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就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博多,港区一侧,煤场里,黑色的煤炭堆成一座座小山,其间有数条铁道纵横,连接着码头,码头栈桥边,靠泊着数艘机帆两用火轮船。
大量苦力正在船边忙碌,他们排起长队,沿着一上一下两个登船梯频繁进出船舱,将船舱里的货物运到岸上。
来自中原的火轮船,在倭国博多港靠泊,卸下大量中原货物,又有帆船将其装着运往倭国本岛,在难波津靠岸、卸货,然后运往京城及各地。
之所以要如此麻烦,是因为周国不想让会喷烟、怒吼的火轮船吓到倭国官民,而倭国朝廷也不希望这种“怪物”靠近本岛,使得百姓受惊吓之后,产生各种奇怪的想法。
奇怪的想法是什么?
什么都有,但朝廷最担心百姓对大王为“天神之裔”的信仰动摇,所以,火轮船不可以进入倭国内海,只能在博多港靠泊。
博多是倭国的门户,如此安排理所当然,昨日抵达博多的张鱼,本来今天就要返回中原,但临时决定额外逗留几日,要给在博多驻守的周国人员敲敲“鼓”,免得出纰漏,影响两国关系。
首先,他要提醒大家:这里是倭国的地盘,好歹给当地官府一些面子,行事不要太过分。
即便博多港专门设有“周坊”,让寓居博多的周国人定居,周坊内的事务,倭国官府一般不介入,周国人若犯了事,自然有周坊里的周国管理机构处置。
但这不代表身处周坊里的周国人就可以有恃无恐,在博多横行霸道。
倭国并不是周国的藩属国,周国人员在博多长期居住,纯属贸易、经商需要,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博多作威作福,进而对两国关系造成干扰。
张鱼要提醒大家:我们是买卖人,讲的是和气生财,若在博多和倭人发生矛盾,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仗着自己是天朝上国子民,就如螃蟹般在博多横着走,强买强卖,到处惹是生非。
当然,不惹事不代表怕事,真要爆发严重冲突,该砍人就砍人,大不了事后赔钱。
其次,周坊的治安要做好,防火也要做好,不要三天两头失火搞得坊内浓烟滚滚,让倭人看笑话。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生产”。
此刻,张鱼站在煤场边,看着堆积如山的煤炭,问陪同人员一些关于煤场安全管理方面的事情。
煤炭大量堆积后,风吹日晒,其内部温度会慢慢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自燃,一旦堆积如山的煤炭发生自燃可不容易扑灭,处理起来还很麻烦。
煤场自燃的情况,在中原各煤炭集散地多有发生,有过许多经验教训,如今在博多港的煤场,周国北洋贸易公司的员工照搬中原各主要煤场的管理制度,将博多港煤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张鱼对于煤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很了解,在煤场里转了几圈之后,对煤场现状很满意,现在一口气问了许多问题,见管理人员答得干净利落,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火轮船跨海航线的开通,使得周国和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更加方便,机帆两用的火轮船速度很快,使得两国之间的海运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传统帆船出海要看风信,若风向不对,即便天气晴朗,船只也无法扬帆远航,而机帆两用的火轮船却不同,只要海况允许,即便无风也能出航。
遇到顺风就扬帆,遇到逆风就降帆,然后靠着螺旋桨推进继续航行,不需要如传统帆船那样,逆风行船必须不停走之字形前进。
普通海况下,不考虑风向就能做到时速不低于四十里的火轮船,从博多启航往西走,抵达两千里外的扬州广陵,不过耗时两三天。
考虑到船只靠泊、补给、检修以及船员休息的时间,一个来回,不过十日。
这是什么概念?
