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吾代宣镇万民谢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永宁侯王斗,领了幕府文武官员,偕同大同镇总兵、定兴伯王朴,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宣府镇监军杜勋。()(看最新最快的小说,百度搜。)
又有此时身在镇城的俄木布等人,迎接了钦差大臣李邦华一行人。
李邦华设想了种种情况,相见时王斗会如何对待自己,冷遇?下马威?刀剑加颈?斧钺临身?却没想到的是,那迎接礼仪非常隆重,给足了钦差大臣脸面。
就见在初迎接地,城东八里的洪字暖铺,已经搭起了高高的彩棚,然后一直到镇城东面的安定门,还有东大街到镇朔将军府道路,全部进行了清场,人员皆绕道而行,为钦差大臣的仪仗队,留下行进的空间。
李邦华一行人,终于可以走大道中间了。
他心下满意,却不知道宣府镇民无不背地大骂,要知道现在王斗仪仗队出行,也没有清场的,还自觉靠右走,并不耽搁行人行走,镇民们也习惯了幕府做派。
没想到这京师贬官一到,就乱套了,还让大家伙耽搁了多少事,真是扰民。
还有若依旧例,迎接钦差必须数里、十数里的路途上,全部扎上彩棚,棚上还要糊上红色的纱绫,作为钦差伫足之地,还需加上上好的红绫,棚子也得扎得精细,用上上好的木料。
这不免浪费,也不附合李邦华节俭的儒门思想,似乎王斗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只在洪字暖铺扎了彩棚,然后有锣鼓队夹道欢迎,可谓简洁又气派,庄重不缺乏隆重。
总之一系列明面摆出来,充满堂堂大气。没什么下绊子之类的小道,便若他的为人行事一般,不屑阴谋诡计。向以堂堂大势压人。
李邦华抚须点头,对王斗布置颇为满意。同时心下凛然,越是王斗这样的人,越不好对付。
各官相见略一寒暄,众人起程,一路行去,就闻敲锣打鼓声山响,更有无数的男女老少挤在路边街旁看热闹。
扰民先不谈。热闹大家还是喜欢看的。
而且现在宣府镇百姓,已经习惯一有事就举个日月小旗,仪仗队过来时,但见无数的小旗飞舞。真是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片喜庆欢腾的景象。
李邦华差点热泪盈眶,没想到镇城的百姓,如此心向朝廷。毕竟是大地方的人,素质就与那些小地方不一样。
唯有仪仗队伍中举着“肃静”、“回避”的旗牌手们有些尴尬,眼前情形,与他们举的牌子内容大相径庭。队伍中的锣鼓手,也一样住了手。周边的锣鼓声,已经吵得他们耳朵发晕了。
不过受到热情欢迎,总比受到冷落好,而且他们也有一种感觉,相比小民的畏惧跪伏,四周无声,这种感觉更让人新奇舒坦。
进到镇城前,雄壮的城池也让李邦华叹为观止,“九边冲要数宣府”,“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不是随便说说的。
原本宣府镇城就每面长六里十三步,周长二十四里,又有七门一关,可谓虎踞峙列。现在镇城更热闹了,除了城池内中,城外也聚起了越多的市镇,直有熙熙攘攘之感。
往日为防务所堵塞的宣德、承安、高远三门也尽开,如此,东面安定门,西面泰兴门,南面昌平门、宣德门、承安门,北面广灵门、高远门全部通畅,使得人流越众。
不过看街上商铺鳞次栉比,街道宽阔整洁,特别里宅栉比,人烟凑集,莫名其妙的,李邦华又叹了口气,相比宣府镇城的繁盛,京师太衰败了,非是一国之都气象。()
对王斗迎接的礼仪,李邦华挑不出毛病,他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对朝廷的尊重,除了没有黄土铺路,清水净街,王斗能做的都做了,给足了李邦华等人代表的朝廷脸面,也没有因朝堂之事,对自己有所怠慢。
李邦华心中一暖,他心中猜测,可能自己入境来,他的部下瞒着他做了一些事,又或许武人格局小,眼界窄,只注意镇城周边的事情,对外地疏于管教。
毕竟往日各镇总兵,只注意镇城周边的事情,哪会去管余路怎么样?
