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生产大互市(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管是真言还是假言,能劝人向学的就是好言。经过万磊的一翻忽悠,道跟科学合为一体,研究科学就是研究道。如此一来,七小道士除了赵雪儿之外,其他人都变成了最听话的学生,万磊怎么填他们就怎么受。
赵雪儿之所以没变成“鸭子”,是因为她身上猴性不改,教室里才坐了两天,就找几种理由迟到早退,最后干脆就不来了。万磊也懒得理她,毕竟学习靠的是自觉,强求不来的。像她这种居家“道士”,对道教复兴没啥紧迫感,只是对武艺深感兴趣。
当然,万磊不会因为谁不用心向学就歧视谁,所谓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作为保镖,赵雪儿还是称职的,万磊把她留在身边,也是当保镖来用。
转眼间,烟花三月就过去了,春耕已经结束。四月里春光明媚,到处都是花红柳绿。在万磊的带领下,七小道士组成郊游团,前往渤海湾实地考察盐场生产,一起走马前往的还是顺天府上下各级官员,可见对盐场生产的重视程度。
盐,作为生活必须品,在明朝是受官方专卖产品,盐税历来是中原朝廷的一大收入,所以管制很严。但海水就在那里放着,不晒白不晒,不卖白不卖,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贩卖私盐这条发财之道。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垄断必然造成行业的退化和官僚化,明代盐业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比官盐好得多的私盐。而为了严格控制这一行业利益,历代封建政府,对待贩卖私盐的处罚也是不断的加重,到了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私盐就要处死刑,明朝也没用了唐制,用酷法禁私盐。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什么社会,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人们就会蠢蠢欲动;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人们就往乎所以;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就敢冒杀头的风险。
盐的生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卖价却比肉还贵,甚至有些内陆地区炒到一钱银子一斤盐的地步,利润远远高过百分之三百,所以任朝廷怎么用酷法,也无法禁绝贩私盐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这就好比是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另外,敢顶风贩私盐的“奸商”,大多都有官家背景,官商狼狈为奸搞走私,朝廷更是没法禁绝。
顺天府作为“自治府”,不对百姓收取赋税,不过盐铁这两项业务还得官办垄断,因为官俸和军饷还得从这里出。当然,顺天府就几十万人口,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盐,用不了多少铁,靠内需是供不起庞大的军费和行政开支,所以必须扩展销售渠道,挣外面的钱来贴补用度。
所谓的扩展销售渠道,其实也是搞走私。当然,万磊暂时没有向山东山西河南等附近地区贩私盐的意思,他已经把眼睛盯到了北方的鞑靼市场,打算跟蒙古人开互市做买卖,所以必须加大食盐生产,毕竟要做买卖也得有商品出售啊。
其实,要说起明朝与蒙古的关系,那真是一笔笔血帐。自明朝开国以来,蒙古这个邻居就始终让大明头疼不已,打仗无数次,谈判无数次,打完再谈,谈完再打,原来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可是不管怎么打,就是没消停过,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蒙古人没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除了牛羊肉啥都缺,就算想搞封闭自然经济也没法搞起来。而在这种明蒙相互仇杀的状态中,朝廷更是不会跟蒙古人开展互市的。特别是燕军叛乱时,蒙古军支持燕军,给朝廷军带来严重的伤害,朝廷更是对蒙古狠之入骨,要不是因为国力有限,早就出兵讨伐了。
