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抗议抗议!罢课抗议!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学太常卿反复咀嚼了太子话语里的深意之后,深思熟虑后不确定地开口问道:“您的意思是说,太子妃已经内定了?这次春选只是走形式?”
见太子不可置否地点了头。
太常卿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太子想要拉拢士林学子丰满自己的羽翼,这一番话无疑是在试探他,倘若他稍微说错一点儿的话,就会毫不犹豫地被太子踢出局,这样他的仕途就会一片迷茫,一切将会付诸东流。
比起太学太常卿的京中,国子学的太常卿便显得轻松多了,他已经七十了,再过一年就要解甲归田了,这朝堂里的派系争夺,他都不想参与,“殿下,老朽的职责是教导国学中的子弟,您说的这个问题不是老朽能插手的,”
“但教导国子学诸生恪守本分,为国为民,直言极谏的不也是老先生的职责吗?”太子负手在背,朗声道:“何为直言极谏?能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才可谓忠君之士。”
太子一字一顿地说着,双眼紧紧地盯着两位太常卿,“如今国君不能识忠奸,亲佞远贤。太子妃不但要协同帝后祭天,也要作为众妇表率。这样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不随随便便内定一位闺秀呢?国君犯了这样大的错误,难道两位太常卿不该引领子弟们上谏吗?”
“若是两位老先生害怕会引来祸端,大可不必担心。你们只要要稍稍提点一下诸生们,不必亲自出面。而你们来东宫的事没人知道,这一样来的话,今日本宫与两位先生的对话,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世勋派自有世袭爵位,不担心在朝中的说话的分量会降低。但是清流派呢?等外戚们日益壮大势力,把持着朝中重要的位置,士林子弟们在朝中还有立足之地吗?”
“太学选择沉默?是因为害怕吗?你们为了眼前的安危,选择了旁观,但是你们就不害怕这次的沉默,会让清流派付出巨大的代价吗?”
太子一句一句的引导着两位太常卿,将利弊分析地一清二楚。
朝中如今已经分为四股势力,武将势力、世家大族或太学出身的清流派势力、世袭官位的侯爵们所在的世勋派以及春风得意的外戚势力。
其中以四大世家为首的清流派势力最为强大,只是这些年,外戚们与武将实力或是世勋派不断联姻,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有远超清流派的势头。
若是韦氏帮着韩氏之女成了太子妃,韩太尉就会牢牢地和韦氏捆绑在一起,清流派就失去了韩太尉这员主力。这对清流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苏姚当选太子妃的话,王氏就与武将势力结盟,对清流派照样不利。
两位太常卿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
国学太常卿虽然过不了多久便要告老还乡,但是他的门徒都还在朝中为官,且都是清流一派。
他一改原先漫不经心的态度,沉吟道:“内定太子妃的确是不对的,太学会和国子学召开了斋会对次问题进行讨论的。”
太学太常卿附和着点了点头,“那么,太子殿下跟我们是同样的想法吗?”
太子冷笑一声,“本宫只不过是支持正当的世子妃甄选而已!退下去吧。不过本宫希望以后两学在行动的时候,能过平和一些。”
两位老先生退下后,太子收起脸上的严肃,换上了笑意盈盈的神情,得意洋洋地对陈公公道:“看着吧,这次太子妃甄选绝不会再是个人私欲的工具了。”
陈公公却是面如死灰,连双腿都忍不住开始打颤,“殿下,您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你这是煽动太学子弟捲堂(罢学),这事要是被陛下知道了……”
“父皇不会知道的,今日之事都给本宫闭紧了嘴巴!否则,决不轻饶!”太子的面上再次换上了严肃的神情,身上带有一股不容触犯的威严与气势。
“殿下这会不会给前朝带来大麻烦?”陈公公还是有些后怕,“万一前朝出了什么岔子……”
陈公公突然不再说话了,他选择了闭嘴——他看见了太子眼睛里的冷意。
“本宫这样做反而是帮了父皇。父皇多年来深受外戚强大之苦,太子妃甄选不是父皇不安愿意插手,而是他不宜明面插手。若是太学子弟联名上书,罢课示威,无疑是个父皇一个插手的理由。就算此事失败了,此事是太学子弟联名而行,朝廷不可能处置所有的太学子弟,所以此事风险平摊到每个太学子弟身上,就是小之又小了。”
欣喜在太子的脸上渐渐蔓延开来,语气愈加轻快,“朝廷是无法忽视诸生们的联名上书!既是太学诸生们上书失败了,清流派掌控的御史台也会以此为理由弹劾,这样的话,父皇就有了活动的余地。”
“如果这件事情有什么差错的话,将会危及殿下您的位子。这样做未免也太危险了。”陈公公还是有些不安,皱眉道。
“本宫只是提点了一下两位太常卿,之后不会插手。两位大人不说又怎么会危及到本宫?”
