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危机感

第三百六十九章 危机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甭管千年以前还是之后,是人都爱钱,漂亮话大家都会说,什么嘴上说钱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心里想的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过,每个人对钱的爱却大相径庭。

    为什么在后世大家都自认为很聪明很富生意头脑了,却有人穷有人富?说白了你穷那是你爱钱爱的不够深沉,真正有能力聚敛大量财富的人,人家爱的是钱本身,而绝大多数人其实都爱错了方向,因为他们爱的纯粹是花钱,这就怪不得钱也不爱你了。

    另外呢,你花钱能花出个什么样子来,也体现了你赚钱的水平,记得后世电视台曾经有个访谈节目,请来的是各个年纪且不同职业的人,主持人说的前提很简单,就是给你一个亿,你怎么实现你的人生梦想。

    一个亿啊!虽是画饼充饥,大家也兴奋了,有说买游艇的有说买别墅的,给儿孙留着的也有,去周游世界的也有,里面一个小白领说的才叫多姿多彩呢,首先当然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个无可厚非,然后他还说要拿出几千万来成立慈善基金,再来个几千万来帮助失学儿童,估计这丫小学的加减法都没过关;当问到一个做实业的老板的时候,他想了一会说,钱太少了不够用,主持人您能不能多给几个亿?

    话说李清这家伙后世里也没个有钱的爹,对钱的爱也和绝大多数同志们一样,爱的是花而不是钱,不过假使现在花钱能换回杨家哥俩和几十名弟兄性命的话,只要李元昊开价,李清绝不还价。多少都行,大不了咱到海上去抢!

    这可不是李清有多崇高的品德或者有多深的兄弟情谊,尽管在后世里他也是个瞎忙碌地穷人,说白了现在他对钱能看得开,是他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志向,这几年在大宋的生活让他很满足,假如现在重回到后世里。那个主持人问他怎么花一个亿,他肯定会问够不够让咱再穿越回到宋朝。

    可惜,李元昊和李德明父子俩和李清想法不一样。李清觉得清风寨就是个穷地方,而人家父子俩却垂涎欲滴,这可不是把创立大夏国的李家父子看低了,人家胸怀的是大志,做的也叫实业,缺钱的地方多了。

    实际上乞颜人卖马地事情李元昊还没有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考虑,首先气不过的就是咱党项人这做强盗地积年居然让别人挖了眼,他正打算趁西征回鹘立个大功好叫他父亲对他另眼相看,他可不知道李清这么怕他,人家现在还愁着呢。因为他是李德明的小儿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呢,历史上正是由于李元昊后来西征回鹘袭取甘州立了大功,才被李德明立为太子,现在可没有,正等着西征露一手,谁知道被清风寨烧了大军的粮秣。西征的事泡了汤,你说他气不气?

    还有一个,就是他看上清风寨的富裕,据探子来报寨中存粮无数,还有马匹啊丝绸的,反正在党项人眼里大宋的穷人都富翁了,李元昊动了心,于是日日到李德明面前进言,西征耗费粮草多,打清风寨就简单了。没准还能把被烧掉的粮秣都补回来。

    李德明却谨慎的很,虽然他其实早就关起门来做皇帝了,但每凡有宋使到来,李德明还是换了衣服撤了牌匾,摆出个定难留守的样子,换得在历史上留个“事宋甚恭”地评语。这也是没办法。因为打他老爹李继迁那会开始,党项人一直被宋军打得满地找牙。要不是契丹人不愿宋朝得了定难五州而施压,估计这祖宗的基业都保不住。

    所以他第一时间是行文到大宋朝廷,质问清风寨烧了党项人的粮秣,朝廷怎么不管管!当然他先派人抢了清风寨的马只字未提,反正宋朝要问他也不会承认,一副贼喊抓贼的派头,这事他可不是第一次干了,大中祥符年间夏州发生饥荒,李德明上表宋朝,索求百万斛粮食,意思就是假如宋朝不给,那么党项人肚子饿入宋境到处乱抢他可不负责任;宋朝君臣接了这张表可是为难了,因为名义上定难还是大宋的藩篱,党项人是大宋的子民,看着人家饿死不管说不过去,可要是真给粮食吧,这也不行,因为不给就抢,这摆明是勒索,开了这个头以后还得了?党项人得寸进尺乱张口怎么办!幸好当时地宰相王旦老成谋国,也不说不给,回文给李德明“已敕令有司在京师聚粟百万,可遣众来取。”这一招高明,还不卑不亢,更不会留下朝廷不顾民间百姓死活的骂名。

    大宋有的是粮,你派人来搬吧!

