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三更送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讨论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李坚三和程德生一起,参与到了这个农业改革计划之中,并且成为了该项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农信社的正副社长。
之所以在这个乱局将起的时候,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开始实施这个农业改革计划,主要还是为了低调。
农业改革对于中国而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千百年来的农业发展模即使是到了这个民族资本主义开始繁荣兴盛的时代,也依旧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
不要以为地主阶级仅仅是贪婪、懒惰、封建和愚昧的,他们的嗅觉比任何人都要灵敏。任何涉及到了土地已经农业的事情,都是他们津津乐道而又紧张异常的关注点。别看他们大多数人平时都很低调,而且武装力量也不强,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手段的。
当前从事**的大多数党人,基本都是地主阶级出身,良好的教育以及空闲的精力,让他们有着比终日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工人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在知识和学问上也是大大的领先。当然,底层民众中也并非没有惊才绝艳之辈,但偶然就是偶然,无法改变整体的实力差距。
百余年来扎根于此片土地,这些人脉宽广的地主和晚清知识分子集团,早就盘根错节的占据着整个广州的中上层,拥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优势和权力。担任议员,参政议政,从事政府部门的官僚职位,在关键位置上安插自己的嫡系,这些都使得这些地主一直牢牢地占据着优势地位。
除了欠缺必要的正规军事力量之外,在社会影响力和政治资本上,古文会都没有任何可以相比的地方。所以面对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阶层,钟泱根本就不打算和对方扯皮,而是直接动用武力。
即使是导致离心离德,埋下仇恨的种子也丝毫不在乎。大家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既然走不到一起,钟泱也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妥协这种东西,是在大家还有合作的利益基础上才能显示出意义的。
对于不识相,非要不自量力地挡在前面的螳臂,钟泱可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更不会有任何的怜悯。既然选择成为敌人,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实力才是一切。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力量,只在和平年代才有着足够的威力。
握着手中的这一份《农业改革计划第一期纲要》,钟泱也是感慨良多。之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李万盛介绍来的塘尾镇原住民,难免有一家独大的嫌疑,并且因为这些成员原本的农业专业技术并不好,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显得粗糙,成本和效果也控制得不理想。
所以钟泱才会从农业技术学院找来一批速成班的毕业生,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不单只是要逐步完善整个农信社的结构体系,更是要消除李万盛对这个部门的影响力。虽然他未必就有不好的心思,但是体系的规矩还是要明确的,不然也是一大隐患。
至于这些受到过专业知识教育的农学毕业生,在处理农业方面的问题上显得更为高效。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素质也更高一些,遇到事情的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更有章法。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钟泱而言,效率可以慢慢提升,经验可以不断总结,但是一个合格的体系,必须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的规范。
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走着最正规的道路,明确了组织的宗旨和手段。因此对于组织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也是有着不低的要求。在农信社还未正是成立之前,那些工作主要是由李万盛在安排,因为他是镇长,关心本镇的农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现在农信社的成立,就必须从官方的内政体系中退出来了。农信社绝不能成为一个官方下属的机构,只能严守中立,作为一个民间的商业化合作组织而存在。其主要成员是分散在各地的农业人群,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官方机构可以对农信社实施监督,但无权干涉具体运作,更不要说管理了。
一旦和官府挂钩,官僚集团的本质和利益诉求,必然会战胜“为人民服务”这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到最后,肯定是会造成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即使不征收农业税,难道还不能让种子、化肥、饲料涨价?在行政命令的强迫下,这并非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是钟泱要杜绝政府插手的根本原因。
但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交给商人来操作也不合适,商业和农业的模式虽说有着不少的交集,但本质却是不同的两种行业发展模式。商业讲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而农业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让商人来经营,必然会是垄断和压榨,这是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使是运用法律来进行约束,成效也不会太明显。