“什么?”陈公公有些惊讶地看着太子。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之后又放手不管,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后续动作不跟上的话,并不能确保烟雨姑娘成为太子妃啊。
“既然要公正的进行太子妃甄选,必定是选贤举能,本宫相信,烟雨姑娘一定能胜出的,更何况她身边不还有一个修成君吗?”
太子随意把玩着手中的茶盏,面上隐隐带了冷意。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将烟雨提前定为太子妃。
只是那样就会将他的心思暴露在太后面前,如果因此被太后察觉到他对韦氏抱有的敌意,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公公伺候了太子那么久,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威胁性。
太后最开始支持的是皇长子——废太子秦王。因为秦王的身上带有更多韦氏的血统,他的生母郑贵妃是襄城君的嫡女,而襄城君则是韦太后的长姐。
秦王本应该是嫡长子的,若不是当年皇帝登基时,没有册封郑氏为皇后,而是突然立了还是王良娣做了皇后。
再后来,因为郑氏用巫蛊诅咒王皇后,被火刑烧死,废其子段少荣为秦王,襄城君一门被屠尽。
至此,太后是深深恨上了王皇后。
之所以太后能容忍王皇后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并且庇护其子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因为太后喜欢这个听话的孙子,不仅是懂事听话,而且看上去对太后很是亲密,甚至与韦氏兄弟相处的也非常融洽。
二是因为太子从小是在皇帝身边长大的,似乎与皇后并不是那样亲密,对王氏一族也没有过多的接触。
三是因为皇帝太喜欢太子了,想要废掉太子还是有难度的。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太子对韦氏亲密的基础上,如果太子对韦氏抱有敌意的想法被太后察觉的话,韦氏就会想法设法的把太子废掉,重立秦王。
这些年来太子正是如此如履薄冰的夹在王韦两姓中间行走着,既不能与王氏太亲密,以至惹得韦氏起疑心。也不与王氏太疏远,从而失去王氏这个大靠山。
陈公公在这一瞬间才明白,太子以前与太后和韦氏亲密的行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在演戏。
“能够服侍太子殿下是小人的荣耀。”陈公公发自内心地赞扬太子,小小年纪就能周旋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不沾湿鞋袜,“殿下日后必定会是一位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的贤帝。”
太子闻言一下子又将眼中的冷意收起,换上了一副开朗乐观的样子,耸肩笑道:“哈哈,陈公公差不多就行了,再夸下去,马屁可就要拍穿了。”
陈公公也跟着不还意思地笑了。
“看来这一段时间皇祖母和母后可要睡不安稳了。要不,明日就去给她们两位面前,请个安,撒撒娇?”太子一边喜笑颜开,一边跑向窗边看着许烟雨送给他的盆栽,此际它已经冒出了一个小芽,小小的嫩嫩的,犹如太子心中的爱慕之情。
每当他不安时,他就会看看这个新萌芽的小生命,来抵制他内心的恐惧。
翌日,太学和国子学的诸生们果然联名上书,这渐渐地在朝廷中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骚动,诸生们罢课静坐在朱雀门外示威,
一开始皇帝没有任何回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诸生们抗议几日后,随着御史台的首长,柳司空的率先发难,无数清流派的文官纷纷上书,事态愈演愈烈。
就这样,事情开始按照太子的意图顺利的发展着,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上谏,甚至有一名御史台的侍御史在朝会大殿上当场撞柱,清流派成功扼住了外戚们的咽喉。
这对皇帝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鉴于此,皇帝开始公开讨论如何能够进行公正的太子妃甄选。一直被压制的世勋派也纷纷开始指责外戚们。
在这样的形势下,太子依旧像平日一样安静地生活着,仿佛这些骚动跟他完全没有关系一样。
即使发生了如此的骚动,后宫里依旧是一片平静,二选终试的日子如期而至。
终选前一天,一片风和日丽,韩灵梦和苏姚分别被太后和皇后召见。众人心知肚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太学太常卿反复咀嚼了太子话语里的深意之后,深思熟虑后不确定地开口问道:“您的意思是说,太子妃已经内定了?这次春选只是走形式?”
