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继续攻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初四,伽蓝奉命赶赴帅营军议。
杨恭仁和崔逊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伽蓝。杨恭仁目露寒光,开口便问,“你给某一个理由。”
伽蓝沉吟不语。
“日前舞阴公率军支援而来,但闻乌骨屠城后,便止步于千山。”崔逊神情焦虑,再也没有往昔那种恬淡那种云淡风轻了,眼中更难掩忧郁之色,“至今,尚无舞阴公只言片语传来。”
无疑,做为远征军陆路统帅的薛世雄,也意识到了乌骨屠城将给帝国政局带来无法估量的恶劣影响,所以他不得不止步于千山,暂时与乌骨战场保持距离,以便给自己在未来的应对过程中留下回旋余地。
伽蓝听懂了。崔逊这是提醒他,选锋军的统帅、将军和军队都是由皇帝和中枢亲自选定,在远征军里它属于一支**力量,与远征陆路大军、水路大军鼎足而立。某种意义上它拥有特权,代表着皇帝和中枢的意志。如果把崔逊话里的意思再往深处延伸,乌骨屠城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严重危及到皇帝和中枢的政治利益。
伽蓝没有说话,但唇边嘲讽的笑纹和眼里的不屑之色却让杨恭仁和崔逊愈发不满。与此子接触久了,拨开了笼罩在此子身上的传奇光环,便会清晰看到此子野蛮残忍、骄横跋扈、目无法纪、刚愎自用的诸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性格缺陷,而这些性格与其人生经历却天然吻合,正是蛮荒西土的呼啸风沙养育出了这头凶恶的狼。
杨恭仁沉府极深,沉默不语。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有些话他不能说。有些事他不能做,所以他非常被动,尤其遇到像伽蓝这种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但背后又隐藏着庞大权势的部下,他更是被动到了极致。
崔逊却是可以说,而且此刻也只有他才能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地质问伽蓝。毕竟双方都坐在越王杨侗这艘“船上”,而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同处于山东贵族集团,政治利益紧密相连。
“伽蓝,当初某与观公抵达清河时。你曾献策潜龙在渊。”崔逊迟疑片刻后,突然问道,“乌骨屠城一事,是否与此策有关?”
崔逊对乌骨屠城事件的推测与杨恭仁的想法几乎一致。这一推测如果事实存在,对以越王杨侗为首的政治集团来说可能利大于弊。虽然皇帝和中枢改革派肯定要为此承担巨大的政治压力,但乌骨屠城事件始终还是帝国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斗争的延续,皇帝和中枢改革派不能输。为此他们必须全力维护乌骨屠城在政治和军事上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由此可以预见,当帝国高层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之时,也必定是皇帝和中枢改革派全力以赴保护以越王杨侗为核心的政治联盟之刻。随着这一政治局势的形成,越王杨侗也就在被动之中,逐渐拉近了与皇帝宝座的距离。
伽蓝剑眉紧皱。踌躇不语。
这两天伽蓝冷静下来之后,也在考虑乌骨屠城事件对帝国政局的影响,并就此事与傅端毅、薛德音、冯翊、西行和刘黑闼等人进行了讨论,还征询了孔颖达、盖文达、胡师耽、赵怀义等人的意见,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伽蓝的推衍基本一致,那就是伽蓝和龙卫军十有**要留在边陲镇戍。返回中原乃至东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此事件对杨恭仁、崔逊乃至薛世雄的影响则更大,皇帝和中枢为了保护他们,必定要让他们留镇边陲以暂避弹劾之风暴。也就是说。伽蓝的经略辽东、蓄积实力、待机而发的策略有希望变成现实。
但是,这一事件对帝国政治核心层的斗争将产生多大的影响,众人却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影响不大,皇帝和中枢在取得东征的胜利后,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国内局势的稳定上,帝国保守势力则处于绝对劣势。有的则认为影响很大。帝国保守势力必定以此事件从道德上“攻击”皇帝和中央,继而导致皇帝和中央进一步丧失威权。而各地方势力则会借助这一良机掀起更大的叛乱**,把统一的中土迅速推向分裂的深渊。
崔逊想问的,实际上不是他们这些人的命运,而是帝国政局的走向。
偏偏伽蓝对帝国政局的走向非常清楚。历史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丝毫改动的迹象,虽然伽蓝和龙卫军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终究不过是沧海一粟,只要一个浪头便能把他们打入地狱,至于乌骨城的焚毁,甚至于高句丽的亡国,都不会对中土的历史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伽蓝知道,乌骨屠城这一事件,只会进一步加剧皇帝和中央威权的丧失,加快帝国的崩裂速度,加剧统一的中土在分裂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
“大势,不可逆转。”伽蓝终于开口,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像往常一样,扯起裴世矩的“虎皮”做大旗,以期在危机中继续控制主动。
“何以见得?”不待崔逊质疑,杨恭仁不满的声音便在帐内响起。
“某说过,东.突厥正在迅速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非常快。与之相反的是,帝国内有蜂拥而起的叛乱,外有三伐高句丽对边疆镇戍所造成的不可弥补的创伤。虽然帝国以举国之力重创了吐谷浑,几近摧毁了高句丽,但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伽蓝的语气非常冷肃,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让人难以呼吸。“试想一下,北方大漠上的诸虏假如呼啸南下,至少控弦四十万。以今日我北疆捉襟见肘的镇戍兵力,如何阻挡?”