为此,钟泱现在所建立的农信社,决定采取会员制。凡是参与农信社的农业从事者,其档案都会被整理入社内,效益和权益方面,会有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最重要的是,会员虽然没有参与农信社实际运作的权力,却有权质问和向法律部门提出申诉。毕竟双方在一开始就会签订相关的商业合同,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民告官困难,民告商就不怎么困难了。而且农信社还有一条——主要的核心成员以及关键性的管理部门职员,必须是农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古文会也会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庭中,鼓励和资助一些有志于农学研究的年轻人,让他们就读于相关的大学专业学科。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农民群体中培养起一批农学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农民的利益才能够真正的得到保障。整个体系的利益分配,以及成员背景构成,都是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的。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实力和利益,才真正算得上拥有了自主的权力。
至于那些以为免税或者打土豪分劣绅就能解决农民生存发展问题的人,要么是野心家,要么就是天真。没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算得上掌握住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是在一时之间得到了好处,以后不也要再吐出来?镜花水月,无论有多美,假的始终就是假的。
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和依赖,这一点如果被野心家利用,的确是可以大做文章。但到最后,农民手上那些看似紧紧抓着的土地所有权,到最后也肯定是要被收回去的。这是一个万恶的集权人治政府,必然会做的事情。
而钟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个土地私有制的本质。并且也会提倡私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个概念。连汉朝都有着“官吏夜间禁入民宅,否则杀之无罪”这样的进步思想,钟泱可不想在自己的体系内,连这点开明的作风都没有。
当然啦,以上都是些改革的根本思路,主要是让李坚三和程德生他们了解组织的立场,明白组织的决心。在更具体的实施步骤上,还有着更详细的划分,那些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说明白的了。
必须还要经过具体的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农业改革计划的第一步,就在于丈量土地。这一点,才是地主竭力抵制的重要原因。因为依靠隐瞒实际的土地数据,进行大量的偷税漏税,他们才能如此迅速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是一大块利益,当然不会拱手与人。为此甚至不惜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一个地主,都不愿意自己拥有的实际土地数量暴露在官府的面前。
许多小吏也是依靠世代掌握着鱼鳞册,才能垄断着这种不入流,却又油水丰富的关键性职位。钟泱想要进行农业化改革,就必须要先面对这帮传统势力,这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并非就一定要动用武力,如果不是非常的必要,钟泱还是喜欢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现在只能先登记好那些靠拢过来的开明地主以及富裕农民手中的土地数量,先制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以他们作为榜样,慢慢地向四周推广这种模式。拥有着新式的农业技术,双方生产效率必然会拉开差距。等实力扭转时候,在慢慢地吞掉对方好了,不必急于一时。
而且还可以凭借着现在的局面判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在对待不同的人群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手段。亲疏有别,是体系稳固的不二法门。自己人都照顾不好,还有谁会来投靠你?跟随你?
第一期的贷款发放总金额是二十万华元,是一种以银元和英镑作为准备金的商业汇票,带着货币的流通性质。在天兴集团下属的各级商业部门,都有着足够的购买力,钟泱以整个集团组织的信誉作为担保,保证了这些货币的流通职能不会发生不良的问题。
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譬如说购买化肥、饲料以及农用器械,聘请专业的农学技术员进行专门的种植和饲养指导。钟泱可不打算搞什么免费咨询,一切有用的行为,都应该有相应的补偿,其中以经济补偿最为直接有效。他才不会为了一些无用的虚名而搞这种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对于农民而言不收钱未必就是好事。
至少收了钱,技术员就必须要给予相应价值的帮助,否则就是违法,是要被追究相关责任的。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瞎指挥,帮倒忙的现象了,混吃混合也要凭本事,而不是去撞大运。
而且钟泱这么做,也有着深意。这笔华元商业汇票,作为第一批流入市场的准货币,实在是打开金融货币行业缺口的一个重要举措。只要在事实上流通了,并且证明了这些纸钞的购买力,老百姓和商家就会慢慢地接受它。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就是法定货币了,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手段。
而在实际上,钟泱也没有损失什么。这笔钱以贷款的方式花了出去,但却也是从左手转到右手罢了。农民们在拿到钱之后,必须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进行采购。至于采购的东西,自然就是天兴集团自己出产的产品。
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活跃了原本已经饱和的市场需求,为天兴集团下属的相关工厂开拓了新的消费群体。。.。
