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英雄归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刘秀在更始王朝中属于有争议、被排挤的干部,刘玄等人对他这次出差只授予官衔,不给人手,也不
给军马粮草:
你刘秀去闯吧,完成使命算是更始政权扩大和巩固了;要是被谁灭了,只能说你倒霉!
但是,假如刘秀单干呢?
对于这个要命的问题,更始王朝的高级干部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他们在考虑另外的事儿,我们稍后再说。
有的史书说刘秀这次出差几乎是单枪匹马(单车临河北),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刘秀也根本不需要更始王朝派更多的将士,那样太碍事。只要给我你手里的旗帜就足够了!
刘秀心里很清楚、也很有把握,凭着自己的品格、能力和声威,即使孤身一人,也可以演绎精彩故事!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板说的话。他说,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部化为灰烬,凭着企
业的品牌和文化,我完全可以很快重建。
我还想起目前一位著名收藏家的话,他是业界大腕,建有自己的价值连城的博物馆,慕名找他鉴宝的人络
绎不绝。他说,即使我的博物馆一夜之间没了,我也照样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无论在哪个城市。
我想,这两位成功人士的自信来自他们的实力:公司的品牌和文化,个人的才华和声望。
我优秀,所以我不怕从头再来。
我很优秀,所以我任何时候都不怕从头再来。
刘秀也是这样,从大哥被黑的时候起,他就作从头再来的准备了。
当然,他也根本不孤独。
还是在受命以代理司隶校尉的身份,从宛城前往洛阳为更始王朝收拾办公场所的时候,刘秀就召集了一些
自己安排到各处发展势力的心腹亲信。
现在,他到河北出差,更多的亲信,还有一些未曾谋面的“粉丝”纷纷前来投靠。
一时间,天下不少英雄看好刘秀。
比如,忠诚能干的冯异,他与苗萌受刘秀之命坚守父城等5县,顶住了更始王朝10多拨儿将士的进攻。
刘秀去洛阳经过父城,他大开城门,献上牛马粮酒,给予热情欢迎。
(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刘秀自然十分高兴,任命冯异为秘书长(主簿),苗萌为从事。
冯异推荐的一批同乡,如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刘秀一律任命为自己的掾吏,把他们带到洛阳。
从此,冯异、铫期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跟随刘秀南征北战、折冲腾挪,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现在,刘秀要去河北,当然要带上他们。
还有王霸,他跟随刘秀血战昆阳之后,回到家乡颍阳。
刘秀去洛阳经过颍阳时,王霸请示老爸,想继续带着亲朋好友追随刘秀。
老爸对他说:“我老了,不能再上疆场了,你去吧,一定要好好干。”
刘秀任命王霸为功曹令史,把他带到洛阳。
现在去河北,刘秀也把他带上。
祭遵是在刘秀取得昆阳大捷、回军经过颍阳时,放弃在县衙工作的位置投奔刘秀的,被任命为门下史。
这次去河北,刘秀带上他,任命他为军市令,专门管纪律。
好了,由于刘秀的亲信和粉丝是陆续聚拢起来的,我们以后再陆续介绍吧。
当然,谁表演得精彩,我们就多花些口舌。
算了算,刘秀这次出差带了数百人。
要在今天,这是个不小的团队。但在那个乱世、在冷兵器时期,要弄点儿什么动静,这些人又实在少得可怜。
但是,刘秀决心就用这些人玩儿出大动静。
河北的复杂局势,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
刘秀来到这里,敏锐地观察和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软硬兼施,先站住脚跟,再扩大势力范围:一边工
作一边壮大自己的队伍,采取亲和的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先礼后兵,收降武装力量和地方干部,谁不服气或者
惹事儿,就打!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刘秀在河北“镇慰州部”。
初来乍到,秘书长冯异向刘秀提出建议,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冯异的远见卓识,也与刘秀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说:“天下的老百姓,早就被王莽害苦了,早就思念大汉王朝了。如今更始帝部下的将领们又纵横暴虐,
