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胜于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然杨震要求苏联太平洋舰队协助培训一批远程飞行员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担心惹怒日本人的苏联方面的多少协助。在这个方面苏联人只提供了一批海上定位的六分仪,并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为抗联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加上四十名导航员。
这二十个机组和四十名导航员,在苏联境内的所有学习经历,除了学习利用仪表飞行以及海上用六分仪定位之外。其余所有的课程就是驾驶伊尔四轰炸机,按照其最大活动半径,在已经一片雪白的鄂霍次克海上空飞行了几个来回。
所有的实战训练,也就是将堪察加半岛沿海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当成目标,每架飞机投掷了几枚炸弹。至于其他的,再没有学到什么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些航空兵人员就回国了。其速度之快,出乎人的想象。
对于苏联在这方面的敷衍举措,杨震倒是没有怎么太意外,也没有过于追究。本身就缺乏远程轰炸经验,海上远程长途飞行经验也不足的苏军,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也只能应急而已。
其真实作战能力,与七七事变之后多次从济州岛起飞进行跨海轰炸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可是差的太远了。受过特殊训练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这方面的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相比较之下,苏联方面差的太远。
杨震也没有指望他们自身都实力不强的情况之下,能够给抗联培养出来多少人才来,实际上被选派去的这二十名飞行教官,都是中队长一级的干部。而在松花江大空战之后,就在地面上接受过被俘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远程轰炸机飞行员和导航员的训练。
对于杨震来说,苏联人愿意提供地方训练那是最好,不愿意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因为在美国人大量的援助抵达之前,抗联手中航程能够抵达日本本土的轰炸机数量并不多。即便是培养出来大批的飞行员,但是没有轰炸机也是枉然。
而且苏联人的远程导航能力,长途飞行轰炸的能力,与英国相比相差太多。这一点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人为数不多的对德轰炸的失败经历,就可以完全看出来。第一次空袭不过出动了十四架伊尔四轰炸机,中途倒是迷航了一多半,只有六架抵达柏林上空。
就这还是专门在海上飞行的海军轰炸机飞行团,换了原本应该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空军之后,表现非但没有改进,反倒是显得则更差。经常是出动了十余架的轰炸机,只有寥寥几架找到了目标,剩下的不知道都飞到什么地方去了。而遭受的战损比率,远远的高于他们轰炸取得的成果。
发动机故障和飞机自身的原因,以及被草木皆兵的自己高炮部队和战斗机部队拦截,引起的战损又远远高于在敌军防空火力下的损失。甚至达到一次出动十二架佩八远程重型轰炸机轰炸柏林,只有四架飞抵目标的战例出现。
剩下的不是因为迷航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就是被自己人给打了下来。更多的是因为发动机的故障坠毁在中途。苏军的远程轰炸战术,以及实际的训练水平在杨震的眼中,简直可以说就是低能。
大清洗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苏军的大脑被打碎,更可怕的军事观念和训练上的影响。而这一切,在战场上是需要用鲜血来弥补的。苏军对德轰炸,已经是他们的飞行员和航空兵做到了极限,但是除了向德国人显示自己抵抗下去的决心之外,其轰炸成果几乎没有。
几次行动从第一次开始到因为战局的影响,而彻底停止行动的十余次空袭,没有一次哪怕是勉强算的上成功。所有参战航空兵,不分海空军在行动之中出现迷航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苏军对德轰炸的战例,已经表明了以苏军现在的能力,要想完成海上长途飞行轰炸,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杨震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只是聊胜于无而已,内心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是去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以便为未来指挥对日轰炸取得一些相关的经验而已。毕竟海上长途飞行,与陆地上长途飞行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没有参照物,苏制轰炸机仪表落后的情况之下,经验还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经过地面训练,以及在陆地试验型飞行,很难满足海上飞行需要。而这却恰恰是对于作为岛国的日本,展开轰炸的最前提条件。而抗联四周不靠海,想要取得这个经验只能暂时指望苏联人。
苏联人愿意帮这个忙那是最好,不愿意帮也不用去强求。如果苏联人真的可以,杨震倒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提供一批伊尔四轰炸机,以补充抗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还有些不足的现状。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有太过于指望。
早在当初签署协议的时候,苏联人能不能完全遵守关于这方面的协议,杨震也没有太在乎。即便是那位里亚贝舍夫中将,没有太多的犹豫便同意将这条列入其中。但在杨震看来,想要一向视违约如吃饭一样的苏联人完全遵守这个协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签不签是一码回事,执行不执行,对于苏联人来说就是另外一码回事了。虽然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之下,苏联人不会向以前一样翻脸犹如翻书。但是有些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苏联利益的情况之下,他们压根就不会当做一回事。
不过杨震没有想到,苏联人虽说只给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外加四十名领航员,但是却将苏联因为战争停产的最新式的中型轰炸机叶尔二轰炸机,到年底还幸存的六十余架连同所有图纸一起全部转交给了抗联。
强行从抗联手中换走了,全部还有战斗力的一百二十架苏二轻型轰炸机。对于这笔交易,其实杨震很是不满意。叶尔二轰炸机四千余公里的航程,两千公里以上航程一吨的载弹量的确是远远的满足了抗联的需要。