    李德明本就是借机勒索,哪敢派人到京城去搬粮啊,他怕自己派去的人有去无回,只好抓着那份诏书念叨:“朝廷有人。”便再也不提这回事了。

    可这一次他觉得自己占了理,抢了马又怎地!反正党项人几百年干多了这勾当,但咱们这次抢的是乞颜人的马,凭什么你大宋人跑来烧我的粮?所以他连连上表催促大宋朝廷主持公道,否则他就要提兵自己讨公道了。

    不过拖了那么久没来攻打清风寨的原因,是李德明心里中还有发虚,希望着能从大宋那边勒索些财物也就算了,毕竟现在和西边的战事不利,要是再和大宋翻脸,党项腹背受敌,这就难办了,所以尽管李元昊天天在他面前请命,他都没同意即刻发兵。

    可大宋朝廷的诏书一到,李德明一看就楞了,因为诏书上说地很明白,清风寨派人去烧党项人的粮草和朝廷无关,反正你们究竟是有理一些也说不清楚,朝廷也没兴趣去管,你们自己解决好了。

    这下李元昊可大喜,他本来就觉得自己父亲对宋朝态度太过软弱,更加坚持要出兵。旋即安插在寨中的刺探传来消息,清风寨的那个寨主李清居然从京城跑来了,人来了还不算,随身带着无数金银财宝,保守估计都是十几万贯以上了。

    一听说李清就带了几个人,却随身携了这么多财物,李德明的决心一下比他儿子还大些了。当年契丹倾全国之兵与大宋对恃于檀渊,结果三军统帅萧挞凛中箭身亡,最后议和不但尊宋朝为兄。还把藏南那方圆几千里的地还给了宋朝,只不过换了绢二十万匹,钱十万贯地岁赐,现在这个毛头小子李清不带援兵就敢带这么多钱到清风寨来,这不是送到嘴边地肥肉么?

    很多后人对檀渊之盟评价不高,还说是丧权辱国,其实真有些过头了,就算是买来的和平它也是和平,要知道契丹立国比宋朝还要早近百年,而且因为石敬塘地缘故早早的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天然屏障,中原完全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大宋立国之初就先天不足,实力本就不足以灭契丹;而且后世那些大汉族愤愤们更不应该骂石敬瑭认贼做父、卖国求荣,因为石敬瑭他根本就不是汉人,他是沙陀人。

    几十万岁赐换个不打仗,值!都别说后来仁宗朝大肆扩军。就在真宗临朝时期,每年的军费就在二千万贯以上,这么多钱干了什么?

    李德明当然动心了,十万贯什么概念?要换成李清,他准认为可以骑鹤下扬州,好好地***一番而已,可换个眼光就不一样了,当时宋朝的米价是六、七百文左右一石,宋石相当于后世的六、七十斤,(此处说明一下。《梦溪笔谈》卷三“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很多人以为宋石相当于现代地六十公斤,其实不然,因为宋朝的一斤并没有五百克。)也就是说十万贯钱可以买一千万斤大米,这是大米的价啊。要拿着钱买燕麦、荞麦这些粗粮还会多。被烧的几十万斤粮秣算什么?只要把清风寨拿到手,西征立刻就可以开始。

    老子心动着急了。儿子却不急了。

    否则怎么说李元昊让李清怕得要死呢?因为李元昊的眼睛不仅仅盯在钱上,还盯在李清的身上了。

    这个李清就是当年在天宇山杀了野利都赤的那人,这底细李元昊当然探明白了,他倒没为这个特别恨李清,将军难免阵上亡,经常打打杀杀的人对这样情形早看平淡了,他也更没因此高看李清多少,不过让他最感兴趣的,是据说这个李清和宋朝当今天子关系很不一般的亲近,没法,连清风寨里都在传说他们地寨主可以把天子随便抱着玩,这消息太好了,李元昊很高兴,十万贯算什么?要是拿住了李清,再让汴梁的大宋天子用钱来换,那得换多少钱啊,没准一百万贯!何况听说这个李清在汴梁还有个更大的寨子,奢华可与大宋皇宫相比,就是不找大宋天子要钱,等拿住了李清,一顿鞭子下去,还愁他不乖乖叫人送钱来?

    所以反是李德明催促李元昊发兵了。

    可别看李元昊年纪还不大,什么叫熟读兵书战策啊?当然不会莽撞行事,他更怕大军早早跑到清风寨,把个李清吓跑了岂不盘算落空?因此他一面四处派人刺探清风寨的内情,一面加紧往清风寨里派内应。

    其实宋人和党项人的关系并不是一直剑拔弩张的,相反在太祖时期关系还非常好,宋朝一立国,党项便立即遣使朝贡,并且在宋朝兴兵灭北汉时,党项人又是送马又是发兵助攻,宋太祖可是龙颜大悦,赏赐起来也不吝啬,到了“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党项首领也是诚惶诚恐,主动要求到京城来朝见以示效忠,结果宋太祖“优诏不许”。

    直到李继捧主动上献五州土地给宋太宗,而宋太宗也太急功近利,竟想着把定难这个地方进行郡县制管理,要知道少数民族地管理一直都是头疼事,到了清朝为了“改土归流”还引发战争无数呢,假如宋太宗另行安排一个党项人做留后的话,兴许这后来的无数争斗就不会发生了。

