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司马再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十八章 司马再变
说实话,我想过孙吴和曹魏勾结起来的可能后果,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会对季汉造成这样大的影响。司、益两州被他们合力攻击达半年之久,这场仗范围之广,强度之烈,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若不是准备充足,又有一个完整的冀州作为补充,险些让他们打得国力大损,一蹶不振了。不过,就算这样,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到了我能承受的底线。
看着地图上原为季汉国土,现在却被标为吴占的六郡,说实话,我上了火,觉得牙都有点痛,含口凉水。再看东吴从曹魏手中得去的土地,火气更大,他们连力气都没有怎么费,就弄去了一个荆州,半个扬州,结果曹魏不但没有仇视他,反而还对他称臣,与他联盟,把我们当成最大的敌人,想想自己这几年殚精竭虑才得到的地盘,觉得吃了亏。东吴这帮孙子,太会打太平拳,捡便宜事了。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曹睿这小傻瓜被分吃了的可能性肯定是很大,但是没了孙曹联盟,却出现一个巨无霸式的东吴的可能性却是更大。
伤脑筋啊。真想立即调动冀州的全部兵马,南下破曹,再直捣东吴。可是不行,常言道,一打三分低,打不是最好的解决手段,犹其是面对魏吴联盟的时候,更不是打的时机。打人一定要选他最弱的时候,而不是最强的时候,我得想办法先挑动魏吴不合了再说。
今年,继续装出无害的样子,不强攻曹魏,想办法挑他们内乱。打仗。还是要打冀州这样的,伤人不多,杀敌不多,完完整整一块肥肉落到手中,修理修理就能吃。若是打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饥民相食地地步,那这仗也就打得没有意思了。
不过。如何来进行分化,这就要想办法考虑了。办法有的是,当年,季汉与东吴关系那样密切,孙权还为荆州与我季汉反目,可见利益之所在,对人的诱惑之大。在利益面前,什么盟约。什么誓言,统统都是狗屁。眼下,如果没有季汉的强大压力,东吴早就挥军北上,痛打落水狗了。而曹魏。被迫向东吴称臣,割地赔款,也未必就是那么心甘情愿。只要想办法在其间加以分化,瓦解。不见得不能收到奇效。
眼下,两方都打累了,进入相峙阶段,该是知闻所大力发展实力的时候了。
去年一年,知闻所在冀州和北疆作得不错。三月,知闻所挑动北疆大族拓拔部叛乱,牵招联络郁筑鞬等部出兵平之,分其草场。
拓拔部是轲比能小种鲜卑联盟消散之后草原上最强的一部。表面上服从季汉,在季汉扫荡大草原时也汇集到季汉的旗帜之下,但是他们却认为草原是鲜卑人的,季汉早晚会退走,那时草原是就他们地天下了。于是整天里训练骑兵,整军备武,打算成为继轲比能之后的草原霸主。可是他们这种想法很快被装作商人行走于各部之间的知闻所线人发现了,他们利用拓拔部内部不合。暗杀了一个主张要低调潜伏继续迷惑季汉的头领。失去了此人的制衡,结果其他激进派人士尽皆大怒。起兵反叛,被准备已久了牵招一举击溃。
当然,在前两年季汉会盟北疆,横扫诸部,建立灵州之后,这场战只能算是余波,起到的是进一步巩固以季汉为主导的大漠联盟的作用。不过这场仗地后果是明显的,在很一段时间里,再没有敢于挑战季汉的权威。这就保证了季汉的后方稳定,我并不想日后我全力平定南方的时候,北疆会在后面给我一刀--虽然说就眼下而言,这种可能小到几乎没有。
冀州地形势一片大好,有三叔亲自坐镇,一年的时间,冀州所有的叛乱全部被荡平,而曾是曹魏尚书令卫觊所掌握的大量行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季汉地突然打击之下,整个冀州几乎都是和平归顺的,组织架构并没受到较大的破坏,而季汉派去的人员与较好的融入了当地的官员体系之中。于是,冀州的巨大动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眼下,就算马上抽调全部军力南下也没有多大问题了。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当年曹魏多少次大败之后,还能保持天下第一地力量来源,冀州和关中这些地方,其恢复能力简直是太强大了。
不过,正如上所说,我并不打算立即对吴魏联盟展开反击,在压力的作用下他们只会团结的更紧密,而且,季汉国力虽强,但也没有强悍到当年曹操的地步,孙曹两家虽弱,却远强于当年的孙刘,而以曹操之力尚且失败于赤壁,我哪敢说自己在军南指就可以平定海内?打,并不是上策。
