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政治会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 政治会议
待众将领汇集到修武后,刘邦顺应形式的需要及时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
会议的目的:确实下一步的行军路线和行动方针。
会议由刘邦亲自组织。
这次会议充分提现明主自由的形式,,刘邦引出本次会议的议程后他便让大家涌跃发言,他坐在那里当观众去了。
这和大公司里开会一样,谁不想涌跃发言在老板面前来表现自己呢?
因此,会议一开始,众将领便争先恐后的发言了。
于是乎,面对怎么对付楚军的问题上形成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
首先我们来看防守反击派。
防守反击派的理由是:楚军本来就强大,现在连克荥阳和成皋(其实是兵不血刃),士气正旺,现在主动与他们去交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防守反击派的格方是:
1、 识时务者为俊杰。
2、 鸡蛋焉能去碰石头。
防守反击派的行动方针是: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防守反击派的代表人物是:夏侯婴和卢绾。
夏侯婴自从彭城逃难一来,就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后来又参与了陪刘邦经过了荥阳和成皋两大胜利大逃亡。三次大逃亡凶险万分,真亏是刘邦福大命大,才没有死。但他对这种生活很是心有余悸,在没有必胜的情况下,他是不主张再和项羽硬碰硬了。
而这个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我们好久都没有提到他了,这个时候也该让他露露脸了。
还好,卢绾当年虽然和刘邦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人,成天泡妞,大字不识几个。但在革命道路磨砥中,好歹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比说这句“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就是他提出来的。
由于卢绾和夏侯婴两个人一个是小时候的贴身保镖,一个是现任的贴身保镖,刘邦对这两人庞爱有加,他们的防守反击战术思想一提出,便禁不住频频点头,大有当场就批准的迹象。
幸好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主攻派人物闪亮登场了。
主攻派的理由是:
1、 楚军和我军长期交战,被我军牵着鼻子长期走,已是一只疲惫之师,到了强弩之末。
2、 荥阳和成皋是我军的军事重地,现在必需把他们夺回来,既能鼓起大家的信心,也可以狠狠地打击项羽。
主攻派的格言是:
1、 不把敌人托死,就会把自己累死。
2、 两军交战勇者胜。
主攻派的行动方针是:敌人进我一尺,我进敌人一丈。
主攻派代表人物:樊哙和陈平。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重量级的,他们丝毫不比防守反击派的人物逊色。
樊哙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刘邦的亲姨子,战功绰越,是刘邦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论将领排在第一的位置无人能动遥。
而陈平自从弃暗投明后,在荥阳保卫战中立下汉马功劳。首先他使用“反间计”干掉了楚军的大剃头范增老儿。然后用利用独创的“脱衣舞”和“真假刘邦”连环计使刘邦从死亡的线上逃出来。
因此,此时的陈平在刘邦心目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如果非要说的更确切些,他目前已排在刘邦手下谋臣第四的位置。
前三位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
把萧何萧丞相比喻成刘邦的“伯乐”一点都不过。刘邦的发迹及参加革命先期准备和筹划都离不开他的身影。在楚汉之争中,他虽然没有出现在前线,但在后防却攻不可没。管理后政,运粮输兵,给予前方战场上刘邦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他是刘邦后来能打下天下不可或缺的功臣。
而张良则更不要说了。火烧栈道迷惑项羽;二封家书迷惑项羽;彭城之败后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可谓高瞻远瞩,为刘邦在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信自从月夜被萧何追来后,被刘邦拜为大将军。随后韩信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执行。千变万化的排兵布阵打的天下第二枭雄章邯(第一肯定是项羽了)屁滚屎流,最终兵败自杀。平定司马欣和董翳二秦王只用了两封信而已。随后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势如破竹,拿下项羽的老巢彭城建立不朽功绩。而且现在在平定其它诸侯方面也正在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陈平因为出道晚(跟在项羽身边折腾了一年多),还不可能和他们三个同日而语,但凭着在荥阳保卫战中出色的“反间计”和“连环计”,其政治地位只短短数月间已超过郦食其排在第四的位置了(郦食其估且排在第五),也算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两边都是重量级人物撑腰,这下可苦了刘邦。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想当时刘邦的心情,和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样一个问题极为相似:当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到水里,你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你会先选择救谁?
如果先救老母,妻子怎么办?除非你真打算换件“新衣服”来穿了(古人云:妻子如衣服)。
如果先救妻子,那老母怎么办?除非你想背上大不忠不孝的恶名。
就在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左右为难时,中立派顺应形势顺应潮流旦生了。
按照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这种情况下,中立派最好。他可以不轻易得罪任何一方的人。
中立派的理由是:既然攻又不能放手去攻,守又不能消极去守,那就攻守结合,边攻边守,边守边攻,既可养马抹马,又可以搔挠打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立派的格言是:
1、各打五十大板。
2、左右为难折其中。
中立派的行动方针是:
1、 大部队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2、 派少数人圩回到楚军后背去使暗招子,扰乱敌人后防。
中立派代表人物是:郑忠。
郑忠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按理说他的计谋谁会听啊。
但问题是他很巧妙的照顾了防守反击派和主动派两方人的颜面,因此,他的理论一出台,刘邦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欢心鼓舞,什么也不管了,一锤子下去,先定音再说。
刘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大部队停留在这里,养精蓄锐。由卢绾和刘贾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那里的玩游击战术的彭越彭大将军联手。
当时的旨意是:杀人放火,强取豪夺,奸淫污秽,越是罪大恶极的坏事你们越是干就是。反正这一切的后果都是由那个地盘的主人项羽来买单。
于是这次政治会议就这样戏剧性的收场了。
但这次政治会议歪打正着,却是当时依造形势最好的决断。也是最佳的战略方针。
(3) 政治会议
待众将领汇集到修武后,刘邦顺应形式的需要及时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
会议的目的:确实下一步的行军路线和行动方针。
会议由刘邦亲自组织。
这次会议充分提现明主自由的形式,,刘邦引出本次会议的议程后他便让大家涌跃发言,他坐在那里当观众去了。
这和大公司里开会一样,谁不想涌跃发言在老板面前来表现自己呢?