见太子不可置否地点了头。
太常卿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太子想要拉拢士林学子丰满自己的羽翼,这一番话无疑是在试探他,倘若他稍微说错一点儿的话,就会毫不犹豫地被太子踢出局,这样他的仕途就会一片迷茫,一切将会付诸东流。
比起太学太常卿的京中,国子学的太常卿便显得轻松多了,他已经七十了,再过一年就要解甲归田了,这朝堂里的派系争夺,他都不想参与,“殿下,老朽的职责是教导国学中的子弟,您说的这个问题不是老朽能插手的,”
“但教导国子学诸生恪守本分,为国为民,直言极谏的不也是老先生的职责吗?”太子负手在背,朗声道:“何为直言极谏?能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才可谓忠君之士。”
太子一字一顿地说着,双眼紧紧地盯着两位太常卿,“如今国君不能识忠奸,亲佞远贤。太子妃不但要协同帝后祭天,也要作为众妇表率。这样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不随随便便内定一位闺秀呢?国君犯了这样大的错误,难道两位太常卿不该引领子弟们上谏吗?”
“若是两位老先生害怕会引来祸端,大可不必担心。你们只要要稍稍提点一下诸生们,不必亲自出面。而你们来东宫的事没人知道,这一样来的话,今日本宫与两位先生的对话,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世勋派自有世袭爵位,不担心在朝中的说话的分量会降低。但是清流派呢?等外戚们日益壮大势力,把持着朝中重要的位置,士林子弟们在朝中还有立足之地吗?”
“太学选择沉默?是因为害怕吗?你们为了眼前的安危,选择了旁观,但是你们就不害怕这次的沉默,会让清流派付出巨大的代价吗?”
太子一句一句的引导着两位太常卿,将利弊分析地一清二楚。
朝中如今已经分为四股势力,武将势力、世家大族或太学出身的清流派势力、世袭官位的侯爵们所在的世勋派以及春风得意的外戚势力。
其中以四大世家为首的清流派势力最为强大,只是这些年,外戚们与武将实力或是世勋派不断联姻,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有远超清流派的势头。
若是韦氏帮着韩氏之女成了太子妃,韩太尉就会牢牢地和韦氏捆绑在一起,清流派就失去了韩太尉这员主力。这对清流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苏姚当选太子妃的话,王氏就与武将势力结盟,对清流派照样不利。
两位太常卿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
国学太常卿虽然过不了多久便要告老还乡,但是他的门徒都还在朝中为官,且都是清流一派。
他一改原先漫不经心的态度,沉吟道:“内定太子妃的确是不对的,太学会和国子学召开了斋会对次问题进行讨论的。”
太学太常卿附和着点了点头,“那么,太子殿下跟我们是同样的想法吗?”
太子冷笑一声,“本宫只不过是支持正当的世子妃甄选而已!退下去吧。不过本宫希望以后两学在行动的时候,能过平和一些。”
两位老先生退下后,太子收起脸上的严肃,换上了笑意盈盈的神情,得意洋洋地对陈公公道:“看着吧,这次太子妃甄选绝不会再是个人私欲的工具了。”
陈公公却是面如死灰,连双腿都忍不住开始打颤,“殿下,您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你这是煽动太学子弟捲堂(罢学),这事要是被陛下知道了……”
“父皇不会知道的,今日之事都给本宫闭紧了嘴巴!否则,决不轻饶!”太子的面上再次换上了严肃的神情,身上带有一股不容触犯的威严与气势。
“殿下这会不会给前朝带来大麻烦?”陈公公还是有些后怕,“万一前朝出了什么岔子……”
陈公公突然不再说话了,他选择了闭嘴——他看见了太子眼睛里的冷意。
“本宫这样做反而是帮了父皇。父皇多年来深受外戚强大之苦,太子妃甄选不是父皇不安愿意插手,而是他不宜明面插手。若是太学子弟联名上书,罢课示威,无疑是个父皇一个插手的理由。就算此事失败了,此事是太学子弟联名而行,朝廷不可能处置所有的太学子弟,所以此事风险平摊到每个太学子弟身上,就是小之又小了。”
欣喜在太子的脸上渐渐蔓延开来,语气愈加轻快,“朝廷是无法忽视诸生们的联名上书!既是太学诸生们上书失败了,清流派掌控的御史台也会以此为理由弹劾,这样的话,父皇就有了活动的余地。”
“如果这件事情有什么差错的话,将会危及殿下您的位子。这样做未免也太危险了。”陈公公还是有些不安,皱眉道。
“本宫只是提点了一下两位太常卿,之后不会插手。两位大人不说又怎么会危及到本宫?”