按说,私开互市这种行为是违背大明朝“基本法”的,不过顺天府是“自治府”,可以完全无视之。这不,就在一个月前,顺天府就指派了一支和平使团出关,带上礼物和“国书”,向蒙古本部表达和平共处的美好意愿。
之所以找蒙古本部而不找朵颜三卫和瓦剌,是因为只有蒙古本部和朵颜三卫与顺天府接壤,瓦剌部远在西边,根本过不来。而朵颜三卫刚刚跟北平军打过恶仗,双边关系恶劣,所以唯有跟蒙古本部做买卖。
蒙古本部,即蒙古汗国,也叫北元。现任蒙古大汗为孛儿只斤、坤贴木儿,汗号为特穆儿汗。不过,他这个大汗当得有点名不附实,实际控制区域只有蒙古本部,瓦剌和朵颜三卫都不鸟他,所以已不复当年横跨欧亚的雄风。
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个世道上,形势总是比人强,蒙古汗国威风不再,现任大汗窝在蒙古高原上迎风吃沙,也是穷极无聊了,听说有人肯跟他做买卖,大喜过望,马上回派使者,商讨贸易事宜。
其实,蒙古人最迫切需要的生活物品除了盐铁之外,还有浓度的酒,毕竟蒙古高原上苦寒,产不出多少粮食,更是酿不出好酒,那些用葡萄酿的水果酒又太“淡”,根本起不上御寒的作用。
丝绸棉布等细软之物和黄白之物也是倍受蒙古人层贵族的欢迎,只可惜,顺天府不产这些玩意,黄白之物也缺,倒是不缺酒,因为万磊知道,酒精不只是能用粮食发酵抽取,凡是含纤维素的物质都能发酵制取酒精,比如说麦秆木屑等等。
当然,用麦秆木屑制的酒精所兑出来的酒在口感上比不上粮食酿的白酒,不过聊胜于无嘛,反正这种酒万磊是不喝的。另外,万磊还让人从崇明岛那边弄了些芦粟种过来,现在已经试种到他家的实验田里了,就等长大收割了。
芦粟,其实就是甜高粱,高粱的一种变种,明朝就出现这种东西了,不过种植范围不广。可别小看这种东西,它被称为二代甘蔗,它上面结粮食,下边像甘蔗,不挑气候,南北皆可种植,万磊引种这种玩意儿,除了用来加工成糖出售之外,还用来加工酒精。
而加工所得的酒精,大部分用于兑酒外售,小部分将用来制取乙烯,酒精在浓硫酸下加热分解就能生成乙烯。而乙烯是用来合成塑料的重要原料,万磊早就想弄出来好好研究一通了。
虽说后世可以用裂解石油的方法获得乙烯,不过现在还没有那种生产条件,只能用最费原料的实验法来制取,用以研究还行,用以量产聚乙烯塑料,恐怕会亏血本,万磊虽然很想弄出塑料产品来换钱,不过亏本的买卖还是不会做的。
虽然暂时还弄不出塑料,不过弄酒精兑酒卖也是有利可图的。这不,万磊与顺天府达成协议,合力建一个大型酒精厂,所产酒精除了用以出口蒙古之外,大量用于做为医用和生产醋酸,利润二八分帐,万磊作为技术总监,拿二成,八成归为政府财政收入。
对此,铁铉是举双手赞成的,他本来还为财政收入而担心,现在出资搞实业,也算是自食其力,如果真像万磊所说的那样,用芦粟杆也能制糖制酒精,以后顺天府的发展就有望了。
而万磊之所以要与官方合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毕竟建一个大厂房不是个容易事,光各种铁桶铁罐就得用去数十吨铁,还要建压榨机,建发酵池,建蒸馏塔,建熬糖炉等等生产设备,不合众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一路上与铁铉议定建厂事宜,万磊一行人就到了海边,只见几十亩沙滩被分割成数块盐田,数百盐工还在抢修堤坝水闸,忙得热火朝天。
“各位,你们说说看,盐是怎么晒出来的?”工作之余,万磊不忘启迪新生。
“海水中含有盐分,盐是从盐田里晒出来的,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掉大部分水分后,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就叫蒸发结晶。”妙诣抢先答道。
“恩,不错,就是这个原理。另外,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苦卤’,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不可随意丢弃。”
“那些水又臭又腥,有什么用啊?”赵雪儿皱眉道。
“可用来生产氯化钾、溴和卤块等,只要懂得精炼技术,就能生产出很多有用的产品来。”
