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八章-第十九章

    司马师取了宛城,当即召集宛城士族会议,进行整军,准备北攻季汉诸葛乔部。

    宛城是南阳郡的治所所在,曹魏多年经营,而司马懿自己曾在宛城住过很长时间,根基很深。此时聚集在司马师身边的,都是宛城的豪族大姓,另有一个将领模样的男子坐在那里,不怒自威。

    司马师道:“宛城日前为贼军所扰,众位受尽曲辱,却精诚团结,配合本将,一举斩敌酋,破贼军,功不可没,我和家父必上本举奏,保众位荣华富贵。”

    在他身边,是宛城的几个大户,其中为首的姓刘,乃曹魏侍中刘廙之弟,本地首富。宛城丢失时,他表面上服从孙吴和季汉管理,老老实实,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取得信任,可是当司马师一到,他就悄悄集结了私丁部曲三千人,交给司马师使用,这就是司马师孤身到宛城,竟能轻易破城的原因之一。

    此时听到司马师的话,笑眯了眼:“少将军,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气。我等为大魏百姓,自当为国效力,忠之所本。岂有他哉,何况家兄一向教导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日少将军与大都督引天兵亲自来救宛城,我们敢不全力以赴,尽心竭力?”

    众豪门大户尽皆点头。

    司马师大笑,转身向那将领模样的男子:“此番还要多谢小侯爷鼎力相助。”

    那男子笑道:“哪里。适逢其会罢了。大都督和少将军千里来援,我与家父皆是感激,只不知少将军下一步准备如何?”

    这男子名叫文休,乃是后将军新野侯文聘之养子,文武双全,两臂有千斤之力。文聘是宛城人,曾随刘表,后随曹操。乃是一流的虎将,他曾多次以一己之力,力阻孙权御驾亲征的举国之兵,其本领可见一斑。此次在徐晃受伤,曹魏势危之时。也正是因为文聘在,才形成与徐晃合兵一处的局面。文聘有一个儿子,一个养子,但是这个养子本领高过他地儿子。所以文聘死后,就是这个养子继新野侯之位,而其亲子文岱仅封列侯,可见其本领。他此次闯围前来宛城,正是要探司马懿所在,结果在路上巧遇司马师,他与司马师本就相熟,自然是一拍即合。共同来取宛城。而以东吴信物来诈心思粗旷的范疆之计,就是他想出来的。他与东吴交战多时,曾亲自击杀过东吴一员上将,取了他的号牌。此事在东吴自然知道,但范疆如何能辩得出来。

    司马师听他问起下一步打算,道:“这就要仰仗在位诸公的帮助了,我打算借用诸公的私兵部曲,北击诸葛乔部。以迎我大魏将军。然后以雷霆之势击破东吴人马,把季汉和东吴势力彻底赶出南阳郡。不知诸公可肯割爱?”

    诸大户自然无话。纷纷答道:“为国出力,乃是我辈的光荣,岂敢有旁的话说。”

    司马师与文休汇集了八千军马,立时出发,北进方城。

    。。。。。。。。。。

    夜色下,三骑如飞,向北疾驰,马蹄声震动大地。

    近午时分,这三人来到方城前线。如果范疆还活着,一定可以认出,这三人正是取他性命地曹魏刺客。他们三人此时一身季汉军服,手持从范疆处得来的令箭,直冲向季汉军营。

    “紧急军情!紧急军情!”他们手举令箭高声大叫着。

    季汉营门开放,他们一道烟的冲了进去。

    一个军官验看了令箭,问道:“你们是哪里的人?”

    一个人大声答道:“我们来自宛城,范将军战死,宛城失守了!”

    “啊?”听此消息,季汉诸军士一阵小范围的骚动。那军官脸一板,手一挥,一个十人队手持利弩冲上,将这三个人包围起来:“下马!你们三个奸细!想乱我军心,那是妄想!”

    三人大惊,以为被识破,不自觉的把手放向后腰,那军官走上前,低声喝道:“你们是第一次传递消息么?这样大声叫嚷,想酿成军变不成?滚下来,随我去中军帐!”