更多到,地址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讨论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李坚三和程德生一起,参与到了这个农业改革计划之中,并且成为了该项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农信社的正副社长。
之所以在这个乱局将起的时候,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开始实施这个农业改革计划,主要还是为了低调。
农业改革对于中国而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千百年来的农业发展模即使是到了这个民族资本主义开始繁荣兴盛的时代,也依旧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
不要以为地主阶级仅仅是贪婪、懒惰、封建和愚昧的,他们的嗅觉比任何人都要灵敏。任何涉及到了土地已经农业的事情,都是他们津津乐道而又紧张异常的关注点。别看他们大多数人平时都很低调,而且武装力量也不强,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手段的。
当前从事**的大多数党人,基本都是地主阶级出身,良好的教育以及空闲的精力,让他们有着比终日辛勤劳作的农民和工人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在知识和学问上也是大大的领先。当然,底层民众中也并非没有惊才绝艳之辈,但偶然就是偶然,无法改变整体的实力差距。
百余年来扎根于此片土地,这些人脉宽广的地主和晚清知识分子集团,早就盘根错节的占据着整个广州的中上层,拥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优势和权力。担任议员,参政议政,从事政府部门的官僚职位,在关键位置上安插自己的嫡系,这些都使得这些地主一直牢牢地占据着优势地位。
除了欠缺必要的正规军事力量之外,在社会影响力和政治资本上,古文会都没有任何可以相比的地方。所以面对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阶层,钟泱根本就不打算和对方扯皮,而是直接动用武力。
即使是导致离心离德,埋下仇恨的种子也丝毫不在乎。大家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既然走不到一起,钟泱也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妥协这种东西,是在大家还有合作的利益基础上才能显示出意义的。
对于不识相,非要不自量力地挡在前面的螳臂,钟泱可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更不会有任何的怜悯。既然选择成为敌人,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实力才是一切。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力量,只在和平年代才有着足够的威力。
握着手中的这一份《农业改革计划第一期纲要》,钟泱也是感慨良多。之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李万盛介绍来的塘尾镇原住民,难免有一家独大的嫌疑,并且因为这些成员原本的农业专业技术并不好,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显得粗糙,成本和效果也控制得不理想。
所以钟泱才会从农业技术学院找来一批速成班的毕业生,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不单只是要逐步完善整个农信社的结构体系,更是要消除李万盛对这个部门的影响力。虽然他未必就有不好的心思,但是体系的规矩还是要明确的,不然也是一大隐患。
至于这些受到过专业知识教育的农学毕业生,在处理农业方面的问题上显得更为高效。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均素质也更高一些,遇到事情的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更有章法。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钟泱而言,效率可以慢慢提升,经验可以不断总结,但是一个合格的体系,必须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的规范。
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走着最正规的道路,明确了组织的宗旨和手段。因此对于组织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也是有着不低的要求。在农信社还未正是成立之前,那些工作主要是由李万盛在安排,因为他是镇长,关心本镇的农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但现在农信社的成立,就必须从官方的内政体系中退出来了。农信社绝不能成为一个官方下属的机构,只能严守中立,作为一个民间的商业化合作组织而存在。其主要成员是分散在各地的农业人群,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官方机构可以对农信社实施监督,但无权干涉具体运作,更不要说管理了。
一旦和官府挂钩,官僚集团的本质和利益诉求,必然会战胜“为人民服务”这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到最后,肯定是会造成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这简直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即使不征收农业税,难道还不能让种子、化肥、饲料涨价?在行政命令的强迫下,这并非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是钟泱要杜绝政府插手的根本原因。
但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交给商人来操作也不合适,商业和农业的模式虽说有着不少的交集,但本质却是不同的两种行业发展模式。商业讲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而农业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让商人来经营,必然会是垄断和压榨,这是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使是运用法律来进行约束,成效也不会太明显。
