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地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冯晓刚近来心情不错,《英雄》的票房破亿,他正式进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
虽说好梦公司内部做过票房预测,这部片子是冲着两亿去的,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真的实现后,还是有点小兴奋。
这一刻,以往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在内地,票房破亿的电影屈指可数,亿元导演俱乐部代表着一种荣誉,不光是票房那么简单,还有在圈子里的地位。
想在导演圈子里混出头,要么拿大奖,要么高票房。
冯晓刚以前的片子票房基本上在三四千万上下,和大多数导演比这个成绩相当出色,但远没有达到让人惊艳的地步。
他在导演圈子里的处境颇为尴尬。
一方面他和那些在国际上拿大奖的导演混不到一块去,人家不搭理他,不是说不和他聊天,而是排斥他进入那个圈子。
这种感觉不难体会,在公共场合见面大家聊的很好,可私下聚会却不邀请他。
就算是凑巧在饭局上碰见,人家聊的都是艺术话题,和国外某位电影大师的交流,在欧洲电影节上的轶闻趣事。
他插不上话,双方不在一个维度上。
另一方面,他在商业片导演的圈子里混的也不怎么样,大家倒是有共同话题,不过也存在着激烈竞争。
商业片讲究的是票房,争档期,争排片,争票房。
每年的贺岁档,那些商业片导演都不希望冯晓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的关系怎么可能融洽。
也有和冯晓刚关系好的,比如拍摄主旋律题材和剧情片的导演。
每个圈子都是一个江湖,只要有人就有矛盾和纠纷,不可避免。
一直以来,冯晓刚的底气不足。
在这个讲究门第和身份的圈子里,野路子出身的他一开始就处在不利的地位,没有学院派的正经名分,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师承情面和裙带关系。
他早年遇到的朋友身份和位置都明显比他高。
葛尤虽然跑了十年龙套,却出自演艺世家,林子轩广播学院毕业,是小有名气的编剧和作家,姜闻戏剧学院科班出身,大明星,张国粒是西南第一小生,更别说还有韩三评这类实权人物。
冯晓刚家境一般,没学历没人脉,无门无派。
他进入这个圈子,深知人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身力量并不雄厚的阶段,他更需要朋友的帮助。
他抓住一切上进的机会,从美工到编剧,再到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朋友的帮扶,也有来自行业内部的恶意,一些专业人士对他进行责难、非议和某种形式的冷漠。
相对于媒体的批评和质疑,这种内部的打压更让人心寒。
冯晓刚对此耿耿于怀,但这就是演艺圈的现实,他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只是没有掀桌子的底气。
而且,他正在竞争导演协会副会长的职务,需要更多的导演支持。
随着好梦公司的发展,在各个协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像电视协会、电影协会、导演协会等等,都是华国文联的附属机构。
这些非官方机构掌握着不小的权利。
比如主办电影节,颁发奖项,组织演出活动和文化交流,和广电总局相呼应。
可以这么理解,总局负责大方向上的管理,各种协会承包具体的工作。
《英雄》在票房上的成功让冯晓刚大出风头,即使影评人和专业人士的态度没有好转,他也不怎么在乎。
或者说早已习惯。
他在乎的是自己在圈子里的地位,进了亿元导演俱乐部,他站在了内地导演圈子的顶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从几个侧面能反映出他的改变。
以前记者称他为大导演,他会谦虚两句,还要努力,如今他或许还会客气,只是心态上截然不同。
有些话他先前不会说出来,现在有了底气,一不留神就脱口而出。
他在性格上有些张扬,同时也有心思细腻的一面,只不过伴随着逐渐的成功,张扬的性格被不断放大。
也可以说他有点自信心爆棚,这就是冯晓刚目前的状态。
在林子轩和葛尤这帮朋友面前表现的不太明显,他压着自己的性子,在媒体面前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冯晓刚对盗版进行了猛烈的炮轰,爆了粗口,大骂盗版商。
作为导演,炮轰盗版非常正常,《英雄》只坚持了十天,十天后盗版光碟铺天盖地而来,完全禁不了。
盗版不仅让票房减少,还直接影响到冯晓刚的收入,他拿的是票房分成。
别的导演也痛恨盗版,不过面对媒体不顾形象开骂的导演,冯晓刚是第一个。
“如果咱们把电影比作商店里的名牌包,你不能说因为太贵就去偷;如果咱们把电影比做儿子,你不能说因为生不出儿子就去抢人孩子。满大街都是便宜货,用这个来考验人性,实在没有几个人能够经受得住,因此要从体制上反盗版。”冯晓刚提议道。
除此之外,他还和影评人撕了起来,讽刺影评人不懂商业电影。
我这是商业片,你和我谈艺术性,不是扯么?你应该用看待商业片的眼光看待这部片子,就能看出优点了。
影评人认为我写影评是我的事,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就这么看,你管得着么?
冯晓刚就说你批评的是我的电影,我怎么不能管了,你打了我孩子,我还不能说理了,这像话么?