到哪儿抢掠到哪儿,老百姓都很失望,觉得他们很靠不住、不能指望。现在您握有重权,独当一面,应该广布
恩惠、实行德政。有夏桀、商纣的乱政,才有商汤、周武王的功业;人们长期饥渴,就很容易满足。所以,您
应该尽快分派官属,巡行各郡县,清理冤狱,化解矛盾,广施恩惠,天下自然归心。”
冯秘书长的建议深受刘秀的赞许,得以立即付诸实施。
当然,这时候向刘秀积极进言的并不仅仅冯异一个人,一个名叫邓禹的年轻人从远处追随而来,使刘秀喜
出望外。
我们要好好地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是刘秀的大老乡、阴丽华的小老乡,也是刘秀在长安读太学时候的同学。
邓禹从小家境宽裕,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年纪很小就精于儒学、长于诗书(笃于经书)。
但他又不是死读书、钻牛角尖的人,他善于识人,也精于时事世故。
年仅13岁时,他就去长安太学深造。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
在京城最高学府里,邓禹结识了比自己年长8岁的学兄刘秀。他颇有知人之名,一见刘秀就认为他不是一般
人,就有意亲近刘秀。
(禹虽年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刘秀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乡,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可由于刘秀这时候还没有帝王之志,邓禹也刚步入青春期,两人在太学除了读书、议政、结下亲密的友谊
,并没有弄出多大的动静。
几年后,刘秀回家乡种地。
又过了一些日子,邓禹也回到老家新野,成为当地有名的学问人。
小邓步刘秀后尘成为回乡知青时,全国各地反抗王莽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南阳一带也很热闹。
刘縯、刘秀兄弟的故事到处流传,小邓也知道。
等到刘玄称帝、更始王朝建立时,不少人推荐小邓到新政权里谋个差事,小邓不干。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
这并不是小邓无意仕途,而是世道太乱,他一时还搞不清哪个更正派、哪个更有希望,只能静观待变。
老同学刘秀这儿,他也没有来得及联络。
从公元22年10月刘秀起兵以来,一年间发生的事儿太多。
刘秀刚起兵,即转战;刚取得昆阳大捷,即发生刘縯被害事件;刘秀刚获任司隶校尉,即北上洛阳;没出
个月把时间,刘秀又出差来河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眼下,刘秀学兄到河北镇慰一方,小邓认为这个学兄和自己的机会都来了!
他相信刘秀终非池中之物,也相信自己只有投奔到他的麾下,也才有用武之地。
于是,小邓冒着初冬的寒风,千里迢迢,孤身一人赶往河北。一直追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他终于
见到刘秀。
刘秀一直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学,见他远道赶来,十分高兴。
(光武见之甚欢)
但是,刘秀想跟他开个玩笑。他对这个小学弟说:
“我现在手里有封官拜将的权力,你大老远地跑来,是不是想弄个一官半职当当?”
(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邓禹则一本正经地说:
“不是。”
“那你来这儿想干什么?”
邓禹有一肚子话要说,没有心思闹着玩儿,严肃地回答:“我希望您能威德加于四海,得到天下,我能从
中立下尺寸之功,也好名垂青史。”
刘秀听了这话,又见邓禹的神情,不由得笑了,便留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彻夜叙旧。
(光武笑,因留宿闲语。)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见面。
刘秀极为感慨!
刘秀自年幼懂事以来,历经稼穑的艰难、贩运的辛苦、寒窗苦读的孤寂,还有家道中落的窘迫,和仕途无
望的忧虑,他早已深味世态炎凉。
起兵一年来,他身边不乏拥戴者,也有不少人转身离去。
现在,在自己身处逆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时候,从邓禹的口中,他第一次听到一个人对自己的复兴大
业以终身相许,心里非常感动!
