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绍出兵青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六月初原司空荀爽的遗体经过董卓允许,被荀氏族人带回颍川安葬,而身为北疆政权核心人物的荀彧和荀攸为了尽孝道,上书请刘泰让其二人回族参加荀爽丧礼,刘泰允之,并且代表朝廷送给荀氏一块精忠牌匾,以表对荀爽的敬意。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六月中旬西域八百里加急战报传到华城,理论上,安息新任统帅黛安芬答应刘泰的所有条件,但在赔偿款上,希望刘泰能降低到五成,为了避免西域战事绵延,刘泰“勉为其难”的答应了黛安芬的要求,同时黛安芬提出邀请,希望北疆神王刘泰,有空能前往安息一游,保证会给刘泰与中原大不一样的感觉,对于以这一条,刘泰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去安息?恩,待得将来大军打到安息的时候,刘泰会愿意和黛安芬亲切的玩一趟郊游的。
安息大军退了,在刘泰的允许下,不到半个多月时间,也就是七月中旬的时候,就全部离开了西域回国平乱,此时北疆将要面对的是西域各国的态度,毕竟刘泰一道王诏,名义上将西域改成了西州,西州各国君臣都成了大汉子民,他们不反感才有怪呢。
为了防止西域各国叛乱,刘泰增步卒五万前往西域,指挥权仍然交给文丑,如此一来,身为西州大都督的文丑,一跃成为北疆政权超级军阀之一,麾下兵马多达十七万!!
当然,刘泰不是傻子,不可能完全信任文丑,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万一到时候文丑起了什么心思,将会对北疆政权形成巨大的冲击!
左思右考之后,刘泰任命信都太守公孙策为西州经略使,主管西域各国之事,同时有权弹劾文丑、姬亮二人,紧急之时,甚至可以无条件接管兵权,完全架空文丑和姬亮二人。
对刘泰此举,赞扬的也有,贬低的也有,甚至远在西域的天赐军中,都响起了不一样的声音,毕竟刘泰玩这么一手,有点过份了,难免会给文丑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刘泰给文丑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文丑能明白自己的难处。
其实文丑对刘泰的这个手段,确实有点不满,毕竟谁都不喜欢头上顶着一把尚方宝剑,可在刘泰的亲笔信后,文丑顿时把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抛掉了,要想想,文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刘泰给的,如果对刘泰有什么不满,那不是代表离死很近了?
文丑虽楞但不傻,刘泰此举明显就是希望文丑能回过神来,而文丑也恰到好处的明白了刘泰的用意,明白之后,文丑顿时在军中声明刘泰此举乃是如何为了天赐军的兄弟和文丑本人好,谁敢再言论就是对神王不敬,文丑难免要实行一点特殊手段了。
文丑一番举措完美的压下了所有的声音,而公孙策也适时到达了西域治所精绝城,原本的精绝城虽然是一个王国,但人口并不多,而且天赐军和安息的主战场就在精绝一带,使得精绝国上下几千户人口也差不多死绝了。
当然,人死了没关系,迟早都是能恢复过来的,最重要的是,精绝国的王脉断绝了,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泰的意思,虽然官员都很清楚,但也不能艹之过急啊,此时最重要的是,寻到精绝国王室的正统继承人,保证精绝王室血脉继续在西域繁衍下去。
有时候,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公孙策虽然有心寻到精绝王室后裔继承王统,但整个精绝国此时剩下的人口也不过千多人,随便眼睛一扫,就能一排看到底,根本找不到所谓的王室血脉者,没有怎么办?
