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接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章 接收
“江南献上户口薄籍,计州一十九,军三,为昇、宣、歙、池、洪、润、常、鄂、筠、饶、信、虔、吉、袁、抚、江、汀、建、剑诸州及江阴、雄远、建武军,县一百八十,户五十九万一千三百七十六……”
金陵皇宫的澄心堂中,随行的大臣基本上汇聚一堂,首相范质正在亲自向郭炜汇报着接收成果。
郭炜大摇大摆地进了金陵城,可不会再老老实实地回到城外军营中建起来的那个行宫中去,好好的南唐皇宫在那里摆着,条件总是比军营要优越的,干什么不住?他又不是一般的大将,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嫌,就把这里当作行宫好了。
像现在这样待在澄心堂中,用着大名鼎鼎的柴窑出产的茶具,用着同样大名鼎鼎的澄心堂纸,这多有派啊……哪怕实际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郭炜穿越之前,但是使用柴窑瓷器和澄心堂纸的享受总是实打实的吧。
在五月初一入城的时候,郭炜只是缓缓而行,一方面是意在向江南百姓宣示朝廷的声威,顺带观赏一下这个时代的南京城,另一方面也是给李弘冀留出收拾行装的时间。等到李弘冀把该带上的珠玉财帛和亲近嫔妃都带到军营中去了之后,他们前脚刚刚出去还没有多久,郭炜后脚就施施然地进来了。
李弘冀这些年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倒是没有在内帑方面攒下什么钱来,只有李昪、李景两代数十年的一点积蓄,亲近嫔妃也不多,郭炜听了负责监控李弘冀的官员汇报,就已经知道那也是一个苦逼皇帝,嫔妃不比他郭炜多几个,随身的财物就更是寒酸了。
不过李弘冀在投降之前没有干出历史上李煜曾经干过的自私狭隘事,在宫中堆柴烧书的破事并没有发生,李景多年收藏下来的大量书籍字画都得以保存完好,就连李从嘉府上的书籍字画也一样完整地充公了——李从嘉此刻正被扣留在东京呢,哪怕是他想烧都烧不来。
那里面可是有很多古籍孤本和失传的著名字帖画册啊,也许郭炜并不懂得欣赏这些墨宝和手抄本以及早期的雕版印刷本,但是他知道这叫文物,而且是非常风雅的文物,这些东西能够有幸保存下来,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后让各地的降官集中在一起编纂什么《太平御览》之类的东西,第一手的资料也要多那么一点。
李弘冀只是卷走了一些金银细软,带走了几个嫔妃和宫女,整个宫殿还是功能齐全的,绝大多数内侍宫女也留了下来——当然,今后肯定是要遣散大部分的,即使郭炜将金陵设为南京,将这座宫殿保留为行宫而不是拆毁。
因此郭炜入住新的行宫没有丝毫的不便,这里虽然还赶不上东京皇宫中的安逸,但是比起这几个月里面在军寨中的生活可要好得多了,哪怕南唐留下来的那些内侍宫女不能够放心使用,这不他还从东京带了几个贴身伺候的么?
就是没有找到特别顺眼的可以侍寝……好吧,郭炜虽然已经素了有过半年的时间了,却也还没有到那么饥渴的程度,只不过他两世为人都听说过江南女子的美名,就连原先的老婆也是当初在帝都读大学时候拐上的江南妹子,所以对南唐宫中的收藏难免有些憧憬。
不过现在看来李弘冀根本就没有在这方面狠下功夫,郭炜才不相信他带走的那四五个嫔妃就已经穷尽了宫中绝色,看样子李弘冀确实就只是因为角力硬生生地输了,而不是在君德为政方面有太大的不妥。
找不到合眼缘的也就算了,反正东京宫中还养着两个够水准的江南女子呢。这一次南征办得如此圆满,用时比较短且不提,就连李弘冀如此刚毅之人也没有死社稷,给了郭炜相当大的转圜空间,这下回去就可以坦然面对周嘉敏和李芳仪了,就是要搞一个双喜临门都不用担心会有人哭哭啼啼地煞风景。
所以眼下还是再多忍几天,且将饱满的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接收大业中去吧。
嗯,首先这些将要遣散的宫人就不能白白地遣归民间,在征询了她们的意愿之后,还是要尽量留给未婚的南征禁军将士们以及军器监的一些重要工匠。其实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更好的吧,刺史级以下的禁军将士可找不到品质这么高的老婆,而宫人们放归民间之后的婚配也很难有禁军将士这等前程。