再看镇城街道干净,或许王斗又担心黄土铺路,反而脏了,又或者清水净街,结了冰滑溜怎么办。
李邦华这样心里想着。
他一路行去,除观察周边外,还很注意观察王斗人等,窥探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在京师时,李邦华不是没有见过王斗,此时看他穿着蟒袍,气度越发威严难测,他策在马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有时与自己说话,有时又挥手向民众致意,一点也看不出内心所想。
王朴作为伯爵,身份尊荣,策马走在王斗身边,却是理也不理自己,笑嘻嘻的,只是学着王斗样子挥手,有时与王斗耳语什么,二人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宣大总督纪世维,对自己不咸不淡,监军太监杜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不时抬头望向天空,也不知在想什么。
唯有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脸上露着笑容,似乎对自己到来,真心感到欢喜,同时也为钦差一行人得到的礼遇,真心觉得欣慰。
俺答废汗俄木布,除了对王斗等人恭敬外,对自己天使一行,也极为尊敬,这也让李邦华满意,大明天威播于塞外,这是好事。
他再看王斗麾下官将,明显可以看出,这些人对自己神情冷淡,以应付为多,便是脸上带着笑容,也笑得很假,看来自己在朝堂那番话,已经得罪他们了。
李邦华其实很注意这些人,特别他们气质服饰,看他们穿的衣裳,便是所谓的靖边衣了。
此时他们中武人,穿着靖边军的冬衣礼物,曳撒样式的右衽袍衫,衽边处翻着精美的羊毛。头戴三山暖帽,脚踏毡毛靴,很多人还系了斗篷。又别着刀剑,飞扬中有着一股残酷的美。
李邦华一阵恍惚。便若一大群锦衣卫站在自己面前。
他们中的文人,却是戴着软幞,一样穿着紧身袍衫,外罩短袖大氅,同样在腰间佩了刀剑,个个儒雅中带着英气,李邦华心中喃喃道:“汉唐古风……”
他不得不承认。比起单单的文士服,靖边军中的文人服饰,更加的吸引人,让人有弃笔从戎的冲动。
甚至他们的小兵。厚实的长身罩甲,外间铜钉闪亮,两臂有精铁臂手,再套上有皮毛围子的青色大衣,保暖又不影响作战。再配上帽儿盔,举止中露出内中罩甲的鲜红,英姿勃发又赏心悦目。
大明服饰本在色感上就达到巅峰,靖边军更继承又发扬了,确实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军队。
……
怀着种种复杂心思。李邦华随着王斗等人进入镇朔将军府,到了大堂,只见上方已经摆好香案供品,李邦华走到正上端,脸一板,喝了声:“有圣旨,永宁侯、宣府镇总兵官、镇朔将军王斗接旨!”
他很注意看王斗神情,就见王斗跪拜下,高声道:“臣,王斗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邦华心中一松,缓缓念起圣旨来,下方各人听着,闻听王斗被封征虏大将军,充任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又加回太子太保,堂内人等尽是神情各异。
幕府各员,靖边军各将,相顾而喜,往日他们虽尊称王斗为大将军,其实王斗还不是正宗的大将军,眼下名副其实了,特别此时更走到了武人的最高身份地位。
宣大总督纪世维抚须而笑,宣府巡抚朱之冯与大同巡抚卫景瑗互视一眼,均看到对方脸上的苦笑。
宣府镇监军杜勋翻了个白眼,嘴上不知嘀咕了句什么。
旁边站着的王朴,脸上则露出非常羡慕的神情。
王斗接了圣旨,李邦华继续宣读,召纪君娇上来,却见纪君娇来了,她目不斜视,脸上充满凛然正气,与平日所见形象大不相同,只是她媚骨天生,一举一动还是带了股说不出的娇媚味道。
众人皆不敢多看,李邦华也是心下暗道:“红颜祸水,天家不纳娇媚女子入宫,此政大善。”
他板着脸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王纪氏贤良淑德,贞婉慧敏,特奉正一品淑德夫人,钦此。”
纪君娇脸上无喜无怒,娇声道:“妾身多谢皇上,万岁万万岁。”
她接了圣旨就走了,纪世维又惊又喜看着她的背影,钟正显与谢一科脸色不好看,余者各人心思各异,只有王斗站在旁边,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容。
朱之冯与卫景瑗板着脸,朝廷这是闹那般,虽永宁侯视纪君娇如妻,但在他们这些士大夫看来,纪氏仍然是妾,华夏几千年来,哪有策封妾室的?礼部诸公上哪去了?真是胡闹!