“什么?”陈公公有些惊讶地看着太子。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之后又放手不管,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后续动作不跟上的话,并不能确保烟雨姑娘成为太子妃啊。
“既然要公正的进行太子妃甄选,必定是选贤举能,本宫相信,烟雨姑娘一定能胜出的,更何况她身边不还有一个修成君吗?”
太子随意把玩着手中的茶盏,面上隐隐带了冷意。
如果可以他当然想将烟雨提前定为太子妃。
只是那样就会将他的心思暴露在太后面前,如果因此被太后察觉到他对韦氏抱有的敌意,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公公伺候了太子那么久,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威胁性。
太后最开始支持的是皇长子——废太子秦王。因为秦王的身上带有更多韦氏的血统,他的生母郑贵妃是襄城君的嫡女,而襄城君则是韦太后的长姐。
秦王本应该是嫡长子的,若不是当年皇帝登基时,没有册封郑氏为皇后,而是突然立了还是王良娣做了皇后。
再后来,因为郑氏用巫蛊诅咒王皇后,被火刑烧死,废其子段少荣为秦王,襄城君一门被屠尽。
至此,太后是深深恨上了王皇后。
之所以太后能容忍王皇后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并且庇护其子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因为太后喜欢这个听话的孙子,不仅是懂事听话,而且看上去对太后很是亲密,甚至与韦氏兄弟相处的也非常融洽。
二是因为太子从小是在皇帝身边长大的,似乎与皇后并不是那样亲密,对王氏一族也没有过多的接触。
三是因为皇帝太喜欢太子了,想要废掉太子还是有难度的。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太子对韦氏亲密的基础上,如果太子对韦氏抱有敌意的想法被太后察觉的话,韦氏就会想法设法的把太子废掉,重立秦王。
这些年来太子正是如此如履薄冰的夹在王韦两姓中间行走着,既不能与王氏太亲密,以至惹得韦氏起疑心。也不与王氏太疏远,从而失去王氏这个大靠山。
陈公公在这一瞬间才明白,太子以前与太后和韦氏亲密的行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在演戏。
“能够服侍太子殿下是小人的荣耀。”陈公公发自内心地赞扬太子,小小年纪就能周旋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不沾湿鞋袜,“殿下日后必定会是一位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的贤帝。”
太子闻言一下子又将眼中的冷意收起,换上了一副开朗乐观的样子,耸肩笑道:“哈哈,陈公公差不多就行了,再夸下去,马屁可就要拍穿了。”
陈公公也跟着不还意思地笑了。
“看来这一段时间皇祖母和母后可要睡不安稳了。要不,明日就去给她们两位面前,请个安,撒撒娇?”太子一边喜笑颜开,一边跑向窗边看着许烟雨送给他的盆栽,此际它已经冒出了一个小芽,小小的嫩嫩的,犹如太子心中的爱慕之情。
每当他不安时,他就会看看这个新萌芽的小生命,来抵制他内心的恐惧。
翌日,太学和国子学的诸生们果然联名上书,这渐渐地在朝廷中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骚动,诸生们罢课静坐在朱雀门外示威,
一开始皇帝没有任何回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但诸生们抗议几日后,随着御史台的首长,柳司空的率先发难,无数清流派的文官纷纷上书,事态愈演愈烈。
就这样,事情开始按照太子的意图顺利的发展着,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官上谏,甚至有一名御史台的侍御史在朝会大殿上当场撞柱,清流派成功扼住了外戚们的咽喉。
这对皇帝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鉴于此,皇帝开始公开讨论如何能够进行公正的太子妃甄选。一直被压制的世勋派也纷纷开始指责外戚们。
在这样的形势下,太子依旧像平日一样安静地生活着,仿佛这些骚动跟他完全没有关系一样。
即使发生了如此的骚动,后宫里依旧是一片平静,二选终试的日子如期而至。
终选前一天,一片风和日丽,韩灵梦和苏姚分别被太后和皇后召见。众人心知肚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