我高估了曹魏和东吴的联盟的稳定性。我想到会发生变化,但是没想到这变化来得那样快。我们还没有对曹魏下手,宛城突然发生了巨变。当姜维把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但是我们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地。
一直没有什么大地作为的司马懿突然对身边地人下了手!原来这个融狐狸的狡诈、狼的坚忍、鳄鱼的残忍和自私于一体的人物,之所以没有攻破姜维驻守的关碍,并不完全是姜维的力量,其中更多的是他自己别有所思。
原来,自前几年司马懿与曹魏的关系出现裂痕开始,东吴就多次与他联系,想要策反于他。但是司马懿觉得时机未道,不肯同意。去年的时候,魏吴连合,他的表态才开始松动。他眼下的实力较弱,身边又有两个名在他之下却不肯从他将领的徐晃文聘在,他过的并不是很顺,所以他要求东吴和曹魏结盟的条件里。加上曹魏兵分两路进攻季汉地要求,一路是曹休,一路是司马懿,而徐晃和文聘两部就与司马懿一同出兵。对此,东吴自无异意,而曹魏也并没有往心里去,更何况,徐晃和文聘这两人名为属下。实有监视之权,并不完全统属,与司马懿共同出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是,在与季汉的征战中,司马懿就开始他的的算计,他用季汉的来削弱徐晃和文聘的实力。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宿将。也没一个是笨人,但是司马懿千方百计设计下的各种小花招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在司马懿义正辞严的说辞面前,似乎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全力征战就对不住大魏。就不算是忠臣。
结果,这场作战就成了徐晃、文聘与季汉地征战。面对这种情况,姜维本能的把它当成司马懿的诱敌之计,紧守城池。闭门不出。凭借关城来消耗魏军的战力。
在连续不断的攻城中,司马懿一方面消耗自己的手下,以表示对曹魏的忠心,当然消耗的大多是陈泰这样与他不完全一条心地将领;另一方面消耗徐晃两人的忠诚手下。从而达到了清除异已的目的。可叹徐文两人落入司马懿的算计而不自知。这还不算,司马懿找人对徐晃和文聘两人说,让他们分别给王平和郭淮写信。王平原是徐晃手下,在阳平关时被围而降季汉,郭淮与文聘曾是好友。他是因为被困函谷关,无处可逃,这才归顺。两人开始不同意,一是没必要写,二是就算是写也没有什么用,王平和郭淮肯定不会回归曹魏。但是劝解地人说,就算是不起作用,只要引起季汉的注意就可以。那样季汉内部不和。自然可以给曹魏提供了进攻的机会。两人想想是这个道理,于是写信。季汉王平郭淮接信。立即交给姜维。姜维大笑,让他们回信,劝徐晃两人归顺。一来二去,信写得多了。于是司马懿找个借口,把信弄了来,在帐中拍案大怒,大骂两人心怀异志。两人自然不服,说起是有人劝解,设下的计策,可再找那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听说那人已降了季汉。这一下,两人知道受骗,徐晃连怒带急,当场晕倒,不到三日,竟然病故了。
这时,司马懿一步一步地削弱两人的实力,剪除他们的影响,把他们逼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徐晃身死。司马懿以吊唁为名,突然发动,将徐晃、文聘两部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老将文聘被控制住,不甘受辱,在徐晃灵前碰死。。
这一切,就是在季汉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由于司马懿布置周密,季汉毫无知觉,被他连还计所骗,守城不出。而司马懿在季汉坚城之下,从容的整顿军马,大肆安排自己地心腹。由于他是名义上的统帅,没有徐文两员大将,自然无人能与他相争,当他将一切安排好之后,这才徐徐退兵,回到宛城,又联系东吴,宣布改旗易帜,归顺东吴,成为东吴的左都督。
东吴立即应声而动,由奋武将军朱桓引军,镇军将军二皇子孙虑亲任监军策应,引军南下,威胁曹睿,让曹睿接受这个事实。
消息传出,曹魏与季汉尽皆震惊,我首先是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来证明这个消息是真的,并不是一场骗局,文聘的养子文休就逃到了季汉,眼下正在姜维军中。从他口中,我们得知了事情的一切真相。
我心中不由一阵阵发冷。由于在北疆我曾击败过司马懿,而在洛阳,先生又一次令他狼狈而逃,不自觉的,我对他有些轻视。可是看他近日所为,我重又发觉,他当真是一个可怕地敌手。
更可怕地是,实力大涨的东吴眼下拥有陆逊和司马懿两个绝顶地高手!