客观的说,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大家的观点不同。
和看小说一样,有人喜欢看爽文,有人喜欢慢热型,如果把爽文的标准套到慢热型的小说上,到处都是毒点。
大多数导演较为内向,不善于或者不屑于解释和争辩。
冯晓刚不同,他没有艺术家的范儿,在有了底气后,他不介意和影评人互撕,甚至表达出对于圈内专业人士和整个体制的不满。
这和他早年遭到责难和排挤的那段经历有很大关系。
媒体喜欢火力全开的冯晓刚,给他们带来了娱乐话题。
冯晓刚也进入了状态,觉得既能宣传电影,还能骂人,这样挺好。
冯晓刚近来心情不错,《英雄》的票房破亿,他正式进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
虽说好梦公司内部做过票房预测,这部片子是冲着两亿去的,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真的实现后,还是有点小兴奋。
这一刻,以往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在内地,票房破亿的电影屈指可数,亿元导演俱乐部代表着一种荣誉,不光是票房那么简单,还有在圈子里的地位。
想在导演圈子里混出头,要么拿大奖,要么高票房。
冯晓刚以前的片子票房基本上在三四千万上下,和大多数导演比这个成绩相当出色,但远没有达到让人惊艳的地步。
他在导演圈子里的处境颇为尴尬。
一方面他和那些在国际上拿大奖的导演混不到一块去,人家不搭理他,不是说不和他聊天,而是排斥他进入那个圈子。
这种感觉不难体会,在公共场合见面大家聊的很好,可私下聚会却不邀请他。
就算是凑巧在饭局上碰见,人家聊的都是艺术话题,和国外某位电影大师的交流,在欧洲电影节上的轶闻趣事。
他插不上话,双方不在一个维度上。
另一方面,他在商业片导演的圈子里混的也不怎么样,大家倒是有共同话题,不过也存在着激烈竞争。
商业片讲究的是票房,争档期,争排片,争票房。
每年的贺岁档,那些商业片导演都不希望冯晓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的关系怎么可能融洽。
也有和冯晓刚关系好的,比如拍摄主旋律题材和剧情片的导演。
每个圈子都是一个江湖,只要有人就有矛盾和纠纷,不可避免。
一直以来,冯晓刚的底气不足。
在这个讲究门第和身份的圈子里,野路子出身的他一开始就处在不利的地位,没有学院派的正经名分,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师承情面和裙带关系。
他早年遇到的朋友身份和位置都明显比他高。
葛尤虽然跑了十年龙套,却出自演艺世家,林子轩广播学院毕业,是小有名气的编剧和作家,姜闻戏剧学院科班出身,大明星,张国粒是西南第一小生,更别说还有韩三评这类实权人物。
冯晓刚家境一般,没学历没人脉,无门无派。
他进入这个圈子,深知人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身力量并不雄厚的阶段,他更需要朋友的帮助。
他抓住一切上进的机会,从美工到编剧,再到电视剧导演和电影导演。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朋友的帮扶,也有来自行业内部的恶意,一些专业人士对他进行责难、非议和某种形式的冷漠。
相对于媒体的批评和质疑,这种内部的打压更让人心寒。
冯晓刚对此耿耿于怀,但这就是演艺圈的现实,他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只是没有掀桌子的底气。
而且,他正在竞争导演协会副会长的职务,需要更多的导演支持。
随着好梦公司的发展,在各个协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像电视协会、电影协会、导演协会等等,都是华国文联的附属机构。
这些非官方机构掌握着不小的权利。
比如主办电影节,颁发奖项,组织演出活动和文化交流,和广电总局相呼应。
可以这么理解,总局负责大方向上的管理,各种协会承包具体的工作。
《英雄》在票房上的成功让冯晓刚大出风头,即使影评人和专业人士的态度没有好转,他也不怎么在乎。
或者说早已习惯。
他在乎的是自己在圈子里的地位,进了亿元导演俱乐部,他站在了内地导演圈子的顶层,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从几个侧面能反映出他的改变。
以前记者称他为大导演,他会谦虚两句,还要努力,如今他或许还会客气,只是心态上截然不同。
有些话他先前不会说出来,现在有了底气,一不留神就脱口而出。
他在性格上有些张扬,同时也有心思细腻的一面,只不过伴随着逐渐的成功,张扬的性格被不断放大。
也可以说他有点自信心爆棚,这就是冯晓刚目前的状态。
在林子轩和葛尤这帮朋友面前表现的不太明显,他压着自己的性子,在媒体面前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冯晓刚对盗版进行了猛烈的炮轰,爆了粗口,大骂盗版商。
作为导演,炮轰盗版非常正常,《英雄》只坚持了十天,十天后盗版光碟铺天盖地而来,完全禁不了。
盗版不仅让票房减少,还直接影响到冯晓刚的收入,他拿的是票房分成。
别的导演也痛恨盗版,不过面对媒体不顾形象开骂的导演,冯晓刚是第一个。
“如果咱们把电影比作商店里的名牌包,你不能说因为太贵就去偷;如果咱们把电影比做儿子,你不能说因为生不出儿子就去抢人孩子。满大街都是便宜货,用这个来考验人性,实在没有几个人能够经受得住,因此要从体制上反盗版。”冯晓刚提议道。
除此之外,他还和影评人撕了起来,讽刺影评人不懂商业电影。
我这是商业片,你和我谈艺术性,不是扯么?你应该用看待商业片的眼光看待这部片子,就能看出优点了。
影评人认为我写影评是我的事,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就这么看,你管得着么?
冯晓刚就说你批评的是我的电影,我怎么不能管了,你打了我孩子,我还不能说理了,这像话么?
客观的说,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大家的观点不同。
和看小说一样,有人喜欢看爽文,有人喜欢慢热型,如果把爽文的标准套到慢热型的小说上,到处都是毒点。
大多数导演较为内向,不善于或者不屑于解释和争辩。
冯晓刚不同,他没有艺术家的范儿,在有了底气后,他不介意和影评人互撕,甚至表达出对于圈内专业人士和整个体制的不满。
这和他早年遭到责难和排挤的那段经历有很大关系。
媒体喜欢火力全开的冯晓刚,给他们带来了娱乐话题。
冯晓刚也进入了状态,觉得既能宣传电影,还能骂人,这样挺好。