    自由这玩意从来都是极举煽动力的,当然有党项人不愿意,那会宋军也强悍。党项人根本不是对手,可偏偏就没把李继迁给灭了,而偏偏李继迁又是个打不死的小强,诈降计杀了宋将曹光实,之后与宋军交战是屡败屡战,终于到了宋真宗即位,把宋朝给打烦了。得,定难还是还给你吧。

    表面上看这事情结果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但几十年地双方争斗让仇恨的种子在两族人心里长成了大树。但是双方百姓早就混居在一起多年,这问题就难解决了。

    李德明在这方面的处理还算得上高明,比起很多迂腐的宋朝官儿要灵活的多,当然这也是因为宋人在农耕以及工艺品地制作方面要强很多,党项人经常过宋境劫掠,掳宋人为奴,但并没对原本就居住在定难五州的宋人很苛刻,而是加以区别对待,因此李元昊想寻些宋人到清风寨做内应并不是难事,还都不象李清所想地以人家的家人为质。

    不过他也不敢派太多。怕被人识破鸡飞蛋打,正赶上李清在清风寨满街拉人套亲近不果,郁闷的出寨打猎散心,消息一传到李元昊手上,李元昊出手了。

    什么叫帅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所以为将者得未虑胜、先虑败,否则怎么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呢?脑残地才觉得自己比别人都聪明些,瞎嚷嚷什么“吾计必成!”如果还变成真地,这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地一样,那不是人,是人妖!

    李元昊当然不脑残,历史上他为了攻取金明寨。对李士彬进行暗杀计、反间计、奇袭计等使了个遍,最后才是骄兵计得了手,李士彬还真以为党项人怕了他了,所以对纷纷来投降的党项人提防地并不太严,结果被这些诈降的士兵与李元昊里应外合夺取了金明寨。

    而这次为了收拾李清和清风寨,李元昊就是三招叠发。首先就是偷袭李清。只是李清最后逃出生天还少谢了一个人,那就是李元昊。因为他下令不许放箭,一定要生擒李清,假如党项人在关隘处万箭齐发,李清多少条命都没了。

    要是抓住了李清,那清风寨根本就不用打了,反正就是为钱来的,还不如打李清一顿简单;要是被李清漏了网,就要靠混在寨中的内应趁虚打开城门,所以为了戏演得真些,李元昊还特地放了一把火,显得他没得手所以要气愤的发泄一通。这会子李元昊声名还未显,谁会把他放眼里?他哪知道那个李清早对他忌惮三百分呢?而且全部精神都放在防诈上了,一家伙堵了城门,李元昊这才稍微重视点李清来,心道这京城来的小白脸儿居然还有些门道。

    尽管李元昊听清了“生儿子没小**”地骂声,他也没有很生气,因为这一点他比李清强,已经有儿子了,并且小**完整无缺,听了不过笑笑,宋人骂脏话原来也很厉害;用计策只是为了减少己方的损失,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李元昊可没把希望都放在这上面,既然计策行不通,那咱们便用实力说话吧。

    援军携器械一道,李元昊开始第三招,攻城。

    李元昊当然知道兵法说了攻城为下,何况清风寨并不缺粮,围城根本没有意义,只是寨里的虚实李元昊早已经心中有数,知道寨中人虽多,但多为老弱妇孺,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三万大军分成了三路,一路把守西门,其实也是防止大宋延州的援军过来,毕竟是打仗,不能把希望放在对手讲信誉上面,一路守住东门,防止李清借黄河水路跑掉,至于南门,李元昊根本不想围,也知道城门早就堵了,围三阙一么,他还真希望李清出南门逃跑呢,两条腿的还能跑过四条腿?这样清风寨唾手可得。

    而他自己把中军大帐设在北门,不过他压根没打算去攻。

    今天地攻城才算正式拉开了攻取清风寨的序幕,既然是序幕,所以李元昊也是试探性的,倒要看看那个小白脸有什么新招数,一天下来,几个领兵的将领垂头丧气,李元昊却不怎么沮丧,尽管今天的折损不小,他也看清了清风寨的弱点。

    这个弱点也正是李清在和刘叔商议的,“刘叔,这般守可不是长久之计,您老能想出个好法子么?”尽管今天成功的打退了党项人的进攻,李清和外面攻城的党项人一样垂头丧气,才攻了一天,敌人都没尽全力,咱清风寨就全体上阵了,晚上怎么办?都累了一天,派谁防备敌军偷袭?就是人家不偷袭,明天换一队人马进攻,轮番来,累也把咱们累死啊,你能期望十岁地小孩天天高强度么?

    而且更叫李清沮丧的是一天攻防大战下来,他很清楚的认识到,他秘而不宣的**守城效果绝对比不上热猪油!

    这可怎么办呢?他可怜巴巴的看着刘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