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唐仓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罗彦环一行五个人正在一处叫梨树沟的地方。罗彦环、两个亲兵,加上一老一少两个老罗家的人;这梨树沟的位置在唐仓镇北边;而唐仓镇在蜀道西侧的秦岭山沟里、并不在通衢大路上。
他们到凤州地界已经快一个月了,也找到了多年前从河东迁徙到凤州唐仓镇的罗家族人,随行的一个老头和一个半大小子就是派来送他们出山的罗家人。
路上迎面走来一个赶着水牛的农夫,罗彦环一行前头的罗家老头就用极其浓厚的方言腔调招呼:“哥子!最近听说过麻衣道人打这儿过不?”
不料那农夫居然听说过麻衣道人,便长声幺幺地嚷道:“麻衣道人呐?老哥得去峨眉山看看在不。”
罗老头只得又按照罗彦环教的话回道:“老儿在唐仓镇听说,他最近从这边过了,有人还让他给看过相,你们没听说?”
“没哩,这种神仙一般的人,一顿在这儿、一顿在那儿,不好找哈。你们找他看相?”农夫慢悠悠地说起来,兴致勃勃的样子。
罗老头道:“二小子得了怪病,要是找得到麻衣道人,想让他给看看。郎中不管用,看过好多个啰!”
一阵对答之后,大伙儿就和农夫擦肩而过,农夫手里拿着一根梨树枝,一边赶牛,一边回头又看了他们几眼,可能觉得罗彦环等壮汉有点奇怪吧。秦岭山区里土地贫瘠,百姓里哪里容易见着罗彦环等高大壮实的汉子?
正因如此,罗彦环一月前进秦岭差点被抓,一个月后的今天他们还活蹦乱跳的在这山里溜达,不仅是运气好,也有蜀军边镇防范比较松懈的缘故。
当时他不识路、走的是蜀道“陈仓道”大路,刚出大散关不久,就遇到了蜀军巡检斥候,立刻被拿住了。罗彦环谎称自己是去山南西道进货的商人,又贿赂了一些铜钱,这才侥幸得脱没有被迫动粗。随行的郭绍亲兵提议放弃此行,风险太大;罗彦环立功心切,坚持要继续走,并声称老罗家的人就在这边不远,只要得到族人接应就容易了。
不过他们不敢再走大路了,便往西边的山谷小道迂回,却不识路,幸好遇到了一个沿途乞讨的当地破落户,于是罗彦环给了他干粮,叫他做向导带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唐仓镇地界,在一个村子里寻到了罗家族人;这一脉罗家的人是从河东避难到山里的,遇到太平的时候,和罗彦环河东老家还偶有来往。
罗彦环得到了熟人的帮助,随行的老头曾经前后两次去过河东。这下他把凤县北部的状况大概就摸清了,不敢多留,赶紧要回去以免前功尽弃。
从唐仓镇北上这条路,便是他们返回关中的路线,实在不敢走蜀道大路。
这条路很绕,就是沿着山谷走,但若是没有熟悉当地的人带引,很容易跟着山谷就走到了死胡同。山谷不是人工开辟的,前面有路,也许走着走着就只剩下大山了;秦岭山区的大山,要是翻山越岭直走,估计得累死在山林上。
唐仓镇的位置在凤州北面。
据罗家人说,凤州城附近向北延伸的大路主要有四条,中间两条可通关中:其中一条就是沿嘉陵江的蜀道;另有一条在西、便是通往蜀道西侧山区中的唐仓镇。
唐仓镇往北走又有三条山谷路线,左面是往秦州方向的;右边两条都可以向嘉陵江蜀道汇合,汇合点在黄花谷。罗彦环等人走的就是唐仓镇右边其中较远的一条,不过他们不去蜀道,而是在岔路口继续北上,准备走小路绕行至渭水,然后沿渭水回陈仓……路比较难走,不过一般不会遇到蜀军巡检和斥候。
这些大大小小有数的山谷崎岖道路,是秦岭地区交通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没人有能耐一座大山接一座大山去翻。这一点和罗彦环等人熟悉的中原平原完全不同,在中原就算不走大路,走庄稼地之间的小路也有无数种可能;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是方向。
罗彦环一行道路崎岖,不过离关中不远,两天后就到了凤翔。凤翔驿馆留守的亲兵告诉他们郭绍等去了散关;罗彦环只得又返身南行,去散关找郭绍。
郭绍等仍然住在散关,他们已经逗留在那里半个多月了。
见到罗彦环,听他叙述一路惊险,郭绍当即就叹道:“决战在战阵之上,决胜却不在战阵。罗兄弟不顾性命摸清凤翔北的地形,我日后定为你表功。”
罗彦环忙道:“末将只是做分内之事!”