李邦华内心也暗暗摇头,快速跳过此节,宣读对韩朝的圣旨,他也很注意观察韩朝的神情,见这个永宁侯心腹大将神情平淡,似乎对自己成为一镇之主不以为意,不由失望。
他这次携带的圣旨颇多,一一宣读封赏,宣到王朴后,却见这位伯爵笑嘻嘻道:“多谢万岁爷。”
他接了自己一百两赏银,下去后,对身旁人等高声道:“一百两银子,真是好多钱啊,看,还是上好的金花银。”
卫景瑗等人神情尴尬,李邦华脸板得更紧,朝廷这事确实做得不地道。
终于,圣旨一一宣读完毕,当两手空空时,李邦华有些茫然,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
相待钦差大臣的仪式颇多,该如何迎,该如何站,接旨时该注意什么,之后该如何款待钦差等等,都有一套一套的仪程,不过李邦华只是顺带的钦差,当王斗等人接旨完毕后,他便成为了安北都护府副都护。
除了亲近随员,随行那些代表朝廷器重的护送太监,锦衣卫等,歇息数日,便该回转京师,王斗特别让民政部批了些钱,让这些人吃好喝好,回去后也每人赠送些仪金。
依他们身份地位,分别为六十六个银圆,八十八个银圆,一百八十八个银圆不等,让这些人又惊又喜,全腔的怨恨一扫而空,皆满口称颂永宁侯的仁义,大方。
钦差宣旨完只是下午未时,按理说李邦华该去沐浴更衣,等着晚上的接风宴席,然他却顾不上歇息,先以下官礼一板一眼见过大都护王斗,然后他这个监军带着钦差余威,似乎现在就要在大堂上训话。
……
外间又星星点点的雪花飘撒下来,似乎整个宣府镇城,都笼罩在迷茫的混沌之中,寒意颇浓,然李邦华心中火热,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只以锐利的双目,扫视堂内各人。
王斗高居主位虎皮大椅之上,独自一人,附视周边,李邦华自己则坐在主座侧旁首位,副都护嘛,在都护府中仅次于王斗的存在,排在幕府各官将之前。
然后客座首位,是定兴伯王朴,他是伯爵,身份之尊,比起左都御史李邦华还贵,而且他算客人,所以坐在客座第一位。
下面是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宣府镇监军杜勋人等,敬陪座位,一样作为客人存在,不过先前被封为顺义王的俄木布,现在不居于堂内。
现在安北都护府划分,宣府镇的军政防务,算是归于都护府下,然后余者各方又归于宣府巡抚,宣府监军,宣大总督等,与原来大明边镇的文武职事差不多。
只是王斗军政太厉害了,将原来各官的民政都扯去。
但理论上,宣府巡抚与监军,不属于王斗的管辖部下。
靖边军各将,幕府各员,也是依位而坐,李邦华很仔细打量这些人。
他们整体给人感觉很好,特别在配上靖边衣服饰情况下。然仔细分析来,这些人其实不算出众,很多人更只是庸庸碌碌之材罢了,相比朝廷大贤云集,差了十万八千里,然为何?
他有观报纸,现在王斗治下,划分了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四部。
几部中,韩朝、温方亮给人印象不错,钟显才看起来也颇为文静,头戴三山帽,脚踏毡毛靴,系斗篷穿曳撒衣,嘴角带着浅笑,相比高史银之辈,算是顺眼的。
余者……
军伍之辈,暂时不提,然观民政部,张贵是可以屯田积粮的样子?
钟荣原本身份是一小吏,钟正显、田昌国皆尽猥琐之辈,那叶惜之同样一小吏。或许王斗麾下文人中,唯有原儒学学正符名启身份会高些,然他也一样不入流。
只是这些人汇合起来,竟连巡抚朱之冯朱公也斗不过他们,原因何在?
还有,这些人在大明身份,仍然是攒典、司吏,现在却与自己平起平坐,他们是几品,自己是几品?
强忍不悦,李邦华缓缓站起来。
王斗有趣的看着他。
朱之冯与卫景瑗一振,李公要出手了。
靖边军各人互视一眼,看这老头要做什么。
却见李邦华先对王斗深施一礼,刚直的脸上满是端正神情,他高声道:“下官一路行来,但见宣镇百姓安居乐业,无贼寇之祸,无饥寒之苦,此皆永宁侯之功也,下官在此代宣镇万民谢过!”
王斗笑了笑:“李副都护客气了!”
高史银目瞪口呆地看了身旁钟显才一眼,这老头刚才说什么?
