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唐新气象 > 第三百五十一章 蜀中茶叶及盐业的改革(中)

第三百五十一章 蜀中茶叶及盐业的改革(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众人听李保如此说,他们立刻附和道:“是,是,大王说的是。『≤頂『≤点『≤小『≤说,x.”说完之后,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时之间场面突然平静下来了。

    王建在堂中如此尴尬,立刻出声道:“呵呵,大王对于咱们蜀中的茶叶和井盐制取有兴趣,不如诸位先说说吧,让大王和某等也长长见闻。”

    当即一个高胖的商人立刻接口道:“某高天来乃是本地的茶商,同大王的山河社也合作了多年,咱们蜀中最主要的产茶地基本都在咱们西川,最主要的乃是燮州、渝州、涪州、资州、嘉州、利州、茂州等八个州,某等每年遣人去收购各地的茶叶,然后再按照山河社的要求包装好之后转卖。

    茶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饼茶等几种。粗茶是采摘粗老经简易制作的一种茶;散茶是指炒青茶;饼茶是指把茶叶鞣制发酵后制作成茶饼。

    大唐茶叶以往都是以生产饼茶为主,粗茶、散茶极少。但是大王昔年在京都创制了清茶饮法后,散茶的产量逐年递增。

    采茶的季节,大多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人们提倡采摘细嫩的“明前茶”。”

    “哦,四月还能采到茶吗?”李保好奇的问道。

    高天来听到李保探问,他呵呵笑道:“大王有所不知,四月采的茶是指种在高山上深山峻岭的野茶。”

    高天来这样解释,李保就明白了。高山上海拔高,气温低,四月间采摘茶叶就可以理解了。

    看到李保没问题了,高天来继续说道:“大唐的名茶不少,咱们蜀中毕竟知名的是剑南蒙顶石花,被品茗的大家评为第一,号称‘仙茶’。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等”。

    高天来说到这里,李保等人都对蜀中茶业的情况基本有了了解。是以,李保对着高天来点头道:“高东主看来对茶业很是在行呢!”

    高天来得了李保的称赞,很是高兴,众人也都是一脸艳羡的看着他,让他更是心花怒放。

    王建倒是很有学习的劲头,他继续问道:“这茶业每年能够产茶多少,利润又如何,高东主不如继续给某分说一下。”

    高天来一听王建的问题,心中有些为难,这产量他自然知道,但是利润嘛,却是不太好分享,毕竟这是商业机密,怎能随意告诉别人。

    李保最是了解高天来的心理,他笑道:“王旅帅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这利润都是商家机密怎好随意乱说,不过赚不赚钱,只要看高东主和诸位茶商们的衣着体态就能揣测一二了。”

    李保如此打圆场,众人自然都是融洽了。

    王建更是应变极快,他忙向着高天来道:“高东主见谅,是某鲁莽了。”

    高天来忙道:“不敢。”

    然后他继续开口解答王建方才问的蜀中茶叶产量问题。“蜀中年产茶计有四十万担左右。以往大部分的茶叶乃是转运至关中及塞外,如今大王的山河社每年购置销往西域的茶叶业已占据了蜀中茶叶的一多半。”

    听到这里,王建继续问道:“那诸位家中都是拥有茶园吗?若是单纯依靠贩卖怕是不会赚多少钱吧。”

    “王旅帅所问的正是关键所在,某等家中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茶园,不过某等的茶园产量有限,大头还是在官营的茶园。”

    唐代农产品中只有茶是典型的商品化生产,原因如下:

    唐代茶园所有制有三种:即官茶园、道观或者寺庙茶园,即以寺庙道观为单位由僧尼集体经营的茶园,一般都具一定规模,且制作精良、品质优异,多为名茶,在市场上享有声誉,对寺院经济的膨胀有密切关系。第三种是农村个体经营的茶园,包括士大夫,自耕衣,雇衣经营的茶园。

    士大夫经营的茶园规模校大,雇工采制,如《太平广记》载:“九陇人(今四川彭县)张守珪,家甚富,有条园在仙居山,每岁采茶人百余辈,男女佣工杂处园中……”这显然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茶园。

    白耕农经营的茶园占绝对支配地位,是商品茶的主要来源,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诗人李商隐说,“沪州(今属四川)所管五县百姓……作业多仰于茗茶,务本不同于秀麦”(《全唐文》卷772年)。

