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智能工厂 > 第四百零九章 二战爆发

第四百零九章 二战爆发

作者:观星的乃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39年年末的这个世界,正在被人类的冲突拖入了无止境的战火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争斗区域,就是波兰。

    波兰战役,又被称作“德波战争”,而波兰称其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德国则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这是纳粹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而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世界大战开始。

    波兰作为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标志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由三大欧洲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中解体。原本其领地内的少数民族纷纷**为民族国家,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小国、芬兰、南斯拉夫以及波兰。

    这些国家形成的欧洲态势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其中,波兰第二共和国人口约2,700万,领土面积为388,000平方千米,排于全欧洲第六位,是东欧最大的国家之一。

    但随着德国与苏联逐渐自一战与内战的创伤恢复,这些**出来的新兴小国感受到两欧陆强权国的威胁。同时其本身国力又不足以对抗,遂开始寻找盟国以保障其本身安全,波兰便寻求英国与法国的协助。

    英国与法国虽为传统盟国,在一战中对抗德国和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皆并肩作战,但面对波兰的要求则有了不同的回应。

    英国为保持欧洲的均势,不愿过份削弱德国而令法国变得过强,因此在20年代波兰请求帮助时皆予以拒绝。

    英国认为。波兰是法国的盟友,对于英国本身并无利益。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甚至连波兰领土西里西亚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曾说过:“波兰人民从未在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有能力维持长久的**。”

    外相奥斯丁?张伯伦爵士也曾于1925年2月表示:“任何英国政府都不会、也永远不会为保护波兰走廊而牺牲一名英国掷弹兵的性命。”

    法国则是波兰的盟国,希望后者能取代俄国的作用,因此在德波领土问题上总是站在后者一边。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国与波兰间的关系又并非对等。法国有时会因为本身目的而损害波兰的利益,而波兰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肘吋。

    换句话说,倘若法国背弃波兰,后者在欧陆上即会丧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将陷入军事上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陆上其他的小型国家,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组成了所谓的“小协约国”。波兰在寻求邻国盟友的过程中也想加入其联盟,但遭到捷国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

    两国间又彼此煽动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冲突,捷国煽动波兰内的乌克兰人。波兰则鼓励捷国的斯洛伐克人反对捷克人。在波兰领土四周,仅有罗马尼亚始终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21年3月还曾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俄国的威胁。虽然到了1939年该条约已经过期,但罗马尼亚仍对后来波兰政府、士兵与难民的逃亡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二战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德国对于波兰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英法等国,原因包括英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法**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

    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

    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作为败战之惩罚。既要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还要将“走廊地区”给予波兰。

    那一地区有超过95%的人都讲德语,在名义上成为**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

    大战结束后,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之比例。

    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

    这种信念被广泛灌输军队中,后来此主张也同样为柏林的高级官员所接受,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而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也曾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烦。”

    早在1925年6月,当时的德国就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

    到了1939年的9月,更是趁着苏俄与日本在诺门坎爆发战争的的机会,公然入侵波兰,夺回那些原本属于德国的东西。

    而斯大林也不是笨蛋,在中国战场上狠狠教训了一顿日本人之后,立即将国家的防御重心摆在了西线,防卫来自德国的军事威胁。

    波兰的情势,牵涉到了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政治局面。

    1939年的8月26日,希特勒就试图阻止英国和法国干预在即将爆发的战争,甚至提出在未来将德军供大英帝国指挥。

    谈判过程中希特勒相信西方盟国向德国宣战的可能性不大。并认为他们也在想办法摆脱先前对波兰的领土保证。希特勒同样单方面的认为英法两国将在德国征服波兰后,愿意重新进行谈判,最终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结果。

    因此他要继续尝试分化西方盟国与波兰。在这期间由于时间逐渐接近可以保护波兰的秋雨季节,不能继续延迟下去,且希特勒了解一旦再改变入侵时间,行动就要再晚好几个月。

    在充分的军事准备与政治动员下,仅仅是四个。波兰就被德国与苏俄瓜分。随后双方更是签订了苏的互不侵犯条约,而这也为德国转向西线攻打西欧各国埋下了伏笔。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太平洋的西岸。上海以东数百海里的海面上,华联与日本的海战已经进入尾声。

    现在是1940年的2月12日,经过数天的激战,华军第1特混舰队最终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从战术上来说,华联一方的海军舰队损失微乎其微。仅沉没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其余都是轻伤,只需回到军港内做简单的维修。

    从战略层面来说,华军不仅制止了日本对上海的侵略,保护了东南沿海的安全,为大后方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平和的局面。更是让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动摇。

    日本第二舰队却几乎是全军尽墨。损失航空母舰3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12艘。舰载机125架,辅助舰19艘。

    自第三舰队在上海被战略轰炸机歼灭以来,日本失去了第二支舰队,凭着他们国内的工业能力,日本海军很可能要到1941年8月才能恢复战力。

    中国海域的大海战硝烟散尽,但它引起人们持久关注。不少军事专家对此战役研究不断,他们认为,这次海战为人类海战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不光是在海洋战争中。中国第一次阻止了日军前进的脚步,更重要。它开创了人类海战新纪元。

    发生在这个海域内的航空母舰作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双方视距之外作战。双方临战指挥员都在看不到对方军舰的情况下,任凭舰载机去攻击远距离目标。

    它完全改变了有史以来,特别是现代海军诞生以来的海上作战样式。它宣告了制海权依赖巨舰大炮时代的结束,还召示制空权和制海权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海洋战争开始时,海军中的大炮巨舰主义盛行,谁也没有意料新的海战样式将会出现。就连华联海军内部,兴建大型超级战列舰的呼声也是一直不断,就连两任元首都难以有效压制。

