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chapter.150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史那伏念公开反叛的消息传来之后,裴行俭就直接过来请罪了,这是他的疏忽,当时打的太乱了,突厥叛军的组成太复杂了,虽然阿史那泥熟匍是可汗,不过这个可汗严格来讲其实就是个傀儡,背后真正指挥的其实是阿史那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以及阿史那伏念三个人,这三个人各有兵马,虽然表面上是以阿史那德温傅为主将,然而他们三个也并不是那么团结。
当初裴行俭攻破阿史那德温傅的营寨的时候,直接砍了阿史那奉职和阿史那德温傅,活捉了阿史那泥熟匍,但是阿史那伏念却失踪了,裴行俭派了很多人去找都没找到,最后因为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太长时间,裴行俭只能将这件事儿放下,班师回朝。
当然,在回来之后裴行俭也跟李治说明了情况,当时李治也没说什么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裴行俭打仗是一把好手,在占领绝对优势的时候,对方居然能在他的天罗地网之下还能不漏踪迹,要么是已经悄无声息的死了,要么已经逃出生天,但是现在大唐需要这么一场胜利来抚平之前废太子带来的影响,所以李治默认这件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无论是李治还是裴行俭都觉得阿史那伏念就算跑了也就是苟延残喘,谁都没想到他居然能够纠集起阿史那德温傅的残部进行反扑。
夏州虽然还在长城之外,但是距离长安已经很近了,裴行俭这次过来除了请罪就是想要出征,理由已经想好了,就是戴罪立功。
说实话李显不太想让裴行俭去了,裴行俭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放到后世也是高龄啊,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再上战场,李显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而且他觉得李治也有点不厚道,之前是李治同意将这件事儿给压下来的,现在阿史那伏念反了之后,这口锅就扣到了裴行俭头上,弄的裴行俭不得不撑着一把老骨头还要戴罪立功。
李显看着裴行俭已经不复光华的眼睛叹了口气说:“这一次阿爹的意思是让曹怀舜担任定襄道行军总管,旨意已下,将军不必担心,此事我心中有数,必不会让将军蒙冤。”
裴行俭听了之后仿若又老了几岁,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多谢殿□□谅,终究……是臣无能。”
李显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裴行俭了,他这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每次大战就算开会他都是去凑热闹的,偶尔说上一两句也不过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根本没有操过心,至于出门打仗……那就更不用他操心后勤了。
但是现在他坐镇后方,李治非常慷慨大方的将这件事情完全放手让儿子去做了,李显回长安的时候直接将六部尚书也给带回来了,唯一觉得可惜的是九卿没带回几个,毕竟李治在那边也是要处理国事的。
李显跟尚书们是第一次协同合作,然后一合作就出现问题了——大唐的国库的确能够支撑这一场战争,甚至这场战争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消耗,阿史德温傅在全胜时期都不是大唐的对手,更不要说如今阿史那伏念只是接受了阿史德温傅的残部了。
但是让李显感觉到愤怒的是国库纵然不空虚,但是也绝不充盈!李显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贪污,然而查下来他也无语了……大唐这些年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是的,就是修路工程。
在这个时代修路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是后世无法想象的,钱自然也要花的更多,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今年从春天开始全国就不同程度的遭受了自然灾害,河南河北尤其严重,一整年可以说是颗粒无收,没办法,就算已经开始推广进化前的玉米,但是哪怕是玉米也只是抗旱它不抗涝啊。
而且如果不是有玉米和红薯以及土豆扛着,今年的收成恐怕会更少,李显捧着上半年的赋税奏疏整个人都内牛满面了,他觉得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大概他都跟钱有仇,否则为啥他当了太子就又开始为钱发愁了?
