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整编师相关情况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1925年之前,中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奉系曾经用过以军-旅-团编制编组,晋系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旅又一个团外,其他的都是师下辖二旅四团的编制。而国民党军在黄埔建军之后,师法苏联,改行为三三制编制,即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在编制上大致一师为5500人,在北伐的八个军中,除第七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下辖九个旅(即1旅2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统辖几个旅外,其余均为三三制编制;而后收编的各路军队也多采用三三制编制。
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的军队数已达200万之多,因此、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0个师。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而后,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为三种,1、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乙种师、三旅六团制,3、丙种师、二旅四团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独立旅,补充旅的名义扩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番号为31、32、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殷绳祖、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部撤销,编为31、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而后又编了个独立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萧乾、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编为两个独立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独立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独立旅,补充旅在1931-1934年间又大多扩编为师。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作战中很不灵活。
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独立团或补充团,乙种为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第18军所属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中央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日寇谋我日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4年时间内整编60个甲种调整师,与60个乙种整理师。甲种调整师编制为师辖二个旅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卫生、通讯各一连,计有13854人,马350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但到抗战爆发为止,只有20个师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43个。乙种整理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制。师有山炮营,装备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门;战防炮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4门;及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连、骑兵连、野战医院各一个。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120毫米炮4门)、工兵连、特务连、通讯排、卫生队等等各一个。团有4~6门81迫击炮,营有6挺重机枪,每连一个掷弹筒。每班一挺轻机枪,每师约1万多人。虽然编制了50个师,但也只有部分部队达到此标准。大致上,在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军共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计170余万人。到武汉战役结束后,
1939年初,国民党军又将编制一律改为军辖两至三师,师辖三团,团辖三营的三三制编制,到1944年初,国民党军在编制上拥有正规军步骑兵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非正规军351个游击纵队及保安团,兵力总计为650万人。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及豫湘桂战役中的失利,在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己下降到了正规军120个军,340多个师,加上非正规军,特种兵与后勤单位等,计590余万人,但这是在花名册上的数字,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军一贯的吃空额,虚报人数等原因,国民党军当时的真实数字为400余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近百万伪军及敌后游杂武装,总计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约有500万人左右。
当时,国民党军除少数单位外,多数师只有5000-6000人,但却照8000-9000人领饷,97军只有1万3千人,战斗兵不足7千,却虚报为有2万人,再如晋军,在抗战时期人数不超过10万,阎锡山却按18万人向重庆领饷。汤恩伯部,每军公开以1500-2000人的空额军饷上交总部,连以廉洁自许的陈诚,所属部队也准许一个连可吃三个空额。蒋介石有鉴于此,便于抗战胜利后进行整军,到1945年底,将正规军缩编为89个军,253个步兵师,2个骑兵军,13个骑兵师
1946年,经国共和谈双方商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建制的整编师,总兵力约减少1/5,而战斗单位兵员比以前充实。从1946年3月起,国民党军即将军队分期进行整编,其主要内容为:将集团军改编为整编军,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旅将原辖的三个团改为二个团,原计划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内战爆发,陇海线以北的部队未完成整编。