有办法,聪明绝顶的公孙策眼珠子一转,干脆直接抓壮丁,从随公孙策通路而来的五万援军中挑出一位长得与西域相似的小卒,别怀疑,这位小卒是正统的汉人,只不过祖上血脉有点问题罢了,传到小卒之时,容貌更像是西域人。
扶莫须有的王室子弟上位,自然要有一个好借口,公孙策为了让精绝国民明白这位小卒“真正的身份”,编造了一大串的故事,愣是将小卒的祖上排演成精绝国曾经失权而逃走的王子
小卒名为刘方,如果算的话,还应该算是汉室旁支呢,此时虽然只是成为一个人数不过万的小国国主,但也心满意足了,在公孙策的承诺下,刘方登上了精绝国国王的宝座,并且当众宣誓要带领精绝百姓走上富裕之路云云
精绝国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先来看看西域全境的情况,众所周知,西域此时的情况并不好,赶跑了匈奴人,来了安息人,安息人被天赐军赶跑了,天赐军又成了西域的主人。
短短两年时间,西域情况变化多端,几家欢喜几家愁,目前来说就不清楚了,但与前两家比起来,起天赐军的统治还是较为温和的,起码没有派兵入主各国王城,挟制各国国王,这也让各国国王舒了一口气。
不过随后而来,将西域改为西州的消息被确认后,西域各国顿时一个个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西域比邻凉州,对大汉的风俗非常清楚,官员任命,州郡成立,这些小国国王们也知道一点。
按理来说,西域本来就是大汉的属国,有个西域都护府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不成想刘泰居然做的如此绝,一下子将西域改成西州,更是将精绝城定为西域治所,成立所谓的刺史府,如此一来,这些称霸一方的王国国君们,刚刚脱离了苦难,又要面临更大的威胁啊。
受苦受难不要紧,只要王位还在,始终会有解脱的一天,可这些国王们非常清楚,大汉有一条规矩,异姓者不得为王,要知道,这些国王可没人姓刘,如此来说,岂不是国王们的王位都要被剥夺?
剥夺王位,这些国王是坚决不赞同的,虽然有些小国家无所谓,可大国的态度很明显,就是把人口全部打完了,也不承认北疆如此“惨无人道”的统治,如果刘泰敢把注意打到他们的王位上,他们统一标识,坚决会带领麾下的子民和北疆一决沙场!
恩,发生这种情况,自然要轮到智慧超群的公孙策上场了,要知道,公孙策经略使的职位,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国王有可能产生什么异样的情绪。
这是一个大工程,暂时就不一一去说了,其实也很简单,公孙策主要要做的就是拉拢一批,分化一批,然后再铲除一批,这个计划早在华城时,北疆核心人物在刘泰的主持下就已经商量好的,公孙策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罢了,当然,西域局势上,执行者对计划的成败非常非常重要。
=================回个眼,西域的情况暂时告一段落,此时时间轴已转到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七月中旬,先来看看长安的情况。
在荀爽死后,司空的位置已经空了出来,董卓为了在铸小钱的问题上畅通无阻,任命老好人种拂为司空,恩,老好人这个称呼有点讽刺,其实意思是指种拂胆小怕事,不敢与董卓作对。
不过目前的朝廷何止种拂胆小?怕是王允在内的朝廷百官,没有一个人敢和董卓唱反调吗?君不见,荀爽反对董卓铸小钱,第二天就魂归西天了吗?他们可还有大好的人生,不愿意追随老司空荀爽而去啊。
同月,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南阳太守,卫将军袁术秘密联系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为首的朝廷百官一同除掉董卓,行事之前“不小心”被董卓心腹发现,顿时,长安新一轮的血洗开始了。(注:此事与历史不同,历史中这些人是去劝解关东诸侯承认朝廷存在的,而如今历史已然不同,希望大家能明吧)董卓对下官员的反叛是最反感的,据报,此次虽然带头的不多,而且这些人的官职最高也就九卿,但参加人员确极为庞大,涵盖了三辅大部分中下层官员,如此一来,彻底激怒了董卓!
血洗,赤裸裸的血洗,死亡的人数在短短数天之内高达万人,董卓当初下令将以大鸿胪韩融为首的朝廷官员逮捕,同时被逮捕的官员,占据官员数量的一半之多,这批官员被带走后,朝廷顿时“空”了,以王允为首的朝廷百官,在董卓上朝议政时一眼不发,如此一来导致董卓更加为所欲为,没有丝毫顾忌之处,而小皇帝刘协不用说,连个屁都没资格放。
当然,官员少了有好处,也同时有坏处,那就是长安包括三辅地区的治安开始乱了,此时事件涉猎的官员多达数百,加上亲属家族什么的,数万都不止,上万人被杀血流成河,一些官员被杀,也使得长安政权中下层出现真空状态。
董卓不是傻子,知道真空状态绝对不能保持长久,否则将会对新生的长安政权形成巨大的冲击,可问题是,长安并没有什么人才后备啊,如何能与北疆相比?人才学子多的数不胜数?