现在大唐的流动资金已经不足以应付这场战事了,李显只能动用储备粮,这个就要给李治上书,正巧李显跟李治抱怨国库空虚的时候,那边雍州长史李义玄正好被参生活奢华,而查看之后发现人家也没贪污——当然李显觉得大概不是没贪污,而是贪污的太巧妙了,检查组没看出来。
人家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个谁都管不了,但是雍州在他的带领之下风气越来越差,攀比成风,婚丧花费奢靡。而在这之前,李义玄刚刚申请减免赋税,李治还同意了,直接雍、岐、华、同四州一年的赋税,结果转头就来这套。
但是李义玄严格来说没有错并不能治他得罪,李治也只能给他发了到诏书说道:“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至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严加捉搦,勿使更然。”
这份诏书虽然是给李义玄的,但是各州刺史基本上都知道这么件事儿,李显就更知道李治在诏书里说过什么话了。
按照道理来说子不论父过,但是李显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对李治这一封诏书吐槽了,他……他从来不知道他们家人还有节俭的习惯了,真是见了鬼,如果真的节俭的话,皇帝陛下您能不能告诉我,我上交的那些铺子的盈利都去哪里了?
坦白来讲,就凭着那些铺子的盈利,李显哪怕不是皇子不当太子他现在也能稳坐天下首富之座,而这些铺子他分给兄弟妹妹股份,直接孝敬爹娘,那得到的钱都不少,别的不说就武后的衣裙,那真的是低调的奢华好吗?
李显正在欢乐的吐槽他亲爹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定襄道总管曹怀舜与突厥史伏念战于横水,官军大败!
李显:wtf?
李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他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就蹲等胜利的消息传来了,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什么?官军打败?!搞什么鬼!
因为只是简报,所以李显只能焦急的等着详细的战报,而等他拿到了详细战报之后,他在看到一半就将战报扔到面前的案桌之上,不顾裴行俭刘仁轨还在场愤怒的表示:“曹怀舜是傻逼吗?!”
裴行俭瞬间转头看刘仁轨,而作为太子少傅的刘仁轨尴尬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脸一沉说道:“殿下,制怒!”
“制不住了!你们看看曹怀舜干了什么事儿!”李显简直要被曹怀舜气死了,是啦,论起领兵打仗他大概不如曹怀舜,但是……穿越过来这么久,李显这是第一次在面对古人的时候产生智商上的优越感。
曹怀舜的失败简单来说就是上当了,上了突厥人的当。而上当的原因是军队之中有奸细,曹怀舜带着裨将窦义昭去攻打突厥叛兵,奸细报告说:“阿史那伏念在黑沙,身边只有不到二十名骑兵。”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直接正面刚就对了,但问题在于就算是李显叶辉怀疑这份消息的可靠性——阿史那伏念敢揭竿而起那么就代表他手里有着不小的底牌,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会孤身一人出现在黑沙?
哦,还算不上孤身一人,据说身边还有不到二十名骑兵,然而就算这些骑兵就算再怎么勇武在面对绝对的人数优势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用的。
阿史那伏念敢这么做必然是有原因的,让李显来猜的话,一种可能是阿史那伏念诱敌深入之计,实际上已经在沿途布下了埋伏,而依照曹怀舜的行军本领,虽然他把李显气了个半死,李显却没有全盘否定他的专业能力,这么简单的陷阱曹怀舜应该不会上当,那么就是声东击西。
实际上阿史那伏念也的确是用了依照声东击西,还用出了效果,曹怀舜在得到消息之后就派斥候沿途打探,发现没有任何埋伏之后当机立断就将老弱留在了瓠芦泊,然后他就带着窦义昭率领轻锐队伍,以之前的几倍速度前进,但是到达黑沙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任何人影,找了很多圈都没有找到,最后人马困乏只能无功而返。
如果他只是无功而返的话也就算了,毕竟没有造成别的影响,但问题是在他去追杀阿史那伏念的时候他留在瓠芦泊的部队直接被偷袭了!之前曹怀舜只是让他们小心防备,然后就走了,在军中也没有一个靠谱的将领,居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曹怀舜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慌里慌张的带着人回援,结果就被阿史那伏念给截住了,是的,偷袭大军根据地的兵马并不是阿史那伏念的人,而是薛延陀部!阿史那伏念在揭竿而起的时候就跟薛延陀部联手了,要不然他也不敢依靠着阿史那德温傅那点遗兵就跟大唐死磕。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一边是虽然号称精锐但已经是疲惫之师的大唐军队,一边是以逸待劳的突厥骑兵,两边的战斗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
曹怀舜的军队就这样被拦在了横水,后来曹怀舜、窦义昭与李文及偏将刘敬同四军组合成方阵,且战且行,结果还遇到了大风沙,阿史那伏念趁顺风进击唐军,唐军瞬间就乱成了一盘散沙。
后来曹怀舜一路收集散落的士兵,实在是无力抵抗阿史那伏念,于是便以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同他议和,杀牛订盟,阿史那伏念北撤,曹怀舜才顺利返回大营,而此时学延陀部落已经撤了,大营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这才是李显生气的原因,卧槽,我让你去揍叛军的,结果你被叛军跟遛狗一样耍,最后还贿赂他们,还议和,去你大爷的!