    雇农则没有自己的茶园,租入耕种,以谋生计。陆龟蒙曾隐居顾渚治山,且“置园顾渚洁山下,岁取茶租,自判品第。”《新唐书,隐逸·陆龟蒙传》说明陆氏把茶园祖给农民。

    雇农租入的茶园以实物(饼茶)向茶园主交纳地祖,剩余的投入市场,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也是一种商业化生产。所以在唐代除了官茶园外,寺观所有的集体茶园和个体茶园两种所有制茶园,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化生产,从而促进了茶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高天来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蜀中的茶园和茶叶生意规模很大,雇佣的佃户也很多,对于茶叶的事情也比较上心。

    既然了解的差不多了,李保也不卖关子了,他开口道:“今日召集大家来,一是孤打算在蜀中推行茶业互助会。所谓的互助会就是团结蜀中茶叶商贾一同出力,再加上咱们蜀中得天独厚的条件,齐心协力把咱们蜀中的茶业规模做大做强。”

    李保的口气十分之大,不过高天来等茶商却很不以为然。毕竟蜀中的条件是好,但是蜀中有个极为强大的制约条件,那就是交通问题。

    蜀道难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近千年来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了。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人力资源匮乏的残唐时节,想要把大批量的茶叶运送出去,所需要的人力和运力都是十分大的。

    而李保如此说,当然也不是忽悠众人的,他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大家都知道蜀中的茶叶种植十分发达,官茶园不仅在种植规模还是在茶园土地上,都比私人茶园要好,所以孤想趁此机会发布一个消息,那就是蜀中的官家茶园面向个人承租。”

    李保此话一出,高天来等茶商立刻就兴奋起来,“大王所说的是真的吗?”

    “这话自然是真的,大王的话就是咱们西川中的金科玉律。”王建接口道。

    这下子茶商们都沸腾了,他们知道吉王殿下最喜经商,不想这等官家茶园也能让个人承租。众人兴奋了好一会,渐渐平静下来。

    高天来对着李保恭声道:“不知大王所说的承租,是怎么个承租法?某等都有心承租官家茶园,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负担的起啊。”

    是啊,私人可以承租,但是若是租税太高,最终亏本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王建一看这些个茶商还真的挺奸诈的,想问题最终还是想到钱财上。“你放心好了,咱们大王是有名的贤德睿智,在你们来之前大王就已经同某和张军使谈过这件事了。承租的租税是每年收成的三成。”

    “三成?”高天来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苛政猛于虎的年代,吉王居然给私人承租的茶园定下这么低的租税,当真是太划算了。于是他立刻对着李保道:“某等愿意承租官家茶园。”

    “高东主先别急,这个茶园承租的事情咱们先定下章程,具体的事情等到新任成都府府尹到任后你们再去谈吧。”

    “大王说的是,是某等心急了。”

    “不过还有件事,孤要说明一下,承包了官家茶园的商贾到了年终必须得给蜀中上交商税,商税是一成,除此之外别无他税了。”

    李保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大唐的商税一向都是存在的,茶叶收的税大概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间。咸通年间,大唐国库每年在茶叶上面征收的商税将近八十万贯。

    李保订立的商税比往常多了两个百分点,这点超额征收对高天来这些茶商来说并不算太多。而且大唐藩镇林立,商品流通环节要花费巨大的商税。

    况且李保承诺只此一次收税,不再加收,比什么保证都有效。毕竟吉王的地盘已经那么大了,这一次性征税发对商贾来说还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而他们对于佃户征收租税都是按照六成或者七成征收,然后佃户们还得独自负责国赋,将近两成的收入,最终能够剩下来养家糊口的也十分有限了。

    李保征收地租少,可以降低商贾们对于雇农和佃户的迫害减轻对他们的剥削。另外大商贾成长起来后,能够为李保麾下的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权的凝聚力。

    当然这样的政策难免会培养出许多大商贾,但是在如今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也唯有这样做了,不过对于底层民众的保护也需要现在就开始做起来。

    看到众人都点头了,李保很高兴,他继续说道:“这官家茶园开放承租的只是咱们今日商议的一部分,接下来商量的是茶业同仁互助的事情了。想必大家都希望能够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但是如今大唐战乱频起商业流通十分不畅,特别是咱们蜀中到外界的道路十分难行,因此孤还有任务要给你们,明年蜀中将要发行道路建设债券,届时还希望诸位能够慷慨解囊。支持成都府官府。”

    说到这里,李保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了,这些商贾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明白吉王打的什么算盘,但是修通蜀中通往外界的道路,他们是最欢迎的。

    不过这个吉王说的算不算数呢,毕竟兵荒马乱的,万一日后吉王落败了,他们买债券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

    不过不买吉王的账,他们要承租官家茶园的事情就怕不好办了,这是一场赌博啊,高天来等茶商都很纠结。不过在大堂中枯坐半晌的盐商们却坐不住了,吉王殿下对蜀中的盐业怎么开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