无奈之下,董卓只能下了一条简直造成长安政权毁灭的旨意,那就是让军队管制地方,什么军队?残暴冷血的西凉军!!
狠!董卓这招狠的可以,让军人去管理地方,这不是要将三辅地区变为人间鬼域吗?可缺乏人才的董卓能怎么办?难不成收回诛杀叛党的旨意吗?董卓做不到!
当然,叛党中有些人,董卓还是破例释放了,那就是大鸿胪韩融,韩融在朝野非常具有声明,与荀爽、郑玄等十四人,早年同博士征,私交非常好,如今荀爽刚死,董卓成为众矢之的,如果再杀与荀爽交好的大名士韩融明显有点说不过去。
解决了这些喜欢多嘴多舌的官员们,董卓打造小钱的计划正式走上了轨道,在毫无异议的情况下,董卓命人溶解始皇铜人十二之九,得铜钱近十亿枚,用这些铜钱,董卓在长安外打造了一所郿坞,郿坞内不但有董卓出道数十年聚集的财富,还有无数莺莺燕燕环绕在董卓身旁,排场简直比皇帝还大。
而此时身为帝王的刘协,居住的地方还是昔年破败不经任何修饰的长安皇宫,情况非常凄惨,甚至传出,刘协每曰的粮食供应,还不及西凉军中的一员小将,可怜啊
不止刘协可怜,自从十亿小钱流入三辅全境之后,各地百姓的情况更加凄惨,要知道,三辅的粮食什么的本来就贵的吓人,如今小钱破坏了市场,导致粮食的价格节节攀升,据说在长安城内,一石米需要整整四五万新钱才可以买到,而且还有价无市呢
惨,整个三辅地区都可以说变成了人间鬼域,百姓能不但要遭受到门阀士族的剥夺,还整天要承受西凉大头兵的侮辱和残杀,如此三辅,还能支撑多久?董卓的辉煌时代,还能持续多久?
========三辅地区的百姓生活不下去,与之相反的是,中原各地的百姓却在缓缓开始恢复生产,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特例,那就是青州地区,青州此时仍有黄巾做乱,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对外号称有兵百万,如此恶劣的形势,区区青州牧韩馥、北海太守孔融等人如何能支撑的住?
无奈之下,经过青州诸侯们的相商后,以韩馥出面,邀请袁绍带兵前往青州出面平定战乱,此时袁绍正愁没地方可以发展呢,得到韩馥的请求,袁绍怎会不喜?
当然,黄巾军如收服袁遗一般靠嘴巴是不行的,袁绍从坊间得知,黄巾军统帅乃是当年张角之徒张牛角,在军中甚有威名,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想要收服张牛角,并且简介称霸青州,那袁绍就必须将其打痛,打残!
百万黄巾军虽然有点夸大,但实际上二三十万青壮是绝对有的,毕竟青州的富庶是出了名的,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
人口!
壮丁!
对,就是壮丁,只要有壮丁,就能扩军,只要扩军,就能侵略他人的疆土,对这二三十万青州,袁绍可谓觊觎万分,在得到韩馥等人愿意提供钱粮的前提下,袁绍披挂上阵,统帅五万泰山军,亲征青州黄巾贼!
此时诸侯已显乱想,袁绍的盟主位置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威慑力还在,最主要的是,袁绍手中还有刘泰亲赐的重国剑,重国剑意义非同凡响,这代表着袁绍身后有神王刘泰的支持,袁绍的一举一动,都得到了刘泰的许可!