因此,会议一开始,众将领便争先恐后的发言了。
于是乎,面对怎么对付楚军的问题上形成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
首先我们来看防守反击派。
防守反击派的理由是:楚军本来就强大,现在连克荥阳和成皋(其实是兵不血刃),士气正旺,现在主动与他们去交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防守反击派的格方是:
1、 识时务者为俊杰。
2、 鸡蛋焉能去碰石头。
防守反击派的行动方针是: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防守反击派的代表人物是:夏侯婴和卢绾。
夏侯婴自从彭城逃难一来,就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后来又参与了陪刘邦经过了荥阳和成皋两大胜利大逃亡。三次大逃亡凶险万分,真亏是刘邦福大命大,才没有死。但他对这种生活很是心有余悸,在没有必胜的情况下,他是不主张再和项羽硬碰硬了。
而这个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我们好久都没有提到他了,这个时候也该让他露露脸了。
还好,卢绾当年虽然和刘邦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人,成天泡妞,大字不识几个。但在革命道路磨砥中,好歹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比说这句“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就是他提出来的。
由于卢绾和夏侯婴两个人一个是小时候的贴身保镖,一个是现任的贴身保镖,刘邦对这两人庞爱有加,他们的防守反击战术思想一提出,便禁不住频频点头,大有当场就批准的迹象。
幸好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主攻派人物闪亮登场了。
主攻派的理由是:
1、 楚军和我军长期交战,被我军牵着鼻子长期走,已是一只疲惫之师,到了强弩之末。
2、 荥阳和成皋是我军的军事重地,现在必需把他们夺回来,既能鼓起大家的信心,也可以狠狠地打击项羽。
主攻派的格言是:
1、 不把敌人托死,就会把自己累死。
2、 两军交战勇者胜。
主攻派的行动方针是:敌人进我一尺,我进敌人一丈。
主攻派代表人物:樊哙和陈平。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重量级的,他们丝毫不比防守反击派的人物逊色。
樊哙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刘邦的亲姨子,战功绰越,是刘邦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论将领排在第一的位置无人能动遥。
而陈平自从弃暗投明后,在荥阳保卫战中立下汉马功劳。首先他使用“反间计”干掉了楚军的大剃头范增老儿。然后用利用独创的“脱衣舞”和“真假刘邦”连环计使刘邦从死亡的线上逃出来。
因此,此时的陈平在刘邦心目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如果非要说的更确切些,他目前已排在刘邦手下谋臣第四的位置。
前三位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萧何、张良、韩信。
把萧何萧丞相比喻成刘邦的“伯乐”一点都不过。刘邦的发迹及参加革命先期准备和筹划都离不开他的身影。在楚汉之争中,他虽然没有出现在前线,但在后防却攻不可没。管理后政,运粮输兵,给予前方战场上刘邦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他是刘邦后来能打下天下不可或缺的功臣。
而张良则更不要说了。火烧栈道迷惑项羽;二封家书迷惑项羽;彭城之败后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可谓高瞻远瞩,为刘邦在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信自从月夜被萧何追来后,被刘邦拜为大将军。随后韩信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执行。千变万化的排兵布阵打的天下第二枭雄章邯(第一肯定是项羽了)屁滚屎流,最终兵败自杀。平定司马欣和董翳二秦王只用了两封信而已。随后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势如破竹,拿下项羽的老巢彭城建立不朽功绩。而且现在在平定其它诸侯方面也正在发挥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陈平因为出道晚(跟在项羽身边折腾了一年多),还不可能和他们三个同日而语,但凭着在荥阳保卫战中出色的“反间计”和“连环计”,其政治地位只短短数月间已超过郦食其排在第四的位置了(郦食其估且排在第五),也算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两边都是重量级人物撑腰,这下可苦了刘邦。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想当时刘邦的心情,和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样一个问题极为相似:当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到水里,你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你会先选择救谁?
如果先救老母,妻子怎么办?除非你真打算换件“新衣服”来穿了(古人云:妻子如衣服)。
如果先救妻子,那老母怎么办?除非你想背上大不忠不孝的恶名。
就在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左右为难时,中立派顺应形势顺应潮流旦生了。
按照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这种情况下,中立派最好。他可以不轻易得罪任何一方的人。
中立派的理由是:既然攻又不能放手去攻,守又不能消极去守,那就攻守结合,边攻边守,边守边攻,既可养马抹马,又可以搔挠打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立派的格言是:
1、各打五十大板。
2、左右为难折其中。
中立派的行动方针是:
1、 大部队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2、 派少数人圩回到楚军后背去使暗招子,扰乱敌人后防。
中立派代表人物是:郑忠。
郑忠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按理说他的计谋谁会听啊。
但问题是他很巧妙的照顾了防守反击派和主动派两方人的颜面,因此,他的理论一出台,刘邦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欢心鼓舞,什么也不管了,一锤子下去,先定音再说。
刘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大部队停留在这里,养精蓄锐。由卢绾和刘贾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那里的玩游击战术的彭越彭大将军联手。
当时的旨意是:杀人放火,强取豪夺,奸淫污秽,越是罪大恶极的坏事你们越是干就是。反正这一切的后果都是由那个地盘的主人项羽来买单。
于是这次政治会议就这样戏剧性的收场了。
但这次政治会议歪打正着,却是当时依造形势最好的决断。也是最佳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