杨恭仁神情凝滞,木然无语。
崔逊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伽蓝的话从侧面透漏出一个讯息,东征结束后,皇帝和中央依旧处在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困境中,而内忧和外患相比,外患对帝国的威胁更大,所以皇帝和中央未必能在外虏虎视眈眈觊觎中土的情况下,腾出手来处置内忧稳定国内政局。
自先帝驾崩,诸如高颎、长孙晟等老臣遭今上弃用后,帝国的外交战略主要由重新赢得今上信任的前朝老臣裴世矩掌控,而裴世矩远见卓识,显然已经看到了大漠诸虏的重新崛起将对中土所造成的巨大威胁,所以才有了西伐东征之战略。西伐吐谷浑的军事目的是遏制西突厥和西北诸虏对中土的威胁,东征高句丽的军事目的则是摧毁东北诸虏对中土的威胁,而把这一军事战略放到帝国国防大战略中,则很明显就是针对北方大漠诸虏,在遏制他们崛起的过程中,铲除他们的两翼盟友,继而打破东、西、北三地外虏对中土所形成的三面包围。
自接触伽蓝以来,伽蓝就一次次提到大漠北虏的重新崛起和由此对中土所造成的巨大威胁,这完全符合裴世矩的主政思路,所以可以肯定,伽蓝深受裴世矩的影响,始终在忠实执行裴世矩的国防和外交战略。而从皇帝、裴世矩乃至中枢如此竭尽全力实施国防和外交大战略来看,北虏这一外患对中土的威胁虽然在帝国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军事打击和外交纵横中一度有所削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东西北三大外域局势的变化,这一威胁再次增大并且其增速也越来越快。否则,皇帝和中枢为何要劳民伤财“穷兵黩武”?难道皇帝和中枢都是昏庸之辈,为了建下所谓的“武功”,一定要葬送自己、葬送帝国乃至葬送统一的中土?
“这就是你的理由?”杨恭仁问道。
“唯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高句丽,方能威慑东北诸虏,继而摧毁东北诸虏试图称雄远东的野心,彻底铲除他们对帝国的威胁。”伽蓝从容说道,“北方诸虏在失去西北诸虏和东北诸虏的支持之后,就无法构建对我中土‘三箭齐发,三路夹击’之战略,如此他们对中土的威胁就会被严重削弱。也唯有如此皇帝和中央才能腾出手来戡乱平叛稳定国内。一旦国内局势稳定了,国力恢复了,北疆镇戍便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粮草武器的支持,到那时,帝国便可主动攻击大漠诸虏,彻底摧毁他们对中土的威胁。”
伽蓝慷慨陈词,而杨恭仁和崔逊则认为自己寻到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很难得到求证,但伽蓝的分析和推断基本上无懈可击。北虏对中土的威胁始终存在,只不过随着时期不同威胁的程度不同而已。就目前这一历史时期来说,即便中土统一了,国力强大了,但外患依旧大于内忧,帝国的最大敌人还是北虏。
“当务之急,是马上渡过鸭绿水,挟乌骨之胜直杀平壤,不给高句丽人一丝一毫的喘息时间。”伽蓝断然进言,“兵贵神速,攻击!继续攻击!”
杨恭仁没有说话。
崔逊略略皱眉,“舞阴公迟延不前,荣公尚无音讯,以选锋军单薄兵力继续孤军深入,恐有……”
“高句丽人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没有抵御之力,就如同沙漠中的断垣残壁,一阵风便能把它们化作烟尘。”伽蓝用力一挥手,豪情万丈,“假若选锋军独自拿下平壤,俘获高元,灭亡高句丽,其结果又是甚?”