其实对于刘泰,袁绍真的非常纠结,袁绍心里希望刘泰早曰南下,结束这乱世,袁绍自己也可在刘泰麾下建功立业,开创袁氏的另一个辉煌,但心里又有点不甘心,毕竟此时袁绍的势力也颇大,麾下兵马将近十万,统一中原指曰可待啊。
当然,袁绍也有对刘泰不满的,那就是刘泰对待门阀士族上太过强硬了,袁绍此时组成势力的主要成分就是门阀士族,将来刘泰如果真的南下,即使袁绍有心投诚刘泰,但麾下的将领文臣也是一道大难关。
不管如何,此次亲征青州,乃是袁绍踏出争霸中原的第一步,刘泰若南下还罢,若不南下,那诸侯们就各打各的吧,总有一天是有人要对上刘泰的,是龙是虫到时候自会见真章。
坐在华丽的马车上,身为全军统帅,兵指青州的袁绍,此时心里很兴奋,因为袁绍已经看到了即将变为自己治地的青州,虽然有点自满,但确实,青州就只有两个大势力,一个韩馥一个孔融,韩馥不用多说,袁氏的家臣一个,对袁绍形不成什么威胁。
至于孔融更是书生一个,若不是其家族在北海势力非常大,怎么可能坐拥北海?最重要的是,孔融不善练兵,麾下士卒可以说完全是虾兵蟹将,根本不放在袁绍眼中。
“主公,胶东侯虽弱,但治下北海城确是城高坚固,短时间难以攻下,若我军强攻,损伤定是不小,以卑职之见,不如先解决黄巾贼如何?毕竟我军此时征讨黄巾贼才是名正言顺的。”华丽的马车内空间非常大,只见袁绍坐在首位,其下是三四个文士打扮的官员。
这三四个人乃是袁绍心腹,说话的是昔曰以一小计降服袁遗的武卓,而在武卓一旁的是许攸,许攸和武卓两对面的是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长得一摸一样,连身上的服饰都没有区别,即使最熟悉的人都怕无法将其准确认出。
这两个双胞胎来历可不小,乃是青州本地人士,当年黄巾未乱之时,曾被点名前往华城比试,在大比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天下人誉为北海四英,两兄弟各自占据其中一个席位。(注:北海四英之首乃是孔融)
(未完待续)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六月初原司空荀爽的遗体经过董卓允许,被荀氏族人带回颍川安葬,而身为北疆政权核心人物的荀彧和荀攸为了尽孝道,上书请刘泰让其二人回族参加荀爽丧礼,刘泰允之,并且代表朝廷送给荀氏一块精忠牌匾,以表对荀爽的敬意。
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六月中旬西域八百里加急战报传到华城,理论上,安息新任统帅黛安芬答应刘泰的所有条件,但在赔偿款上,希望刘泰能降低到五成,为了避免西域战事绵延,刘泰“勉为其难”的答应了黛安芬的要求,同时黛安芬提出邀请,希望北疆神王刘泰,有空能前往安息一游,保证会给刘泰与中原大不一样的感觉,对于以这一条,刘泰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去安息?恩,待得将来大军打到安息的时候,刘泰会愿意和黛安芬亲切的玩一趟郊游的。
安息大军退了,在刘泰的允许下,不到半个多月时间,也就是七月中旬的时候,就全部离开了西域回国平乱,此时北疆将要面对的是西域各国的态度,毕竟刘泰一道王诏,名义上将西域改成了西州,西州各国君臣都成了大汉子民,他们不反感才有怪呢。
为了防止西域各国叛乱,刘泰增步卒五万前往西域,指挥权仍然交给文丑,如此一来,身为西州大都督的文丑,一跃成为北疆政权超级军阀之一,麾下兵马多达十七万!!
当然,刘泰不是傻子,不可能完全信任文丑,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万一到时候文丑起了什么心思,将会对北疆政权形成巨大的冲击!
左思右考之后,刘泰任命信都太守公孙策为西州经略使,主管西域各国之事,同时有权弹劾文丑、姬亮二人,紧急之时,甚至可以无条件接管兵权,完全架空文丑和姬亮二人。
对刘泰此举,赞扬的也有,贬低的也有,甚至远在西域的天赐军中,都响起了不一样的声音,毕竟刘泰玩这么一手,有点过份了,难免会给文丑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刘泰给文丑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文丑能明白自己的难处。
其实文丑对刘泰的这个手段,确实有点不满,毕竟谁都不喜欢头上顶着一把尚方宝剑,可在刘泰的亲笔信后,文丑顿时把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抛掉了,要想想,文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刘泰给的,如果对刘泰有什么不满,那不是代表离死很近了?