然后就是正事了……
听范质报上来的户口簿籍,南唐全境二十一州三军的州郡级行政建置,其中的漳、泉二州名义上属于南唐,其实是陈洪进的半独立势力,所以此次南征实际将收取十九州三军,户口有将近六十万,这人口数量可比后蜀还要多。
后蜀是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共计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户,州数超过南唐的一倍,县数超过南唐的三分之一,户口数却还更少,可见南唐的富庶程度。
当然目前来说这些收获中的大部分尚处于纸面上——
池州、常州、润州、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雄远军(今安徽省当涂县)这几个地方是周军和吴越军自己攻取的;
昇州也就是南唐的江宁府金陵是李弘冀献城的;
其他的军州可还在南唐当地守军控制之下呢,其中宣、歙二州距离金陵较近,倒是很快就要交割了,不过远在福建地区的建州、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汀州和整个江西部分的州郡和鄂州可都要等李弘冀的手书传到之后才可能归降,虽然鄂州、江州已经处于被攻击的境地,而袁州和吉州更是被潭州方向攻取了大半。
好在李弘冀还算是很配合的,郭炜让他以手书宣谕境内郡县归降,他都踏踏实实地写了有几十份,一个英睿果决的人,在无奈投降之后就这么配合胜利者,或许真的是为了免得生灵涂炭吧。
参考后蜀的经验,有一国之主的手书宣谕,有周军强大兵力的威迫,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州郡应该会很快平定的吧,这样一来如此富庶的财赋重地就可以免遭战争破坏了,那恢复起来都不需要一年。
“嗯,江南既定,中书要尽快拟定各州牧守,并且制定对江南管内州县的宣赦条款,伪署文武官吏或留用,或递解进京,也要各依条例。另外,朕打算过两天亲自拜访韩公,礼部先议一下……”
在郭炜刚刚继位没多久的时候,稍微高阶一点的文武官员任命,譬如说刺史级以上、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变动,他都要亲自插手,唯恐被宰相和枢密使以权术蒙蔽了,同时也是以此向他们宣示自己的存在。
随着他在继位之初以迅疾手段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隐忧,特别是他亲征夺取幽蓟之后,在朝野之间的威望日隆,重臣在他面前弄权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时候的郭炜反而是越来越放权了。
到了后来,除了少数身边亲信的转任和递补都是郭炜独断专行甚至一竿子插到底之外,其他的多数官员铨叙升迁转任都是中书和枢密院依照章程自行拟定名单,然后报请郭炜批准就是。
即使对新占领地区的要员任命,需要皇帝和大臣共同商议,那也多半是郭炜等着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抓大放小,郭炜处理的繁杂事比起继位之初来要少了许多,现在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行事的原则方针和做一做把关工作,但是他确定自己的权位比早先要稳固得多,意图向下贯彻得更顺畅。
“是,臣等自会尽心……只是唐国朝臣之中,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同平章事韩熙载闭门谢客,不曾诣军门降伏,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廖居素自投井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陈乔自缢于翰林学士院,勤政殿学士钟蒨与大理评事廖澄均仰药自尽,更有作坊副使、枢密承旨慕容英武窜匿无踪……陛下欲驾幸韩府……”