杨恭仁暗自动容,崔逊脸色微变,心跳骤然加快,平静心湖掀起阵阵波澜。
=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五月初四,伽蓝奉命赶赴帅营军议。
杨恭仁和崔逊在第一时间召见了伽蓝。杨恭仁目露寒光,开口便问,“你给某一个理由。”
伽蓝沉吟不语。
“日前舞阴公率军支援而来,但闻乌骨屠城后,便止步于千山。”崔逊神情焦虑,再也没有往昔那种恬淡那种云淡风轻了,眼中更难掩忧郁之色,“至今,尚无舞阴公只言片语传来。”
无疑,做为远征军陆路统帅的薛世雄,也意识到了乌骨屠城将给帝国政局带来无法估量的恶劣影响,所以他不得不止步于千山,暂时与乌骨战场保持距离,以便给自己在未来的应对过程中留下回旋余地。
伽蓝听懂了。崔逊这是提醒他,选锋军的统帅、将军和军队都是由皇帝和中枢亲自选定,在远征军里它属于一支**力量,与远征陆路大军、水路大军鼎足而立。某种意义上它拥有特权,代表着皇帝和中枢的意志。如果把崔逊话里的意思再往深处延伸,乌骨屠城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严重危及到皇帝和中枢的政治利益。
伽蓝没有说话,但唇边嘲讽的笑纹和眼里的不屑之色却让杨恭仁和崔逊愈发不满。与此子接触久了,拨开了笼罩在此子身上的传奇光环,便会清晰看到此子野蛮残忍、骄横跋扈、目无法纪、刚愎自用的诸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性格缺陷,而这些性格与其人生经历却天然吻合,正是蛮荒西土的呼啸风沙养育出了这头凶恶的狼。
杨恭仁沉府极深,沉默不语。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有些话他不能说。有些事他不能做,所以他非常被动,尤其遇到像伽蓝这种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但背后又隐藏着庞大权势的部下,他更是被动到了极致。
崔逊却是可以说,而且此刻也只有他才能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地质问伽蓝。毕竟双方都坐在越王杨侗这艘“船上”,而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同处于山东贵族集团,政治利益紧密相连。
“伽蓝,当初某与观公抵达清河时。你曾献策潜龙在渊。”崔逊迟疑片刻后,突然问道,“乌骨屠城一事,是否与此策有关?”
崔逊对乌骨屠城事件的推测与杨恭仁的想法几乎一致。这一推测如果事实存在,对以越王杨侗为首的政治集团来说可能利大于弊。虽然皇帝和中枢改革派肯定要为此承担巨大的政治压力,但乌骨屠城事件始终还是帝国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斗争的延续,皇帝和中枢改革派不能输。为此他们必须全力维护乌骨屠城在政治和军事上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由此可以预见,当帝国高层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之时,也必定是皇帝和中枢改革派全力以赴保护以越王杨侗为核心的政治联盟之刻。随着这一政治局势的形成,越王杨侗也就在被动之中,逐渐拉近了与皇帝宝座的距离。
伽蓝剑眉紧皱。踌躇不语。
这两天伽蓝冷静下来之后,也在考虑乌骨屠城事件对帝国政局的影响,并就此事与傅端毅、薛德音、冯翊、西行和刘黑闼等人进行了讨论,还征询了孔颖达、盖文达、胡师耽、赵怀义等人的意见,最终得出的结论与伽蓝的推衍基本一致,那就是伽蓝和龙卫军十有**要留在边陲镇戍。返回中原乃至东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于此事件对杨恭仁、崔逊乃至薛世雄的影响则更大,皇帝和中枢为了保护他们,必定要让他们留镇边陲以暂避弹劾之风暴。也就是说。伽蓝的经略辽东、蓄积实力、待机而发的策略有希望变成现实。
但是,这一事件对帝国政治核心层的斗争将产生多大的影响,众人却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影响不大,皇帝和中枢在取得东征的胜利后,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国内局势的稳定上,帝国保守势力则处于绝对劣势。有的则认为影响很大。帝国保守势力必定以此事件从道德上“攻击”皇帝和中央,继而导致皇帝和中央进一步丧失威权。而各地方势力则会借助这一良机掀起更大的叛乱**,把统一的中土迅速推向分裂的深渊。
崔逊想问的,实际上不是他们这些人的命运,而是帝国政局的走向。
偏偏伽蓝对帝国政局的走向非常清楚。历史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丝毫改动的迹象,虽然伽蓝和龙卫军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终究不过是沧海一粟,只要一个浪头便能把他们打入地狱,至于乌骨城的焚毁,甚至于高句丽的亡国,都不会对中土的历史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伽蓝知道,乌骨屠城这一事件,只会进一步加剧皇帝和中央威权的丧失,加快帝国的崩裂速度,加剧统一的中土在分裂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
“大势,不可逆转。”伽蓝终于开口,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像往常一样,扯起裴世矩的“虎皮”做大旗,以期在危机中继续控制主动。
“何以见得?”不待崔逊质疑,杨恭仁不满的声音便在帐内响起。
“某说过,东.突厥正在迅速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非常快。与之相反的是,帝国内有蜂拥而起的叛乱,外有三伐高句丽对边疆镇戍所造成的不可弥补的创伤。虽然帝国以举国之力重创了吐谷浑,几近摧毁了高句丽,但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伽蓝的语气非常冷肃,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让人难以呼吸。“试想一下,北方大漠上的诸虏假如呼啸南下,至少控弦四十万。以今日我北疆捉襟见肘的镇戍兵力,如何阻挡?”
