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四十五章 石韬归汉

第四十五章 石韬归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十五章 石韬归汉

    石韬石广元回到自己的府第,立即收拾行装,让家人准备车辆,在宵禁之前离开邺城,连夜赶路。家人皆感奇怪。夫人问道:“老爷,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开,难道说邺城真的守不住了么?”

    石韬道:“不错,邺城守不住了,我们再不走,就晚了。”

    “为什么?”

    石韬苦笑:“为什么?我也奇怪,但是我似乎在空气中闻到的孔明的味道。再不离开,我只怕就要被他擒了。”

    “孔明,”夫人面上一喜,随之黯然,“他不是在雒阳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再者,你们是好朋友啊,他怎么会擒你。”

    “是好朋友,才要想办法生擒。可是,我既不想当他的俘虏,也不想如广元(即孟建孟广元)那样战死。所以,我只能走了。”

    夫人道:“可是,老爷,你确信会这样么?”

    石韬不答,他负手而立,一声长叹。

    夫人不敢再问,一家人打起包裹,索性物品不多,一家人很快收拾好,两个儿子骑马,石韬与夫人坐上一辆小车,穿街过巷,离开了邺城。车声粼粼,马蹄飒踏,消失暮色之中。

    一个面目清秀,很有几分书生样子的少年就站在城门的暗影里,看那车离开。好久之后,才转身回城,在他身后,十几个身形矫健的府兵紧紧跟随。

    少年回了尚书府,向尚书令卫觊施礼:“大人。”

    卫觊点头道:“他的确离开了么?”

    “是。”

    “中途没与任何人联系。”

    “没有。”

    “走了好,走了也好。如此,无论他看没看破,都无所谓了。这才是明白人。不过,丞相只怕早在前面派人等着他吧。”

    少年微微一笑:“这是自然,他这样离开,会被请走。他是丞相的好友,其实我也不想在城中对他采取什么其他措施的。”

    卫觊看着少年,笑道:“兰石地家传神剑,天下无双,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兰石。你此次自长安来,我瓘儿在季汉,如今如何了?”

    少年笑道:“大人,伯玉贤弟天姿聪明,智慧过人。陛下视同亲子,亲自教授。小人前来之时,陛下正教伯玉贤弟卫大将军扫北之事,当年大司马大将军横扫数千里。匈奴异族被打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我辈后人读至此处,常扼腕而叹,恨不早生三百年,哪怕在大司马大将军马前为一小卒,也为大汉建功立业,不白活一回。”

    少年所说的大司马大将军指的乃是武帝年间的大将卫青。当年匈奴危害汉室,武帝令卫青率军北征,大破匈奴,一举打破了胡强汉弱的局面,为后来匈奴的分化,南匈奴归顺打下了基础。而河东卫氏,也正是由于卫青的存在而兴旺发达,发展到今天。少年地话说得不多。但却代表了几重意思。一是卫青乃大汉之臣,卫觊是其后人。自然也该是大汉臣子,为季汉效力;二是季汉陛下重视卫氏,重视卫觊的儿子卫瓘,卫觊为了儿子,也该投桃报李;三是卫觊的儿子,乃至整个卫阀眼下都在季汉,让卫觊一定要全力配合。

    卫觊乃聪明之人,岂会听不出来。但他城府极深,对那危胁的话语只如没有听到,大笑道:“兰石,你祖上一剑斩楼兰,立大功于塞外,一样是大汉忠臣,今日你我同归季汉,自然不负陛下重恩。丞相所托之事,我们岂能不尽心竭力?”

