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宠太子妃 > 第3章 古琴与琴谱

第3章 古琴与琴谱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古琴与琴谱

    张氏今日上山,到那灵泉寺正在南望,站在索桥上北望,山下郁郁葱葱,风光旖旎,再远处有一个偌大的湖泊,虽有雾气萦绕,但阳光映照下的湖面,粼粼波光,闪烁熠熠。灵泉寺,虽规模不大,但殿宇林立,气势恢宏。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香火旺盛,烟气袅袅。

    她上山是为一双儿女祈福的,不知为何她突然感到心神不宁。

    很快就有家丁来报,得知宫中有太医要来看赵明莘,她立刻就赶回来。

    张氏一路赶下山,软轿子换了马车,赶回来。

    一回来就看到月珠浑身哆嗦在屋子外头等她,张氏这才知道赵明莘竟然醒了。

    当下,她也顾不得要陪着梁嬷嬷等太医,而是径直过来看看赵明莘的情况,眼见为实。

    赵明莘听到张氏的声音,抬起眉眼,张氏来得可真巧。再看看浑身哆嗦的月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张氏长得颧骨稍高,身材略瘦,身上的穿着翠绿色缠枝花的刻丝褙子,却不是她的身子骨能撑起来的,头上的珠钗令人目眩神迷。

    看着面前的张氏,赵明莘不由想起了这具身子的母亲去世时候的样子。

    那时赵明莘的母亲靠在虎皮太师椅上,身穿月白底子牡丹穿花纹样宝蓝滚边缎面对襟褙子,骨瘦如柴。长长的凤目,鼻梁高挺,嘴儿小小的,五官轮廓美丽,然而,她憔悴而瘦黄。不只是无情的岁月使然。因为赵明莘母亲去世的时候,三十多岁,不会超过四十,可是看上去她却显得比她的年纪要苍老得多。

    赵明莘的母亲去世是因为是难产后身子没恢复好,只是这病却不知道是否和张氏有关。张氏是先帝隆昭帝赐婚的平妻,张氏乃是先帝的亲姐姐固仁大长公主的女儿。

    安国公赵植年轻时生得俊美端华,虽然是武将,但毕竟是世家,在文墨上也不差,娶了董氏。而身为固仁大长公主的大女儿,张氏靠着先帝赐婚嫁给了赵植成为平妻。

    张氏手腕了得,算是当今的表妹,身份不低,府里上上下下对她都是敬惧交加。而穿越前的赵明莘虽然性格柔弱,但却不是蠢笨之人,只是身子先天不足,这才大病一场,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赵明莘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对待张氏的态度,此时也不柔顺:“夫人疼我,知道我醒来,立刻来看我,想必母亲灵下得安。”

    赵明莘脸上没有妆容,原本枯黄的脸仿佛一夜间散发出的活力,柔媚动人,这么近的距离也完全看不到毛孔。没有妆容,让她的美静静的,却刺痛了张氏的心。这脸蛋太像董氏。

    赵明莘肤色憔悴偏黄,但也并非病人的蜡黄,如今显出粉嫩的肤色。而水润的唇,让她的唇瓣看来有如最甜、最诱人的果冻。赵明莘是长得极美的,董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但生的女儿却一个赛过一个的美。

    张氏看着赵明莘憔悴的面色已经好了许多,不由攒紧了手心。

    都进了半截棺材的人,丧事都在预备了,竟突然好了。

    张氏心中恨恨,面上却不显,顺势坐在赵明莘床边,笑道:“我不疼你,谁疼你。”

    “是啊,夫人特地派了月珠这丫头过来,月珠素来也贴心,多亏了夫人。”赵明莘明明看见张氏嘴角的笑容快要裂开来。

    张氏轻轻点头:“不知道月珠犯了什么错,怎么满脸发紫的,如今温度这么低,传出去可不是咱们府里不善待下人?”

    “咱们府里的规矩摆在那里,”赵明莘面色平静,“月珠越来越漂亮了,我也是刚发现,也不知是该说不该说,前些儿日子,月珠不见了,我派人去找她,竟看到她和吴丰管事……这不今日才一番拷问。”

    其实,赵明莘看到的并不是月珠和张氏的心腹吴丰,而是月珠和赵荣琛。赵荣琛是张氏心尖尖上的唯一儿子,张氏只要派人一查,便知道。赵荣琛不过是十岁的孩子,自然是月珠狐媚惑主了。

    不过,张氏素来依仗着吴丰管事,甚至府里头传来风言风语,只不过没找到证据。

    张氏拿起帕子轻轻咳嗽了两声,月珠这个不省心的小蹄子。张氏看了月珠两眼,这丫环此时年轻貌美,美艳无比,不由心中咯噔,打算回头查查。

    “月珠,今后你就不必伺候大小姐了,跟在我身边吧。”张氏朝面前的月珠笑道。

    月珠面色苍白显得有几分虚弱,本以为张氏能训斥大姑娘,可张氏却没能给自己撑腰。

    这月珠妄图勾搭赵荣琛,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过古代男人十三四岁生子也不算稀罕,这么一想,也能理解月珠的行为了。不知道她最后会怎么样,赵明莘掩面轻笑:“夫人可要好好查查月珠的事情,吴管家可是府里头的老人。”

