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夏鼎 > 21章中藤甲的创意来源—唐代的复合盔甲

21章中藤甲的创意来源—唐代的复合盔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更新时间:2009-11-17

    唐玄宗天宝七年即公元751年,唐朝将领高仙芝率领军队来到了西域,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tazik)展开了著名的怛逻斯战役。据《通鉴》卷216丞天宝十载条所记载,唐军“与大食相遇,相持五日……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将士相失……”这次战争的细节不会在本笔记中被提及,但战役却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间接影响了两个大国的历史。

    这个人的名字叫杜环(也作杜还),杜陵(今陕西西安、延安)人;牢记这个地名,因为我们接下来的故事还将提到这里。杜环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人,在唐军中任辎重官,中校署丞,这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儿;但大食军队却将他及其他几十个汉人拣选出来安置在康国,并安排懂得汉语的大食人跟随他们,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有的是造纸工、有的是金银匠,都掌握着大食人乃至欧洲人所不懂的技术。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先用植物纤维等造纸的人就是中国人,古代埃及人的纸草纸没有经过化学变化,质地脆弱,不能算做真正的纸;“造纸工业为中国之专利,自此(怛逻斯)役以後……此物一兴,遂使埃及之草纸及皮纸一概消灭……大地一切国家之人,昔利赖之。”(《西突厥史料》中译本页274)。我们后面提到的技术,也与造纸有关。

    杜环虽然不懂得造纸,也不会冶金,但他却懂得一项大食人梦寐以求的技术——同时也是他们的噩梦——希腊火。

    黑衣大食多次以占优的兵力进攻拜占庭人;然而却在最后关头被希腊火打得一败涂地。718年,拜占庭人使用希腊火对阿拉伯海军进行火攻,阿拉伯军队一共使用了2560艘船只,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却只剩下5艘。大食人从此对希腊火闻风丧胆,同时一直在想办法破解这种兵器。

    据当时受希腊火所伤的人所记述:“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希腊火的特点是:液态、易燃、一旦着火无法用水扑灭,越用水来浇火焰就会越大。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这是因为里面含有石油的缘故。

    要说清楚杜环为什么懂希腊火,就得先从杜环的家乡说起。

    早在东汉时代,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就在《汉书地理志》里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汉高奴县在今陕西省延安东北,此处说的大约是水上有外溢石油漂浮,这说明杜环的家乡左近就有天然的石油。石油在宋朝沈括命名之前,也曾叫“石脂水”,因为有“遇水不灭”的特点,很早就被用于军事。

    在北周宣政元年,突厥军队进攻这里,当地军民使用“石脂水”烧毁了敌人的攻城器具,“以此油燃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敌人大骇,只好退兵。从这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石脂水和希腊火从原理上是差不多的。这种火浇水不仅不能熄灭,反而会使火势变得更大;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而且值得恐惧的。

    这一攻防战发生578年,到杜环的年代不过相差四代,在古老相传中杜环掌握了石脂水的配制技术,这是完全合理的。

    二、

    大食在偶然间发现杜环懂得火攻技术之后,如获至宝,马上将杜环带至报达,还派出当时阿拔斯王朝最好的化学家来跟他合作,研究如何对付希腊火。这个人就是被认为是阿拉伯“化学之父”的哈扬(jabiribnhayyan)。

    作为一个炼金术士,哈扬对炼制贵重金属似乎并不大热衷,却对化学机理非常有兴趣。我们今天在使用的一些化学术语比如“碱”,就是哈扬发明的。在一开始的语言不通问题渐渐解决之后,哈扬敏锐地意识到:这个中国人对希腊火原理的描述是正确的,他将是仿制乃至对抗希腊火的重要资源。

    制造船只的木料、士兵们穿着的布料都易燃,在中东干燥的天气下尤其如此;要想对抗希腊火,得先有防火、阻燃的材料才行,哈扬在这方面一筹莫展时,杜环给他谈起了唐朝家乡古老相传的一种偏方防火阻燃剂: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氧化制成淀粉胶粘剂之后,加入天然树脂。经试验,确实能够起到阻燃、防火的作用,哈扬大喜过望,将这一发现原原本本地收录在了自己的著作《王国之书》,此书后来被译为拉丁语、英语,在欧洲广为流传,至今仍有残本。

    形成的胶糊状流体拿来涂抹在布料上,可是干凝之后就浆硬了,一动就会产生大量裂缝。这时聪明的哈扬想到了刚刚在大食推广的中国人的另外一项技术:造纸。中国纸比布料更轻薄,如果用纸做成防火阻燃的甲胄,效果会怎么样呢?

    公元757年,也就是杜环在大食的第六个年头,哈扬对这种用中国技术制造的防火纸甲进行了真人试验,结果很不理想;虽然穿着纸甲的士兵短时间内确实并没有被灼伤,可是纸甲无法隔绝高温,600~700摄氏度的高温很快让大食士兵身上严重烫伤,惨不忍睹。

    哈扬和杜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防火之后的隔热,怎么完成?杜环等中国人无意中提到的一种东西,却让哈扬茅塞顿开,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因为杜环等中国工匠所说的是唐朝非常罕见的“火浣布”,而这种东西在西域,却轻易就可以得到。

    火浣布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布料,《列子汤问》说“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说洗其他的布要用水,洗它却要用火,火浣布从火里出来之后一抖,洁白得像雪一样。这种布料产于西域,中土人所见甚少,大食人却知道,这种东西叫石棉,在中亚以及阿拉伯地区都有天然出产,只是以前却不知道它能够用来隔热而已。

    哈扬马上命人开始收集石棉,这种东西防火性一般且笨重;但隔热性能却很出众。在哈扬和杜环的监督下,石棉被制成薄层,并被安装在防火纸甲的内里。再次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纸甲确实不仅能短期防火,而且可以良好隔热;在攻城或海战中,它能够争取到的短短几分种时间已经足够扭转败局,况且对士气的鼓舞也非常大。

    杜环详细记录了这种复合甲胄的制造办法,并起了个中国名字,叫“辟火版”。

    辟火版既然已经研制成功,唯一需要做的似乎就是简化工艺,并大批量生产装备给大食的士兵们;然而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