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三战鄂木斯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伏龙芝带着古比雪夫和铁木辛哥向北退入了希瓦汗国的境内,他们又故伎重演,联合当地的赤贫百姓推翻了希瓦汗国的阿布德?阿拉汗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红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共和国。
随后,红俄在俄国实行的那套战时**政策又被搬到了希瓦。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伏龙芝又把大批大批希瓦的旧贵族和富人拉到郊外枪毙,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人,此举使得本来就对俄国统治不满的希瓦人更加仇视俄国人。
但是伏龙芝在希瓦一带没能高兴几天,鄂木斯克的失守使得中亚的红俄军后方收到极大的威胁,因此,红俄革命委员会下令伏龙芝立刻率领中亚的红俄军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收复鄂木斯克。伏龙芝眼看好不容易在希瓦汗国境内扶植起了红色政权,却不得不很快放弃。
徐天宝立刻派出陆征祥、曹汝霖前往中亚,联络当地的实力派人物。中国以中亚解放者自居,向当地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土库曼人许下诺言,将帮助他们摆脱红俄的奴役,建立**的国家。当然,中国已经实际占领的土地比如布哈拉、撒马尔罕、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是不会拿出来给他们分配了,剩下的土地分别由哈萨克汗国、吉尔吉斯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塔吉克汗国、和土库曼汗国瓜分。同时,中国还与中亚五国在中国新疆省省会迪化签署了《中哈合作备忘录》、《中塔合作备忘录》、《中吉合作备忘录》、《中乌合作备忘录》以及《中土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些条约,成了这些国家**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接受中国专员的指导和辅助,政治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经济上成为中国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市场、军事上成为了中国的同盟军。
对于中国在中亚的大手笔,英国人对此极为不满,虽然此举大大削弱了红俄在中亚的控制力,但是却有违英国一贯奉行的均势政策。可有鉴于中国尊总并保存了英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以及原本他们扶植的土库曼人吾勒孜*赛亦德也倒向中国,成了土库曼汗国的国王,所以鞭长莫及的英国人也有些无可奈何。
伏龙芝的十五万红俄军在向撤退,并试图收复鄂木斯克的途中,不断遭到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骑兵的骚扰。一开始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只敢袭击一些落单的红俄兵。后来发展到敢于攻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小股部队。最后,在一天夜里,数千人的骑兵袭击了红俄的辎重队。这些人搅得伏龙芝不得安宁,伏龙芝便派出铁木辛哥率领的红色哥萨克与之周旋。自己则率领主要由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继续北上鄂木斯克。哥萨克固然骁勇善战,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也是马背上长大的。几番交战之后,铁木辛哥的红色哥萨克损失不小。
经过艰难的急行军,伏龙芝终于率领他的部队走出了哈萨克草原,进入了西伯利亚。天依然阴着,远方传来“轰隆隆”的滚雷声,一场暴风雨正在接近这里,虽然脚下的土地早就变得泥泞不堪,但是气象却并不会怜悯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军人。虽然身上的军装已是邋遢不堪,但是红俄军们根本不可能调换干净些的衣服,原因很简略,这几天不是阴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干,而旧衣服比军人们身上现在穿着的这身军装还要邋遢。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补给,没有那么多赶紧的衣服给他们替换。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从鄂木斯克经过,从这里往西可前往鸟拉尔地区,往东可前往贝加尔地区,也因此成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谁,只要把持了鄂木斯克,就等于是把持住了欧洲与亚洲交通的枢纽,因此鄂木斯克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现在把持鄂木斯克的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部队,实际上这里也是沙皇部队的西部前线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科尔尼洛夫中将就在这里坐镇指挥。
为了守卫鄂木斯克,沙皇政府决定在这里加强防御力量,增派援军,谢苗诺夫、邓尼金和捷克军团纷纷来到鄂木斯克。科尔尼洛夫将全部战区划分为几个防区,由各军团分片防守。作为鄂木斯克战斗的参与者,白俄军的友军,中国国防军也分到了防区,就在城市西边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区,而国防军的指挥部也设在这片丘陵地区的最东边。这里除了先期参与炮击鄂木斯克的邹作华部,还有薛岳部,他们统一由熟悉俄国情况的张宗昌指挥,番号国防军第一**师。
国防军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了一批卖给白俄军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十五辆装甲车。张宗昌偷偷地留下了三辆,按照他的说法,红俄军打仗不要命,若是真受不住鄂木斯克,这几辆装甲车可以帮着自己和邹作华、薛岳逃命。
在鄂木斯克外围,平坦的平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蜘蛛网一般密集的战壕和机枪掩体,而且与欧洲西线一样,战壕里也通常积满了雨水,“战壕脚”是这里的常见职业病。科尔尼洛夫还在鄂木斯克的铁路上布置了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外罩铁板,每一节都配有至少四架机枪,有的车厢里还配有轻型步兵炮。再往外,还有一片很大的雷区。科尔尼洛夫很自信的表示,如果红俄攻打鄂木斯克,这里就将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很快,检验科尔尼洛夫的时刻就到了。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红俄军的士兵们们发起了冲锋。而与此同时,阵地也遭到了红俄军炮兵的猛烈轰击,这些刚刚从图拉兵工厂出厂的大炮把无数“革命”的炮弹送到白俄军的身边,一时间鄂木斯克外围整个阵地到处都是爆炸声,泥浆与泥土被炸飞上半空,硝烟弥漫在所有的战壕与掩体里。