本来就是相互心仪的老朋友,现在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自然有叙不完的旧情、说不完的新
谊。
刘秀让身边的人都称邓禹“邓将军”,经常留他与自己住在一起,共同商量大事。
(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留止于中,与定计议。)
其实,根本没等多久,邓禹见到刘秀的当天夜里,就向他提出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和对策。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184年后,优秀的诸葛亮对刘汉后裔刘备的隆中对答。
真正的政治家看局势,就象高手对弈,是可以走一步棋看好几步的。
邓禹这天夜里的一番话,当然没有后来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答有名气,但同样很实用。
他说:“更始王朝虽然定都关西地区,但是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安定,赤眉、青犊农民起义军还有
数十万人之众。三辅地区(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豪强在聚集。更始帝既没有围
剿、控制他们,又不能集中大家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始的将领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完全靠运
气爬上了现在的位置,只想着贪图钱财、作威作福,不过是一时的快活罢了。他们之中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
远虑的人,来真心辅佐皇帝(更始帝)、安定群众。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形势已经很明显。更始王朝这个样
子,您再去为它安定边郡、辅佐朝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看当今之计,不如延揽天下英雄,争取民心,
象当年高祖皇帝那样建立宏图大业,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靠您的才德智勇,平定天下是没有问题的。”
这番话很重要,可见《后汉书-邓寇列传》,大家谁感兴趣,可以再仔细琢磨。
刘秀听了邓禹的这番话,认为既见解高远,也正合自己的心意;既增强了逐鹿天下的信心,又大体确定了
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方略。他十分高兴(光武大悦),从此把这个年轻的战略家留在自己身边,当作首席智囊。
趁着这会儿刘秀不太忙,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次对话,也是两个读书人治国安邦、经世济用人生理想
的愉快交流。
刘秀本人一生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个有大作为的读书人。
他一肚子学问,是个大儒,但他又不读死书,十分讲究学以致用。
在乱世之中,他由起初的做大官、娶美人的生活追求,逐渐确立了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
他的这种“内圣外王”人生目标的本质就是,在思想上爱民、安民,以人为本;在行动上文攻、武略,君
临天下。
所以说,刘秀对小邓学弟提出的“务悦民心”大为赞赏、格外注意。
其实,刘秀对争取民心的工作早就注意了。
舂陵子弟与新市、平林兵合并之初,曾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均差点儿火并,刘秀坚决把舂陵子弟手里的财物
全拿出来分给盟友,化解了危机;昆阳大捷后,他又坚持把缴获的军需物资散发给老百姓,这都是他顾全大局
、热爱百姓、友善待人的表现。
至于他日前到洛阳整理办公场所,率领僚属成功再现了汉家威仪,则进一步表现了他不随波逐流、而澄清
天下的抱负。
当然,起事儿以来,他多是被安排干一些粗活重活儿,象血战昆阳、整理洛阳那样独当一面的机会毕竟太
少。
现在好了,他终于独立主持一个地方、一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自主地实现自己的意
图了!
他在心底深沉地呐喊:我要让大家看看,刘秀攻城拔寨战无不克,理政爱民也深得人心!
那就干吧!
面对河北复杂困难的局面和纷至沓来的亲信、粉丝,刘秀心里充满了饱满的工作热情。
但是,他心里热、头脑并不热。
他的具体工作思路十分清晰、各项行动有条不紊。
每到一处,他就安排大家首先考察各级干部,按其德才能力决定升降去留,恢复汉朝的组织机构和官吏名
称;清理诉讼,平反冤狱,释放轻罪和无罪的囚徒;废除王莽的一些苛政和荒唐的做法。
这真是久旱逢甘霖啊!
一些正派的干部和广大群众早就被王莽摆弄苦了,对刘秀一行的做法非常高兴、非常欢迎,争着拿肉拿酒
犒劳他们。
(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无论什么时候,为人为政能被老百姓欢迎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大的成功!
但是,刘秀要的还远远不是这些。他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吃请、不受礼、不借工作之便谋取任何
私利。
到了邯郸的时候,刘秀还交给冯异、铫期一项秘密工作:
暗中认真调查中高级干部的思想行为,是愿意一起干事儿、还是不愿意归附,列个名单报上来。
(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政策和用人,是为政的两个命脉,刘秀对此有深刻体会,也紧紧抓住不放。
当然,这时候刘秀还是用更始王朝命官的身份在活动,发展个人势力处于还只做不说的阶段。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更始王朝及其联军目前实力强大、威望正盛。
前面说了,刘縯、刘秀兄弟战昆阳、拿宛城、收拾洛阳,在老百姓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而老百姓认为他
们哥儿俩是更始王朝的好干部。甚至刘秀直接指挥的、在摧毁王莽政权中有着决定作用的昆阳大捷,老百姓也
把功劳记在更始王朝名下。
这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哥儿俩是更始的干部,他们的成绩就是更始的成绩,他们的威望也提升了更始的威
望。
一般人并没有机会、也不能看懂更始王朝内部的是是非非,只知道更始联军战无不克,以刘秀为代表的更
始干部是好样的。再加上更始王朝的龌龊事儿还没有充分暴露,老百姓都暂时把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政
权身上。
所以,从更始王朝那儿拿来复兴汉室的旗子、用更始命官的招牌开展工作,可以事半功倍,也是刘秀的既
定策略。
为什么不呢?