但是这种飞机的可靠性,实在是太差了。尤其是发动机的可靠性,简直就和一堆垃圾一样。苏联方面运抵过来的第一批六架轰炸机,在抵达抗联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因为发动机的故障趴窝。
当然杨震要求苏联太平洋舰队协助培训一批远程飞行员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担心惹怒日本人的苏联方面的多少协助。在这个方面苏联人只提供了一批海上定位的六分仪,并在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为抗联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加上四十名导航员。
这二十个机组和四十名导航员,在苏联境内的所有学习经历,除了学习利用仪表飞行以及海上用六分仪定位之外。其余所有的课程就是驾驶伊尔四轰炸机,按照其最大活动半径,在已经一片雪白的鄂霍次克海上空飞行了几个来回。
所有的实战训练,也就是将堪察加半岛沿海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当成目标,每架飞机投掷了几枚炸弹。至于其他的,再没有学到什么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些航空兵人员就回国了。其速度之快,出乎人的想象。
对于苏联在这方面的敷衍举措,杨震倒是没有怎么太意外,也没有过于追究。本身就缺乏远程轰炸经验,海上远程长途飞行经验也不足的苏军,培养出来的飞行员也只能应急而已。
其真实作战能力,与七七事变之后多次从济州岛起飞进行跨海轰炸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可是差的太远了。受过特殊训练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这方面的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相比较之下,苏联方面差的太远。
杨震也没有指望他们自身都实力不强的情况之下,能够给抗联培养出来多少人才来,实际上被选派去的这二十名飞行教官,都是中队长一级的干部。而在松花江大空战之后,就在地面上接受过被俘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远程轰炸机飞行员和导航员的训练。
对于杨震来说,苏联人愿意提供地方训练那是最好,不愿意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因为在美国人大量的援助抵达之前,抗联手中航程能够抵达日本本土的轰炸机数量并不多。即便是培养出来大批的飞行员,但是没有轰炸机也是枉然。
而且苏联人的远程导航能力,长途飞行轰炸的能力,与英国相比相差太多。这一点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人为数不多的对德轰炸的失败经历,就可以完全看出来。第一次空袭不过出动了十四架伊尔四轰炸机,中途倒是迷航了一多半,只有六架抵达柏林上空。
就这还是专门在海上飞行的海军轰炸机飞行团,换了原本应该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空军之后,表现非但没有改进,反倒是显得则更差。经常是出动了十余架的轰炸机,只有寥寥几架找到了目标,剩下的不知道都飞到什么地方去了。而遭受的战损比率,远远的高于他们轰炸取得的成果。
发动机故障和飞机自身的原因,以及被草木皆兵的自己高炮部队和战斗机部队拦截,引起的战损又远远高于在敌军防空火力下的损失。甚至达到一次出动十二架佩八远程重型轰炸机轰炸柏林,只有四架飞抵目标的战例出现。
剩下的不是因为迷航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就是被自己人给打了下来。更多的是因为发动机的故障坠毁在中途。苏军的远程轰炸战术,以及实际的训练水平在杨震的眼中,简直可以说就是低能。
大清洗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苏军的大脑被打碎,更可怕的军事观念和训练上的影响。而这一切,在战场上是需要用鲜血来弥补的。苏军对德轰炸,已经是他们的飞行员和航空兵做到了极限,但是除了向德国人显示自己抵抗下去的决心之外,其轰炸成果几乎没有。
几次行动从第一次开始到因为战局的影响,而彻底停止行动的十余次空袭,没有一次哪怕是勉强算的上成功。所有参战航空兵,不分海空军在行动之中出现迷航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苏军对德轰炸的战例,已经表明了以苏军现在的能力,要想完成海上长途飞行轰炸,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杨震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只是聊胜于无而已,内心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是去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以便为未来指挥对日轰炸取得一些相关的经验而已。毕竟海上长途飞行,与陆地上长途飞行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没有参照物,苏制轰炸机仪表落后的情况之下,经验还是相当重要的。
只是经过地面训练,以及在陆地试验型飞行,很难满足海上飞行需要。而这却恰恰是对于作为岛国的日本,展开轰炸的最前提条件。而抗联四周不靠海,想要取得这个经验只能暂时指望苏联人。
苏联人愿意帮这个忙那是最好,不愿意帮也不用去强求。如果苏联人真的可以,杨震倒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提供一批伊尔四轰炸机,以补充抗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还有些不足的现状。至于其他的,他倒是没有太过于指望。
早在当初签署协议的时候,苏联人能不能完全遵守关于这方面的协议,杨震也没有太在乎。即便是那位里亚贝舍夫中将,没有太多的犹豫便同意将这条列入其中。但在杨震看来,想要一向视违约如吃饭一样的苏联人完全遵守这个协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签不签是一码回事,执行不执行,对于苏联人来说就是另外一码回事了。虽然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之下,苏联人不会向以前一样翻脸犹如翻书。但是有些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苏联利益的情况之下,他们压根就不会当做一回事。
不过杨震没有想到,苏联人虽说只给培养了二十个机组外加四十名领航员,但是却将苏联因为战争停产的最新式的中型轰炸机叶尔二轰炸机,到年底还幸存的六十余架连同所有图纸一起全部转交给了抗联。
强行从抗联手中换走了,全部还有战斗力的一百二十架苏二轻型轰炸机。对于这笔交易,其实杨震很是不满意。叶尔二轰炸机四千余公里的航程,两千公里以上航程一吨的载弹量的确是远远的满足了抗联的需要。
但是这种飞机的可靠性,实在是太差了。尤其是发动机的可靠性,简直就和一堆垃圾一样。苏联方面运抵过来的第一批六架轰炸机,在抵达抗联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因为发动机的故障趴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