第六十八章 司马再变
说实话,我想过孙吴和曹魏勾结起来的可能后果,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会对季汉造成这样大的影响。司、益两州被他们合力攻击达半年之久,这场仗范围之广,强度之烈,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若不是准备充足,又有一个完整的冀州作为补充,险些让他们打得国力大损,一蹶不振了。不过,就算这样,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到了我能承受的底线。
看着地图上原为季汉国土,现在却被标为吴占的六郡,说实话,我上了火,觉得牙都有点痛,含口凉水。再看东吴从曹魏手中得去的土地,火气更大,他们连力气都没有怎么费,就弄去了一个荆州,半个扬州,结果曹魏不但没有仇视他,反而还对他称臣,与他联盟,把我们当成最大的敌人,想想自己这几年殚精竭虑才得到的地盘,觉得吃了亏。东吴这帮孙子,太会打太平拳,捡便宜事了。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曹睿这小傻瓜被分吃了的可能性肯定是很大,但是没了孙曹联盟,却出现一个巨无霸式的东吴的可能性却是更大。
伤脑筋啊。真想立即调动冀州的全部兵马,南下破曹,再直捣东吴。可是不行,常言道,一打三分低,打不是最好的解决手段,犹其是面对魏吴联盟的时候,更不是打的时机。打人一定要选他最弱的时候,而不是最强的时候,我得想办法先挑动魏吴不合了再说。
今年,继续装出无害的样子,不强攻曹魏,想办法挑他们内乱。打仗。还是要打冀州这样的,伤人不多,杀敌不多,完完整整一块肥肉落到手中,修理修理就能吃。若是打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饥民相食地地步,那这仗也就打得没有意思了。
不过。如何来进行分化,这就要想办法考虑了。办法有的是,当年,季汉与东吴关系那样密切,孙权还为荆州与我季汉反目,可见利益之所在,对人的诱惑之大。在利益面前,什么盟约。什么誓言,统统都是狗屁。眼下,如果没有季汉的强大压力,东吴早就挥军北上,痛打落水狗了。而曹魏。被迫向东吴称臣,割地赔款,也未必就是那么心甘情愿。只要想办法在其间加以分化,瓦解。不见得不能收到奇效。
眼下,两方都打累了,进入相峙阶段,该是知闻所大力发展实力的时候了。
去年一年,知闻所在冀州和北疆作得不错。三月,知闻所挑动北疆大族拓拔部叛乱,牵招联络郁筑鞬等部出兵平之,分其草场。
拓拔部是轲比能小种鲜卑联盟消散之后草原上最强的一部。表面上服从季汉,在季汉扫荡大草原时也汇集到季汉的旗帜之下,但是他们却认为草原是鲜卑人的,季汉早晚会退走,那时草原是就他们地天下了。于是整天里训练骑兵,整军备武,打算成为继轲比能之后的草原霸主。可是他们这种想法很快被装作商人行走于各部之间的知闻所线人发现了,他们利用拓拔部内部不合。暗杀了一个主张要低调潜伏继续迷惑季汉的头领。失去了此人的制衡,结果其他激进派人士尽皆大怒。起兵反叛,被准备已久了牵招一举击溃。
当然,在前两年季汉会盟北疆,横扫诸部,建立灵州之后,这场战只能算是余波,起到的是进一步巩固以季汉为主导的大漠联盟的作用。不过这场仗地后果是明显的,在很一段时间里,再没有敢于挑战季汉的权威。这就保证了季汉的后方稳定,我并不想日后我全力平定南方的时候,北疆会在后面给我一刀--虽然说就眼下而言,这种可能小到几乎没有。
冀州地形势一片大好,有三叔亲自坐镇,一年的时间,冀州所有的叛乱全部被荡平,而曾是曹魏尚书令卫觊所掌握的大量行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季汉地突然打击之下,整个冀州几乎都是和平归顺的,组织架构并没受到较大的破坏,而季汉派去的人员与较好的融入了当地的官员体系之中。于是,冀州的巨大动能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眼下,就算马上抽调全部军力南下也没有多大问题了。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当年曹魏多少次大败之后,还能保持天下第一地力量来源,冀州和关中这些地方,其恢复能力简直是太强大了。
不过,正如上所说,我并不打算立即对吴魏联盟展开反击,在压力的作用下他们只会团结的更紧密,而且,季汉国力虽强,但也没有强悍到当年曹操的地步,孙曹两家虽弱,却远强于当年的孙刘,而以曹操之力尚且失败于赤壁,我哪敢说自己在军南指就可以平定海内?打,并不是上策。