二是刘秀目前力量还不够大。
他的身边虽然有数百人,但显然不可能个个都象邓禹、冯异、铫期、祭遵等人这样优秀和忠诚,遇到困难
的时候溜走几个,也是很正常的。
刘玄登基后舂陵子弟已经分散了,绝大部分人都追随刘玄,就是把他们全拉过来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人。
他本人虽然功勋卓著、能力卓越,但老百姓目前还是把他与更始王朝放在一起看的,如果忽然打出自己的
旗号,大家还没有思想准备,还要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更何况,打天下跟篡夺天下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活儿,甚至不是少数人就能干好的活儿。
所以,刘秀审时度势,决定暂时先以更始命官和钦差大臣的名义开展工作,逐步积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
争取人心,到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再跟更始翻脸。
人说“大丈夫能伸能屈”,而大政治家则要善于准确把握形势和时机,合理安排自己的伸缩进退。
刘秀可以说对此深有体会,也运用自如。
三是刘秀也想试探一下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干部的人心向背。
现在王莽已灭、更始刚立,全国一片乱局,处于政权真空状态。
我国的广大老百姓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当官的不欺负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
劳动过上好日子,肯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但是,我们也无需讳言,在不少时候,老百姓也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比如王莽,不就是把天下老百姓忽悠几十年吗?
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具体对一代人、一个人而言就太厉害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
对于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刘秀胸有成竹,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在争取老百姓的同时,他要看看这些原王莽政权的干部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想干什么,特别是要看看他们
是怎样处理与更始王朝的关系的。毕竟这些人还在位子上,而且能量很大。
这样,渡过黄河以来,在所到州郡的工作顺利推进,充分说明刘秀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广大干部群众都为更始王朝有刘秀这样的好干部欢欣鼓舞,但是,一些聪明人还是能够看出来所以然的。
也正是在邯郸的时候,刘秀的又一个粉丝慕名前来投奔。
这个粉丝名叫耿纯。
对于耿纯,大家应该眼熟,他的父亲耿艾刚刚被更始确认为济南太守,他本人刚刚被更始任命为骑都尉,
奉命去安慰赵、魏地区。
办理这两项干部任命的是更始王朝的红人、正在巡行郡国的舞阴王李轶。
正是从李轶身上,耿纯看到了、也印证了更始干部的腐败堕落,他对这个王朝很失望。现在,听说刘秀来
到邯郸,他急忙前来拜见。
刘秀一见面就发现这是个人才,对耿纯很欣赏。
(世祖深接之。)
应该说,刘秀识人用人的独到眼光和能力确实非常人能比。
在君临天下的征途上,包括耿纯在内,他使用的很多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一生对他忠贞不贰。
耿纯早年曾游学长安,也是个读书人,一见刘秀就为他的君子气度所倾倒。
接下来,耿纯还发现刘秀身边人才济济,驭将统兵的法度纪律也十分严明,与别的将领不同,便献上战马
和缣帛数百匹,要求跟着刘秀干。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百匹。)
耿纯这么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因为他出身高干家庭,也是大户人家,自己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做过官(纳言士),刚刚又被更始王朝任命
为可以巡行一方的重要干部(骑都尉)。
按照他老耿家的实力,特别是玩儿政治的眼光和手段,耿纯要搏个良好的仕途、过个优裕安逸的生
活,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放弃做看起来前途似锦的一方大员,而去给另一个正遭受排挤的一方大员打下手,他耿纯要不是对更始很
失望、对刘秀很看好,是决不会这么干的!