    三人没有想到诸葛乔部的管理如此之严格,连一个下层军官都属懂得如何来保证军队稳定,不由暗自称赞。但他们昨夜暗杀范疆成功,心思细密,胆量颇大,又知诸葛乔只一个书生,更不在意,当下随那军官前行。

    行数百步,眼前一座军帐,与其它军帐并无不同,只是多了一杆上书“诸葛”二字的大旗。三人暗自点头,在帐前等侯。不多时,那军官出来,道:“解下兵器,随我进帐。”

    三人不敢违拗,将兵器解下,走进帐来。只见一个少年将军坐在帐后,正是诸葛乔,旁边一条巨汉,有如铁塔一般,乃是号称万夫不挡地鄂焕。

    诸葛乔道:“有什么军情,速速报来。”

    为首一个刺客道:“大人,军情重大,请屏退左右。”

    诸葛乔叹了口气:“你们就是用这个办法害得范疆么?”

    三名刺客大惊,急向前冲,为首刺客一低头,一支弩自背后射出,飞向诸葛乔,但距离远了,威力不大。鄂焕一闪身到诸葛乔身上,将那弩击飞。诸葛乔一挥手,左右壁衣中弓箭齐发,三人连声惨叫中,倒在地上。

    鄂焕道:“他们果然是细作。少将军是如何看出来的?”

    诸葛乔道:“没有看出来,我只是觉得不妥,诈他们一下,结果就诈出来了。看来我的怀疑是真的。宛城果然已经失守了。”

    捡视那弩,又叹道:“若令其靠近五步之地,我已是死了。”

    诸葛乔令人搜查这三名刺客,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一块染血的令牌,那是范疆身上地身份证明。诸葛乔痛哭道:“是我害了范疆。我明知道宛城有危险,却还是让他留在那里。想不到却害了他的性命。”

    当下他召集部众,说道:“诸位,宛城已失。我们无法在这里继结阻击下去了,我们走吧。向东南与陆将军汇合,事已至此,谁也没有办法了。”

    正说话间,人报东吴书至。众人疑惑。难道又是刺客所扮,请进来地,却是诸葛瑾旧事门客,持陆逊司葛瑾亲笔书信。上面写道:“我军已将徐晃文聘击败,逐至淯水之东。司马仲达天下雄杰,宛城又是其人故地,久守不利,可还师南下,合兵一处,再做他图。”

    诸葛乔重赏那信使,持书暗叹道:“我若不苦守这几天。死伤大半,表明心迹,他们也不会让我退了。算了,走吧。”

    可是在司马懿面前,就算是想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诸葛乔心思细密,当下下令,弃守方城。迅速后退。司马懿生性多疑。暗道:“诸葛乔年纪虽小,却有智计。但凡退兵,必诈攻以拉开距离,其后再退,此人突然后退,必有奸计,当徐徐攻之。”

    当下魏军并不急追,只在汉军之后缓缓而进。诸葛乔得机,迅速退至博望坡,沿路放起一把大火来,阻住魏军道路,一时间火光冲天,烈焰升腾,司马懿恍然大悟,叫道:“小妖也敢欺吾!”当即下令冲锋,并着人绕小路通知司马师,要他无论如何也要将诸葛乔堵住,不可放他逃走。

    诸葛乔此时下定逃走地决心,他将所有辎重皆投入火中,增大火势,让每个士兵只带三天干粮,星夜绕宛城南下。

    诸葛乔与司马师在博望之南的平原处碰了头,两军当即展开一场拼杀。司马师受气受的狠了,一心报仇,诸葛乔此时面临困境,只想逃走。两个年轻人遇到,都是红了眼睛,可惜一面是私兵部曲,未经训练,一面是残兵败将,疲惫之师,竟是打了下难解难分。

    诸葛乔不敢恋战,他令鄂焕从侧面阻击司马师,自己则引军先退。鄂焕奋起神勇,拼了性命,一杆方天画戟敌住司马师和文休两员上将,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文休见诸葛乔先走,舍了鄂焕,来追诸葛乔,诸葛乔正逃间,见敌军追至,只得迎敌,正抵敌不住,突然南面一阵大乱,却是陆逊派军来接应,魏军被杀得连连后败。正败间,司马懿却已突破火墙,冲过博望小路。