嗤的一声冷笑,却是客座上王朴发出。
就见他端着茶盏,笑嘻嘻道:“马不知脸长,你代宣镇万民谢过?宣镇万民,愿意让你代吗?”<〗
崇祯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永宁侯王斗,领了幕府文武官员,偕同大同镇总兵、定兴伯王朴,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宣府镇监军杜勋。()(看最新最快的小说,百度搜。)
又有此时身在镇城的俄木布等人,迎接了钦差大臣李邦华一行人。
李邦华设想了种种情况,相见时王斗会如何对待自己,冷遇?下马威?刀剑加颈?斧钺临身?却没想到的是,那迎接礼仪非常隆重,给足了钦差大臣脸面。
就见在初迎接地,城东八里的洪字暖铺,已经搭起了高高的彩棚,然后一直到镇城东面的安定门,还有东大街到镇朔将军府道路,全部进行了清场,人员皆绕道而行,为钦差大臣的仪仗队,留下行进的空间。
李邦华一行人,终于可以走大道中间了。
他心下满意,却不知道宣府镇民无不背地大骂,要知道现在王斗仪仗队出行,也没有清场的,还自觉靠右走,并不耽搁行人行走,镇民们也习惯了幕府做派。
没想到这京师贬官一到,就乱套了,还让大家伙耽搁了多少事,真是扰民。
还有若依旧例,迎接钦差必须数里、十数里的路途上,全部扎上彩棚,棚上还要糊上红色的纱绫,作为钦差伫足之地,还需加上上好的红绫,棚子也得扎得精细,用上上好的木料。
这不免浪费,也不附合李邦华节俭的儒门思想,似乎王斗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只在洪字暖铺扎了彩棚,然后有锣鼓队夹道欢迎,可谓简洁又气派,庄重不缺乏隆重。
总之一系列明面摆出来,充满堂堂大气。没什么下绊子之类的小道,便若他的为人行事一般,不屑阴谋诡计。向以堂堂大势压人。
李邦华抚须点头,对王斗布置颇为满意。同时心下凛然,越是王斗这样的人,越不好对付。
各官相见略一寒暄,众人起程,一路行去,就闻敲锣打鼓声山响,更有无数的男女老少挤在路边街旁看热闹。
扰民先不谈。热闹大家还是喜欢看的。
而且现在宣府镇百姓,已经习惯一有事就举个日月小旗,仪仗队过来时,但见无数的小旗飞舞。真是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片喜庆欢腾的景象。
李邦华差点热泪盈眶,没想到镇城的百姓,如此心向朝廷。毕竟是大地方的人,素质就与那些小地方不一样。
唯有仪仗队伍中举着“肃静”、“回避”的旗牌手们有些尴尬,眼前情形,与他们举的牌子内容大相径庭。队伍中的锣鼓手,也一样住了手。周边的锣鼓声,已经吵得他们耳朵发晕了。
不过受到热情欢迎,总比受到冷落好,而且他们也有一种感觉,相比小民的畏惧跪伏,四周无声,这种感觉更让人新奇舒坦。
进到镇城前,雄壮的城池也让李邦华叹为观止,“九边冲要数宣府”,“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不是随便说说的。
原本宣府镇城就每面长六里十三步,周长二十四里,又有七门一关,可谓虎踞峙列。现在镇城更热闹了,除了城池内中,城外也聚起了越多的市镇,直有熙熙攘攘之感。
往日为防务所堵塞的宣德、承安、高远三门也尽开,如此,东面安定门,西面泰兴门,南面昌平门、宣德门、承安门,北面广灵门、高远门全部通畅,使得人流越众。
不过看街上商铺鳞次栉比,街道宽阔整洁,特别里宅栉比,人烟凑集,莫名其妙的,李邦华又叹了口气,相比宣府镇城的繁盛,京师太衰败了,非是一国之都气象。()
对王斗迎接的礼仪,李邦华挑不出毛病,他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对朝廷的尊重,除了没有黄土铺路,清水净街,王斗能做的都做了,给足了李邦华等人代表的朝廷脸面,也没有因朝堂之事,对自己有所怠慢。
李邦华心中一暖,他心中猜测,可能自己入境来,他的部下瞒着他做了一些事,又或许武人格局小,眼界窄,只注意镇城周边的事情,对外地疏于管教。
毕竟往日各镇总兵,只注意镇城周边的事情,哪会去管余路怎么样?