好了,耿纯更多精彩表现我们稍候再说,因为这时候又有一个人急急来见刘秀。
大家注意,这个人名叫刘林。
由于刘秀在更始王朝中属于有争议、被排挤的干部,刘玄等人对他这次出差只授予官衔,不给人手,也不
给军马粮草:
你刘秀去闯吧,完成使命算是更始政权扩大和巩固了;要是被谁灭了,只能说你倒霉!
但是,假如刘秀单干呢?
对于这个要命的问题,更始王朝的高级干部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他们在考虑另外的事儿,我们稍后再说。
有的史书说刘秀这次出差几乎是单枪匹马(单车临河北),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实,刘秀也根本不需要更始王朝派更多的将士,那样太碍事。只要给我你手里的旗帜就足够了!
刘秀心里很清楚、也很有把握,凭着自己的品格、能力和声威,即使孤身一人,也可以演绎精彩故事!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板说的话。他说,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部化为灰烬,凭着企
业的品牌和文化,我完全可以很快重建。
我还想起目前一位著名收藏家的话,他是业界大腕,建有自己的价值连城的博物馆,慕名找他鉴宝的人络
绎不绝。他说,即使我的博物馆一夜之间没了,我也照样能过上很好的生活,无论在哪个城市。
我想,这两位成功人士的自信来自他们的实力:公司的品牌和文化,个人的才华和声望。
我优秀,所以我不怕从头再来。
我很优秀,所以我任何时候都不怕从头再来。
刘秀也是这样,从大哥被黑的时候起,他就作从头再来的准备了。
当然,他也根本不孤独。
还是在受命以代理司隶校尉的身份,从宛城前往洛阳为更始王朝收拾办公场所的时候,刘秀就召集了一些
自己安排到各处发展势力的心腹亲信。
现在,他到河北出差,更多的亲信,还有一些未曾谋面的“粉丝”纷纷前来投靠。
一时间,天下不少英雄看好刘秀。
比如,忠诚能干的冯异,他与苗萌受刘秀之命坚守父城等5县,顶住了更始王朝10多拨儿将士的进攻。
刘秀去洛阳经过父城,他大开城门,献上牛马粮酒,给予热情欢迎。
(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刘秀自然十分高兴,任命冯异为秘书长(主簿),苗萌为从事。
冯异推荐的一批同乡,如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刘秀一律任命为自己的掾吏,把他们带到洛阳。
从此,冯异、铫期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跟随刘秀南征北战、折冲腾挪,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现在,刘秀要去河北,当然要带上他们。
还有王霸,他跟随刘秀血战昆阳之后,回到家乡颍阳。
刘秀去洛阳经过颍阳时,王霸请示老爸,想继续带着亲朋好友追随刘秀。
老爸对他说:“我老了,不能再上疆场了,你去吧,一定要好好干。”
刘秀任命王霸为功曹令史,把他带到洛阳。
现在去河北,刘秀也把他带上。
祭遵是在刘秀取得昆阳大捷、回军经过颍阳时,放弃在县衙工作的位置投奔刘秀的,被任命为门下史。
这次去河北,刘秀带上他,任命他为军市令,专门管纪律。
好了,由于刘秀的亲信和粉丝是陆续聚拢起来的,我们以后再陆续介绍吧。
当然,谁表演得精彩,我们就多花些口舌。
算了算,刘秀这次出差带了数百人。
要在今天,这是个不小的团队。但在那个乱世、在冷兵器时期,要弄点儿什么动静,这些人又实在少得可怜。
但是,刘秀决心就用这些人玩儿出大动静。
河北的复杂局势,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
刘秀来到这里,敏锐地观察和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软硬兼施,先站住脚跟,再扩大势力范围:一边工
作一边壮大自己的队伍,采取亲和的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先礼后兵,收降武装力量和地方干部,谁不服气或者
惹事儿,就打!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刘秀在河北“镇慰州部”。
初来乍到,秘书长冯异向刘秀提出建议,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冯异的远见卓识,也与刘秀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说:“天下的老百姓,早就被王莽害苦了,早就思念大汉王朝了。如今更始帝部下的将领们又纵横暴虐,