    孙刘联军敌不住,一退再退。司马懿挥师而前,直追出数十里,这才收兵。

    司马懿进入宛城,与其子见面,又探吴军消息。却是陆逊令诸葛乔阻住自己,向徐晃文聘部发起猛攻,连续三天攻不下魏营,无奈之下放开一条生路,把魏军逐过了淯水,自己则引军南下了。眼下孙刘联军皆已逃至新野襄阳一线。而北面,一直在后面尾追自己的姜维和王平终于着了自己的道儿,被陈泰打了个伏击,小败一场,又因鲁阳道难行,运粮不便,已退回鲁阳去了。

    第三部第十九章间司马

    司马懿放下心来,着人传信给徐晃、文聘,说道自己重新收回宛城,光复南阳郡,要求他们引军与自己汇合。又发书回邺城,细述洛阳丢失经过,把诸葛“妖人”描述一番,说明当时情形,也亏了是自己,若是旁人,早就全军丢在洛阳了。一边写着,自己都觉得没底气,又在后面辍上,自己已经下定决心,收复洛阳。眼定在宛城暂时整军,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又说荆州之地,战乱频繁,自己受国家重任,必为国尽忠,继之以死。话里话外,既表明自己的忠心。又告诉魏主,自己虽然失了洛阳,但胜败乃军家常事,而且自己还是大魏最优秀地将领,还为大魏独守着一面江山。

    无论如何,他现在不敢回京,不敢放弃兵权了。谁知道这位新为帝王的小皇帝是什么性格,他会不会相信自己。这次诸葛亮从十几个方面同时陷害自己,旁地不说,仅丢洛阳、训死士两个罪名,就足够小皇帝冠冕堂皇的不用任何借口的把自己处死了,何况他居然说要把甄妃之死地罪名扣在自己头上。天知道,就算自己与郭后走的近些,可甄妃之死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郭后那么聪明一个人。不会连后宫夺宠的事都来要自己帮忙吧。此外司马昭地事情,夏侯霸的事情,郭淮地事情,结交大臣地事情……也难为诸葛亮,他怎么把这一桩桩一件件都累积到一起的。结交大臣,训练死士,这些都是极为秘密地事情,诸葛亮是如何知道的?

    在那封密信中。诸葛亮为自己谋划了三条退路:

    一是引军回邺城。那样的话,皇帝和诸大臣肯定要追究洛阳之失。皇帝若存心让自己死,根本不用加旁的理由,仅此丢失洛阳一项,就要了自己地命了。更何况自己这个洛阳丢得太过古怪,莫说旁人怀疑自己是有意相让,事后,连自己想想都如作梦一样。如何能取信他人?就算能取信。初登大宝就丢帝都的皇帝难道不要一个代罪羔羊么?或者皇帝不会处置自己,但是无论会还是不会。司马懿都不想冒这个险。束手待毙,从来就不是司马懿的作风。

    二是归汉或降吴,肯定无论是汉还是吴,都会重用自己,可是,司马氏一族皆在曹魏,自己的所有势力也都在曹魏,若当真投敌,从头做起,不知旁人,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个心力了,年过五旬,哪里还有从头再来地勇气?若丢下兵权,如于禁那样当一个军校校长或张昭那样当一个只在酒席上才能管人的文坛领袖,还不如直接杀了自己算了。

    其三是以宛城为基,拥兵自重。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如果,诸葛亮不把他这些离间的计策明明白白告诉自己就好了,那样地话,自己还不会心中胆寒,加以戒备,还不会紧张成这个样子?可是,无论如何,这是保全自己地唯一的办法,慢慢靠时间来验证自己的“忠诚”吧。若验证不了,那么,乱世中,不见得只能出一个曹操的。

    “这个妖人,他怎么会知道我准备装病辞官退隐林下来打消魏主对我地怀疑的呢?他把我最后一条路都堵了。这下子,只能是用最下等的军事割据,用实力来对抗,让他不敢轻易动手了。”

    他不知道,猜到他会装病,自然是某个梦中知道历史地人地主意。他惯于假作低调,装熊扮弱,在历史上曾成功骗过曹真,我自然不会让他如意。

    仗打到这个份上,基本上算是结束了。无论是魏、是汉还是吴,这半年多的大战,都已经到了伤筋动骨地地步,几年来积下的战争动能,在这一场大战里消耗地七七八八。大家都要养伤再战。三国里,大魏是最惨的,洛阳被拿下,荆州自己让出,却没有得到东吴的盟好。而司马懿就更惨,他知道这场仗对自己仕途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自己事前在朝中隐藏了多强大的势力,但只要自己的力量被消弱,那这些势力都不敢抬头的。