    大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威力巨大的战列舰,期待它巨炮的怒吼来一锤定音,决定胜负。但华联却没有发展超级战列舰的资本,因为列强一直在旁边进行封锁和监视,而且单纯以海军的训练情况来说,即使造出了战列舰,也无法与日本海军匹敌。

    这也正是日本人发动海上作战的目的,妄图与海军来在中国再次打开局面。迫不得已之下,华联海军只好依赖航母进行海战,这本属无奈之举促使旧海战思维得到革新。

    就是在这次海战中的那些航母上,仍可看到依赖舰炮取胜的思想体现,比如“金蛟”号航母上的大炮数量和威力就不亚于一艘重巡洋舰。

    但是,虽然参战双方的航母及军舰上都大炮林立,可全都沉默着,未发一炮,海战就结束了。特别是航空母舰上大炮,绝大部分都成了摆设而且还是累赘。

    日本人一开始就拥有了强大的战列舰和舰种齐全的舰队,不必像中国海军那样除了航空母舰别无选择。他们还有引以为自豪的先辈们甲午海战、对马海战中辉煌胜利的荣誉及海战经验。

    他们不会意识到巨舰大炮的落伍及航母时代的到来。在以后的海战中,世界也将不断看到日本人盲目的骄横和守旧的自信,仍依赖巨舰大炮和轻视航母的作用将品尝到的苦果。

    这场史无前例的海大战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威力再大的火炮,射程不过20英里。而航程再近的舰载机作战半径也达数百英里。这样,军舰上的大炮还有什么机会发射炮弹呢?

    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说明,开炮已成为不可能。

    更何况,还有导弹这种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强大武器,已经在华联强大的电子工艺能力支持下,悄然登上了战争之王的宝座。

    在工业时代,技术和产能才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为关键的因素。缺少这两点作为基础的国家,就只能是任人宰割。

    而因为钟泱的介入。中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开始逐渐取得领先的地位,现在唯一欠缺的是产能问题。而产能不仅和生产模式有关,更与中国国内的产业工人基数直接相关,华联现在最为紧缺的,就是合格的技术工人。

    这一点的差距并不大。但有的时候这一点点的差距长达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功夫去追赶的。自1919年年末,钟泱就慢慢从南沙起步,在东南沿海这里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建设自己的各种体系,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显现出科技给他带来的各种好处。

    当时最直观的就是军事上能欺负国内军阀,而民生上则是新型稻种给大家带来的温饱。多年的建设虽然还不能将古文会起家的南部数省上全部的民众都带向富裕的阶段。但是现在华联治下生活的公民对这个全新的联邦政府是真心诚意的拥戴着。

    在不为人知的幕后,钟泱和古文会内部的大多数成员,对于自己的科技体系形成和完善是不予余力的,很多人才、资金、还有设备都是优先分配于科技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

    这样做的唯一一个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科技技术尽快的消化转化成为切实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欧美销售所产生的利润又回哺缺乏资金的各种建设中去。虽然因为经济危机而使得对贸易很不景气,不过产经联的建立适时调整了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系很好的解决了国家的工业发展重心问题,舍弃了过去那种只能依靠市场调节的散漫机制。

    经过二十多年的追赶和赶超,现在在中国的大地上,华联治理下的南方省份已经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和高科技研生产的重心。这里不仅生产各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这里还生产高精密的机床和加工性能更加优越的各种生产机器。

    就拿高精密机床来说,柳州联合床厂所生产出来的机床已超过了最为严谨苛刻的德国人生产出来的机床,在加工精度和使用可靠性上都要强于德国。

    这样的成绩既有着钟泱的可以指引和智能工厂的技术援助。但更多的是中国工人们自己刻苦专研和更加严格的工作作风所带来的结果。

    精密机床的生并不是那么轻松简单的个机床上的任何一个零件加工不够精细都会给机床带来不可预知的微小振动或是偏差,在精密机床中那讲究小数点几个零后的一至九的加工精度下。任何的微小振动和偏差都会让这几个零少上这么一、两个。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机床一个零件都必须有着卓绝的精细度。生产出这样的零件不仅需要良好的设备同样需要优秀的技师来操控。

    高度的机床通常是高级技师少量加工生产出来足够精密的零件后组装成为更加精密的机器进行对更精密零件的再加工,这样周而复始一步一步的相互提高着机器的加工精度。

    只是这种加工精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想往更精密的加工攀升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从一个毫米的加工精度到零点一个毫米的加工精度段国学追赶的脚步用了十年。

    在原本的时空里,即使是德国人从零点一个毫米到零点零零一个毫米的加工精度也用了将近三十年。

    但是钟泱拥有着智能工厂,使得这种渐次增长的速度缩短了三十年!!

    从智能工厂内部的实验室中可以将材料分解组合成图纸中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尺寸精度可以达到小数点后四个零再填数字的精度,这样的零件所组装出来的机床严丝密合个齿轮咬合简直就是象人体肌肉般的紧密,而这样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是工业母机。

    第一台这样高精度地机床是在一三一年由钟泱秘密的从智能工厂内部的实验室里花费大量权限值制造出来地。为什么在这么久之后才折腾出这样超越时代地东西,这是因为没有合适地超级技师,这玩意还真挥不出它那应有地加工精度。

    还有一点就是,有了这样地业母机,如果没有足够地高级技师,那么就无法利用机床的加工精度优势来发展中国自己的机床工业。所谓的工业母机,必须是中国人能够用机床来生产机和改进床,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曾经很多时候,古文会的几个成员在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他们也都在感叹给自己地时间还是不够。这时间不够一是给自己完善中国整体工业生产体系地时间不够有一个就是教育人力资源地时间不够。

    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即使用智能工厂提供更多高科技的工具,钟泱也无法能让整个中国建设速度加快多少。

    .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