到哪儿抢掠到哪儿,老百姓都很失望,觉得他们很靠不住、不能指望。现在您握有重权,独当一面,应该广布
恩惠、实行德政。有夏桀、商纣的乱政,才有商汤、周武王的功业;人们长期饥渴,就很容易满足。所以,您
应该尽快分派官属,巡行各郡县,清理冤狱,化解矛盾,广施恩惠,天下自然归心。”
冯秘书长的建议深受刘秀的赞许,得以立即付诸实施。
当然,这时候向刘秀积极进言的并不仅仅冯异一个人,一个名叫邓禹的年轻人从远处追随而来,使刘秀喜
出望外。
我们要好好地介绍一下这个年轻人。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是刘秀的大老乡、阴丽华的小老乡,也是刘秀在长安读太学时候的同学。
邓禹从小家境宽裕,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年纪很小就精于儒学、长于诗书(笃于经书)。
但他又不是死读书、钻牛角尖的人,他善于识人,也精于时事世故。
年仅13岁时,他就去长安太学深造。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
在京城最高学府里,邓禹结识了比自己年长8岁的学兄刘秀。他颇有知人之名,一见刘秀就认为他不是一般
人,就有意亲近刘秀。
(禹虽年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刘秀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乡,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可由于刘秀这时候还没有帝王之志,邓禹也刚步入青春期,两人在太学除了读书、议政、结下亲密的友谊
,并没有弄出多大的动静。
几年后,刘秀回家乡种地。
又过了一些日子,邓禹也回到老家新野,成为当地有名的学问人。
小邓步刘秀后尘成为回乡知青时,全国各地反抗王莽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南阳一带也很热闹。
刘縯、刘秀兄弟的故事到处流传,小邓也知道。
等到刘玄称帝、更始王朝建立时,不少人推荐小邓到新政权里谋个差事,小邓不干。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
这并不是小邓无意仕途,而是世道太乱,他一时还搞不清哪个更正派、哪个更有希望,只能静观待变。
老同学刘秀这儿,他也没有来得及联络。
从公元22年10月刘秀起兵以来,一年间发生的事儿太多。
刘秀刚起兵,即转战;刚取得昆阳大捷,即发生刘縯被害事件;刘秀刚获任司隶校尉,即北上洛阳;没出
个月把时间,刘秀又出差来河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眼下,刘秀学兄到河北镇慰一方,小邓认为这个学兄和自己的机会都来了!
他相信刘秀终非池中之物,也相信自己只有投奔到他的麾下,也才有用武之地。
于是,小邓冒着初冬的寒风,千里迢迢,孤身一人赶往河北。一直追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他终于
见到刘秀。
刘秀一直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同学,见他远道赶来,十分高兴。
(光武见之甚欢)
但是,刘秀想跟他开个玩笑。他对这个小学弟说:
“我现在手里有封官拜将的权力,你大老远地跑来,是不是想弄个一官半职当当?”
(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邓禹则一本正经地说:
“不是。”
“那你来这儿想干什么?”
邓禹有一肚子话要说,没有心思闹着玩儿,严肃地回答:“我希望您能威德加于四海,得到天下,我能从
中立下尺寸之功,也好名垂青史。”
刘秀听了这话,又见邓禹的神情,不由得笑了,便留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彻夜叙旧。
(光武笑,因留宿闲语。)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见面。
刘秀极为感慨!
刘秀自年幼懂事以来,历经稼穑的艰难、贩运的辛苦、寒窗苦读的孤寂,还有家道中落的窘迫,和仕途无
望的忧虑,他早已深味世态炎凉。
起兵一年来,他身边不乏拥戴者,也有不少人转身离去。
现在,在自己身处逆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的时候,从邓禹的口中,他第一次听到一个人对自己的复兴大
业以终身相许,心里非常感动!