饶是李显脾气再好也忍不住爆粗口了,裴行俭和刘仁轨显然比他涵养功夫好很多,却也气的不行,裴行俭直接下跪伏地申请带队去揍阿史那伏念。
李显当时就同意了,他算是看出来了,很多人在副将的职位上能够干的不错,但是在主将的位置上就等于坑爹。讲真,就算是郑玘带队估计都比曹怀舜靠谱。
只不过李显能做的只能是上书给李显申请让裴行俭去,只不过他的上书还没写完,那边李治的诏书已经来了:天皇陛下已经提前进入了太上皇模式,一切事情都让李显自己去做主了。
如果是以前李显还会担心自己做的太过分会不会引起李治的忌惮,没看到古往今来那么多太子就是因为势力太大了,引起了皇帝的忌惮,然后被弄死了吗?
但是现在他不想去思考那么多了,或者说是在这件事儿上他不想去思考那么多了,二话不说直接就让曹怀舜以及他的那些副手都回来,扔给了三省去判罪,然后他又让裴行俭当回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带兵去收拾突厥以及薛延陀部。
布置完了之后李显看着之前消耗的军需就心头滴血,他算是明白了后世为什么轻易不肯动兵了,一个是核/弹之类的攻击范围太大,另外一个就是军队一动就意味着开始烧钱了。
因为这件事儿,后来曹怀舜流放岭南李显都没替他说话,他现在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曹怀舜自己傻就算了,但是这一次不仅仅是烧了钱,还导致大批的军士死于敌手,严格来说这是死罪,只不过看在他之前也曾经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份儿上,直接把他流放了而已。
不得不说,老将不愧是老将,几乎是一决定裴行俭是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之后,整个长安城内的气氛就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曹怀舜兵败消息过来之后,长安城之内惶恐激愤各种情绪满眼,现在裴行俭出马了,大家就都冷静下来了。
这是几十年的军功保证,裴行俭已经打败了阿史那德温傅,那么阿史那伏念也绝对不是裴行俭的对手,这就是招牌。
而李显心里也是松了口气的,作为太子,事情真是太多了,他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战争上面,毕竟那边在打仗别的和平地区也要过日子啊,接手政务之后,李显才知道,想要当个明君真的是不容易,要么知人善任,要么把自己累死。
李显虽然希望大唐越来越好却也没有非要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提拔有能力的官员,废柴们你们就该干嘛干嘛去吧!