再看镇城街道干净,或许王斗又担心黄土铺路,反而脏了,又或者清水净街,结了冰滑溜怎么办。
李邦华这样心里想着。
他一路行去,除观察周边外,还很注意观察王斗人等,窥探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在京师时,李邦华不是没有见过王斗,此时看他穿着蟒袍,气度越发威严难测,他策在马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有时与自己说话,有时又挥手向民众致意,一点也看不出内心所想。
王朴作为伯爵,身份尊荣,策马走在王斗身边,却是理也不理自己,笑嘻嘻的,只是学着王斗样子挥手,有时与王斗耳语什么,二人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宣大总督纪世维,对自己不咸不淡,监军太监杜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不时抬头望向天空,也不知在想什么。
唯有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脸上露着笑容,似乎对自己到来,真心感到欢喜,同时也为钦差一行人得到的礼遇,真心觉得欣慰。
俺答废汗俄木布,除了对王斗等人恭敬外,对自己天使一行,也极为尊敬,这也让李邦华满意,大明天威播于塞外,这是好事。
他再看王斗麾下官将,明显可以看出,这些人对自己神情冷淡,以应付为多,便是脸上带着笑容,也笑得很假,看来自己在朝堂那番话,已经得罪他们了。
李邦华其实很注意这些人,特别他们气质服饰,看他们穿的衣裳,便是所谓的靖边衣了。
此时他们中武人,穿着靖边军的冬衣礼物,曳撒样式的右衽袍衫,衽边处翻着精美的羊毛。头戴三山暖帽,脚踏毡毛靴,很多人还系了斗篷。又别着刀剑,飞扬中有着一股残酷的美。
李邦华一阵恍惚。便若一大群锦衣卫站在自己面前。
他们中的文人,却是戴着软幞,一样穿着紧身袍衫,外罩短袖大氅,同样在腰间佩了刀剑,个个儒雅中带着英气,李邦华心中喃喃道:“汉唐古风……”
他不得不承认。比起单单的文士服,靖边军中的文人服饰,更加的吸引人,让人有弃笔从戎的冲动。
甚至他们的小兵。厚实的长身罩甲,外间铜钉闪亮,两臂有精铁臂手,再套上有皮毛围子的青色大衣,保暖又不影响作战。再配上帽儿盔,举止中露出内中罩甲的鲜红,英姿勃发又赏心悦目。
大明服饰本在色感上就达到巅峰,靖边军更继承又发扬了,确实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军队。
……
怀着种种复杂心思。李邦华随着王斗等人进入镇朔将军府,到了大堂,只见上方已经摆好香案供品,李邦华走到正上端,脸一板,喝了声:“有圣旨,永宁侯、宣府镇总兵官、镇朔将军王斗接旨!”
他很注意看王斗神情,就见王斗跪拜下,高声道:“臣,王斗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邦华心中一松,缓缓念起圣旨来,下方各人听着,闻听王斗被封征虏大将军,充任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又加回太子太保,堂内人等尽是神情各异。
幕府各员,靖边军各将,相顾而喜,往日他们虽尊称王斗为大将军,其实王斗还不是正宗的大将军,眼下名副其实了,特别此时更走到了武人的最高身份地位。
宣大总督纪世维抚须而笑,宣府巡抚朱之冯与大同巡抚卫景瑗互视一眼,均看到对方脸上的苦笑。
宣府镇监军杜勋翻了个白眼,嘴上不知嘀咕了句什么。
旁边站着的王朴,脸上则露出非常羡慕的神情。
王斗接了圣旨,李邦华继续宣读,召纪君娇上来,却见纪君娇来了,她目不斜视,脸上充满凛然正气,与平日所见形象大不相同,只是她媚骨天生,一举一动还是带了股说不出的娇媚味道。
众人皆不敢多看,李邦华也是心下暗道:“红颜祸水,天家不纳娇媚女子入宫,此政大善。”
他板着脸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王纪氏贤良淑德,贞婉慧敏,特奉正一品淑德夫人,钦此。”
纪君娇脸上无喜无怒,娇声道:“妾身多谢皇上,万岁万万岁。”
她接了圣旨就走了,纪世维又惊又喜看着她的背影,钟正显与谢一科脸色不好看,余者各人心思各异,只有王斗站在旁边,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容。
朱之冯与卫景瑗板着脸,朝廷这是闹那般,虽永宁侯视纪君娇如妻,但在他们这些士大夫看来,纪氏仍然是妾,华夏几千年来,哪有策封妾室的?礼部诸公上哪去了?真是胡闹!
