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望族 > 第494章 开诚布公(四)

第494章 开诚布公(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贺老太太说完,沈瑞还没说话,贺北盛已经摸着鼻子不自在地抱怨的道:“娘,好好的,您唠叨这些有的没的作甚?”

    倒不是担心沈瑞会生气,而是觉得沈瑞身份尴尬、年轻面嫩,怕他一时下不来台。虽说贺北盛觉得沈瑞跟个小老头似的寡言无趣,却没有什么恶感。毕竟按照常理,像沈瑞这样的出继子,被迫出继,多半是不愿意让再提及生养之家。

    其实,沈瑞并不忌讳人提及孙氏。要是没有孙氏遗泽,徐氏也不会选他做嗣子。虽说他到大明时,孙氏已经病故,并没有一起生活过,可因为有原主的记忆,对孙氏并不陌生。

    说起来,孙氏不愧是徐氏教导出来的,性格爽朗大气,并不是后宅斤斤计较的小妇人,否则也不会精心照看庶子,将沈瑾教导出来。换做其他人家,遇到这样宽和良善的主母,都会上下敬重,日子只有越过越好的,无奈遇到四房张老太太与沈源这对“白眼狼”母子,只能明珠暗投。

    想到这里,沈瑞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孙氏真的是病死的吗?既是爽朗大气的性子,怎么会因为丈夫“宠妾灭妻”就郁郁寡欢?连年幼的儿子也顾不上,就这样一场病撒手就没了?孙氏病故的时候,才四十来岁,就算古人不长寿,也要分贫贱富贵,孙氏手上富庶,打小娇养大的,出嫁后养生上不会亏待自己,自没有身体有损的可能。

    张老安人与沈源母子对外宣称孙氏高龄生子,所以身体受损,可在小沈瑞的记忆中,孙氏是病故半年前才开始卧床,之前都是好好的,虽将管家权交出去了,可平素里算账、养花,自娱自理,并没有显出什么宿病模样。

    可是张老安人与沈源母子要是真的算计孙氏,孙氏肯定也不是全无察觉,否则就不会有一系列的安排与往京城送信之事。

    一时之间,沈瑞心乱如麻,面上就有些怔忪。

    贺家老太太真以为沈瑞是被自己说的腼腆了,神色有些讪讪,顾不得嗔怪幼子没大没小,示意他拉着沈瑞落座。

    沈理看了沈瑞好几眼,眼见沈瑞神色恢复如常,才继续与贺家老太太说话。只是不管是沈理,还是贺西盛,都默契地将宁王之事瞒了下来,一是不愿意惊了老太太,二是有沈瑞与贺北盛两个年轻人在。

    小厅里,一时倒是其乐融融,宛若寻常姻亲般,似乎毫无芥蒂。

    贺氏梳洗完毕,随着贺二太太过来时,入眼就是这个情景。换做之前,贺氏少不得自得,认为是自己的缘故,沈贺两家才如此亲近;可经历了这一遭,贺氏也算看出来了,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真正遇到危机时贺家是不会理会自己。如今连久居佛堂的老太太都出来待客,自然不会因自己这个亲侄女,而是看在沈理这个状元公的面子上。

    想到这里,贺氏只觉得越发心凉,神色也淡淡的。

    贺家老太太看着侄女长大,知晓她是个牛心左性的性子,如此肯定是想歪了,一时不好解释,只是如常慈爱,非要留三人在家中用午饭。

    贺氏本不想留,眼见着白发苍苍的伯娘看着自己,拒绝的话也说不出口。沈理与贺西盛还有其他的话要说,自然也不着急走,便顺水推舟留了下来。

    只是前院设席,贺西盛没有叫贺北盛、沈瑞同座,而是单设了一席,让他们自用了。

    贺西盛与沈理不知聊什么,贺北盛倒是满心不愿意,直到席面上来,依旧与沈瑞抱怨道:“我二哥真是的,难道我是小孩子吗?有什么我听不得的,偏要打发我下来陪孩子!”

    沈瑞白了他一眼,没有应声。

    “你别以为长了几岁,就不是孩子了,当年我见你,你才这么一点点高!”贺北盛比比划划。

    沈瑞看出他是个二货,懒的理睬他,拿着筷子开始品尝起美食来。贺二太太倒是个细心主母,这一桌子席面,除了贺北盛跟前放了两道肉菜,其他都是素菜,多是菌菇时蔬,做个精细,入口味道鲜香。

    因这席面,沈瑞想到宗房的河鲜来。宗房准备的随便,自己吃的也全无负担,只因自己并不是真正古人,不会在意这些形式上的孝,可真要论起礼来,却是自己的不是。

    贺北盛虽是个话痨,可沈瑞不接话,也没有意思起来,夹起眼前摆着的烧排骨,故意吃的香甜。

    眼见沈瑞又夹了片豆腐不为所动,贺北盛也觉得没有意思起来,撂下筷子道:“沈瑾不回来,沈全不是回来了吗?怎么今日他没来?”