张鱼记得,以前从襄阳到西阳,骑马代步日行百里,都要花六七日时间。
从西阳步行去安陆,日行四十里,要花八九日。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孤悬海外的倭国变得“近在咫尺”,因为跨海航行时间大大缩短,即便是在夏秋之际风暴多发季节,跑得快的火轮船依旧能够在海上“来去自如”。
然而光有船没有煤可不行,博多港煤场的存煤量,关系着许多到港的火轮船能否有足够的燃料返回中原,因为跨海航线上必经的耽罗岛没有煤矿,所以火轮船只能在航线两端加煤。
而博多周边地区刚好有丰富的煤炭矿脉。
倭国官府组织人力物力在博多周边地区开采煤矿,挖出来的黑色煤炭,成了倭国官府用来购买中原货物的“硬通货”,而周国(北洋贸易公司)也乐于从倭国博多官府那里买煤。
与此同时,周国还向倭国官府提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矿井管理制度,使得博多周边几个煤矿的开采效率和矿井安全得到了保障。
随着出煤量日益增多,博多港煤场的燃煤存储量足以支撑起跨海的火轮船航线。
博多出产的大量煤炭,还可以运到耽罗岛存储,这就让周国(北洋贸易公司)开展和百济、新罗乃至高句丽的海上贸易愈发便利。
耽罗岛作为东海海域的贸易中转港,有了来自博多的煤炭供应,往返于中原沿海各港口和耽罗的火轮船跑起来十分方便,大量中原货物在耽罗聚集,然后被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海商抢购一空。
这些国家海商带来的货物,同样经由耽罗运往中原,所以,博多的煤炭,逐渐成为维持东海各国海贸的重要资源,张鱼可不想博多港的煤山变成火焰山,导致等着回航的火轮船“饥肠辘辘”。
张鱼在煤场待了差不多一个上午,就是要提醒有关人员,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
倭国国内对于火轮船这种“怪物”褒贬不一,对于博多港成为这种“怪物”的靠泊港颇多非议,所以,为了保持博多港作为火轮船靠泊港的地位,无论是火轮船还是煤场,最好都不要出事。
“我们的目标,就是和倭国做买卖,如何又快又好的做买卖,自然是公司的关注重点,确保博多煤场顺利运转,就能确保火轮船航运的正常运营,大家谨记在心。”
张鱼一边说,一边指着靠泊码头的火轮船:“将来,海参崴也会通火轮船,所以博多会是重要的中转港和煤炭供应港,你们要想办法,协助倭国官府增加煤炭产量,毕竟,煤多了,他们卖煤的收入也会跟着增多。”
其实张鱼还想说的是,尽快将博多地区的煤炭开采规模弄大,将来,若朝廷要对倭国用兵,就方便许多。
若官军真要跨海远征,必然乘坐火轮船,博多就是火轮船船队最重要的靠泊港和煤炭补给港,有了博多煤炭的支撑,火轮船跨海运输就有了保障。
届时,即便是从中原运输数十万兵马登陆倭国都不成问题。
这一点,张鱼不信倭国君臣想不到,故而其国内反对火轮船靠泊博多、反对在博多开采煤矿的贵族不在少数,权臣苏我马子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说动倭王同意在博多大规模开矿。
但是,即便苏我马子搞不定,对方迟早也得同意在博多开采煤矿,倭国君臣心中再纠结,最后还是得乖乖就范。
为什么?
因为产自中原的各类物美价廉产品,倭国已经用上瘾,断不掉了。
倭国能拿来买中原产品的“硬通货”,主要是白银和硫磺,其开采量逐年提升,提升的速度却有限,而倭国对于中原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得很快。
那么,博多地区丰富的煤炭,就成了倭国朝廷可以依赖的第三种“硬通货”,有了这种量大易开采的“硬通货”,就能可劲从中原海商手中购买更多的奢侈品、日用品。
甚至还有各类铁制品,包括铁锅、铁甲、铁制兵器。
要知道,对于倭国来说,向周国买铁制品,远比自己开矿、冶炼、铸造划算得多。
有煤炭就有购买力,这就是天子的阳谋,即便倭国君臣百般不愿,最后还不是得乖乖就范?