能人上庸者下这是李显想法中最简单的选官方式了,而当初郑玘设了长名榜其实也是这个思想。
只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然而并没有人支持他,对于李显的困惑刘仁轨和郝处俊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讲的。
“殿下的想法固然好,然而却还是太单纯了,世家是不会同意的。”刘仁轨慢悠悠的说道。
李显听了之后微微一笑:“我知道太傅的意思,您是不是想说动摇世家根基他们不愿意?可是我不是针对世家啊,世家有人有本事的话就让他们上,没本事还想占着位置不……不干活,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郝处俊忍不住说道:“殿下,不是这么说的,世家,世卿世禄,如果没有寒门子弟,那么这些官位就都是他们把持着,这才是他们的目的啊。”
简而言之就是想要让他们把吃到嘴里的好处吐出去,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李显自然不觉得自己思虑不周:“可是前朝炀帝起就开始采用科举,如今大唐也在采用科举,我只不过是想将科举的形式变一下而已,他们又能说什么呢?有本事他们也去考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面已经有先辈打下基础了,李显在这个基础上想要改变的话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然而这样刘仁轨还是提醒道:“殿下,如今内外战事不断,大唐刚刚平稳,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其实只要是有点眼光的政治家就知道世家是必须受到抑制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世家垄断了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就势必造成分配不均,那也就别怪下面有人造反了。作为国家统治者层面的人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在动荡。
从自身利益出发,一个经济军事实力超强的大国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如果这个国家一直在战争一直非常贫瘠,他们也得不到好。
李显认真的看着刘仁轨说道:“我不是想快刀斩乱麻,这种事情太麻烦了,我只是觉得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建书院,多建一些,从小就培养合格的官员,世家如果不愿意的话,也可以设定更高级的书院,恩,就是私立书院那一种,只不过这种书院就是个人建造,师资力量朝廷不管,但是也可以参加同样的考试。”
刘仁轨和郝处俊对视一眼总觉得有哪里不对,李显这样做的话跟他说的不太一样啊,这不是在维护世家的利益了吗?
要知道同样建书院,世家联合起来出的钱肯定比朝廷给的多啊,他们以数家之力建一座书院,但是朝廷却要负担很多座学院,就老师来看的话,也是世家比较有优势,这年头当老师的人都是喜欢教聪明孩子的,世家的孩子智商平均线就高,因为他生下来看到的东西,学习到的东西就不是寒门子弟能比的,有的时候眼界也限制着智商啊。
李显这样前后矛盾的话让刘仁轨和郝处俊都不明白,到最后就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意义,说实话国家建书院这种事情最难的就是在老师的选拔上,李显提出来的那个系统跟他们认知的系统差太远了。
这年头的师徒规矩是非常严格的,师父收下了徒弟就要尽责教育,甚至有的连徒弟的衣食住行都管,反过来徒弟也是要给师父养老送终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呢?
李显这个明显是弱化了师父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除了教授学问之外,别的一概不管,这个让他们实在是不太放心,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品德能好吗?
对此李显十分淡定的表示:“两位能够保证名师教出来的学生就都一定是品德高尚之人?”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后果就是,李显很淡定的表示:“那干脆就先实验一下吧,先找地方建两所学院,前期如果朝廷不愿意出资,我自己来,老师我也来找,等学业有成之后让他们集体参加科考如何?”
这个方案谁都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刘仁轨和郝处俊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太子殿下不像是一时兴起的样子啊。
实际上,李显的确是有他的谋划的,老师找不到?呵呵呵呵,他的梅花学院辣么多学生呢,只不过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来历不明,导致他们哪怕真的是人才朝廷也不予录用,李显一直想办法给他们找事儿干,现在弄出学院来让他们去当老师不是正好?
世家不参与最好啦,到时候学院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没错,但是李显还年轻,五年十年之后学院里的学生说不定就有所小成了,到时候……人海战术用上,老子怕你们个球啊。
而现在的退缩,其实为的就是将来的反击啊。李显默默的给自己点了个赞,心里高兴的很,并且在看到裴行俭大破突厥残兵,俘虏薛延陀部落酋长以及阿史那伏念之后就更高兴了。
只不过在裴行俭的军报上李显却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贺兰敏之。
李显:咦?这货还活着呢?