    少年笑道:“傅暇一点微薄本事,岂敢于大人相比。惭愧了。”这少年,正是季汉傅暇傅兰石,北地人,少年成名,文武双全,是年青一代中少有的杰出之士。他曾在长安对阵刺客郭修,结果两败俱伤,不意之间,为季汉抓住司马昭立下大功。后来他被派入丞相府中,在孔明身边任椽属,深得孔明重视。此次被派往邺城,便是协助卫觊,共同处置邺城之事。

    卫觊是河东卫阀之人,而卫阀一直以卫青之后,满门忠烈自居,卫觊少年成名,投靠曹操,认定曹操可以平定天下,重兴汉室。哪知半世操劳,结果直到曹操死了,汉室也没有复兴,反而是曹丕一把手将献帝推开,自己坐了皇帝。形式比人强,卫觊虽自命忠良之后,身为汉臣,却也并没有傻到行刺或者自尽之类的傻事来。他只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本本份份,任劳任怨。他能力既强,书法又好,才识又高,无论门第威望,都是一时之选,官职渐升渐高,直至升为尚书仆射。自季汉攻下长安,平定雍凉,败曹丕于渭南,定帝京于故都,卫觊敏感地发觉天下要变。季汉此时,已成强秦并六国之势。于是,他便让河东卫阀悄悄与季汉联络。不过,卫阀自来对政事敏感,这个大世家自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向来以脚踏两条船,多修一条路为绝招。在未辩清风向之前,卫觊与卫阀早在十几年前就划清了界线,虽然暗中还是一条心,但表面上,人人皆知卫觊虽出自卫阀,但与卫阀阀主水火不同炉,所以虽然后来河东失守,卫阀倒向季汉,却谁也没有疑心过卫觊与季汉有任何勾连。

    但是诸葛孔明却没有把卫阀和卫觊分开看。他早就下大力气在曹魏国中发展了大量的细作,收买了不少心向汉室的旧臣,而卫觊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终于,在河东之战后,卫觊面对忠臣大义,面对整个河东卫氏和自己留在河东老家地儿子,年方六岁的小卫瓘。终于决定投靠季汉,为重兴汉室再卖一把力气。从那这后,季汉对曹魏国中局势可算得了如指掌。所以在北疆之战时,季汉认定司马懿已被免职,不会有错。因为曹魏所有的诏书都出自卫觊那漂亮地书法之下,瞒不得他。结果那次却是曹丕与司马懿合演地一出戏。

    此时傅暇与卫觊同在邺城,共同研究该当如何来巧取邺城,如何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傅暇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到卫觊手中:“丞相密计,请大人观看。”

    卫觊接到手中,却如看天书,目瞪口呆。傅暇笑道:“这是密信,旁人看来,自是一字不识。我来为大人解读……”

    卫觊一字字听着,忽然拍腿叹道:“丞相,真神人也!”

    。。。。。。。。。。。

    邓艾与马岱、庞会三人强力阻住了秦朗的冲锋,李昴、关凤、郁筑鞬衔尾直追,逼住新五营。骁骑营游击营如一头被困的老虎。咆啸起伏,却终于不能逃离。这时,邺城前线的军情再变,张飞再一次对曹真发动了进攻。

    由于司马昭献计。水漫魏军大营,魏军原来设下的沟渠营寨统统被破坏,地利优势不复存在。汉军就在这种情况下,接连发动了对曹魏地进攻。曹真在前线一日三惊,眼下地曹真曹子丹充分理解了以少击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原来曹魏人多兵多,打仗总是三打一、二打一,在战场上总发愁多余的兵力没地方放,可是这次惨了。张飞、魏延、庞德、三队大军轰隆隆向自己开过来,关平、寇封、张苞、关兴、司马昭、向充、张毣、张通、黄邕、黄祟、李遗、李球、吕祥、马脩……数不清的季汉小将们把魏军重重包围起来,进攻有如连绵不断的潮水。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天幸邺城的尚书令卫觊给了他极大的支援。仅仅用了十五天地时间,卫觊就输送给曹真八万大军,这个速度,就连主管屯田地刘靖都感到吃惊。快,太快了。以至于屯田区完全陷入了瘫痪。但对曹真来说。前线失守,屯田还有何用?