本来就是相互心仪的老朋友,现在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了,自然有叙不完的旧情、说不完的新
谊。
刘秀让身边的人都称邓禹“邓将军”,经常留他与自己住在一起,共同商量大事。
(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留止于中,与定计议。)
其实,根本没等多久,邓禹见到刘秀的当天夜里,就向他提出自己对时局的见解和对策。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184年后,优秀的诸葛亮对刘汉后裔刘备的隆中对答。
真正的政治家看局势,就象高手对弈,是可以走一步棋看好几步的。
邓禹这天夜里的一番话,当然没有后来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答有名气,但同样很实用。
他说:“更始王朝虽然定都关西地区,但是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安定,赤眉、青犊农民起义军还有
数十万人之众。三辅地区(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豪强在聚集。更始帝既没有围
剿、控制他们,又不能集中大家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始的将领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完全靠运
气爬上了现在的位置,只想着贪图钱财、作威作福,不过是一时的快活罢了。他们之中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
远虑的人,来真心辅佐皇帝(更始帝)、安定群众。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形势已经很明显。更始王朝这个样
子,您再去为它安定边郡、辅佐朝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看当今之计,不如延揽天下英雄,争取民心,
象当年高祖皇帝那样建立宏图大业,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靠您的才德智勇,平定天下是没有问题的。”
这番话很重要,可见《后汉书-邓寇列传》,大家谁感兴趣,可以再仔细琢磨。
刘秀听了邓禹的这番话,认为既见解高远,也正合自己的心意;既增强了逐鹿天下的信心,又大体确定了
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方略。他十分高兴(光武大悦),从此把这个年轻的战略家留在自己身边,当作首席智囊。
趁着这会儿刘秀不太忙,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次对话,也是两个读书人治国安邦、经世济用人生理想
的愉快交流。
刘秀本人一生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个有大作为的读书人。
他一肚子学问,是个大儒,但他又不读死书,十分讲究学以致用。
在乱世之中,他由起初的做大官、娶美人的生活追求,逐渐确立了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
他的这种“内圣外王”人生目标的本质就是,在思想上爱民、安民,以人为本;在行动上文攻、武略,君
临天下。
所以说,刘秀对小邓学弟提出的“务悦民心”大为赞赏、格外注意。
其实,刘秀对争取民心的工作早就注意了。
舂陵子弟与新市、平林兵合并之初,曾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均差点儿火并,刘秀坚决把舂陵子弟手里的财物
全拿出来分给盟友,化解了危机;昆阳大捷后,他又坚持把缴获的军需物资散发给老百姓,这都是他顾全大局
、热爱百姓、友善待人的表现。
至于他日前到洛阳整理办公场所,率领僚属成功再现了汉家威仪,则进一步表现了他不随波逐流、而澄清
天下的抱负。
当然,起事儿以来,他多是被安排干一些粗活重活儿,象血战昆阳、整理洛阳那样独当一面的机会毕竟太
少。
现在好了,他终于独立主持一个地方、一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自主地实现自己的意
图了!
他在心底深沉地呐喊:我要让大家看看,刘秀攻城拔寨战无不克,理政爱民也深得人心!
那就干吧!
面对河北复杂困难的局面和纷至沓来的亲信、粉丝,刘秀心里充满了饱满的工作热情。
但是,他心里热、头脑并不热。
他的具体工作思路十分清晰、各项行动有条不紊。
每到一处,他就安排大家首先考察各级干部,按其德才能力决定升降去留,恢复汉朝的组织机构和官吏名
称;清理诉讼,平反冤狱,释放轻罪和无罪的囚徒;废除王莽的一些苛政和荒唐的做法。
这真是久旱逢甘霖啊!
一些正派的干部和广大群众早就被王莽摆弄苦了,对刘秀一行的做法非常高兴、非常欢迎,争着拿肉拿酒
犒劳他们。
(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无论什么时候,为人为政能被老百姓欢迎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大的成功!
但是,刘秀要的还远远不是这些。他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吃请、不受礼、不借工作之便谋取任何
私利。
到了邯郸的时候,刘秀还交给冯异、铫期一项秘密工作:
暗中认真调查中高级干部的思想行为,是愿意一起干事儿、还是不愿意归附,列个名单报上来。
(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政策和用人,是为政的两个命脉,刘秀对此有深刻体会,也紧紧抓住不放。
当然,这时候刘秀还是用更始王朝命官的身份在活动,发展个人势力处于还只做不说的阶段。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更始王朝及其联军目前实力强大、威望正盛。
前面说了,刘縯、刘秀兄弟战昆阳、拿宛城、收拾洛阳,在老百姓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而老百姓认为他
们哥儿俩是更始王朝的好干部。甚至刘秀直接指挥的、在摧毁王莽政权中有着决定作用的昆阳大捷,老百姓也
把功劳记在更始王朝名下。
这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哥儿俩是更始的干部,他们的成绩就是更始的成绩,他们的威望也提升了更始的威
望。
一般人并没有机会、也不能看懂更始王朝内部的是是非非,只知道更始联军战无不克,以刘秀为代表的更
始干部是好样的。再加上更始王朝的龌龊事儿还没有充分暴露,老百姓都暂时把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政
权身上。
所以,从更始王朝那儿拿来复兴汉室的旗子、用更始命官的招牌开展工作,可以事半功倍,也是刘秀的既
定策略。
为什么不呢?