我曾见到一份朱继团写的《国民党军与整编师对照表》,大体上正确,但有一些错误的地方,
现一一列举如下:1,国民党军在编制整编师时,并非是从1到90一一编入,而是没有整编67、84、86、87、89这5个师,朱继团说什么整67师准备由5军和18军各抽一个旅编成,整84师,由吴化文部伪军新编,整86师由新1军,整87师由新6军一部+伪军编成,不对,新1军编为整50师,新6军编为整14师,并非把新1军和新6军拆开分编,也无将5a和18a各抽一个旅编成整67师之事,吴化文部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编为整84师,这几个番号均不存在,其实,当时在国民党军中,中央系部队已占有绝对优势,大体上,中央军嫡系与中央化部队约占一半,加上依附于中央军的杂牌军,约占国民党军队的2/3,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只占1/3,在国民党军内部,已无人能挑战蒋介石,而对***武装,国民党对其甚为轻视,认为可以在一年内击败之,而且当时国民党的财政支出有很大的赤字,军费开支占当时国民党财政支出的大半,因此,陈诚等人拟定了一份方案,决定在剿共战争大体结束后,将国民党军削减为50-60个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怎么可能会再扩充军队呢?而吴化文部是伪军,当时按陈诚等人的设想,伪军先暂时编为地方保安部队,待剿共战争大体结束后都要裁撤,而后,因剿共战局败坏,便将伪军编为暂编各师,但因吴化文作战卖力,才编为整84师。
2,并不是47年把新建的23军改为整2师,而是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整45师由96军编成,96军并不是抗战最后期建立的,其前身原为东北军系统之骑兵第二军,辖暂12师、暂14师、暂15师。在编为整编45师后,番号分别改为211旅、212旅、213旅,在潍县战役中,师部与212旅被歼,而后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晏子风任师长,整2师在济南战役被歼后,又以新兵与逃脱人员重建,番号改为23军,
3,整5师已完成了改编,不是“未全部完成,很快就恢复了传统的5a番号”,但它是在1947年改编的,之所以说它未全部完成改编,是因为:原整编师的编制为一个旅辖二个团,但在内战中,国民党军发现这种编制不利于作战,便改为旅辖三个团,因此,在1947年改编的整编师均只改了个番号,另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歼后,以留在后方的3个补充团和1个榴弹炮营重建,那3个团就是整编74师为了把二团制旅改为三团制旅所组建的,大约到1948年初,国民党军的整编师均改为三团制旅,另外出于虚张声势的考虑,整21师在赴台平息“二二八事件”时曾将番号改为21军。
4、榆林邓宝珊、四川刘文辉与山西方面并没有不接受老蒋整编,拒绝执行整编方案,继续保持军的番号,刘文辉的24军已改编为整24师,榆林邓宝珊与山西方面之所以没有改编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在陇海线以北,未完成整编。
5,当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计有86个整编师及军,245个师及旅,其中有已被改编的为56个整编师,147个旅,另有30个军,98个师尚未改编,其中马步芳部骑兵第5军原定为须裁撤部队,但却保留了下来,只是下属的骑兵师改编为了骑兵旅,而后,国民党军又改编了12个整编师,使整编师达到68个,到1948年2月,总计国民党军有整编师及军104个,整编旅及师279个。到1948年7月,国民党军又取消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恢复了军、师番号,每军以三万五千人定编,实行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团;这种编制以后一直用到内战结束。
在1925年之前,中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奉系曾经用过以军-旅-团编制编组,晋系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旅又一个团外,其他的都是师下辖二旅四团的编制。而国民党军在黄埔建军之后,师法苏联,改行为三三制编制,即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在编制上大致一师为5500人,在北伐的八个军中,除第七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下辖九个旅(即1旅2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统辖几个旅外,其余均为三三制编制;而后收编的各路军队也多采用三三制编制。
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的军队数已达200万之多,因此、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0个师。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而后,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为三种,1、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乙种师、三旅六团制,3、丙种师、二旅四团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独立旅,补充旅的名义扩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番号为31、32、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殷绳祖、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部撤销,编为31、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而后又编了个独立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萧乾、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编为两个独立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独立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独立旅,补充旅在1931-1934年间又大多扩编为师。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作战中很不灵活。