郭绍便不再多言,急忙询问他的详情,然后制图五张。范围从大到小,都尽量绘制清楚。
把道路地形画好了,郭绍又想起帮助罗彦环的乡民,遂亲自接待,赏钱一小布袋。罗老头提着沉甸甸的口袋,一时十分高兴:“这得买几头骡子呐!多谢将军的赏。”
郭绍带着极其友善的微笑,又好言问道:“唐仓镇在西侧控扼蜀道,是西面交通支线枢纽,定然驻了军的,老人家住在唐仓镇,知道有多少驻军么?”
罗老头寻思了片刻,说道:“有一千人,或许八百?老儿知道唐仓镇驻了不少蜀军!别的地方也有,除了凤州城和威武城有很多士卒,黄花谷有座军寨,上个月我和同乡走蜀道贩货,亲眼所见错不了。威武城前面也有好几座军寨,有多少人马却不太清楚。老儿知道的事,一定全部告诉将军。”
郭绍又好言道:“老人家,你看行不行……我派几个人再跟你回去,到唐仓镇做点买卖,你就说是合伙贩货的买卖人,照看一下,如何?”说罢又转头看罗彦环。罗彦环会意,微微点了一下头。
郭绍又加了一句:“作为回报,我每月支付你们家一千铜钱,由随行贩货的人按时给你。”
罗老头想了想:“成!老儿一个人担着就是。”
郭绍又用手掌摩挲着图纸上的蜀道线条,食指在左侧唐仓镇位置敲了两下,不禁又开口道:“蜀道东侧,有个马岭寨?马岭寨那边有几条路和蜀道干线会合?”
罗老头皱眉道:“那边老儿没去过,通常出秦岭不走西侧山谷道路,就走陈仓道。不过倒是知道一点,白涧那儿有一条路叫斜谷,东边的道路似乎是去马岭寨的。”
“白涧?在何处?”郭绍忙问。
罗老头不识字,自然不会让他看图指地方,只得用话来说:“白涧就在斜谷出口的北边不远……在陈仓道(蜀道)上,离凤州有三十里罢。”
郭绍虽然能猜到他所说的方向,但还是仔细询问:“离凤州三十里,是在凤州北边的陈仓道上?”
“是哈。”罗老头毫不犹豫地点头。
郭绍忙在图上又量了一下,新增一个地方:白涧。并在白涧下面一点位置估摸着画一条线,写“斜谷”。
问得差不多了,从老头嘴里再也得不到有用的东西,郭绍便让他离开。接着郭绍屏退不相干的人,留下左攸、京娘和几个武将,说道:“这半个多月咱们把凤州北面的地形道路也差不到摸清了,诸位有何说法?”
李处耘道:“从散关到凤州,中间是秦岭,陈仓道(蜀道)最近、路最好走。蜀军应该是以阻塞关卡层层设防陈仓道为重;然后在左右两翼以唐仓镇、马岭寨控制侧翼,控扼那些蜿蜒复杂的小路。”
郭绍话不多,只是点点头一句话:“李将军有大局观,非常有道理。”
罗彦环急忙抢着说:“郭都使应重视黄花谷此地。此地名不见经传,但从西侧唐仓镇的几条路都在这个地方出口。”
郭绍同样夸赞:“罗将军善于洞察细微之处。”
大伙儿在散关继续逗留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京娘的随从返回。她们却比罗彦环迟了七八天。
一行四人,两个女道是京娘的随从,还有两个光头尼姑。她们都背着一种木架行囊,木架向上支出形成一道遮蔽的桐油布,可以遮太阳和小雨,倒是省出打伞的手来。
这些妇人直接走的陈仓大路,路过散关径直就碰到郭绍京娘等人了。
郭绍照样亲自接见,两个女道,一个黑壮粗妇、另一个三十出头脸上又点雀斑的妇人,郭绍都认识,一路从中原过来的京娘随从;另外两个光头尼姑却是没见过,一个中年人一个好像才十几岁,长得都很瘦小。
寒暄了一阵,郭绍才明白情况。女道士和带回来的尼姑在蜀道上几乎没被关卡滞留,尼姑有蜀国的度牒,加上是妇人,军士一般不会为难她们。
只不过太和庵在青泥岭,已经过凤州、在更南面了,路比较远,所以道姑来往逗留花费的时间比罗彦环等人还长。
随行而来的尼姑就是青泥岭太和庵的尼姑,主持亲自派遣送行的女尼。当地人迷信觉得尼姑庵不太吉利,所以太和庵的香火一直很差,已经处于万般节俭也无法维持生计的境地,眼看快到遣散庵尼的地步;去年京娘从蜀道上过,夜宿庵中,正好她刚从蜀国花蕊夫人那里弄到一笔丰厚的钱财,便慷慨解囊帮助太和庵主持;佛道之间便抛弃成见,竟结下了一段友谊,实在有些稀奇。
...