阿史那伏念公开反叛的消息传来之后,裴行俭就直接过来请罪了,这是他的疏忽,当时打的太乱了,突厥叛军的组成太复杂了,虽然阿史那泥熟匍是可汗,不过这个可汗严格来讲其实就是个傀儡,背后真正指挥的其实是阿史那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以及阿史那伏念三个人,这三个人各有兵马,虽然表面上是以阿史那德温傅为主将,然而他们三个也并不是那么团结。
当初裴行俭攻破阿史那德温傅的营寨的时候,直接砍了阿史那奉职和阿史那德温傅,活捉了阿史那泥熟匍,但是阿史那伏念却失踪了,裴行俭派了很多人去找都没找到,最后因为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太长时间,裴行俭只能将这件事儿放下,班师回朝。
当然,在回来之后裴行俭也跟李治说明了情况,当时李治也没说什么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裴行俭打仗是一把好手,在占领绝对优势的时候,对方居然能在他的天罗地网之下还能不漏踪迹,要么是已经悄无声息的死了,要么已经逃出生天,但是现在大唐需要这么一场胜利来抚平之前废太子带来的影响,所以李治默认这件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无论是李治还是裴行俭都觉得阿史那伏念就算跑了也就是苟延残喘,谁都没想到他居然能够纠集起阿史那德温傅的残部进行反扑。
夏州虽然还在长城之外,但是距离长安已经很近了,裴行俭这次过来除了请罪就是想要出征,理由已经想好了,就是戴罪立功。
说实话李显不太想让裴行俭去了,裴行俭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放到后世也是高龄啊,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再上战场,李显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而且他觉得李治也有点不厚道,之前是李治同意将这件事儿给压下来的,现在阿史那伏念反了之后,这口锅就扣到了裴行俭头上,弄的裴行俭不得不撑着一把老骨头还要戴罪立功。
李显看着裴行俭已经不复光华的眼睛叹了口气说:“这一次阿爹的意思是让曹怀舜担任定襄道行军总管,旨意已下,将军不必担心,此事我心中有数,必不会让将军蒙冤。”
裴行俭听了之后仿若又老了几岁,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多谢殿□□谅,终究……是臣无能。”
李显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裴行俭了,他这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每次大战就算开会他都是去凑热闹的,偶尔说上一两句也不过就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根本没有操过心,至于出门打仗……那就更不用他操心后勤了。
但是现在他坐镇后方,李治非常慷慨大方的将这件事情完全放手让儿子去做了,李显回长安的时候直接将六部尚书也给带回来了,唯一觉得可惜的是九卿没带回几个,毕竟李治在那边也是要处理国事的。
李显跟尚书们是第一次协同合作,然后一合作就出现问题了——大唐的国库的确能够支撑这一场战争,甚至这场战争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消耗,阿史德温傅在全胜时期都不是大唐的对手,更不要说如今阿史那伏念只是接受了阿史德温傅的残部了。
但是让李显感觉到愤怒的是国库纵然不空虚,但是也绝不充盈!李显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贪污,然而查下来他也无语了……大唐这些年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是的,就是修路工程。
在这个时代修路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是后世无法想象的,钱自然也要花的更多,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今年从春天开始全国就不同程度的遭受了自然灾害,河南河北尤其严重,一整年可以说是颗粒无收,没办法,就算已经开始推广进化前的玉米,但是哪怕是玉米也只是抗旱它不抗涝啊。
而且如果不是有玉米和红薯以及土豆扛着,今年的收成恐怕会更少,李显捧着上半年的赋税奏疏整个人都内牛满面了,他觉得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大概他都跟钱有仇,否则为啥他当了太子就又开始为钱发愁了?