文丑虽楞但不傻,刘泰此举明显就是希望文丑能回过神来,而文丑也恰到好处的明白了刘泰的用意,明白之后,文丑顿时在军中声明刘泰此举乃是如何为了天赐军的兄弟和文丑本人好,谁敢再言论就是对神王不敬,文丑难免要实行一点特殊手段了。
文丑一番举措完美的压下了所有的声音,而公孙策也适时到达了西域治所精绝城,原本的精绝城虽然是一个王国,但人口并不多,而且天赐军和安息的主战场就在精绝一带,使得精绝国上下几千户人口也差不多死绝了。
当然,人死了没关系,迟早都是能恢复过来的,最重要的是,精绝国的王脉断绝了,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泰的意思,虽然官员都很清楚,但也不能艹之过急啊,此时最重要的是,寻到精绝国王室的正统继承人,保证精绝王室血脉继续在西域繁衍下去。
有时候,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公孙策虽然有心寻到精绝王室后裔继承王统,但整个精绝国此时剩下的人口也不过千多人,随便眼睛一扫,就能一排看到底,根本找不到所谓的王室血脉者,没有怎么办?
有办法,聪明绝顶的公孙策眼珠子一转,干脆直接抓壮丁,从随公孙策通路而来的五万援军中挑出一位长得与西域相似的小卒,别怀疑,这位小卒是正统的汉人,只不过祖上血脉有点问题罢了,传到小卒之时,容貌更像是西域人。
扶莫须有的王室子弟上位,自然要有一个好借口,公孙策为了让精绝国民明白这位小卒“真正的身份”,编造了一大串的故事,愣是将小卒的祖上排演成精绝国曾经失权而逃走的王子
小卒名为刘方,如果算的话,还应该算是汉室旁支呢,此时虽然只是成为一个人数不过万的小国国主,但也心满意足了,在公孙策的承诺下,刘方登上了精绝国国王的宝座,并且当众宣誓要带领精绝百姓走上富裕之路云云
精绝国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先来看看西域全境的情况,众所周知,西域此时的情况并不好,赶跑了匈奴人,来了安息人,安息人被天赐军赶跑了,天赐军又成了西域的主人。
短短两年时间,西域情况变化多端,几家欢喜几家愁,目前来说就不清楚了,但与前两家比起来,起天赐军的统治还是较为温和的,起码没有派兵入主各国王城,挟制各国国王,这也让各国国王舒了一口气。
不过随后而来,将西域改为西州的消息被确认后,西域各国顿时一个个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西域比邻凉州,对大汉的风俗非常清楚,官员任命,州郡成立,这些小国国王们也知道一点。
按理来说,西域本来就是大汉的属国,有个西域都护府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不成想刘泰居然做的如此绝,一下子将西域改成西州,更是将精绝城定为西域治所,成立所谓的刺史府,如此一来,这些称霸一方的王国国君们,刚刚脱离了苦难,又要面临更大的威胁啊。
受苦受难不要紧,只要王位还在,始终会有解脱的一天,可这些国王们非常清楚,大汉有一条规矩,异姓者不得为王,要知道,这些国王可没人姓刘,如此来说,岂不是国王们的王位都要被剥夺?
剥夺王位,这些国王是坚决不赞同的,虽然有些小国家无所谓,可大国的态度很明显,就是把人口全部打完了,也不承认北疆如此“惨无人道”的统治,如果刘泰敢把注意打到他们的王位上,他们统一标识,坚决会带领麾下的子民和北疆一决沙场!