罗彦环一行五个人正在一处叫梨树沟的地方。罗彦环、两个亲兵,加上一老一少两个老罗家的人;这梨树沟的位置在唐仓镇北边;而唐仓镇在蜀道西侧的秦岭山沟里、并不在通衢大路上。
他们到凤州地界已经快一个月了,也找到了多年前从河东迁徙到凤州唐仓镇的罗家族人,随行的一个老头和一个半大小子就是派来送他们出山的罗家人。
路上迎面走来一个赶着水牛的农夫,罗彦环一行前头的罗家老头就用极其浓厚的方言腔调招呼:“哥子!最近听说过麻衣道人打这儿过不?”
不料那农夫居然听说过麻衣道人,便长声幺幺地嚷道:“麻衣道人呐?老哥得去峨眉山看看在不。”
罗老头只得又按照罗彦环教的话回道:“老儿在唐仓镇听说,他最近从这边过了,有人还让他给看过相,你们没听说?”
“没哩,这种神仙一般的人,一顿在这儿、一顿在那儿,不好找哈。你们找他看相?”农夫慢悠悠地说起来,兴致勃勃的样子。
罗老头道:“二小子得了怪病,要是找得到麻衣道人,想让他给看看。郎中不管用,看过好多个啰!”
一阵对答之后,大伙儿就和农夫擦肩而过,农夫手里拿着一根梨树枝,一边赶牛,一边回头又看了他们几眼,可能觉得罗彦环等壮汉有点奇怪吧。秦岭山区里土地贫瘠,百姓里哪里容易见着罗彦环等高大壮实的汉子?
正因如此,罗彦环一月前进秦岭差点被抓,一个月后的今天他们还活蹦乱跳的在这山里溜达,不仅是运气好,也有蜀军边镇防范比较松懈的缘故。
当时他不识路、走的是蜀道“陈仓道”大路,刚出大散关不久,就遇到了蜀军巡检斥候,立刻被拿住了。罗彦环谎称自己是去山南西道进货的商人,又贿赂了一些铜钱,这才侥幸得脱没有被迫动粗。随行的郭绍亲兵提议放弃此行,风险太大;罗彦环立功心切,坚持要继续走,并声称老罗家的人就在这边不远,只要得到族人接应就容易了。
不过他们不敢再走大路了,便往西边的山谷小道迂回,却不识路,幸好遇到了一个沿途乞讨的当地破落户,于是罗彦环给了他干粮,叫他做向导带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唐仓镇地界,在一个村子里寻到了罗家族人;这一脉罗家的人是从河东避难到山里的,遇到太平的时候,和罗彦环河东老家还偶有来往。
罗彦环得到了熟人的帮助,随行的老头曾经前后两次去过河东。这下他把凤县北部的状况大概就摸清了,不敢多留,赶紧要回去以免前功尽弃。
从唐仓镇北上这条路,便是他们返回关中的路线,实在不敢走蜀道大路。
这条路很绕,就是沿着山谷走,但若是没有熟悉当地的人带引,很容易跟着山谷就走到了死胡同。山谷不是人工开辟的,前面有路,也许走着走着就只剩下大山了;秦岭山区的大山,要是翻山越岭直走,估计得累死在山林上。
唐仓镇的位置在凤州北面。
据罗家人说,凤州城附近向北延伸的大路主要有四条,中间两条可通关中:其中一条就是沿嘉陵江的蜀道;另有一条在西、便是通往蜀道西侧山区中的唐仓镇。
唐仓镇往北走又有三条山谷路线,左面是往秦州方向的;右边两条都可以向嘉陵江蜀道汇合,汇合点在黄花谷。罗彦环等人走的就是唐仓镇右边其中较远的一条,不过他们不去蜀道,而是在岔路口继续北上,准备走小路绕行至渭水,然后沿渭水回陈仓……路比较难走,不过一般不会遇到蜀军巡检和斥候。
这些大大小小有数的山谷崎岖道路,是秦岭地区交通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没人有能耐一座大山接一座大山去翻。这一点和罗彦环等人熟悉的中原平原完全不同,在中原就算不走大路,走庄稼地之间的小路也有无数种可能;唯一需要注意的只是方向。
罗彦环一行道路崎岖,不过离关中不远,两天后就到了凤翔。凤翔驿馆留守的亲兵告诉他们郭绍等去了散关;罗彦环只得又返身南行,去散关找郭绍。
郭绍等仍然住在散关,他们已经逗留在那里半个多月了。
见到罗彦环,听他叙述一路惊险,郭绍当即就叹道:“决战在战阵之上,决胜却不在战阵。罗兄弟不顾性命摸清凤翔北的地形,我日后定为你表功。”
罗彦环忙道:“末将只是做分内之事!”