    此时,曹魏国中,针对司马懿地事情也开始形成一股洪流。先是御史们纷纷上折弹劾司马懿,这些清流们自然都是喜欢落井下石地东西,让他们打仗,一个个都吓得拉了裤子,背后说便宜话,捞名声,充直臣却都有一手。清流,哼,什么东西;接着是一些偏向他的大臣们,如蒋济等大臣来信,报知朝中风头不对,让司马懿小心为上。蒋济等人正是司马懿地朋友,也正是孔明信中所略提的他结交的大臣之一,真不知诸葛亮花了多大心思才弄出来的这份名单,可是他们现在给自己写信,万一泄漏,自己结交大臣这个帽摘都摘不到了。他却不知,这份名单有些是某个人根据记忆加上的。反正司马懿日后篡魏,支持他的大臣们都放在了名单上面。这个准确率高达九成地名单,不由司马懿不担心;再接着是陈群来信责问他,为什么不整军回邺城,搞得他现在为他说话都很费力气。陈群是一心为公的君子,可是,他这个君子能否保住自己还在两可之间,自己如何信他?最后是郭太后竟也送来信件。让他抓住军权,抵御外辱,不可轻举妄动--难道说小皇帝登极,真的有动郭太后的意思?他的心也太急了吧?还是郭太后知道自己是大魏重臣,绝对相信自己?毕竟,自己的功劳之大,在大魏还很难找到可以类比的人呢。

    想来想去,司马懿还是觉得。哪里也没有宛城好,邺城现在是一个风暴眼,卷进去就完了。

    徐晃和文聘如约而来了,徐晃的伤一直没有痊愈。司马懿一直下不了决心,是弄死他然后再吞掉他地人马好呢?还是救好他。收服他的心好些?而文聘就狡猾的多,他根本不进城,与自己打过招呼之后,就引军离开。前往汝南了,这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给自己面子,若不是此时力量不足,真想把他给扣下来。

    与孙刘联军小规模的打过两仗,互有胜负。陆逊的本领不在自己之下,虽然东吴初得荆襄,但却不是自己眼下可以对付的了的。至于北面季汉,诸葛孔明亲自带领的大军,那就不用想了。若说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在对阵中让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那就是诸葛亮了。他就是有这种本事,让你想尽一切,算尽一切,却最终还是落入他地圈套。除了妖字。还真不知有什么字能形容的了他。

    不过。总算是这一年过去了。天寒地冻,部队也减少了征战。北方大雪纷飞,军马行动困难,南方也是天寒地冻,不宜再大规模的调兵了。

    。。。。。。。。。

    对于新登极的魏主曹睿来说,今年当真不是一个好的年头。半年多地一点时间,北疆大战,洛阳大战,扬州大战,荆州大战,简直无法招架无法抵挡。越是这种困顿的时候,越是愁事纷乱,眼下人人皆说司马懿已有反意。

    司马懿当真有反意么?

    司马懿的本领,旁人不知,曹睿却是知道,眼下曹魏群臣,论及才华,论及威望,论及行军布阵指挥如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论及居中调划上下协调,统领诸军各安其职,几乎没有司马懿不胜任的角色。可是正因如此,他若是当真有反意,那何人能制他呢?

    在诸大臣地奏章里,大都是说洛阳丢失的事情,认为司马懿指挥不力,不宜为帅者有之;认为司马懿居心不良,内外勾结者有之;偏偏没有人认为真正原因是诸葛亮用兵鬼神莫测。在他们的奏章里可以感觉到,似乎除了司马懿,他们中任何一个人在前线都可以轻易击败诸葛亮。除了说洛阳,另外就是有人说司马懿任人唯亲,自成派系,霸权固宠,陷害忠良;说这些话的大都是从司马懿累计用兵的损伤来说,说来也奇怪,除了在北疆折了个司马望,司马懿的二公子偷入季汉被擒之外,司马家还真没有过什么损失--但是这能说明司马懿有反意?难道司马家的人全死在前线才好么?至于说司马懿与自己母后被害之事有关,就更是难以令人相信了,可是,这话让自己如何来解释?告诉司马懿,我母后的事情不怪你,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这话下面可以传,到了上层,连自己,都是不可以提地。郭太后还在,自己都要每天前去问安,若郭太后问起,难道你怀疑我不成,自己又该如何来回答?眼下郭太后在朝中的实力还是极强的,没有个五六年,自己根本无法去除她在朝中的势力。无论如何,于公于私,曹睿眼下不想动司马懿。