博多,港区一侧,煤场里,黑色的煤炭堆成一座座小山,其间有数条铁道纵横,连接着码头,码头栈桥边,靠泊着数艘机帆两用火轮船。
大量苦力正在船边忙碌,他们排起长队,沿着一上一下两个登船梯频繁进出船舱,将船舱里的货物运到岸上。
来自中原的火轮船,在倭国博多港靠泊,卸下大量中原货物,又有帆船将其装着运往倭国本岛,在难波津靠岸、卸货,然后运往京城及各地。
之所以要如此麻烦,是因为周国不想让会喷烟、怒吼的火轮船吓到倭国官民,而倭国朝廷也不希望这种“怪物”靠近本岛,使得百姓受惊吓之后,产生各种奇怪的想法。
奇怪的想法是什么?
什么都有,但朝廷最担心百姓对大王为“天神之裔”的信仰动摇,所以,火轮船不可以进入倭国内海,只能在博多港靠泊。
博多是倭国的门户,如此安排理所当然,昨日抵达博多的张鱼,本来今天就要返回中原,但临时决定额外逗留几日,要给在博多驻守的周国人员敲敲“鼓”,免得出纰漏,影响两国关系。
首先,他要提醒大家:这里是倭国的地盘,好歹给当地官府一些面子,行事不要太过分。
即便博多港专门设有“周坊”,让寓居博多的周国人定居,周坊内的事务,倭国官府一般不介入,周国人若犯了事,自然有周坊里的周国管理机构处置。
但这不代表身处周坊里的周国人就可以有恃无恐,在博多横行霸道。
倭国并不是周国的藩属国,周国人员在博多长期居住,纯属贸易、经商需要,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博多作威作福,进而对两国关系造成干扰。
张鱼要提醒大家:我们是买卖人,讲的是和气生财,若在博多和倭人发生矛盾,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仗着自己是天朝上国子民,就如螃蟹般在博多横着走,强买强卖,到处惹是生非。
当然,不惹事不代表怕事,真要爆发严重冲突,该砍人就砍人,大不了事后赔钱。
其次,周坊的治安要做好,防火也要做好,不要三天两头失火搞得坊内浓烟滚滚,让倭人看笑话。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生产”。
此刻,张鱼站在煤场边,看着堆积如山的煤炭,问陪同人员一些关于煤场安全管理方面的事情。
煤炭大量堆积后,风吹日晒,其内部温度会慢慢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自燃,一旦堆积如山的煤炭发生自燃可不容易扑灭,处理起来还很麻烦。
煤场自燃的情况,在中原各煤炭集散地多有发生,有过许多经验教训,如今在博多港的煤场,周国北洋贸易公司的员工照搬中原各主要煤场的管理制度,将博多港煤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张鱼对于煤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很了解,在煤场里转了几圈之后,对煤场现状很满意,现在一口气问了许多问题,见管理人员答得干净利落,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火轮船跨海航线的开通,使得周国和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更加方便,机帆两用的火轮船速度很快,使得两国之间的海运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传统帆船出海要看风信,若风向不对,即便天气晴朗,船只也无法扬帆远航,而机帆两用的火轮船却不同,只要海况允许,即便无风也能出航。
遇到顺风就扬帆,遇到逆风就降帆,然后靠着螺旋桨推进继续航行,不需要如传统帆船那样,逆风行船必须不停走之字形前进。
普通海况下,不考虑风向就能做到时速不低于四十里的火轮船,从博多启航往西走,抵达两千里外的扬州广陵,不过耗时两三天。
考虑到船只靠泊、补给、检修以及船员休息的时间,一个来回,不过十日。
这是什么概念?