“贤侄真是博学多才,有贤侄在,我们顺天府有福了。”铁铉由衷地赞道。
不管是真言还是假言,能劝人向学的就是好言。经过万磊的一翻忽悠,道跟科学合为一体,研究科学就是研究道。如此一来,七小道士除了赵雪儿之外,其他人都变成了最听话的学生,万磊怎么填他们就怎么受。
赵雪儿之所以没变成“鸭子”,是因为她身上猴性不改,教室里才坐了两天,就找几种理由迟到早退,最后干脆就不来了。万磊也懒得理她,毕竟学习靠的是自觉,强求不来的。像她这种居家“道士”,对道教复兴没啥紧迫感,只是对武艺深感兴趣。
当然,万磊不会因为谁不用心向学就歧视谁,所谓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作为保镖,赵雪儿还是称职的,万磊把她留在身边,也是当保镖来用。
转眼间,烟花三月就过去了,春耕已经结束。四月里春光明媚,到处都是花红柳绿。在万磊的带领下,七小道士组成郊游团,前往渤海湾实地考察盐场生产,一起走马前往的还是顺天府上下各级官员,可见对盐场生产的重视程度。
盐,作为生活必须品,在明朝是受官方专卖产品,盐税历来是中原朝廷的一大收入,所以管制很严。但海水就在那里放着,不晒白不晒,不卖白不卖,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贩卖私盐这条发财之道。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垄断必然造成行业的退化和官僚化,明代盐业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比官盐好得多的私盐。而为了严格控制这一行业利益,历代封建政府,对待贩卖私盐的处罚也是不断的加重,到了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私盐就要处死刑,明朝也没用了唐制,用酷法禁私盐。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什么社会,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人们就会蠢蠢欲动;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人们就往乎所以;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就敢冒杀头的风险。
盐的生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卖价却比肉还贵,甚至有些内陆地区炒到一钱银子一斤盐的地步,利润远远高过百分之三百,所以任朝廷怎么用酷法,也无法禁绝贩私盐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这就好比是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另外,敢顶风贩私盐的“奸商”,大多都有官家背景,官商狼狈为奸搞走私,朝廷更是没法禁绝。
顺天府作为“自治府”,不对百姓收取赋税,不过盐铁这两项业务还得官办垄断,因为官俸和军饷还得从这里出。当然,顺天府就几十万人口,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盐,用不了多少铁,靠内需是供不起庞大的军费和行政开支,所以必须扩展销售渠道,挣外面的钱来贴补用度。
所谓的扩展销售渠道,其实也是搞走私。当然,万磊暂时没有向山东山西河南等附近地区贩私盐的意思,他已经把眼睛盯到了北方的鞑靼市场,打算跟蒙古人开互市做买卖,所以必须加大食盐生产,毕竟要做买卖也得有商品出售啊。
其实,要说起明朝与蒙古的关系,那真是一笔笔血帐。自明朝开国以来,蒙古这个邻居就始终让大明头疼不已,打仗无数次,谈判无数次,打完再谈,谈完再打,原来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可是不管怎么打,就是没消停过,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蒙古人没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除了牛羊肉啥都缺,就算想搞封闭自然经济也没法搞起来。而在这种明蒙相互仇杀的状态中,朝廷更是不会跟蒙古人开展互市的。特别是燕军叛乱时,蒙古军支持燕军,给朝廷军带来严重的伤害,朝廷更是对蒙古狠之入骨,要不是因为国力有限,早就出兵讨伐了。