    但是,不想动是一方面,若自己不想动他,也就不能让他心有顾忌。曹睿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当面澄清才好。

    当下曹睿亲笔为诏,告诉司马懿:“眼下西贼吴寇,侵掠中原,忠臣义士,皆奋不顾身,为大魏而征战。司马大都督乃天下名望所归,国家柱石,虽有小过,但暇不掩瑜。接诏之日,速速回京述职,朕愿亲自置酒,以迎将军。”

    时间不长,司马懿人没回来,却写了封回书:“……荆州大乱,宛城危急,季汉东吴,各运强兵,臣恐为其所乘,故拟待军心民心稍复之后,再回京城。”

    曹睿心头不悦,再次复书:“宛城事小,魏国事大,邺城不可无大都督,大都督为托孤重臣,朕无在都督在侧,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大都督念国家体朕心,早归为盼。”

    这一次,司马懿弄了份万民陈情表上奏,说宛城百姓苦留,不敢离开。

    曹睿更加生气,第三次写信:“卿为国家重臣,朕为天下之主,君臣相托,贵在知心。朕虽年幼,亦知无常胜之将军,无足赤之黄金。流言蜚语,止于智者。大浪滔沙,真心自见。望卿接书后,速归邺城。”

    司马懿无奈回书,说马上起程回京。隔五日,又上表,说姜维南下;隔十日,又上表,说陆逊北上。曹睿初时还能容忍,几次之后,勃然大怒,一把将御案上的玉石镇纸摔成粉碎:“司马懿欺朕年幼不成!”由此,始信曹真之语,连夜召曹真入宫,商议国事。

    在诸葛亮有意操弄之下,本就有心结的魏主与司马懿终于因为种种顾虑,不能以诚相待,终于走上了反目的道路。不过,就眼下而言,他们虽然心中生隙,却都默认了眼下的情形,曹睿封司马懿为中护军都督,驻宛城一郡,抵挡季汉东吴,乘机夺回洛阳和荆州。司马懿也老老实实地装成忠臣地样子,一封封请罪书写到京中,表明自己绝无二心。

    。。。。。。。。。。

    诸葛乔自上庸出兵,攻宛城,击魏军,算是成功的完成了阻击徐晃部回援地任务,帮孔明定洛阳打下了基础,但是眼睁睁的新野几县被陆逊拿去,宛城又被司马懿抢走,虽然这两人都是天下雄杰,强于他百倍,但诸葛乔还是十分失望。

    这种失望之情他半分也没有隐瞒,直接表现在诸葛瑾和陆逊面前。两人也觉得有种欺负小孩子的嫌疑,于是加倍的安抚他。把从宛城搜刮来的战利品分了一部分给诸葛乔,又加紧时间张罗诸葛乔的婚事。消息传到洛阳,我和孔明皆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既可以进一步稳固与东吴的盟好,又可以稳定上庸荆州和宛城战场的局势,保证合力对付司马懿。当下我亲自下旨,让邓芝为媒,前往荆州代诸葛乔求婚,又亲送数百样西域来的奇珍异宝为聘,给足了陆逊的面子。

    据说陆小姐生得美貌如花,聪明灵俐,知书达礼,深得其父家传,与诸葛乔正是良配。这小子,一定会美得找不到北了。我们四个人中,现在就只剩下姜维一人的婚事不谐了。可叹,他未见过面的新娘子生死未卜,我亲自帮他定下的灵儿捐躯北疆。唉,好好劝劝他,抽时间也帮他定一门亲吧。

    这都是建兴六年了,历史上这一年他降的汉,那时他已经成了家了。随了我,才华本领军职都有提高,可是感情上却多经历许多波折,也不知对他来说,遇到我是幸还是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