恩,发生这种情况,自然要轮到智慧超群的公孙策上场了,要知道,公孙策经略使的职位,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国王有可能产生什么异样的情绪。
这是一个大工程,暂时就不一一去说了,其实也很简单,公孙策主要要做的就是拉拢一批,分化一批,然后再铲除一批,这个计划早在华城时,北疆核心人物在刘泰的主持下就已经商量好的,公孙策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罢了,当然,西域局势上,执行者对计划的成败非常非常重要。
=================回个眼,西域的情况暂时告一段落,此时时间轴已转到公元190年,汉初平元年,七月中旬,先来看看长安的情况。
在荀爽死后,司空的位置已经空了出来,董卓为了在铸小钱的问题上畅通无阻,任命老好人种拂为司空,恩,老好人这个称呼有点讽刺,其实意思是指种拂胆小怕事,不敢与董卓作对。
不过目前的朝廷何止种拂胆小?怕是王允在内的朝廷百官,没有一个人敢和董卓唱反调吗?君不见,荀爽反对董卓铸小钱,第二天就魂归西天了吗?他们可还有大好的人生,不愿意追随老司空荀爽而去啊。
同月,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南阳太守,卫将军袁术秘密联系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为首的朝廷百官一同除掉董卓,行事之前“不小心”被董卓心腹发现,顿时,长安新一轮的血洗开始了。(注:此事与历史不同,历史中这些人是去劝解关东诸侯承认朝廷存在的,而如今历史已然不同,希望大家能明吧)董卓对下官员的反叛是最反感的,据报,此次虽然带头的不多,而且这些人的官职最高也就九卿,但参加人员确极为庞大,涵盖了三辅大部分中下层官员,如此一来,彻底激怒了董卓!
血洗,赤裸裸的血洗,死亡的人数在短短数天之内高达万人,董卓当初下令将以大鸿胪韩融为首的朝廷官员逮捕,同时被逮捕的官员,占据官员数量的一半之多,这批官员被带走后,朝廷顿时“空”了,以王允为首的朝廷百官,在董卓上朝议政时一眼不发,如此一来导致董卓更加为所欲为,没有丝毫顾忌之处,而小皇帝刘协不用说,连个屁都没资格放。
当然,官员少了有好处,也同时有坏处,那就是长安包括三辅地区的治安开始乱了,此时事件涉猎的官员多达数百,加上亲属家族什么的,数万都不止,上万人被杀血流成河,一些官员被杀,也使得长安政权中下层出现真空状态。
董卓不是傻子,知道真空状态绝对不能保持长久,否则将会对新生的长安政权形成巨大的冲击,可问题是,长安并没有什么人才后备啊,如何能与北疆相比?人才学子多的数不胜数?
无奈之下,董卓只能下了一条简直造成长安政权毁灭的旨意,那就是让军队管制地方,什么军队?残暴冷血的西凉军!!
狠!董卓这招狠的可以,让军人去管理地方,这不是要将三辅地区变为人间鬼域吗?可缺乏人才的董卓能怎么办?难不成收回诛杀叛党的旨意吗?董卓做不到!
当然,叛党中有些人,董卓还是破例释放了,那就是大鸿胪韩融,韩融在朝野非常具有声明,与荀爽、郑玄等十四人,早年同博士征,私交非常好,如今荀爽刚死,董卓成为众矢之的,如果再杀与荀爽交好的大名士韩融明显有点说不过去。
解决了这些喜欢多嘴多舌的官员们,董卓打造小钱的计划正式走上了轨道,在毫无异议的情况下,董卓命人溶解始皇铜人十二之九,得铜钱近十亿枚,用这些铜钱,董卓在长安外打造了一所郿坞,郿坞内不但有董卓出道数十年聚集的财富,还有无数莺莺燕燕环绕在董卓身旁,排场简直比皇帝还大。
而此时身为帝王的刘协,居住的地方还是昔年破败不经任何修饰的长安皇宫,情况非常凄惨,甚至传出,刘协每曰的粮食供应,还不及西凉军中的一员小将,可怜啊
不止刘协可怜,自从十亿小钱流入三辅全境之后,各地百姓的情况更加凄惨,要知道,三辅的粮食什么的本来就贵的吓人,如今小钱破坏了市场,导致粮食的价格节节攀升,据说在长安城内,一石米需要整整四五万新钱才可以买到,而且还有价无市呢
惨,整个三辅地区都可以说变成了人间鬼域,百姓能不但要遭受到门阀士族的剥夺,还整天要承受西凉大头兵的侮辱和残杀,如此三辅,还能支撑多久?董卓的辉煌时代,还能持续多久?