现在大唐的流动资金已经不足以应付这场战事了,李显只能动用储备粮,这个就要给李治上书,正巧李显跟李治抱怨国库空虚的时候,那边雍州长史李义玄正好被参生活奢华,而查看之后发现人家也没贪污——当然李显觉得大概不是没贪污,而是贪污的太巧妙了,检查组没看出来。
人家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个谁都管不了,但是雍州在他的带领之下风气越来越差,攀比成风,婚丧花费奢靡。而在这之前,李义玄刚刚申请减免赋税,李治还同意了,直接雍、岐、华、同四州一年的赋税,结果转头就来这套。
但是李义玄严格来说没有错并不能治他得罪,李治也只能给他发了到诏书说道:“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至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严加捉搦,勿使更然。”
这份诏书虽然是给李义玄的,但是各州刺史基本上都知道这么件事儿,李显就更知道李治在诏书里说过什么话了。
按照道理来说子不论父过,但是李显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对李治这一封诏书吐槽了,他……他从来不知道他们家人还有节俭的习惯了,真是见了鬼,如果真的节俭的话,皇帝陛下您能不能告诉我,我上交的那些铺子的盈利都去哪里了?
坦白来讲,就凭着那些铺子的盈利,李显哪怕不是皇子不当太子他现在也能稳坐天下首富之座,而这些铺子他分给兄弟妹妹股份,直接孝敬爹娘,那得到的钱都不少,别的不说就武后的衣裙,那真的是低调的奢华好吗?
李显正在欢乐的吐槽他亲爹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定襄道总管曹怀舜与突厥史伏念战于横水,官军大败!
李显:wtf?
李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他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之后,就蹲等胜利的消息传来了,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什么?官军打败?!搞什么鬼!
因为只是简报,所以李显只能焦急的等着详细的战报,而等他拿到了详细战报之后,他在看到一半就将战报扔到面前的案桌之上,不顾裴行俭刘仁轨还在场愤怒的表示:“曹怀舜是傻逼吗?!”
裴行俭瞬间转头看刘仁轨,而作为太子少傅的刘仁轨尴尬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脸一沉说道:“殿下,制怒!”
“制不住了!你们看看曹怀舜干了什么事儿!”李显简直要被曹怀舜气死了,是啦,论起领兵打仗他大概不如曹怀舜,但是……穿越过来这么久,李显这是第一次在面对古人的时候产生智商上的优越感。
曹怀舜的失败简单来说就是上当了,上了突厥人的当。而上当的原因是军队之中有奸细,曹怀舜带着裨将窦义昭去攻打突厥叛兵,奸细报告说:“阿史那伏念在黑沙,身边只有不到二十名骑兵。”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直接正面刚就对了,但问题在于就算是李显叶辉怀疑这份消息的可靠性——阿史那伏念敢揭竿而起那么就代表他手里有着不小的底牌,在这种情况下他真的会孤身一人出现在黑沙?
哦,还算不上孤身一人,据说身边还有不到二十名骑兵,然而就算这些骑兵就算再怎么勇武在面对绝对的人数优势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用的。
阿史那伏念敢这么做必然是有原因的,让李显来猜的话,一种可能是阿史那伏念诱敌深入之计,实际上已经在沿途布下了埋伏,而依照曹怀舜的行军本领,虽然他把李显气了个半死,李显却没有全盘否定他的专业能力,这么简单的陷阱曹怀舜应该不会上当,那么就是声东击西。
实际上阿史那伏念也的确是用了依照声东击西,还用出了效果,曹怀舜在得到消息之后就派斥候沿途打探,发现没有任何埋伏之后当机立断就将老弱留在了瓠芦泊,然后他就带着窦义昭率领轻锐队伍,以之前的几倍速度前进,但是到达黑沙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任何人影,找了很多圈都没有找到,最后人马困乏只能无功而返。
如果他只是无功而返的话也就算了,毕竟没有造成别的影响,但问题是在他去追杀阿史那伏念的时候他留在瓠芦泊的部队直接被偷袭了!之前曹怀舜只是让他们小心防备,然后就走了,在军中也没有一个靠谱的将领,居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曹怀舜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慌里慌张的带着人回援,结果就被阿史那伏念给截住了,是的,偷袭大军根据地的兵马并不是阿史那伏念的人,而是薛延陀部!阿史那伏念在揭竿而起的时候就跟薛延陀部联手了,要不然他也不敢依靠着阿史那德温傅那点遗兵就跟大唐死磕。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一边是虽然号称精锐但已经是疲惫之师的大唐军队,一边是以逸待劳的突厥骑兵,两边的战斗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
曹怀舜的军队就这样被拦在了横水,后来曹怀舜、窦义昭与李文及偏将刘敬同四军组合成方阵,且战且行,结果还遇到了大风沙,阿史那伏念趁顺风进击唐军,唐军瞬间就乱成了一盘散沙。
后来曹怀舜一路收集散落的士兵,实在是无力抵抗阿史那伏念,于是便以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同他议和,杀牛订盟,阿史那伏念北撤,曹怀舜才顺利返回大营,而此时学延陀部落已经撤了,大营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这才是李显生气的原因,卧槽,我让你去揍叛军的,结果你被叛军跟遛狗一样耍,最后还贿赂他们,还议和,去你大爷的!