郭绍便不再多言,急忙询问他的详情,然后制图五张。范围从大到小,都尽量绘制清楚。
把道路地形画好了,郭绍又想起帮助罗彦环的乡民,遂亲自接待,赏钱一小布袋。罗老头提着沉甸甸的口袋,一时十分高兴:“这得买几头骡子呐!多谢将军的赏。”
郭绍带着极其友善的微笑,又好言问道:“唐仓镇在西侧控扼蜀道,是西面交通支线枢纽,定然驻了军的,老人家住在唐仓镇,知道有多少驻军么?”
罗老头寻思了片刻,说道:“有一千人,或许八百?老儿知道唐仓镇驻了不少蜀军!别的地方也有,除了凤州城和威武城有很多士卒,黄花谷有座军寨,上个月我和同乡走蜀道贩货,亲眼所见错不了。威武城前面也有好几座军寨,有多少人马却不太清楚。老儿知道的事,一定全部告诉将军。”
郭绍又好言道:“老人家,你看行不行……我派几个人再跟你回去,到唐仓镇做点买卖,你就说是合伙贩货的买卖人,照看一下,如何?”说罢又转头看罗彦环。罗彦环会意,微微点了一下头。
郭绍又加了一句:“作为回报,我每月支付你们家一千铜钱,由随行贩货的人按时给你。”
罗老头想了想:“成!老儿一个人担着就是。”
郭绍又用手掌摩挲着图纸上的蜀道线条,食指在左侧唐仓镇位置敲了两下,不禁又开口道:“蜀道东侧,有个马岭寨?马岭寨那边有几条路和蜀道干线会合?”
罗老头皱眉道:“那边老儿没去过,通常出秦岭不走西侧山谷道路,就走陈仓道。不过倒是知道一点,白涧那儿有一条路叫斜谷,东边的道路似乎是去马岭寨的。”
“白涧?在何处?”郭绍忙问。
罗老头不识字,自然不会让他看图指地方,只得用话来说:“白涧就在斜谷出口的北边不远……在陈仓道(蜀道)上,离凤州有三十里罢。”
郭绍虽然能猜到他所说的方向,但还是仔细询问:“离凤州三十里,是在凤州北边的陈仓道上?”
“是哈。”罗老头毫不犹豫地点头。
郭绍忙在图上又量了一下,新增一个地方:白涧。并在白涧下面一点位置估摸着画一条线,写“斜谷”。
问得差不多了,从老头嘴里再也得不到有用的东西,郭绍便让他离开。接着郭绍屏退不相干的人,留下左攸、京娘和几个武将,说道:“这半个多月咱们把凤州北面的地形道路也差不到摸清了,诸位有何说法?”
李处耘道:“从散关到凤州,中间是秦岭,陈仓道(蜀道)最近、路最好走。蜀军应该是以阻塞关卡层层设防陈仓道为重;然后在左右两翼以唐仓镇、马岭寨控制侧翼,控扼那些蜿蜒复杂的小路。”
郭绍话不多,只是点点头一句话:“李将军有大局观,非常有道理。”
罗彦环急忙抢着说:“郭都使应重视黄花谷此地。此地名不见经传,但从西侧唐仓镇的几条路都在这个地方出口。”
郭绍同样夸赞:“罗将军善于洞察细微之处。”
大伙儿在散关继续逗留了好几天,终于等到了京娘的随从返回。她们却比罗彦环迟了七八天。
一行四人,两个女道是京娘的随从,还有两个光头尼姑。她们都背着一种木架行囊,木架向上支出形成一道遮蔽的桐油布,可以遮太阳和小雨,倒是省出打伞的手来。
这些妇人直接走的陈仓大路,路过散关径直就碰到郭绍京娘等人了。
郭绍照样亲自接见,两个女道,一个黑壮粗妇、另一个三十出头脸上又点雀斑的妇人,郭绍都认识,一路从中原过来的京娘随从;另外两个光头尼姑却是没见过,一个中年人一个好像才十几岁,长得都很瘦小。
寒暄了一阵,郭绍才明白情况。女道士和带回来的尼姑在蜀道上几乎没被关卡滞留,尼姑有蜀国的度牒,加上是妇人,军士一般不会为难她们。
只不过太和庵在青泥岭,已经过凤州、在更南面了,路比较远,所以道姑来往逗留花费的时间比罗彦环等人还长。
随行而来的尼姑就是青泥岭太和庵的尼姑,主持亲自派遣送行的女尼。当地人迷信觉得尼姑庵不太吉利,所以太和庵的香火一直很差,已经处于万般节俭也无法维持生计的境地,眼看快到遣散庵尼的地步;去年京娘从蜀道上过,夜宿庵中,正好她刚从蜀国花蕊夫人那里弄到一笔丰厚的钱财,便慷慨解囊帮助太和庵主持;佛道之间便抛弃成见,竟结下了一段友谊,实在有些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