    最好是立刻查到了月珠想要攀上赵荣琛,也不用脏了她的手来惩治月珠。

    张氏仍是换上笑脸:“明莘,你好了我也就放心了,今儿个我特来同你商量点哪些丫头给你陪嫁。”

    正在此时,门外却传来了梁嬷嬷的声音,梁嬷嬷是皇后派过来伺候赵明莘的,只是赵明莘却对梁嬷嬷始终有些戒心。梁嬷嬷因为见赵明莘这几日昏迷不醒,知道宫里今日派了罗太医来,连忙去迎接。

    赵明莘原来有个奶嬷嬷刘嬷嬷,刘嬷嬷虽然养大了赵明莘,但见赵明莘在家中处处受到张氏的掣肘,便心存欺弊之心。穿越前的赵明莘对下人的管束一贯严格,将这刘嬷嬷直接赶走了。

    刘嬷嬷走后,皇后就送来了梁嬷嬷,梁嬷嬷原来是宫里头的掌事姑姑。

    而这个月珠却是刘嬷嬷的女儿,先前还遮掩住了自己的心思,看起来颇为懂事,原主就留了她在身边,却也不十分信任。

    张氏手心渗出汗来,这梁嬷嬷不是好打发的。梁嬷嬷从小是皇后家的家生子,被送入宫中。这几日,赵明莘身子昏昏沉沉,梁嬷嬷可没少让她这个做主母的心烦,本想趁着赵明莘快不行了,收买住梁嬷嬷让梁嬷嬷教养自己的女儿赵明妍,可梁嬷嬷却丝毫不领情。

    “夫人,”梁嬷嬷自然听到了张氏的声音,请安过后,面皮却板起来:“这陪嫁媵妾皇后娘娘自会为侄女儿安排。不知夫人可曾听说过大隆朝的丽贵妃,本是皇后从婢,却善弹琵琶,迷惑主子。”

    梁嬷嬷说的此人是大隆朝过去的丽贵妃,能弹琵琶,工歌舞。皇帝坐则同席,出则并马,可算是宠冠后宫。

    张氏怒火攻心,本想安排自己娘家人女孩儿成为赵明莘的陪嫁媵婢,却遭到梁嬷嬷这样羞辱。

    又听梁嬷嬷说道:“大隆朝的规矩是太子妃媵婢八人,男、妇十户,皇后娘娘已经赐了四人下来,各个年轻、聪明、利索、干净,剩下的就选熟悉主子姑娘生活习俗的,照顾方便。”

    大隆朝开朝以来,历朝公主们的婚嫁陪房,都有大量的陪嫁奴仆包括丫鬟、太监等相送,而那些下嫁远方或异国他乡的和亲的公主们,则更有一队长长的陪嫁队伍。其中一名盛宠的公主,便是当今的妹妹柔宜长公主,当时柔宜长公主下嫁时,皇帝赐给随嫁陪房300户,这些陪房中有各种工匠,谓“七十二行”,这些还是排除在公主贴身侍女仆从之外的。

    而她嫁入皇家,自然是比不得公主下嫁,不过能让她带这么多自己人进东宫邸,已经是额外开恩。她母亲早逝,身边心腹不多,皇后帮她安排了一些人,她也不能推辞拒绝。

    张氏心下忖度了几番,看来就要在这剩下的几人中做功夫了,便笑道:“外头买来的人,自然不如宫里头的好,你好好养病便是,莫要胡思乱想。”

    “这病养着也没有用,非得找到病因不可。”赵明莘脸上的笑容很深,深凝了一眼张氏,挑了挑眉,“既然嬷嬷说了有些事情不能妄自决定,我想问问夫人,先前妹妹将我的那琴和琴谱可真是都烧了?”

    张氏听言,冷汗沁透了背心,先前赵明莘和赵明妍一起学琴,不知道怎么的赵明妍就看中了赵明莘生母留下来的琴,那琴刚好送出去保养,回来后,就到了赵明妍的房间里。赵明莘领着人去赵明妍房里拿,谁不知道赵明莘是身子弱的,这不就躺到了今天:“这……”

    赵明莘见张氏停顿了好一会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也不着急,让丫鬟将刚刚册子誊抄了一遍的纸张拿了过来,吹干了上面的墨迹,慢慢检查,一边检查一边对梁嬷嬷说道:“殿下如今竟是对我上心了……”

    张氏眼光斜了斜,上前要看那册子。

    赵明莘将纸张倾斜,就是要让张氏看个清楚。只见到张氏面色灰白,目光暗了暗:“这些是太子殿下送的?”