饶是李显脾气再好也忍不住爆粗口了,裴行俭和刘仁轨显然比他涵养功夫好很多,却也气的不行,裴行俭直接下跪伏地申请带队去揍阿史那伏念。
李显当时就同意了,他算是看出来了,很多人在副将的职位上能够干的不错,但是在主将的位置上就等于坑爹。讲真,就算是郑玘带队估计都比曹怀舜靠谱。
只不过李显能做的只能是上书给李显申请让裴行俭去,只不过他的上书还没写完,那边李治的诏书已经来了:天皇陛下已经提前进入了太上皇模式,一切事情都让李显自己去做主了。
如果是以前李显还会担心自己做的太过分会不会引起李治的忌惮,没看到古往今来那么多太子就是因为势力太大了,引起了皇帝的忌惮,然后被弄死了吗?
但是现在他不想去思考那么多了,或者说是在这件事儿上他不想去思考那么多了,二话不说直接就让曹怀舜以及他的那些副手都回来,扔给了三省去判罪,然后他又让裴行俭当回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带兵去收拾突厥以及薛延陀部。
布置完了之后李显看着之前消耗的军需就心头滴血,他算是明白了后世为什么轻易不肯动兵了,一个是核/弹之类的攻击范围太大,另外一个就是军队一动就意味着开始烧钱了。
因为这件事儿,后来曹怀舜流放岭南李显都没替他说话,他现在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曹怀舜自己傻就算了,但是这一次不仅仅是烧了钱,还导致大批的军士死于敌手,严格来说这是死罪,只不过看在他之前也曾经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份儿上,直接把他流放了而已。
不得不说,老将不愧是老将,几乎是一决定裴行俭是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之后,整个长安城内的气氛就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曹怀舜兵败消息过来之后,长安城之内惶恐激愤各种情绪满眼,现在裴行俭出马了,大家就都冷静下来了。
这是几十年的军功保证,裴行俭已经打败了阿史那德温傅,那么阿史那伏念也绝对不是裴行俭的对手,这就是招牌。
而李显心里也是松了口气的,作为太子,事情真是太多了,他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战争上面,毕竟那边在打仗别的和平地区也要过日子啊,接手政务之后,李显才知道,想要当个明君真的是不容易,要么知人善任,要么把自己累死。
李显虽然希望大唐越来越好却也没有非要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提拔有能力的官员,废柴们你们就该干嘛干嘛去吧!