二是刘秀目前力量还不够大。
他的身边虽然有数百人,但显然不可能个个都象邓禹、冯异、铫期、祭遵等人这样优秀和忠诚,遇到困难
的时候溜走几个,也是很正常的。
刘玄登基后舂陵子弟已经分散了,绝大部分人都追随刘玄,就是把他们全拉过来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人。
他本人虽然功勋卓著、能力卓越,但老百姓目前还是把他与更始王朝放在一起看的,如果忽然打出自己的
旗号,大家还没有思想准备,还要有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更何况,打天下跟篡夺天下不一样,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活儿,甚至不是少数人就能干好的活儿。
所以,刘秀审时度势,决定暂时先以更始命官和钦差大臣的名义开展工作,逐步积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
争取人心,到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再跟更始翻脸。
人说“大丈夫能伸能屈”,而大政治家则要善于准确把握形势和时机,合理安排自己的伸缩进退。
刘秀可以说对此深有体会,也运用自如。
三是刘秀也想试探一下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干部的人心向背。
现在王莽已灭、更始刚立,全国一片乱局,处于政权真空状态。
我国的广大老百姓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当官的不欺负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
劳动过上好日子,肯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但是,我们也无需讳言,在不少时候,老百姓也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比如王莽,不就是把天下老百姓忽悠几十年吗?
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具体对一代人、一个人而言就太厉害了:人生能有几个几十年?
对于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刘秀胸有成竹,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在争取老百姓的同时,他要看看这些原王莽政权的干部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想干什么,特别是要看看他们
是怎样处理与更始王朝的关系的。毕竟这些人还在位子上,而且能量很大。
这样,渡过黄河以来,在所到州郡的工作顺利推进,充分说明刘秀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广大干部群众都为更始王朝有刘秀这样的好干部欢欣鼓舞,但是,一些聪明人还是能够看出来所以然的。
也正是在邯郸的时候,刘秀的又一个粉丝慕名前来投奔。
这个粉丝名叫耿纯。
对于耿纯,大家应该眼熟,他的父亲耿艾刚刚被更始确认为济南太守,他本人刚刚被更始任命为骑都尉,
奉命去安慰赵、魏地区。
办理这两项干部任命的是更始王朝的红人、正在巡行郡国的舞阴王李轶。
正是从李轶身上,耿纯看到了、也印证了更始干部的腐败堕落,他对这个王朝很失望。现在,听说刘秀来
到邯郸,他急忙前来拜见。
刘秀一见面就发现这是个人才,对耿纯很欣赏。
(世祖深接之。)
应该说,刘秀识人用人的独到眼光和能力确实非常人能比。
在君临天下的征途上,包括耿纯在内,他使用的很多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一生对他忠贞不贰。
耿纯早年曾游学长安,也是个读书人,一见刘秀就为他的君子气度所倾倒。
接下来,耿纯还发现刘秀身边人才济济,驭将统兵的法度纪律也十分严明,与别的将领不同,便献上战马
和缣帛数百匹,要求跟着刘秀干。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百匹。)
耿纯这么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因为他出身高干家庭,也是大户人家,自己在王莽的中央机关做过官(纳言士),刚刚又被更始王朝任命
为可以巡行一方的重要干部(骑都尉)。
按照他老耿家的实力,特别是玩儿政治的眼光和手段,耿纯要搏个良好的仕途、过个优裕安逸的生
活,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放弃做看起来前途似锦的一方大员,而去给另一个正遭受排挤的一方大员打下手,他耿纯要不是对更始很
失望、对刘秀很看好,是决不会这么干的!
好了,耿纯更多精彩表现我们稍候再说,因为这时候又有一个人急急来见刘秀。
大家注意,这个人名叫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