兰儿乖巧的跟着李恪的身后,两个人刚回到前厅,就见许敬宗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他看到李恪后也不施礼便急切的说道,“殿下,微臣得到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说皇后于三天前的子时诞下一名皇子,皇上知道后很高兴,当场就给皇子取名为治,听说还要在治皇子满月之日要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恩”李恪听完完沉默不语,他在想李治终于出生了,传说中的唐高宗终于降临道了大唐。突然,他看到了身边还在静等他回话的许敬宗,急忙收回自己的思绪,“延族,你立刻替本王向父皇上奏折,本王必须要趁这个机会回趟长安。”
“诺”许敬宗道,“如果殿下没有别的吩咐微臣现在就去写。”
“恩,你现在就去写,送到长安的时间不要太早,免得父皇起疑心。”李恪告诫道。
“微臣明白!”许敬宗躬身离开。
许敬宗离开,李恪坐在榻上,兰儿及时的给了沏了一壶茶放在了案几上。可是李恪半响都没有动那杯茶,他的心里现在只想一个人一件事,那就是李治。
历史记载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宠爱o达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宠爱在长孙皇后病逝后便被转移到了她的幼子李治身上。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便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然而,对于李世民为什么要留他们在身边亲自抚养,在《唐会要》中是这样记载的“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这同时可以在《新唐书.晋阳公主传》中的得到复证。
这就是说李世民亲自抚养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因为爱宠其母,所以亲养其子,并以子思母,借此来慰籍自己苦闷和空虚心灵。同时,因为李世民的这种心情,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依旧多年无子嗣。
想到这里,李恪又想到许敬宗刚才汇报给自己的消息,说李世民要在李治满月之后在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哎!看来李治还真是子以母贵啊!”李恪叹息一声,不过沉默了片刻他又释然,对于现在的只是一个婴儿的李治他倒是没什么好怕的。自从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后的追杀到一个月前他在突厥被突厥骑兵围困截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实力决定胜利,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经历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争夺储位的胜出的几率越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不能登上皇位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
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三个原因未必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能登上帝位的原因。不是嫡出这个事实他改变不了,他也不想去改变,他只能说是他争储最大的劣势。而第二个原因说他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而李恪觉得这个说法不成立,太站不住脚了。自己的身上是有隋炀帝的血脉,同样也有李世民的血脉,自己是李氏子孙,岂能因为前朝的关系能很草率的说自己登上皇位的话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呢?谁会信这样的言论?李世民不信,大唐的朝臣肯定不会信。
所以,李恪认为自己不能当皇帝的原因不止是这么简单,肯定
“殿下放心,微臣一定尽力而为。 ”许敬宗说道。
“陈其,七杀的行动最近进展如何?”李恪也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组建的黑衣卫七杀在这段时候有没有打击真正到长孙无忌无忌潜在的实力。
“禀殿下,到现在七杀还没有发来具体的消息,末将也不清楚他们的行动如何?”陈其回禀道,他作为黑衣卫的副将,鹰卫的诸将,黑衣卫七杀也是他手下的一个组织,李恪问话他自然要回禀。
“传令七杀,两个月内我要见到行动的效果,不然本王撤了这个组织。”李恪对七杀的钱财投入很大,对于他们三个月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传翌日,李恪将张公谨和杜君绰送出太原城,这才回到都督府,而他回到都督府便将陈其和许敬宗两人召到了书房。因为各地州府的军事主将来述职和左右营阅兵演练让他耽误了不少时间,没有及时寻找那个给突厥告密自己出兵幽州行踪的人,现在他清闲了下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在的威胁。
“殿下,你的意思是加强长安的情报侦察力量?”许敬宗不敢确定的问道。
“恩,本王认为我们这次的行动泄密很可能与长安某个人或者某个势力有关,自从本王撤出长安来到太原之后长安那边的情报系统有所减弱,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大了,很多发生在长安的事情我们都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可靠的信息,可是我们自己的实力减弱了而我们在长安的敌人的实力却有增无减,这样的形式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很不利,毕竟长安才是根本,太原只是一直之地,所以本王决定让朱童去长安坐镇负责长安的情报系统。”
“诺”陈其应声答道,朱童是他的部下,李恪只是说了个大概,细节还是需要他自己去安排,“殿下放心,末将待会就去安排。”
“恩”李恪点头道,“长安的情报系统要加强,但太原的情报部门也不能松懈,这次在幽北草原的遭遇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要防止身边那些不为我们了解的敌人,所以太原府的情报系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延族这件事本王就交给你负责,你一定要将我们在太原的敌人卧底挖出来。”
回来颇感失望,才会如此愤怒。
“诺!”陈其答道。
“恩,延族,本王再交给你一件任务,皇后怀孕也有一个时间,本王估计六月份可能就会诞皇子,父皇对皇后很宠爱,孩子百岁的时候父皇肯定会设宴款待群臣,你务必要在那个时候替本王写份折子,内容就说本王为了表达孝心要回长安给皇后和母妃请安,要给新生的皇子或者皇妹庆满。”