能人上庸者下这是李显想法中最简单的选官方式了,而当初郑玘设了长名榜其实也是这个思想。
只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然而并没有人支持他,对于李显的困惑刘仁轨和郝处俊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讲的。
“殿下的想法固然好,然而却还是太单纯了,世家是不会同意的。”刘仁轨慢悠悠的说道。
李显听了之后微微一笑:“我知道太傅的意思,您是不是想说动摇世家根基他们不愿意?可是我不是针对世家啊,世家有人有本事的话就让他们上,没本事还想占着位置不……不干活,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郝处俊忍不住说道:“殿下,不是这么说的,世家,世卿世禄,如果没有寒门子弟,那么这些官位就都是他们把持着,这才是他们的目的啊。”
简而言之就是想要让他们把吃到嘴里的好处吐出去,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李显自然不觉得自己思虑不周:“可是前朝炀帝起就开始采用科举,如今大唐也在采用科举,我只不过是想将科举的形式变一下而已,他们又能说什么呢?有本事他们也去考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面已经有先辈打下基础了,李显在这个基础上想要改变的话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然而这样刘仁轨还是提醒道:“殿下,如今内外战事不断,大唐刚刚平稳,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
其实只要是有点眼光的政治家就知道世家是必须受到抑制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世家垄断了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就势必造成分配不均,那也就别怪下面有人造反了。作为国家统治者层面的人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在动荡。
从自身利益出发,一个经济军事实力超强的大国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如果这个国家一直在战争一直非常贫瘠,他们也得不到好。
李显认真的看着刘仁轨说道:“我不是想快刀斩乱麻,这种事情太麻烦了,我只是觉得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建书院,多建一些,从小就培养合格的官员,世家如果不愿意的话,也可以设定更高级的书院,恩,就是私立书院那一种,只不过这种书院就是个人建造,师资力量朝廷不管,但是也可以参加同样的考试。”
刘仁轨和郝处俊对视一眼总觉得有哪里不对,李显这样做的话跟他说的不太一样啊,这不是在维护世家的利益了吗?
要知道同样建书院,世家联合起来出的钱肯定比朝廷给的多啊,他们以数家之力建一座书院,但是朝廷却要负担很多座学院,就老师来看的话,也是世家比较有优势,这年头当老师的人都是喜欢教聪明孩子的,世家的孩子智商平均线就高,因为他生下来看到的东西,学习到的东西就不是寒门子弟能比的,有的时候眼界也限制着智商啊。
李显这样前后矛盾的话让刘仁轨和郝处俊都不明白,到最后就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意义,说实话国家建书院这种事情最难的就是在老师的选拔上,李显提出来的那个系统跟他们认知的系统差太远了。
这年头的师徒规矩是非常严格的,师父收下了徒弟就要尽责教育,甚至有的连徒弟的衣食住行都管,反过来徒弟也是要给师父养老送终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呢?
李显这个明显是弱化了师父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除了教授学问之外,别的一概不管,这个让他们实在是不太放心,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品德能好吗?
对此李显十分淡定的表示:“两位能够保证名师教出来的学生就都一定是品德高尚之人?”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后果就是,李显很淡定的表示:“那干脆就先实验一下吧,先找地方建两所学院,前期如果朝廷不愿意出资,我自己来,老师我也来找,等学业有成之后让他们集体参加科考如何?”
这个方案谁都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刘仁轨和郝处俊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太子殿下不像是一时兴起的样子啊。
实际上,李显的确是有他的谋划的,老师找不到?呵呵呵呵,他的梅花学院辣么多学生呢,只不过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来历不明,导致他们哪怕真的是人才朝廷也不予录用,李显一直想办法给他们找事儿干,现在弄出学院来让他们去当老师不是正好?
世家不参与最好啦,到时候学院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没错,但是李显还年轻,五年十年之后学院里的学生说不定就有所小成了,到时候……人海战术用上,老子怕你们个球啊。
而现在的退缩,其实为的就是将来的反击啊。李显默默的给自己点了个赞,心里高兴的很,并且在看到裴行俭大破突厥残兵,俘虏薛延陀部落酋长以及阿史那伏念之后就更高兴了。
只不过在裴行俭的军报上李显却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贺兰敏之。
李显:咦?这货还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