张鱼记得,以前从襄阳到西阳,骑马代步日行百里,都要花六七日时间。
从西阳步行去安陆,日行四十里,要花八九日。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孤悬海外的倭国变得“近在咫尺”,因为跨海航行时间大大缩短,即便是在夏秋之际风暴多发季节,跑得快的火轮船依旧能够在海上“来去自如”。
然而光有船没有煤可不行,博多港煤场的存煤量,关系着许多到港的火轮船能否有足够的燃料返回中原,因为跨海航线上必经的耽罗岛没有煤矿,所以火轮船只能在航线两端加煤。
而博多周边地区刚好有丰富的煤炭矿脉。
倭国官府组织人力物力在博多周边地区开采煤矿,挖出来的黑色煤炭,成了倭国官府用来购买中原货物的“硬通货”,而周国(北洋贸易公司)也乐于从倭国博多官府那里买煤。
与此同时,周国还向倭国官府提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矿井管理制度,使得博多周边几个煤矿的开采效率和矿井安全得到了保障。
随着出煤量日益增多,博多港煤场的燃煤存储量足以支撑起跨海的火轮船航线。
博多出产的大量煤炭,还可以运到耽罗岛存储,这就让周国(北洋贸易公司)开展和百济、新罗乃至高句丽的海上贸易愈发便利。
耽罗岛作为东海海域的贸易中转港,有了来自博多的煤炭供应,往返于中原沿海各港口和耽罗的火轮船跑起来十分方便,大量中原货物在耽罗聚集,然后被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海商抢购一空。
这些国家海商带来的货物,同样经由耽罗运往中原,所以,博多的煤炭,逐渐成为维持东海各国海贸的重要资源,张鱼可不想博多港的煤山变成火焰山,导致等着回航的火轮船“饥肠辘辘”。
张鱼在煤场待了差不多一个上午,就是要提醒有关人员,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
倭国国内对于火轮船这种“怪物”褒贬不一,对于博多港成为这种“怪物”的靠泊港颇多非议,所以,为了保持博多港作为火轮船靠泊港的地位,无论是火轮船还是煤场,最好都不要出事。
“我们的目标,就是和倭国做买卖,如何又快又好的做买卖,自然是公司的关注重点,确保博多煤场顺利运转,就能确保火轮船航运的正常运营,大家谨记在心。”
张鱼一边说,一边指着靠泊码头的火轮船:“将来,海参崴也会通火轮船,所以博多会是重要的中转港和煤炭供应港,你们要想办法,协助倭国官府增加煤炭产量,毕竟,煤多了,他们卖煤的收入也会跟着增多。”
其实张鱼还想说的是,尽快将博多地区的煤炭开采规模弄大,将来,若朝廷要对倭国用兵,就方便许多。
若官军真要跨海远征,必然乘坐火轮船,博多就是火轮船船队最重要的靠泊港和煤炭补给港,有了博多煤炭的支撑,火轮船跨海运输就有了保障。
届时,即便是从中原运输数十万兵马登陆倭国都不成问题。
这一点,张鱼不信倭国君臣想不到,故而其国内反对火轮船靠泊博多、反对在博多开采煤矿的贵族不在少数,权臣苏我马子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说动倭王同意在博多大规模开矿。
但是,即便苏我马子搞不定,对方迟早也得同意在博多开采煤矿,倭国君臣心中再纠结,最后还是得乖乖就范。
为什么?
因为产自中原的各类物美价廉产品,倭国已经用上瘾,断不掉了。
倭国能拿来买中原产品的“硬通货”,主要是白银和硫磺,其开采量逐年提升,提升的速度却有限,而倭国对于中原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得很快。
那么,博多地区丰富的煤炭,就成了倭国朝廷可以依赖的第三种“硬通货”,有了这种量大易开采的“硬通货”,就能可劲从中原海商手中购买更多的奢侈品、日用品。
甚至还有各类铁制品,包括铁锅、铁甲、铁制兵器。
要知道,对于倭国来说,向周国买铁制品,远比自己开矿、冶炼、铸造划算得多。
有煤炭就有购买力,这就是天子的阳谋,即便倭国君臣百般不愿,最后还不是得乖乖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