“殿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办。”许敬宗在李恪说话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急不慢的答道。
“恩该吩咐你们都吩咐了,你们就先下去!”李恪一边翻开了书桌上的书详细的看了起来,一边摆手示意道。
“诺”两人躬身离开了书房。
时间过的很快,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李恪在这半月内除了处理都督府公务就是在都督府校场练武。不是说他闲的没事干,而是他有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而已。就在这半个月他至少去过李言的府上两次,他是想跟太原的士族们拉拉关系,探探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可是每次谈到这个话题,李言这支老狐狸就将话题引开,李恪知道自己的实力现在还是很弱,他们不敢过早的把宝压在他的身上,所以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对现在他不感兴趣,因此他才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也不想急于一时,只能想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让他们认可自己。
而在这半个月的练武过程中,他的心里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经历了几次大战,他的剑法更加的娴熟,通过在战场上的不断磨练他的进步可谓神速,只是越是进步神速他就越觉得自己所练剑法不适合战场上大规模的厮杀,反而刀法更适合屁砍。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他就想结合自己的剑法,结合自己战场上的经验,创出一套适合配唐刀的士兵所习练的刀法。
天空烈日高照,校场上的李恪热汗淋淋,他将手中劈出的唐刀收回,将唐刀交给身边黑衣卫士,从兰儿的手中接过锦帕擦去自己头上的热汗,自语道,“真想要创出一套适合战场上杀敌的刀法还是缺少实战经验啊!”
“殿下,你在说什么呢,什么杀人的刀法,实战经验的?”兰儿听见李恪自言自语说的不是很清楚便开口问道。
“没什么,本王只是刚才练武有所感悟而已。”李恪看了兰儿一眼笑道,“校场太热,我们回去!”
“恩”兰儿乖巧的跟着李恪的身后,两个人刚回到前厅,就见许敬宗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他看到李恪后也不施礼便急切的说道,“殿下,微臣得到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说皇后于三天前的子时诞下一名皇子,皇上知道后很高兴,当场就给皇子取名为治,听说还要在治皇子满月之日要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恩”李恪听完完沉默不语,他在想李治终于出生了,传说中的唐高宗终于降临道了大唐。突然,他看到了身边还在静等他回话的许敬宗,急忙收回自己的思绪,“延族,你立刻替本王向父皇上奏折,本王必须要趁这个机会回趟长安。”
“诺”许敬宗道,“如果殿下没有别的吩咐微臣现在就去写。”
“恩,你现在就去写,送到长安的时间不要太早,免得父皇起疑心。”李恪告诫道。
“微臣明白!”许敬宗躬身离开。
许敬宗离开,李恪坐在榻上,兰儿及时的给了沏了一壶茶放在了案几上。可是李恪半响都没有动那杯茶,他的心里现在只想一个人一件事,那就是李治。
历史记载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宠爱o达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宠爱在长孙皇后病逝后便被转移到了她的幼子李治身上。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因为对皇后思念不已,便做了一件旷古绝今之事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幼女晋阳公主和幼子李治。然而,对于李世民为什么要留他们在身边亲自抚养,在《唐会要》中是这样记载的“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于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这同时可以在《新唐书.晋阳公主传》中的得到复证。
这就是说李世民亲自抚养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因为爱宠其母,所以亲养其子,并以子思母,借此来慰籍自己苦闷和空虚心灵。同时,因为李世民的这种心情,即使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依旧多年无子嗣。
想到这里,李恪又想到许敬宗刚才汇报给自己的消息,说李世民要在李治满月之后在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哎!看来李治还真是子以母贵啊!”李恪叹息一声,不过沉默了片刻他又释然,对于现在的只是一个婴儿的李治他倒是没什么好怕的。自从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后的追杀到一个月前他在突厥被突厥骑兵围困截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实力决定胜利,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他经历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争夺储位的胜出的几率越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不能登上皇位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
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三个原因未必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能登上帝位的原因。不是嫡出这个事实他改变不了,他也不想去改变,他只能说是他争储最大的劣势。而第二个原因说他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而李恪觉得这个说法不成立,太站不住脚了。自己的身上是有隋炀帝的血脉,同样也有李世民的血脉,自己是李氏子孙,岂能因为前朝的关系能很草率的说自己登上皇位的话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呢?谁会信这样的言论?李世民不信,大唐的朝臣肯定不会信。
所以,李恪认为自己不能当皇帝的原因不止是这么简单,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