话说伏龙芝带着古比雪夫和铁木辛哥向北退入了希瓦汗国的境内,他们又故伎重演,联合当地的赤贫百姓推翻了希瓦汗国的阿布德?阿拉汗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红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共和国。
随后,红俄在俄国实行的那套战时**政策又被搬到了希瓦。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伏龙芝又把大批大批希瓦的旧贵族和富人拉到郊外枪毙,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人,此举使得本来就对俄国统治不满的希瓦人更加仇视俄国人。
但是伏龙芝在希瓦一带没能高兴几天,鄂木斯克的失守使得中亚的红俄军后方收到极大的威胁,因此,红俄革命委员会下令伏龙芝立刻率领中亚的红俄军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收复鄂木斯克。伏龙芝眼看好不容易在希瓦汗国境内扶植起了红色政权,却不得不很快放弃。
徐天宝立刻派出陆征祥、曹汝霖前往中亚,联络当地的实力派人物。中国以中亚解放者自居,向当地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土库曼人许下诺言,将帮助他们摆脱红俄的奴役,建立**的国家。当然,中国已经实际占领的土地比如布哈拉、撒马尔罕、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是不会拿出来给他们分配了,剩下的土地分别由哈萨克汗国、吉尔吉斯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塔吉克汗国、和土库曼汗国瓜分。同时,中国还与中亚五国在中国新疆省省会迪化签署了《中哈合作备忘录》、《中塔合作备忘录》、《中吉合作备忘录》、《中乌合作备忘录》以及《中土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些条约,成了这些国家**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接受中国专员的指导和辅助,政治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经济上成为中国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市场、军事上成为了中国的同盟军。
对于中国在中亚的大手笔,英国人对此极为不满,虽然此举大大削弱了红俄在中亚的控制力,但是却有违英国一贯奉行的均势政策。可有鉴于中国尊总并保存了英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以及原本他们扶植的土库曼人吾勒孜*赛亦德也倒向中国,成了土库曼汗国的国王,所以鞭长莫及的英国人也有些无可奈何。
伏龙芝的十五万红俄军在向撤退,并试图收复鄂木斯克的途中,不断遭到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骑兵的骚扰。一开始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只敢袭击一些落单的红俄兵。后来发展到敢于攻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小股部队。最后,在一天夜里,数千人的骑兵袭击了红俄的辎重队。这些人搅得伏龙芝不得安宁,伏龙芝便派出铁木辛哥率领的红色哥萨克与之周旋。自己则率领主要由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继续北上鄂木斯克。哥萨克固然骁勇善战,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也是马背上长大的。几番交战之后,铁木辛哥的红色哥萨克损失不小。
经过艰难的急行军,伏龙芝终于率领他的部队走出了哈萨克草原,进入了西伯利亚。天依然阴着,远方传来“轰隆隆”的滚雷声,一场暴风雨正在接近这里,虽然脚下的土地早就变得泥泞不堪,但是气象却并不会怜悯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军人。虽然身上的军装已是邋遢不堪,但是红俄军们根本不可能调换干净些的衣服,原因很简略,这几天不是阴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干,而旧衣服比军人们身上现在穿着的这身军装还要邋遢。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补给,没有那么多赶紧的衣服给他们替换。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从鄂木斯克经过,从这里往西可前往鸟拉尔地区,往东可前往贝加尔地区,也因此成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谁,只要把持了鄂木斯克,就等于是把持住了欧洲与亚洲交通的枢纽,因此鄂木斯克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现在把持鄂木斯克的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部队,实际上这里也是沙皇部队的西部前线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科尔尼洛夫中将就在这里坐镇指挥。
为了守卫鄂木斯克,沙皇政府决定在这里加强防御力量,增派援军,谢苗诺夫、邓尼金和捷克军团纷纷来到鄂木斯克。科尔尼洛夫将全部战区划分为几个防区,由各军团分片防守。作为鄂木斯克战斗的参与者,白俄军的友军,中国国防军也分到了防区,就在城市西边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区,而国防军的指挥部也设在这片丘陵地区的最东边。这里除了先期参与炮击鄂木斯克的邹作华部,还有薛岳部,他们统一由熟悉俄国情况的张宗昌指挥,番号国防军第一**师。
国防军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了一批卖给白俄军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十五辆装甲车。张宗昌偷偷地留下了三辆,按照他的说法,红俄军打仗不要命,若是真受不住鄂木斯克,这几辆装甲车可以帮着自己和邹作华、薛岳逃命。
在鄂木斯克外围,平坦的平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蜘蛛网一般密集的战壕和机枪掩体,而且与欧洲西线一样,战壕里也通常积满了雨水,“战壕脚”是这里的常见职业病。科尔尼洛夫还在鄂木斯克的铁路上布置了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外罩铁板,每一节都配有至少四架机枪,有的车厢里还配有轻型步兵炮。再往外,还有一片很大的雷区。科尔尼洛夫很自信的表示,如果红俄攻打鄂木斯克,这里就将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很快,检验科尔尼洛夫的时刻就到了。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红俄军的士兵们们发起了冲锋。而与此同时,阵地也遭到了红俄军炮兵的猛烈轰击,这些刚刚从图拉兵工厂出厂的大炮把无数“革命”的炮弹送到白俄军的身边,一时间鄂木斯克外围整个阵地到处都是爆炸声,泥浆与泥土被炸飞上半空,硝烟弥漫在所有的战壕与掩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