为此,钟泱现在所建立的农信社,决定采取会员制。凡是参与农信社的农业从事者,其档案都会被整理入社内,效益和权益方面,会有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最重要的是,会员虽然没有参与农信社实际运作的权力,却有权质问和向法律部门提出申诉。毕竟双方在一开始就会签订相关的商业合同,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民告官困难,民告商就不怎么困难了。而且农信社还有一条——主要的核心成员以及关键性的管理部门职员,必须是农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古文会也会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庭中,鼓励和资助一些有志于农学研究的年轻人,让他们就读于相关的大学专业学科。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农民群体中培养起一批农学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农民的利益才能够真正的得到保障。整个体系的利益分配,以及成员背景构成,都是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的。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实力和利益,才真正算得上拥有了自主的权力。
至于那些以为免税或者打土豪分劣绅就能解决农民生存发展问题的人,要么是野心家,要么就是天真。没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算得上掌握住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是在一时之间得到了好处,以后不也要再吐出来?镜花水月,无论有多美,假的始终就是假的。
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和依赖,这一点如果被野心家利用,的确是可以大做文章。但到最后,农民手上那些看似紧紧抓着的土地所有权,到最后也肯定是要被收回去的。这是一个万恶的集权人治政府,必然会做的事情。
而钟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个土地私有制的本质。并且也会提倡私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个概念。连汉朝都有着“官吏夜间禁入民宅,否则杀之无罪”这样的进步思想,钟泱可不想在自己的体系内,连这点开明的作风都没有。
当然啦,以上都是些改革的根本思路,主要是让李坚三和程德生他们了解组织的立场,明白组织的决心。在更具体的实施步骤上,还有着更详细的划分,那些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说明白的了。
必须还要经过具体的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农业改革计划的第一步,就在于丈量土地。这一点,才是地主竭力抵制的重要原因。因为依靠隐瞒实际的土地数据,进行大量的偷税漏税,他们才能如此迅速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是一大块利益,当然不会拱手与人。为此甚至不惜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一个地主,都不愿意自己拥有的实际土地数量暴露在官府的面前。
许多小吏也是依靠世代掌握着鱼鳞册,才能垄断着这种不入流,却又油水丰富的关键性职位。钟泱想要进行农业化改革,就必须要先面对这帮传统势力,这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并非就一定要动用武力,如果不是非常的必要,钟泱还是喜欢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现在只能先登记好那些靠拢过来的开明地主以及富裕农民手中的土地数量,先制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以他们作为榜样,慢慢地向四周推广这种模式。拥有着新式的农业技术,双方生产效率必然会拉开差距。等实力扭转时候,在慢慢地吞掉对方好了,不必急于一时。
而且还可以凭借着现在的局面判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在对待不同的人群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手段。亲疏有别,是体系稳固的不二法门。自己人都照顾不好,还有谁会来投靠你?跟随你?
第一期的贷款发放总金额是二十万华元,是一种以银元和英镑作为准备金的商业汇票,带着货币的流通性质。在天兴集团下属的各级商业部门,都有着足够的购买力,钟泱以整个集团组织的信誉作为担保,保证了这些货币的流通职能不会发生不良的问题。
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譬如说购买化肥、饲料以及农用器械,聘请专业的农学技术员进行专门的种植和饲养指导。钟泱可不打算搞什么免费咨询,一切有用的行为,都应该有相应的补偿,其中以经济补偿最为直接有效。他才不会为了一些无用的虚名而搞这种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对于农民而言不收钱未必就是好事。
至少收了钱,技术员就必须要给予相应价值的帮助,否则就是违法,是要被追究相关责任的。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瞎指挥,帮倒忙的现象了,混吃混合也要凭本事,而不是去撞大运。
而且钟泱这么做,也有着深意。这笔华元商业汇票,作为第一批流入市场的准货币,实在是打开金融货币行业缺口的一个重要举措。只要在事实上流通了,并且证明了这些纸钞的购买力,老百姓和商家就会慢慢地接受它。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就是法定货币了,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手段。
而在实际上,钟泱也没有损失什么。这笔钱以贷款的方式花了出去,但却也是从左手转到右手罢了。农民们在拿到钱之后,必须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进行采购。至于采购的东西,自然就是天兴集团自己出产的产品。
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活跃了原本已经饱和的市场需求,为天兴集团下属的相关工厂开拓了新的消费群体。。.。
更多到,地址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