郭炜打算亲自登门拜访韩熙载,范质当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不过看看南唐朝臣***了这么多死节的,拜访的效果究竟能够达成怎样的程度,范质真的不乐观,只是郭炜如此礼贤下士,他也当真是不好劝谏。
郭炜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毕竟入城之后诸事繁忙,他还来不及讨论处理南唐群臣的事情,却没想到南唐竟然这样得士心,后蜀灭亡的时候可没有这种规模的抵触和死节现象。
唐末丧乱,杨吴、南唐能够保境一方,尤其是南唐能够保持政局的长期稳定,甚至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这种君臣观念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大环境还真是和“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中原大为不同。
包括南唐大量掺用文臣做节度使以及有效地限制节度使权力,这些政治举措都很像郭炜所知历史中的宋朝嘛……哦,不对,应该是宋朝像南唐。
果真是北朝军事征服南朝,然后再自己南朝化么?隋唐这么来了一次,现在又得来一次?上一次的南朝化倒还好说,带来了文明昌盛,也没有导致军事孱弱,这一次似乎就不行了啊……
第三章 接收
“江南献上户口薄籍,计州一十九,军三,为昇、宣、歙、池、洪、润、常、鄂、筠、饶、信、虔、吉、袁、抚、江、汀、建、剑诸州及江阴、雄远、建武军,县一百八十,户五十九万一千三百七十六……”
金陵皇宫的澄心堂中,随行的大臣基本上汇聚一堂,首相范质正在亲自向郭炜汇报着接收成果。
郭炜大摇大摆地进了金陵城,可不会再老老实实地回到城外军营中建起来的那个行宫中去,好好的南唐皇宫在那里摆着,条件总是比军营要优越的,干什么不住?他又不是一般的大将,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嫌,就把这里当作行宫好了。
像现在这样待在澄心堂中,用着大名鼎鼎的柴窑出产的茶具,用着同样大名鼎鼎的澄心堂纸,这多有派啊……哪怕实际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郭炜穿越之前,但是使用柴窑瓷器和澄心堂纸的享受总是实打实的吧。
在五月初一入城的时候,郭炜只是缓缓而行,一方面是意在向江南百姓宣示朝廷的声威,顺带观赏一下这个时代的南京城,另一方面也是给李弘冀留出收拾行装的时间。等到李弘冀把该带上的珠玉财帛和亲近嫔妃都带到军营中去了之后,他们前脚刚刚出去还没有多久,郭炜后脚就施施然地进来了。
李弘冀这些年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倒是没有在内帑方面攒下什么钱来,只有李昪、李景两代数十年的一点积蓄,亲近嫔妃也不多,郭炜听了负责监控李弘冀的官员汇报,就已经知道那也是一个苦逼皇帝,嫔妃不比他郭炜多几个,随身的财物就更是寒酸了。
不过李弘冀在投降之前没有干出历史上李煜曾经干过的自私狭隘事,在宫中堆柴烧书的破事并没有发生,李景多年收藏下来的大量书籍字画都得以保存完好,就连李从嘉府上的书籍字画也一样完整地充公了——李从嘉此刻正被扣留在东京呢,哪怕是他想烧都烧不来。
那里面可是有很多古籍孤本和失传的著名字帖画册啊,也许郭炜并不懂得欣赏这些墨宝和手抄本以及早期的雕版印刷本,但是他知道这叫文物,而且是非常风雅的文物,这些东西能够有幸保存下来,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后让各地的降官集中在一起编纂什么《太平御览》之类的东西,第一手的资料也要多那么一点。
李弘冀只是卷走了一些金银细软,带走了几个嫔妃和宫女,整个宫殿还是功能齐全的,绝大多数内侍宫女也留了下来——当然,今后肯定是要遣散大部分的,即使郭炜将金陵设为南京,将这座宫殿保留为行宫而不是拆毁。
因此郭炜入住新的行宫没有丝毫的不便,这里虽然还赶不上东京皇宫中的安逸,但是比起这几个月里面在军寨中的生活可要好得多了,哪怕南唐留下来的那些内侍宫女不能够放心使用,这不他还从东京带了几个贴身伺候的么?