李邦华内心也暗暗摇头,快速跳过此节,宣读对韩朝的圣旨,他也很注意观察韩朝的神情,见这个永宁侯心腹大将神情平淡,似乎对自己成为一镇之主不以为意,不由失望。
他这次携带的圣旨颇多,一一宣读封赏,宣到王朴后,却见这位伯爵笑嘻嘻道:“多谢万岁爷。”
他接了自己一百两赏银,下去后,对身旁人等高声道:“一百两银子,真是好多钱啊,看,还是上好的金花银。”
卫景瑗等人神情尴尬,李邦华脸板得更紧,朝廷这事确实做得不地道。
终于,圣旨一一宣读完毕,当两手空空时,李邦华有些茫然,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
相待钦差大臣的仪式颇多,该如何迎,该如何站,接旨时该注意什么,之后该如何款待钦差等等,都有一套一套的仪程,不过李邦华只是顺带的钦差,当王斗等人接旨完毕后,他便成为了安北都护府副都护。
除了亲近随员,随行那些代表朝廷器重的护送太监,锦衣卫等,歇息数日,便该回转京师,王斗特别让民政部批了些钱,让这些人吃好喝好,回去后也每人赠送些仪金。
依他们身份地位,分别为六十六个银圆,八十八个银圆,一百八十八个银圆不等,让这些人又惊又喜,全腔的怨恨一扫而空,皆满口称颂永宁侯的仁义,大方。
钦差宣旨完只是下午未时,按理说李邦华该去沐浴更衣,等着晚上的接风宴席,然他却顾不上歇息,先以下官礼一板一眼见过大都护王斗,然后他这个监军带着钦差余威,似乎现在就要在大堂上训话。
……
外间又星星点点的雪花飘撒下来,似乎整个宣府镇城,都笼罩在迷茫的混沌之中,寒意颇浓,然李邦华心中火热,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只以锐利的双目,扫视堂内各人。
王斗高居主位虎皮大椅之上,独自一人,附视周边,李邦华自己则坐在主座侧旁首位,副都护嘛,在都护府中仅次于王斗的存在,排在幕府各官将之前。
然后客座首位,是定兴伯王朴,他是伯爵,身份之尊,比起左都御史李邦华还贵,而且他算客人,所以坐在客座第一位。
下面是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宣府镇监军杜勋人等,敬陪座位,一样作为客人存在,不过先前被封为顺义王的俄木布,现在不居于堂内。
现在安北都护府划分,宣府镇的军政防务,算是归于都护府下,然后余者各方又归于宣府巡抚,宣府监军,宣大总督等,与原来大明边镇的文武职事差不多。
只是王斗军政太厉害了,将原来各官的民政都扯去。
但理论上,宣府巡抚与监军,不属于王斗的管辖部下。
靖边军各将,幕府各员,也是依位而坐,李邦华很仔细打量这些人。
他们整体给人感觉很好,特别在配上靖边衣服饰情况下。然仔细分析来,这些人其实不算出众,很多人更只是庸庸碌碌之材罢了,相比朝廷大贤云集,差了十万八千里,然为何?
他有观报纸,现在王斗治下,划分了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四部。
几部中,韩朝、温方亮给人印象不错,钟显才看起来也颇为文静,头戴三山帽,脚踏毡毛靴,系斗篷穿曳撒衣,嘴角带着浅笑,相比高史银之辈,算是顺眼的。
余者……
军伍之辈,暂时不提,然观民政部,张贵是可以屯田积粮的样子?
钟荣原本身份是一小吏,钟正显、田昌国皆尽猥琐之辈,那叶惜之同样一小吏。或许王斗麾下文人中,唯有原儒学学正符名启身份会高些,然他也一样不入流。
只是这些人汇合起来,竟连巡抚朱之冯朱公也斗不过他们,原因何在?
还有,这些人在大明身份,仍然是攒典、司吏,现在却与自己平起平坐,他们是几品,自己是几品?
强忍不悦,李邦华缓缓站起来。
王斗有趣的看着他。
朱之冯与卫景瑗一振,李公要出手了。
靖边军各人互视一眼,看这老头要做什么。
却见李邦华先对王斗深施一礼,刚直的脸上满是端正神情,他高声道:“下官一路行来,但见宣镇百姓安居乐业,无贼寇之祸,无饥寒之苦,此皆永宁侯之功也,下官在此代宣镇万民谢过!”
王斗笑了笑:“李副都护客气了!”
高史银目瞪口呆地看了身旁钟显才一眼,这老头刚才说什么?
嗤的一声冷笑,却是客座上王朴发出。
就见他端着茶盏,笑嘻嘻道:“马不知脸长,你代宣镇万民谢过?宣镇万民,愿意让你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