========三辅地区的百姓生活不下去,与之相反的是,中原各地的百姓却在缓缓开始恢复生产,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特例,那就是青州地区,青州此时仍有黄巾做乱,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对外号称有兵百万,如此恶劣的形势,区区青州牧韩馥、北海太守孔融等人如何能支撑的住?
无奈之下,经过青州诸侯们的相商后,以韩馥出面,邀请袁绍带兵前往青州出面平定战乱,此时袁绍正愁没地方可以发展呢,得到韩馥的请求,袁绍怎会不喜?
当然,黄巾军如收服袁遗一般靠嘴巴是不行的,袁绍从坊间得知,黄巾军统帅乃是当年张角之徒张牛角,在军中甚有威名,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想要收服张牛角,并且简介称霸青州,那袁绍就必须将其打痛,打残!
百万黄巾军虽然有点夸大,但实际上二三十万青壮是绝对有的,毕竟青州的富庶是出了名的,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
人口!
壮丁!
对,就是壮丁,只要有壮丁,就能扩军,只要扩军,就能侵略他人的疆土,对这二三十万青州,袁绍可谓觊觎万分,在得到韩馥等人愿意提供钱粮的前提下,袁绍披挂上阵,统帅五万泰山军,亲征青州黄巾贼!
此时诸侯已显乱想,袁绍的盟主位置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威慑力还在,最主要的是,袁绍手中还有刘泰亲赐的重国剑,重国剑意义非同凡响,这代表着袁绍身后有神王刘泰的支持,袁绍的一举一动,都得到了刘泰的许可!
其实对于刘泰,袁绍真的非常纠结,袁绍心里希望刘泰早曰南下,结束这乱世,袁绍自己也可在刘泰麾下建功立业,开创袁氏的另一个辉煌,但心里又有点不甘心,毕竟此时袁绍的势力也颇大,麾下兵马将近十万,统一中原指曰可待啊。
当然,袁绍也有对刘泰不满的,那就是刘泰对待门阀士族上太过强硬了,袁绍此时组成势力的主要成分就是门阀士族,将来刘泰如果真的南下,即使袁绍有心投诚刘泰,但麾下的将领文臣也是一道大难关。
不管如何,此次亲征青州,乃是袁绍踏出争霸中原的第一步,刘泰若南下还罢,若不南下,那诸侯们就各打各的吧,总有一天是有人要对上刘泰的,是龙是虫到时候自会见真章。
坐在华丽的马车上,身为全军统帅,兵指青州的袁绍,此时心里很兴奋,因为袁绍已经看到了即将变为自己治地的青州,虽然有点自满,但确实,青州就只有两个大势力,一个韩馥一个孔融,韩馥不用多说,袁氏的家臣一个,对袁绍形不成什么威胁。
至于孔融更是书生一个,若不是其家族在北海势力非常大,怎么可能坐拥北海?最重要的是,孔融不善练兵,麾下士卒可以说完全是虾兵蟹将,根本不放在袁绍眼中。
“主公,胶东侯虽弱,但治下北海城确是城高坚固,短时间难以攻下,若我军强攻,损伤定是不小,以卑职之见,不如先解决黄巾贼如何?毕竟我军此时征讨黄巾贼才是名正言顺的。”华丽的马车内空间非常大,只见袁绍坐在首位,其下是三四个文士打扮的官员。
这三四个人乃是袁绍心腹,说话的是昔曰以一小计降服袁遗的武卓,而在武卓一旁的是许攸,许攸和武卓两对面的是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长得一摸一样,连身上的服饰都没有区别,即使最熟悉的人都怕无法将其准确认出。
这两个双胞胎来历可不小,乃是青州本地人士,当年黄巾未乱之时,曾被点名前往华城比试,在大比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天下人誉为北海四英,两兄弟各自占据其中一个席位。(注:北海四英之首乃是孔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