按说,私开互市这种行为是违背大明朝“基本法”的,不过顺天府是“自治府”,可以完全无视之。这不,就在一个月前,顺天府就指派了一支和平使团出关,带上礼物和“国书”,向蒙古本部表达和平共处的美好意愿。
之所以找蒙古本部而不找朵颜三卫和瓦剌,是因为只有蒙古本部和朵颜三卫与顺天府接壤,瓦剌部远在西边,根本过不来。而朵颜三卫刚刚跟北平军打过恶仗,双边关系恶劣,所以唯有跟蒙古本部做买卖。
蒙古本部,即蒙古汗国,也叫北元。现任蒙古大汗为孛儿只斤、坤贴木儿,汗号为特穆儿汗。不过,他这个大汗当得有点名不附实,实际控制区域只有蒙古本部,瓦剌和朵颜三卫都不鸟他,所以已不复当年横跨欧亚的雄风。
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个世道上,形势总是比人强,蒙古汗国威风不再,现任大汗窝在蒙古高原上迎风吃沙,也是穷极无聊了,听说有人肯跟他做买卖,大喜过望,马上回派使者,商讨贸易事宜。
其实,蒙古人最迫切需要的生活物品除了盐铁之外,还有浓度的酒,毕竟蒙古高原上苦寒,产不出多少粮食,更是酿不出好酒,那些用葡萄酿的水果酒又太“淡”,根本起不上御寒的作用。
丝绸棉布等细软之物和黄白之物也是倍受蒙古人层贵族的欢迎,只可惜,顺天府不产这些玩意,黄白之物也缺,倒是不缺酒,因为万磊知道,酒精不只是能用粮食发酵抽取,凡是含纤维素的物质都能发酵制取酒精,比如说麦秆木屑等等。
当然,用麦秆木屑制的酒精所兑出来的酒在口感上比不上粮食酿的白酒,不过聊胜于无嘛,反正这种酒万磊是不喝的。另外,万磊还让人从崇明岛那边弄了些芦粟种过来,现在已经试种到他家的实验田里了,就等长大收割了。
芦粟,其实就是甜高粱,高粱的一种变种,明朝就出现这种东西了,不过种植范围不广。可别小看这种东西,它被称为二代甘蔗,它上面结粮食,下边像甘蔗,不挑气候,南北皆可种植,万磊引种这种玩意儿,除了用来加工成糖出售之外,还用来加工酒精。
而加工所得的酒精,大部分用于兑酒外售,小部分将用来制取乙烯,酒精在浓硫酸下加热分解就能生成乙烯。而乙烯是用来合成塑料的重要原料,万磊早就想弄出来好好研究一通了。
虽说后世可以用裂解石油的方法获得乙烯,不过现在还没有那种生产条件,只能用最费原料的实验法来制取,用以研究还行,用以量产聚乙烯塑料,恐怕会亏血本,万磊虽然很想弄出塑料产品来换钱,不过亏本的买卖还是不会做的。
虽然暂时还弄不出塑料,不过弄酒精兑酒卖也是有利可图的。这不,万磊与顺天府达成协议,合力建一个大型酒精厂,所产酒精除了用以出口蒙古之外,大量用于做为医用和生产醋酸,利润二八分帐,万磊作为技术总监,拿二成,八成归为政府财政收入。
对此,铁铉是举双手赞成的,他本来还为财政收入而担心,现在出资搞实业,也算是自食其力,如果真像万磊所说的那样,用芦粟杆也能制糖制酒精,以后顺天府的发展就有望了。
而万磊之所以要与官方合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毕竟建一个大厂房不是个容易事,光各种铁桶铁罐就得用去数十吨铁,还要建压榨机,建发酵池,建蒸馏塔,建熬糖炉等等生产设备,不合众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一路上与铁铉议定建厂事宜,万磊一行人就到了海边,只见几十亩沙滩被分割成数块盐田,数百盐工还在抢修堤坝水闸,忙得热火朝天。
“各位,你们说说看,盐是怎么晒出来的?”工作之余,万磊不忘启迪新生。
“海水中含有盐分,盐是从盐田里晒出来的,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掉大部分水分后,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就叫蒸发结晶。”妙诣抢先答道。
“恩,不错,就是这个原理。另外,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苦卤’,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不可随意丢弃。”
“那些水又臭又腥,有什么用啊?”赵雪儿皱眉道。
“可用来生产氯化钾、溴和卤块等,只要懂得精炼技术,就能生产出很多有用的产品来。”
“贤侄真是博学多才,有贤侄在,我们顺天府有福了。”铁铉由衷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