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独立团或补充团,乙种为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第18军所属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中央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日寇谋我日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4年时间内整编60个甲种调整师,与60个乙种整理师。甲种调整师编制为师辖二个旅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卫生、通讯各一连,计有13854人,马350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但到抗战爆发为止,只有20个师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43个。乙种整理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制。师有山炮营,装备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门;战防炮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4门;及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连、骑兵连、野战医院各一个。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120毫米炮4门)、工兵连、特务连、通讯排、卫生队等等各一个。团有4~6门81迫击炮,营有6挺重机枪,每连一个掷弹筒。每班一挺轻机枪,每师约1万多人。虽然编制了50个师,但也只有部分部队达到此标准。大致上,在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军共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计170余万人。到武汉战役结束后,
1939年初,国民党军又将编制一律改为军辖两至三师,师辖三团,团辖三营的三三制编制,到1944年初,国民党军在编制上拥有正规军步骑兵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非正规军351个游击纵队及保安团,兵力总计为650万人。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及豫湘桂战役中的失利,在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己下降到了正规军120个军,340多个师,加上非正规军,特种兵与后勤单位等,计590余万人,但这是在花名册上的数字,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军一贯的吃空额,虚报人数等原因,国民党军当时的真实数字为400余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近百万伪军及敌后游杂武装,总计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约有500万人左右。
当时,国民党军除少数单位外,多数师只有5000-6000人,但却照8000-9000人领饷,97军只有1万3千人,战斗兵不足7千,却虚报为有2万人,再如晋军,在抗战时期人数不超过10万,阎锡山却按18万人向重庆领饷。汤恩伯部,每军公开以1500-2000人的空额军饷上交总部,连以廉洁自许的陈诚,所属部队也准许一个连可吃三个空额。蒋介石有鉴于此,便于抗战胜利后进行整军,到1945年底,将正规军缩编为89个军,253个步兵师,2个骑兵军,13个骑兵师
1946年,经国共和谈双方商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建制的整编师,总兵力约减少1/5,而战斗单位兵员比以前充实。从1946年3月起,国民党军即将军队分期进行整编,其主要内容为:将集团军改编为整编军,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旅将原辖的三个团改为二个团,原计划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内战爆发,陇海线以北的部队未完成整编。
我曾见到一份朱继团写的《国民党军与整编师对照表》,大体上正确,但有一些错误的地方,
现一一列举如下:1,国民党军在编制整编师时,并非是从1到90一一编入,而是没有整编67、84、86、87、89这5个师,朱继团说什么整67师准备由5军和18军各抽一个旅编成,整84师,由吴化文部伪军新编,整86师由新1军,整87师由新6军一部+伪军编成,不对,新1军编为整50师,新6军编为整14师,并非把新1军和新6军拆开分编,也无将5a和18a各抽一个旅编成整67师之事,吴化文部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编为整84师,这几个番号均不存在,其实,当时在国民党军中,中央系部队已占有绝对优势,大体上,中央军嫡系与中央化部队约占一半,加上依附于中央军的杂牌军,约占国民党军队的2/3,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只占1/3,在国民党军内部,已无人能挑战蒋介石,而对***武装,国民党对其甚为轻视,认为可以在一年内击败之,而且当时国民党的财政支出有很大的赤字,军费开支占当时国民党财政支出的大半,因此,陈诚等人拟定了一份方案,决定在剿共战争大体结束后,将国民党军削减为50-60个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怎么可能会再扩充军队呢?而吴化文部是伪军,当时按陈诚等人的设想,伪军先暂时编为地方保安部队,待剿共战争大体结束后都要裁撤,而后,因剿共战局败坏,便将伪军编为暂编各师,但因吴化文作战卖力,才编为整84师。
2,并不是47年把新建的23军改为整2师,而是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整45师由96军编成,96军并不是抗战最后期建立的,其前身原为东北军系统之骑兵第二军,辖暂12师、暂14师、暂15师。在编为整编45师后,番号分别改为211旅、212旅、213旅,在潍县战役中,师部与212旅被歼,而后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晏子风任师长,整2师在济南战役被歼后,又以新兵与逃脱人员重建,番号改为23军,
3,整5师已完成了改编,不是“未全部完成,很快就恢复了传统的5a番号”,但它是在1947年改编的,之所以说它未全部完成改编,是因为:原整编师的编制为一个旅辖二个团,但在内战中,国民党军发现这种编制不利于作战,便改为旅辖三个团,因此,在1947年改编的整编师均只改了个番号,另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歼后,以留在后方的3个补充团和1个榴弹炮营重建,那3个团就是整编74师为了把二团制旅改为三团制旅所组建的,大约到1948年初,国民党军的整编师均改为三团制旅,另外出于虚张声势的考虑,整21师在赴台平息“二二八事件”时曾将番号改为21军。
4、榆林邓宝珊、四川刘文辉与山西方面并没有不接受老蒋整编,拒绝执行整编方案,继续保持军的番号,刘文辉的24军已改编为整24师,榆林邓宝珊与山西方面之所以没有改编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在陇海线以北,未完成整编。
5,当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计有86个整编师及军,245个师及旅,其中有已被改编的为56个整编师,147个旅,另有30个军,98个师尚未改编,其中马步芳部骑兵第5军原定为须裁撤部队,但却保留了下来,只是下属的骑兵师改编为了骑兵旅,而后,国民党军又改编了12个整编师,使整编师达到68个,到1948年2月,总计国民党军有整编师及军104个,整编旅及师279个。到1948年7月,国民党军又取消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恢复了军、师番号,每军以三万五千人定编,实行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团;这种编制以后一直用到内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