杨恭仁神情凝滞,木然无语。
崔逊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伽蓝的话从侧面透漏出一个讯息,东征结束后,皇帝和中央依旧处在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困境中,而内忧和外患相比,外患对帝国的威胁更大,所以皇帝和中央未必能在外虏虎视眈眈觊觎中土的情况下,腾出手来处置内忧稳定国内政局。
自先帝驾崩,诸如高颎、长孙晟等老臣遭今上弃用后,帝国的外交战略主要由重新赢得今上信任的前朝老臣裴世矩掌控,而裴世矩远见卓识,显然已经看到了大漠诸虏的重新崛起将对中土所造成的巨大威胁,所以才有了西伐东征之战略。西伐吐谷浑的军事目的是遏制西突厥和西北诸虏对中土的威胁,东征高句丽的军事目的则是摧毁东北诸虏对中土的威胁,而把这一军事战略放到帝国国防大战略中,则很明显就是针对北方大漠诸虏,在遏制他们崛起的过程中,铲除他们的两翼盟友,继而打破东、西、北三地外虏对中土所形成的三面包围。
自接触伽蓝以来,伽蓝就一次次提到大漠北虏的重新崛起和由此对中土所造成的巨大威胁,这完全符合裴世矩的主政思路,所以可以肯定,伽蓝深受裴世矩的影响,始终在忠实执行裴世矩的国防和外交战略。而从皇帝、裴世矩乃至中枢如此竭尽全力实施国防和外交大战略来看,北虏这一外患对中土的威胁虽然在帝国过去的二十多年的军事打击和外交纵横中一度有所削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东西北三大外域局势的变化,这一威胁再次增大并且其增速也越来越快。否则,皇帝和中枢为何要劳民伤财“穷兵黩武”?难道皇帝和中枢都是昏庸之辈,为了建下所谓的“武功”,一定要葬送自己、葬送帝国乃至葬送统一的中土?
“这就是你的理由?”杨恭仁问道。
“唯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高句丽,方能威慑东北诸虏,继而摧毁东北诸虏试图称雄远东的野心,彻底铲除他们对帝国的威胁。”伽蓝从容说道,“北方诸虏在失去西北诸虏和东北诸虏的支持之后,就无法构建对我中土‘三箭齐发,三路夹击’之战略,如此他们对中土的威胁就会被严重削弱。也唯有如此皇帝和中央才能腾出手来戡乱平叛稳定国内。一旦国内局势稳定了,国力恢复了,北疆镇戍便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粮草武器的支持,到那时,帝国便可主动攻击大漠诸虏,彻底摧毁他们对中土的威胁。”
伽蓝慷慨陈词,而杨恭仁和崔逊则认为自己寻到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很难得到求证,但伽蓝的分析和推断基本上无懈可击。北虏对中土的威胁始终存在,只不过随着时期不同威胁的程度不同而已。就目前这一历史时期来说,即便中土统一了,国力强大了,但外患依旧大于内忧,帝国的最大敌人还是北虏。
“当务之急,是马上渡过鸭绿水,挟乌骨之胜直杀平壤,不给高句丽人一丝一毫的喘息时间。”伽蓝断然进言,“兵贵神速,攻击!继续攻击!”
杨恭仁没有说话。
崔逊略略皱眉,“舞阴公迟延不前,荣公尚无音讯,以选锋军单薄兵力继续孤军深入,恐有……”
“高句丽人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没有抵御之力,就如同沙漠中的断垣残壁,一阵风便能把它们化作烟尘。”伽蓝用力一挥手,豪情万丈,“假若选锋军独自拿下平壤,俘获高元,灭亡高句丽,其结果又是甚?”
杨恭仁暗自动容,崔逊脸色微变,心跳骤然加快,平静心湖掀起阵阵波澜。
=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