我高估了曹魏和东吴的联盟的稳定性。我想到会发生变化,但是没想到这变化来得那样快。我们还没有对曹魏下手,宛城突然发生了巨变。当姜维把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但是我们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地。
一直没有什么大地作为的司马懿突然对身边地人下了手!原来这个融狐狸的狡诈、狼的坚忍、鳄鱼的残忍和自私于一体的人物,之所以没有攻破姜维驻守的关碍,并不完全是姜维的力量,其中更多的是他自己别有所思。
原来,自前几年司马懿与曹魏的关系出现裂痕开始,东吴就多次与他联系,想要策反于他。但是司马懿觉得时机未道,不肯同意。去年的时候,魏吴连合,他的表态才开始松动。他眼下的实力较弱,身边又有两个名在他之下却不肯从他将领的徐晃文聘在,他过的并不是很顺,所以他要求东吴和曹魏结盟的条件里。加上曹魏兵分两路进攻季汉地要求,一路是曹休,一路是司马懿,而徐晃和文聘两部就与司马懿一同出兵。对此,东吴自无异意,而曹魏也并没有往心里去,更何况,徐晃和文聘这两人名为属下。实有监视之权,并不完全统属,与司马懿共同出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是,在与季汉的征战中,司马懿就开始他的的算计,他用季汉的来削弱徐晃和文聘的实力。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宿将。也没一个是笨人,但是司马懿千方百计设计下的各种小花招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在司马懿义正辞严的说辞面前,似乎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全力征战就对不住大魏。就不算是忠臣。
结果,这场作战就成了徐晃、文聘与季汉地征战。面对这种情况,姜维本能的把它当成司马懿的诱敌之计,紧守城池。闭门不出。凭借关城来消耗魏军的战力。
在连续不断的攻城中,司马懿一方面消耗自己的手下,以表示对曹魏的忠心,当然消耗的大多是陈泰这样与他不完全一条心地将领;另一方面消耗徐晃两人的忠诚手下。从而达到了清除异已的目的。可叹徐文两人落入司马懿的算计而不自知。这还不算,司马懿找人对徐晃和文聘两人说,让他们分别给王平和郭淮写信。王平原是徐晃手下,在阳平关时被围而降季汉,郭淮与文聘曾是好友。他是因为被困函谷关,无处可逃,这才归顺。两人开始不同意,一是没必要写,二是就算是写也没有什么用,王平和郭淮肯定不会回归曹魏。但是劝解地人说,就算是不起作用,只要引起季汉的注意就可以。那样季汉内部不和。自然可以给曹魏提供了进攻的机会。两人想想是这个道理,于是写信。季汉王平郭淮接信。立即交给姜维。姜维大笑,让他们回信,劝徐晃两人归顺。一来二去,信写得多了。于是司马懿找个借口,把信弄了来,在帐中拍案大怒,大骂两人心怀异志。两人自然不服,说起是有人劝解,设下的计策,可再找那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听说那人已降了季汉。这一下,两人知道受骗,徐晃连怒带急,当场晕倒,不到三日,竟然病故了。
这时,司马懿一步一步地削弱两人的实力,剪除他们的影响,把他们逼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徐晃身死。司马懿以吊唁为名,突然发动,将徐晃、文聘两部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老将文聘被控制住,不甘受辱,在徐晃灵前碰死。。
这一切,就是在季汉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由于司马懿布置周密,季汉毫无知觉,被他连还计所骗,守城不出。而司马懿在季汉坚城之下,从容的整顿军马,大肆安排自己地心腹。由于他是名义上的统帅,没有徐文两员大将,自然无人能与他相争,当他将一切安排好之后,这才徐徐退兵,回到宛城,又联系东吴,宣布改旗易帜,归顺东吴,成为东吴的左都督。
东吴立即应声而动,由奋武将军朱桓引军,镇军将军二皇子孙虑亲任监军策应,引军南下,威胁曹睿,让曹睿接受这个事实。
消息传出,曹魏与季汉尽皆震惊,我首先是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来证明这个消息是真的,并不是一场骗局,文聘的养子文休就逃到了季汉,眼下正在姜维军中。从他口中,我们得知了事情的一切真相。
我心中不由一阵阵发冷。由于在北疆我曾击败过司马懿,而在洛阳,先生又一次令他狼狈而逃,不自觉的,我对他有些轻视。可是看他近日所为,我重又发觉,他当真是一个可怕地敌手。
更可怕地是,实力大涨的东吴眼下拥有陆逊和司马懿两个绝顶地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