    既是两家要合作,除了关系重大,其他也没有什么可瞒的,沈瑞便将沈全往金陵请学政之事说了。

    贺北盛忙不迭点头道:“正当如此,就该请学政大人出面做主,沈玲还罢,沈珺、沈琦身上都有功名在身,无故扣押,本是赵显忠的不是。”

    沈瑞道:“玲二哥也不是白身,家叔在金陵给玲二哥纳了监。”

    既纳监,就是监生,等同生员,也归学政衙门考核管理。赵显忠想要拿沈家做替罪羊,却是犯了士林大忌。只有学政衙门才能剥夺功名,只有剥夺了功名,才能刑讯关押。只这一点,赵显忠就得罪了本省学政衙门。

    贺北盛自然也想到这个,立时幸灾乐祸道:“真不知是哪里出来的土鳖,刮地皮不说,连士绅体面也不顾,这次他定要摔个大跟头了。”说到这里,带了几分得意道:“你不晓得,自打赵显忠到任,我二哥就叫人盯着呢,一笔笔勒索地方、盘剥百姓的恶行,都跟他记得清清楚楚。”

    这贺北盛看似大大咧咧,可自然不是小白兔,这番话不单单是说给沈瑞听,也是通过沈瑞传话给沈理。他已经看出两家要结盟,共同对付知府衙门,可沈理是状元公,贺西盛只是个监生,怕自己二哥没有话语权,才抛出了筹码。

    沈瑞点头,表示听了进去。

    贺北盛心满意足,想起一件大事,问沈瑞道:“你南下前京城可有恩科的消息?”

    按照以往先例,新皇登基,都要加一科恩科,是乡试加上会试,不是登基当年,就是次年。因此不少省份偏远,所以朝廷恩科的旨意会早早传下来,给地方乡试做准备。如今新皇登基将三个月,却依旧没有恩科的消息,贺北盛有些奇怪。

    沈瑞摇头道:“并不曾听闻。”

    如今宦官与内阁夺权正热闹,双方应该都顾及不到此处。宦官不提此事,自然是因为恩科只会让更多的读书人入仕,增加文官数量,对于宦官阵营没有好处;内阁不提次数,应该也看出宦官背后有小皇帝的影子,在“驯服”小皇帝前,无意增加小皇帝的威望,才略过此事不提。

    因为这件事,京城三老爷还私下里跟沈瑞念叨了两回。三老爷虽然已经恩萌出仕,不用再春闱,可他不少朋友、姻亲,都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先皇驾崩,固然举国同悲,可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多了次应试机会。

    通常情况下,新皇登基第一件事,除了给先皇上嘉号,封太后太后,大赦天下,剩下的就是开恩科。多少人磨拳搽掌等着,却是一只没有消息。不说地方,京城士林已生怨言,有私下里埋怨皇帝年幼想的不周全的;也有人觉得皇帝年纪小,是几位阁老年老糊涂,忘了这件大事。

    可想而知,等再过半年,地方的士子等不到希望,抱怨不会比京城士子少。

    听了沈瑞的回答,贺北盛难掩失望之色,道:“现下还没消息,难道要等明年?真是羡慕你们沈家,找时间真要去沈家祖坟看看,是不是祖上风水好,怎么一一个考运都这么好?一个状元连着一个状元,进士举人一大把。”

    沈瑞只觉得无言以对,继续吃起眼前的生煎豆腐,倒是吃的香甜。

    倒是贺北盛嘴里所说的另一个状元沈瑾,眼下的状态不大好。

    沈鸿所在的船舱里,都是草药味,郭氏坐在床前圆凳上,一口一口喂着丈夫用药。沈鸿面如金箔,呼吸都孱弱起来。他本就身体病弱,这一路都是为了儿子强撑,可眼看就要到松江了,反而有些熬不住。

    倭寇上岸,死伤军民数百人,这是多么大的事。沈鸿记得清楚,他尚且年幼的时候,松江府遭遇倭乱,沿海村庄死亡百姓数十人,当时都摘了不少地方官顶戴,又有卫所武官斩首示众,惩处他们渎职失土。如今倭寇都进了松江城,伤亡军民多了十倍,情况只会比当年更严重。在没有回来前,沈鸿因为相信儿子品行,加上有沈理亲自回来,还少几分担忧;可临到松江,想起幼年往事,沈鸿却有些不敢再侥幸。

    越想越担心,一晚上沈鸿就病倒了。

    沈瑾想要停船,还是郭氏做主,继续回松江。

    现下,沈瑾站着门口,看着两位长辈模样,心中已经是悔极。当初沈理与沈全将两位长辈托付给自己,自己也答应的好好的,要是将两位长辈送到京城,也不会有今日。沈瑾已经私下里问过随行来的大夫,沈鸿的情况并不大好。

    沈瑾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