就是没有找到特别顺眼的可以侍寝……好吧,郭炜虽然已经素了有过半年的时间了,却也还没有到那么饥渴的程度,只不过他两世为人都听说过江南女子的美名,就连原先的老婆也是当初在帝都读大学时候拐上的江南妹子,所以对南唐宫中的收藏难免有些憧憬。
不过现在看来李弘冀根本就没有在这方面狠下功夫,郭炜才不相信他带走的那四五个嫔妃就已经穷尽了宫中绝色,看样子李弘冀确实就只是因为角力硬生生地输了,而不是在君德为政方面有太大的不妥。
找不到合眼缘的也就算了,反正东京宫中还养着两个够水准的江南女子呢。这一次南征办得如此圆满,用时比较短且不提,就连李弘冀如此刚毅之人也没有死社稷,给了郭炜相当大的转圜空间,这下回去就可以坦然面对周嘉敏和李芳仪了,就是要搞一个双喜临门都不用担心会有人哭哭啼啼地煞风景。
所以眼下还是再多忍几天,且将饱满的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接收大业中去吧。
嗯,首先这些将要遣散的宫人就不能白白地遣归民间,在征询了她们的意愿之后,还是要尽量留给未婚的南征禁军将士们以及军器监的一些重要工匠。其实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更好的吧,刺史级以下的禁军将士可找不到品质这么高的老婆,而宫人们放归民间之后的婚配也很难有禁军将士这等前程。
然后就是正事了……
听范质报上来的户口簿籍,南唐全境二十一州三军的州郡级行政建置,其中的漳、泉二州名义上属于南唐,其实是陈洪进的半独立势力,所以此次南征实际将收取十九州三军,户口有将近六十万,这人口数量可比后蜀还要多。
后蜀是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共计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户,州数超过南唐的一倍,县数超过南唐的三分之一,户口数却还更少,可见南唐的富庶程度。
当然目前来说这些收获中的大部分尚处于纸面上——
池州、常州、润州、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雄远军(今安徽省当涂县)这几个地方是周军和吴越军自己攻取的;
昇州也就是南唐的江宁府金陵是李弘冀献城的;
其他的军州可还在南唐当地守军控制之下呢,其中宣、歙二州距离金陵较近,倒是很快就要交割了,不过远在福建地区的建州、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汀州和整个江西部分的州郡和鄂州可都要等李弘冀的手书传到之后才可能归降,虽然鄂州、江州已经处于被攻击的境地,而袁州和吉州更是被潭州方向攻取了大半。
好在李弘冀还算是很配合的,郭炜让他以手书宣谕境内郡县归降,他都踏踏实实地写了有几十份,一个英睿果决的人,在无奈投降之后就这么配合胜利者,或许真的是为了免得生灵涂炭吧。
参考后蜀的经验,有一国之主的手书宣谕,有周军强大兵力的威迫,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州郡应该会很快平定的吧,这样一来如此富庶的财赋重地就可以免遭战争破坏了,那恢复起来都不需要一年。
“嗯,江南既定,中书要尽快拟定各州牧守,并且制定对江南管内州县的宣赦条款,伪署文武官吏或留用,或递解进京,也要各依条例。另外,朕打算过两天亲自拜访韩公,礼部先议一下……”
在郭炜刚刚继位没多久的时候,稍微高阶一点的文武官员任命,譬如说刺史级以上、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变动,他都要亲自插手,唯恐被宰相和枢密使以权术蒙蔽了,同时也是以此向他们宣示自己的存在。
随着他在继位之初以迅疾手段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隐忧,特别是他亲征夺取幽蓟之后,在朝野之间的威望日隆,重臣在他面前弄权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时候的郭炜反而是越来越放权了。
到了后来,除了少数身边亲信的转任和递补都是郭炜独断专行甚至一竿子插到底之外,其他的多数官员铨叙升迁转任都是中书和枢密院依照章程自行拟定名单,然后报请郭炜批准就是。
即使对新占领地区的要员任命,需要皇帝和大臣共同商议,那也多半是郭炜等着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抓大放小,郭炜处理的繁杂事比起继位之初来要少了许多,现在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行事的原则方针和做一做把关工作,但是他确定自己的权位比早先要稳固得多,意图向下贯彻得更顺畅。
“是,臣等自会尽心……只是唐国朝臣之中,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同平章事韩熙载闭门谢客,不曾诣军门降伏,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廖居素自投井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陈乔自缢于翰林学士院,勤政殿学士钟蒨与大理评事廖澄均仰药自尽,更有作坊副使、枢密承旨慕容英武窜匿无踪……陛下欲驾幸韩府……”
郭炜打算亲自登门拜访韩熙载,范质当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不过看看南唐朝臣***了这么多死节的,拜访的效果究竟能够达成怎样的程度,范质真的不乐观,只是郭炜如此礼贤下士,他也当真是不好劝谏。
郭炜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毕竟入城之后诸事繁忙,他还来不及讨论处理南唐群臣的事情,却没想到南唐竟然这样得士心,后蜀灭亡的时候可没有这种规模的抵触和死节现象。
唐末丧乱,杨吴、南唐能够保境一方,尤其是南唐能够保持政局的长期稳定,甚至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这种君臣观念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大环境还真是和“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中原大为不同。
包括南唐大量掺用文臣做节度使以及有效地限制节度使权力,这些政治举措都很像郭炜所知历史中的宋朝嘛……哦,不对,应该是宋朝像南唐。
果真是北朝军事征服南朝,然后再自己南朝化么?隋唐这么来了一次,现在又得来一次?上一次的南朝化倒还好说,带来了文明昌盛,也没有导致军事孱弱,这一次似乎就不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