    此时。曹魏年轻一代中,虎贲中郎将、安阳公主驸马荀恽(荀彧之子),太子文学、洧阳亭侯郭奕(郭嘉之子)已死。卫觊却让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景侯王肃(王郎之子)领兵,带荀缉(荀攸长子,有攸风、敬侯)、贾穆,(贾诩长子,驸马都尉,魏寿乡侯)、张雄(张郃子,鄚侯)、李祯(李典子,都亭侯)前往前线支援。几乎将在邺城地出色人物一网打尽。接着他要求举全冀州之力支持曹真这一战,将全州所有的粮草、军械全部调往邺城,支持曹真。

    为了做好保证工作,整下尚书台全力运转起来,卫觊一连半个多月都在忙乱之中渡过,累得瘦了十来斤。曹真闻知,感叹不已,给卫觊写书信道:“兄一心为国,独撑大厦,真高尚士也。”又传书冀州所有地方,但卫觊令下,相当于尚书台与大将军府两处相同,要各地谨尊。据说,卫觊看到这封信后,怔了好长时间,才说道:“大将军风度,才当真是天下无双。”

    在卫觊地全力支持下,曹真很快在军力上与季汉持平。进而以主场作战地优势连着打了几个胜仗,使张飞吃了一点小亏,一扫前些时屡战屡败的阴影。曹真不由信心倍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继续努力支持下去,季汉肯定会无功而返。那时,不但所丢的城池土地都可以收回,还可以乘机重创季汉一部。当下秦赵之战,秦强赵弱,赵国名将廉颇不就是用一个拖字决屡屡击败强秦的么?张益德一勇之夫,哪里知道这不战之战地妙处。

    只是,曹真对新五营有些不满,居然这么久了,都不能冲破马岱几人的防线,来进行支援。自己手下此时若有骁骑军,只怕一击之下,就可以决定此战的胜负了。

    。。。。。。。。。。

    石韬眼望着黄河:“渡河之后,我们去青州找元直,不行就与他一起结庐隐居算了。”

    两个儿子叫起来:“船家,船家。”

    一条小船飘过来:“客官,要渡河么?”

    石韬一家把行李搬上船,坐入舱中,小船飘飘荡荡,向南岸行去。行不多时,一个年轻人走入舱中:“客官,您看我们去哪里呢?”

    石韬一愣。

    石韬的大儿子叫道:“当然是去南岸,还问什么?”

    那人一笑,看向石韬。

    石韬问道:“孔明派你来的么?”

    那人想不到自己还未说话,石韬竟然猜出他的身份,心中也是一惊,收了笑意,躬身施礼:“季汉知闻所王难见过大人。”

    “王难,就是潜夫王符之后,那个在季汉察举改制大考中高排第九,复在定漠北之战中立下大功的王历苛?”

    王难想不到自己这不为人知之举,居然会被石韬知道,更是恭敬到十分:“小子贱名,得大人一赞,荣于华衮。”

    石韬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王难不敢做声,在那里躬着身子等待。石韬的夫人和两个儿子心下吃惊,也在那里彷徨。过了好久,石韬缓缓说道:“当日,你家丞相在荆州,与我和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相与游学,我四人求学皆务要精熟,独你家丞相观其大略。每至晨夜闲时,我等抱膝长啸,纵论天下。”石韬面上带了一丝笑意,似乎回忆起当年。“孔明谓我四人:‘州平是闲云野鹤地性子,不喜入仕,卿等三人,官位可至刺史、郡守。’我与元直、公威不服,反问孔明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好吧,如今,我也该去看看他的成就了。”

    王难大喜,出舱挥手:“发信号,护住我船,全军向西!”

    桨声大起,四面八方数十艘战般出现,那些船高有数丈,长有数十丈,最大的一艘更是有如巨无霸相似。饶是石韬见多识广,却也少见这等大船。他两个儿子不由叹道:“好大的船啊!”

    王难一笑:“便是这几艘船送曹子建渡海前往辽东的。不过这还不算最大的,我季汉最大的楼船可纳两千余人。”

    石韬点头:“曹子建逃离,果然是季汉的手尾。”

    这时那主战船上驶近,大旗高挑着“黄河九曲”四个大字,正是河水校尉何九曲来了。他站在船头,躬身施礼:“季汉何九曲,恭请石大人登上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