    梁嬷嬷应道:“正是。”

    赵明莘懒懒地撑起身,扶着额头:“一会儿还要让太医过来,我这头被推了一下,痛得十分难受,唉。”

    张氏面色愈发难看,挣扎了两下:“如今那琴自然还是在的,琴谱也好着呢。都是你妹妹不懂事,回头我教训她。采芝,还不去拿过来。”

    采芝听言,顿了一下,赶紧出去取。

    赵明莘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等会儿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给太医缘故,要不是我这次挺过来了,恐怕连命也没了。”

    张氏坐立不安终于开口道:“你妹妹如今还在夏家,回来后我罚她抄上一百遍女诫。”

    “好,不如再加上一百遍《心经》,好让妹妹也静静心,就去外祖母的佛堂里头抄,抄不出来,不要出来沾油腥。”赵明莘心想,还是要何老太太看着才好,如今何老太太不管家中庶务,但毕竟是长辈,那威严惯了,由不得赵明妍偷懒。

    张氏咬了咬牙,甩了甩帕子,终于点头答应,这次不让女儿吃点苦头,赵明莘恐怕要告状了。

    不一会儿,采芝就捧着黄色绸子包裹下的古琴来了,赵明莘吩咐丫鬟将古琴收好,又仔细查看了琴谱,见每一页都十分完整,这才点了点头。抬眼望去,却见张氏表情十分憋屈。

    “我倒是要谢谢妹妹将我这古琴拿到房间里,不然还不知道妹妹有许多珍藏的孤本。”赵明莘可不仅仅是拿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松口了,脸上的笑容此时十分的动人。

    张氏脸上的笑容渐止,勉强道:“哪里是什么孤本?”

    赵明妍学琴学得十分好,张氏下了血本给赵明妍找来了许多琴谱,之前赵明莘闯入了赵明妍的房间中,还是第一次见着了。

    “哦,既然不是孤本,就都送给我吧。福儿,你跟着采芝再跑一趟。”赵明莘笑道。

    张氏咬了咬牙,这太医就要进来了,她只能松口:“好。”

    采芝,面色大变上前道:“夫人,这些可都是二姑娘最珍爱的琴谱,若是给了大姑娘,岂不是委屈了二姑娘?”

    张氏训斥道:“大姑娘是什么人,自然紧着大姑娘。”

    采芝只得领着福儿去了,不一会儿那些珍本就都送了过来。

    “夫人,这些可都是送给我了?”赵明莘假作刚刚没听明白。

    “送。”张氏心中十分不快,咬碎一口银牙,只说出一个字来。

    赵明莘吩咐丫鬟将珍本都收好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紧接着,太医罗苍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名青衣药童捧着药箱。罗苍是宫里派来给赵明莘看病的,和先前常来的太医不同,出身十分好,是江太医令的徒弟。

    罗苍进来后朝张氏行礼后,就上前为赵明莘诊脉。因为是皇家太医,时常为公主娘娘看病的,也就不必放下帘子。

    赵明莘望着面前的罗苍,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身穿宝蓝色云纹锦衣,面容安静英俊。太医令在当今还未登基的时候,已经奏明了上任皇帝,创建医学署教授学生。当时的昭宗准奏,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而如今这教授医师的地方,更名太医署,太医们集中在此一起办公,并教授学生。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是掌管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务的。

    太常寺少卿便是罗苍的父亲,罗苍如今跟着太医署的太医令江太医学医,水平自然是高。听说太医署的考校标准是: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罗苍的治愈率在所有人当中是最高的。

    此时,罗苍低下头,由着梁嬷嬷在赵明莘手腕上缠上丝线,他搭上丝线的另一端。赵明莘愣了愣,心里想道:这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这丝线真能诊脉吗?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法”的基本内容,是难度最大的一种中医诊断技术,脉象精微,其体难辨,心在易了,指下难明。脉诊很多时候也用来考验医生水平的高低,悬丝诊脉就是现代人,传说中的一种技术。医生不用亲自触摸患者的脉搏,而是在患者手腕部系上丝线,由医生在离患者较远的地方查看脉象。

    她听说过一位御医给太后牵线诊脉,御医在既看不到她的神色,又不敢询问的情况下,隔着帷帐,在金色丝线上切了脉,并小心翼翼地,开了三帖消食健脾药方。太后服后,病体大愈,并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许多年后,御医隐居后,透露了当时的真情。原来他事先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太后的病是食蟹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

    赵明莘看着面前的罗苍,清秀的男人眉头微微蹙起,不由想起罗苍和太子关系十分要好。

    正在此时,却见罗苍眉头拧起,愁容满面。张氏心里大喜:“罗大人,莫非明莘身子还没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